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于1868年设立,其所译西方技术书籍30年间售出13万册:教会文化机构广学会所译书籍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到1902年销售额猛增至四万三千五百余元。这一变化表明
A.教会主导文化市场B.民主共和成为思想主流
C.教育改革成效显著D.民族危机加快文化转型
2020-07-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0届高三6月调研(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严复指出:“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败坏),胥于此焉阶之厉耶!是鸦片、缠足二事不早为之所,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B.维新派痛斥歧视、损害妇女的陋习
C.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D.维新运动提倡社会风气变化
2020-05-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示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3 . 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
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
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1918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B.反帝反封斗争的逐渐深入
C.民主思想已成为时代潮流D.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5 . “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如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2020-05-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是由于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于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并且决定了如何改造它们。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有多个观点,请依据其中的一个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反对、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近代某文论写道:“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该文作者当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梁启超
D.严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0-01-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斯宾塞看来,对自然有好处就是对人有好处。如果让处于社会中的人类像生物在自然界中那样斗争,将优化生存下来的人,剪灭不能生存的。这种学说被人们接受并用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正名,用于帮助论证殖民主义和财富的分配不均是正当的,甚至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也有重要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着手去改善“未发展”的文化;资本家把它当作自身价值和权利的证明;而那些不幸的人们可以被认为是起到消灭不适应的人群的作用,虽然令人遗憾,但是恰当的、自然的。

——摘编自米尔斯《进化论传奇》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并不严格按照赫胥黎的原文,而是用加按语的形式,往里面加进了斯宾塞的观点和自己的发挥:“天演之事,不独见于动植二品中也,实则一切民物之事……乃无焉非天之所演也。”但到了1918年,严复一改先前的态度,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灾难予以激烈批评:“觉彼族三百年来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摘编自刘悦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塞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达尔文主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前后观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0 . 严复在甲午战争后翻译出版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和伦理学》中《导言》和《本论》两篇,并加入了许多按语和注释,取书名为《天演论》,首次系统地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把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展现在国人面前.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A.使民众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给近代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武器
D.使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成为社会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