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下表为国共合作前后各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媒介。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时期
类型
1919-1922年1923-1927年
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报刊
《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共产党》《劳动界》《新青年》《向导》《中国共产党党报》《中国青年》《犁头》《中国学生》《战士》《中国工人》《人民周刊》
中国国民党
领导下的报刊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晨报》副刊《新民国》(主要宣传三民主义)、上海《民国日报》、广州《民国》(侧重新闻报道)
A.社会各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思潮主流
C.统一战线中合作与分歧并存D.传媒产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2 . 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这反映出(     
A.中国国内政局动荡B.清廷保守势力强大
C.国人求学之路艰辛D.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2023-02-0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A.儒学思想影响渐广B.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教育体系已趋完备D.士族势力日益强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于1901年和1902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提出他的“新史学”思想:“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以此论之,虽谓中国前者未尝有史,殆非为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中国之史,长于言事;西国之史,长于言政。言事者之所重,在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言政者之所重,在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摘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梁启超:“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梁启超《新史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看法,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史学”的特点及意图。
(3)综合以上材料,梁启超的“新史学”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源在其《老子本义》中认为,老子之“自然”是“迫而后动”,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主张将“忧患意识”与“实事实功”相结合。对老子“无为”的新诠释体现了魏源(     
A.肯定洋务改革自强的主张B.推翻清廷腐朽统治的意愿
C.要求革新思想的忧患意识D.探索救亡图存的经世之道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儒学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汉代。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传富的自然知识、科技知识,其至包含像《尚书·禹贡》《礼记·月令》《周礼·考工记》这样的科技著作。明清之际、不少儒家学者以及科学家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研究西方科技。徐光启把西方科技纳入理学“格物致知”的框架;方以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形成“西学中源”思想;以著录儒家经典以及儒家学者著作为主的《四库全书》也收入了西方科学著作。然而,儒家学者对于西方科技的学习和研究,其目的在于把西方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把科技理解为手段和工具,科技实际上仍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学对古代科技作用的双重性》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儒学对科技的双重作用。
2023-01-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61年和1962年,中央先后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民族教育经费上继续给予照顾,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具体化。这些举措(     
A.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D.使各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一致
2023-01-13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翻译馆。下表为翻译馆刊行译书的部分著作。这主要表明当时(     
类别代表著作
采矿《开煤要法》
地理《地学浅释》
机械《汽机发轫》《汽机新制》
化学《化学鉴原》《化学分原》
物理《声学》《电学》

A.洋务派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自然科学取得了突出成就
2023-01-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10 . 孔子认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荀子则提出“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诉求
C.儒法思想的融合D.社会变革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