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及东周时期的某一学派,汉有学者介绍说:“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 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论及”相关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初,一个白话报迷说:我是个失学的人,虽然念了几天书,只因为那书上的文义深奥,费尽了脑筋,还是悟不透……我有个同学的朋友,跟我最投缘,送给我几本《敝帚千金》的白话报,叫我看,我就看,越看越爱看,如同得了赵璧一样,不知不觉,心里也豁亮点了,舌头也活动了,脑筋的轮子也转摇了。这说明
A.国民思想落后亟需启蒙B.近代教育深受媒体影响
C.白话文已经普及到全国D.文学革命推动思想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山水画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呈现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家思想D.多用于表达政治理念
2021-01-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补习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惮、悲、哀、怨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全书的46%,其中“忧”字出现次数最多,《风》38次,《雅》52次。这反映出
A.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B.贵族群体的忧患意识
C.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D.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齐国的稷下学宫,可看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这个学术王国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儒、道、名、法等都曾有重要人物出入稷下,其思想互相影响。稷下学宫的开设
A.为齐国争霸战争培养了各类人才B.打破了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为百家争鸣局面兴起创造了条件D.推动了诸子百家的交流与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邓小平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南巡讲话D.中共十五大
7 . 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点是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制造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8 .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
A.《变法通义》——《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
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
D.《各国律例》——《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
9 . 据不完全统计,《新青年》在1919—1921年间设置的“社会调查”“人口问题”“工读互助团问题”“劳动问题”等专栏和专号上,大约发表了140多篇政论、报道和通信,如下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工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长沙劳动状况
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高语罕芜湖劳动状况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记者香港罢工纪略

A.工人运动蓬勃开展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人权益
C.工人阶级队伍壮大D.劳工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
10 . 有学者指出,“纲常名分成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准尺,历史的‘是’‘非’全以这把尺子来衡量。所以史学地位虽然重要,但最终又只能在从属理学的地位上”。该学者意在强调,这种评价标准
A.歪曲了历史的真实性B.削弱了史学的客观性
C.确立了理学官方地位D.反映了皇权专制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