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青年时代三次乡试不中,遂随父学医。医疗实践中,他发现历代医书谬误不少且多偏激守旧,遂立志对旧本草书籍进行全面整理和补充。为此,他“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带着研究本草的思路深入实地考察。为解决疑难,他拜农民、车夫、樵夫等人为师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和民间单方,对药物的生长、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记录。历经27年,李时珍终于在 1578 年完成了近200 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在国内狐转翻刻近200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界。达尔文称李时珍不仅是医学家,而且是一个博物学家,他的进化论思想没取并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

——摘编自王剑等《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及学术价值》

材料二   虽然达尔文的父亲非常希望其成为一名牧师,但他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后,很快失去了对神学的兴趣,反而阅读了大量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在剑桥大学的亨斯罗教授的指荐下,1831年,达尔文乘坐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收集到了大量关于生物变异的实例,并获得了最初的物种起源问题意识。为证明生物进化与人工育种之间的联系,达尔文对 150 多种家鸽进行研究。1832年,达尔文将其想法写成一篇35 页的纲领;1840 年又写下物种起源的论著提纲,直到1859 年《物种起源》第一版才出版。在此后数十年,达尔文出版多部著作继续阐述进化论思想。

——摘编自包庆德等《进化论: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及其内在奥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和达尔文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部著作的当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是我国古代科技理论的相关内容。从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
萧纲《劝医论》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A.强调“以人为本”B.重视经验轻视思辨C.侧重继承与创新D.重视实用反对功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巴尔扎克就是用动物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方法去从事文学创作的,正是动物学的“统一图案说”帮助他构建了《人间喜剧》的社会结构图,正是科学思维启发他把文学创作看成研究社会与历史的写实主义理念。这表明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     
A.受自然科学发展影响B.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
C.表现自然的和谐与美D.想象丰富且手法夸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宋代理学家们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这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材料反映了宋代理学(     
A.缺少富有融合的思辨特性B.局限于自身思想体系的诠释
C.囿于维护纲常名教的束缚D.轻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局限
2022-10-0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5月,国际数博会在贵阳开幕,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及网络安全应用示范中心等相继落户贵阳。“一部手机走天下”,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便利;配合防疫之需,用手机上“空中黔课”促进了知识共享、惠及城乡中小学广大师生。这主要说明社会信息化(     
A.高度重视本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鉴
B.是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
C.为工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和技术环境
D.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的冲击和替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产物B.源于欧美大陆的相互隔绝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D.旨在突显欧洲文明的优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四时期,李大钊任《新青年》轮值主编时,把1919年第6卷5号编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陈独秀在同年的第8卷、第9卷各号上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这表明五四时期的《新青年》
A.开始进行建党准备B.积极深化思想启蒙
C.力主捍卫共和政体D.旨在宣扬暴力革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区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中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回忆:“1978年5月1日,一些久遭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市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围城》。”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的教育政策提升知识地位B.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C.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的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沃尔夫(1882—1941)认为某文学流派突出表现变幻的、未知的和未加界定的精神状态,“无论这一状态可能呈现出怎样的违情悖理或者错综复杂,尽可能地少掺杂异质和外部杂质,微博认为这难道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据此可知,沃尔夫推崇的文学流派的特点是
A.讴歌理想、情节离奇B.注重批判和揭露社会罪恶
C.强调自我、手法怪诞D.表达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