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关于“公车上书”,1899年康有为回忆说:“求和消息电到北京,即令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至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拒收.”史学家茅海建查阅宫廷档案后却提出:“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签订和约过半,两个月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当事人个人回忆录更具真实性B.康有为是否组织公车上书存疑
C.档案记录属二手史料可信度低D.官员举人皆积极主张改革旧制
2020-12-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张衡及其地动仪曾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代表,近年来却备受质疑。专家指出:张衡实有其人,但教科书中介绍的地动仪模型,实际上是当代的复原品。迄今为止,学者们依据多种原理“复原出了多种地动仪,无一能够实现《后汉书》中说的测定“震之所在”,由此,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争议。所以教育部决定删除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内容。由此可见
A.《后汉书》为二手史料缺乏可靠性
B.历史现象因时代久远而任人评说
C.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印证地动仪真伪
D.历史研究离不开理性与科学精神
3 .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举办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甲骨文的发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图一推动中国历史进入信史时代
B.图二是文献史料,毫无史学价值
C.图二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图一和图二均属于一手直接史料
4 . 2019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从中国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文字
B.按史料分类甲骨文属于一手史料
C.甲骨文记载历史信息均真实可信
D.中国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揭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新文化运动史料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辨析史料接近历史真相。研读以下资料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后汉书蔡伦传》载:(蔡)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纸是两汉时期唯一的书写用品
C.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2018-10-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B.乙C.丙D.丁
10 . 近代学者李济在谈到史学研究时说:“我们并没有期望得到许多甲骨文字,……就殷商文化全体说,有好些问题都是文字中所不能解决而就土中情形可以察得出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A.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不大B.文字史料对揭开历史真相有直接作用
C.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一致才符合历史真相
2014-05-04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