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自然包括、甚至可以说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先行的转变,即通常所谓“启蒙”,在种种启蒙的观念转变中,最重要的当属‘国家’观念的转变。”中国真正使国家观念变化开始于(   
A.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
C.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
2 .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由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爱国人士。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 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
————《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 夫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古人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弟以为宜稍变通矣。·······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弟甚敬兄之志,爱兄之才,故不惜更进一言,幸垂采之。
————《致孙逸仙书》
材料三 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则又何也?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的观念以保其尊严;此种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
————1915年8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根据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试简要分析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和收信人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概括梁启超的主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并分析造成梁启超思想主张变化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启示。
2014-07-16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0—1867年间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61—1895年自强运动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o……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62%。全部573部著作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在东方的崛起,激发了许多中国人负笈东渡以探求究竟的意愿。到日本留学还有许多优越性,如张之洞所说的:“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加上清政府的提倡,日本朝野的招徕,20世纪初年,兴起了一个留学日本的热潮。从1901卑起,每年到日本留学的人数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猛增。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书籍翻译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留学日本热潮兴起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事件扼要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2013-09-17更新 | 10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等13位弟子联名写给康有为的信中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即光绪)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吾师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启超等自当继往开来,以报师恩。”
——冯自由《革命逸史》
材料二梁启超于(1903年)5月16日至21日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总统选举过程作了认真的考察,……随后他又比较英国与美国两种政体的选举制度说:“英国但求党员在议院中占多数耳,既占多数,则其党魁自得为大宰相而莫与争;……美国反是,胜败之机,专在一着,夫安得不于此兢兢也。”于是他得出结论说,“美国争总统之弊,岂直此而已,其他种种黑暗情状,不可枚举。吾游美国,而深叹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者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
——郑海麟《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张是其思想的“突变”还是“还原”?它实际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持该主张的理由。
2012-06-07更新 | 5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