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2021-10-08更新 | 729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4-20更新 | 308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021-04-01更新 | 338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5届江西五校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
2021-01-08更新 | 521次组卷 | 97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针对“诺亚方舟”,该书劈头就问:诺亚方舟有多大呢?它必须容纳不只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连世上其他品种的动物也得在船上。……这艘船一定非常巨大,《圣经》却说只要四人就能操控。“该书”反映的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伏尔泰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自然权利、自然法和自然宗教,那么被统治者就有权进行反抗和革命。被统治者进行反抗和革命的目的,是恢复自然的一种理性的规律,保有自己的自然权利。”这反映了伏尔泰
A.提倡君权神授B.追求政治民主
C.宣扬人人平等D.反对君主制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致力于让宗教生活日常化,人们作为个体去面对上帝,不必再经过教会,对上帝的信任和对《圣经》的遵守成为宗教徒的个人世俗事务,确立了禁欲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原则。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把个人抬高到无可非议的地位,认为每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倡导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绝对自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19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美国,通过立法等形式不断强化个人主义。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观念体系。在封建社会,重视国家公共权力,重集权,重义务。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演变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主义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认识。
9 .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民族教会与廉洁教会。路德的这些主张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C.阐明了理性主义的内涵D.揭露了宗教信仰的虚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