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打败了斯巴达,但因为未能及时打捞落水船员而让雅典人群情激愤,致使多名将军被审判处死,两年后雅典被迫向斯巴达投降。历史学者格罗特评价这场审判:“这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不公正和不法行为,给那些通过决议的人,以及全体雅典人,带来深深的耻辱。”这一事件(       
A.体现了公民大会掌握了司法权B.说明雅典民主程序遭到严重挑战
C.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西北边防危机日益严重,经济受损,茶路受阻。前任官员茶务改革失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在督办新疆军务的同时也整顿茶务,实行改革。左宗棠茶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豁免历年积欠,消除茶商顾虑,这使许多商人改营茶叶;二是另组新柜,恢复茶销规模,左宗棠既整顿原有东西二柜,又组织了新的茶叶组织南柜;三是改“官引”为“票法”,西北地区的茶商以前靠“茶引”购买茶叶,茶商可随意领取茶引,导致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发生,“票法”是商民自行领票,政府再严格税制;四是鼓励茶商运销,与外商竞争。持有陕甘茶的茶商过境时,持票者只征厘金二成,其余八成陕甘补贴,解决了甘肃财政问题。通过改革,茶叶销路顺畅,使西北商品经济恢复正常,为平定新疆提供了经济基础,西北军政形势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陶德臣《左宗棠与西北茶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意义。
3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据下院的83%的工作时间。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C.议会中心地位动摇D.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古代雅典,妇女不能独立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也不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这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内部血缘等级色彩较浓厚B.民主政治具有排他性
C.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D.民主运作程序不规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旗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1871年1月1日生效的德意志宪法文本中规定,国家最高首脑是“联邦主席”。威廉-世主张将“联邦主席”改为“德国皇帝”,后因符滕堡和巴伐利亚国王的反对,最终接受了“实施联邦的领导权力和德国皇帝称号结合起来的”的要求,称‘德意志皇帝”。这说明当时德国(     
A.政治架构具有双重性质B.分裂割据局面尚未消除
C.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D.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
8 . 简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果?
2022-08-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中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论证。
2022-08-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刘少奇曾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B.“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2022-08-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