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5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后的商品经济浪潮已烃突破了大中城市的局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市民阶层人士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摘编自王言锋《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

材料三   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凡此,导致明代失去“社会变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创新及技术革新重要基地。

——摘编自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       
A.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B.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瓷器
C.实力雄厚的商帮出现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所产的梨、枣等,由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当时黄河下游各个州县还组织了果子行来协调产销。这说明当时(     
A.社会生产区域分工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较为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 《左传》记载:“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有学者认为“偪介之关”是指“迫近国都之关”,“关所邻近,征夺繁复”。这一观点表明当时(   
A.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发展B.关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C.农民的赋税负担比较沉重D.统治者重视发展工商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徽州歙县)寻至正德末嘉庆初,则稍异矣。出贾既多,土田不重。……东家已富,西家自贫。……迨至嘉靖末隆庆间,则尤异矣。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该记载强调当地(     
A.商品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B.资本主义萌芽造成社会震荡
C.地方自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D.商业发展遭遇专制统治阻挠
2023-02-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考古发掘,在下图所示的河南开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中,发现了不同时期的遗迹遗存:北宋堤岸承压着明代桥体,明代道路之上有清代车辙。开封“城摞城”奇观,反映了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B.建筑风格的演变历程
C.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D.城市文明的演进历程
2023-02-12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皇通货贿。”南宋政府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招待所,如杭州有怀远驿,明州,温州,泉州有来远驿等,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宣示天朝大国声威
C.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完善朝贡贸易体制
2023-02-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初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现象,导致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下令拆毁,招致群议四起。宋仁宗即位后,面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干脆下令允许居民临街开设店铺,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最终崩溃。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宋代摒弃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B.商业发展影响统治决策
C.宋代采取完全开放的对外政策D.民众斗争决定统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汉代盐井画像砖,生动地再现了四川盆地人们煮制井盐的过程。画像砖的左边是一口盐井,缆索上排着汲卤用的吊桶,制盐人采用楼架方式,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以提高采卤效率,右下角是用来煮盐的灶。此图反映了当时(        
A.生产工具相当精细B.四川地区盐业得到开发
C.民营手工业的发达D.地主庄园里的分工协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史书记载,“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这反映出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D.豪强地主控制了商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