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目的材料中提到,孩子们在博物馆的志愿讲解中增强了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就是能够理智看待并接受自己,但现实中人们往往陷入自我认同的困境,比如经常自我怀疑与否定,过分在意他人看法,或过分强调自我,无视他人这见寻。自我认同体现着从自我了解到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实践反思与环境影响。当然,自我认同也不仅限于个体层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容易因为已经发生的投入而作出非理性的决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两年,石嘴山一带的鸟儿越来越多。我值班的场站有阔大的落地窗。工作间隙,偶一抬头,就看见院子地面落着密密麻麻的一群麻雀。它们一时如一群调皮的孩童,“呼”地一起起飞,为天幕缀上一朵朵盛开的花;一时又如一卷滚动的画轴,翻卷着铺在地面上,。与热闹群居的麻雀相比,喜鹊有些(A)。它是什么时候落下的,,我都不知道。但我记住了它的尾巴,如一把折扇,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

朋友家的小区院子里有几棵经年的老槐树,鸟儿们就在树上栖息。它们有的气定神闲,一字一句,似老者低吟;有的细语轻声,在空中划出若有若无的弧线;有的似乎刚张口又闭上了,短促婉转的声音如一根针一点点扎入泥土……那些声音虽长短不一,却还(B),似一位卓越的作曲家谱就的曲折起伏、饶有情趣的曲子。置身其中,,那里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翩跹蝶舞;一时又如走进朴素的乡间舍里,一户小康之家聚在一起(C)地谈论麦浪里的希冀,一间晨读的教室里孩子们朗诵着流传千年的经典。

1.请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但我记住了它那不断开合的尾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昨日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资源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高中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需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红色资源本身具有的先进性、群众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对容易被错误思想裹挟的高中生进行引导。将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有机结合的创新产物,包含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将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对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课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将红色资源与高中思政课有机结合,为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促进公共参与提供了可行性。

在高中思政课中利用红色资源,可以丰富、拓展教师的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本地的红色资源对学生具有天然亲和力,教师积极开发运用这些红色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提高学习效果。

(摘编自邓西延《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材料二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青少年一般对新兴文化比较感兴趣。红色文化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再加上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参观红色景区,直观体验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广州红色文化很难引起高中生的兴趣。

高中政治教材中很少涉及红色资源,教师对于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不重视,只是偶尔在某一章节中利用红色资源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而没有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在思政课堂中对广州红色资源的运用不到位,引入的内容单一,引入方式简单,导致学生们对广州红色资源只是一知半解,对课堂缺乏兴趣。

广州红色资源众多,但运用却很不充分。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即使有学校意识到了,也没有能够切实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这些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各个单位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导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摘编自李凯乐《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材料三

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中对红色资源进行了明确界定,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形成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

近年来,尽管红色资源有所应用,但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仍流于表面,对应用红色资源的深层意义没有做到全面认识,忽视了红色资源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作用。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反思。

教师应该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准确掌握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强化结合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合理应用红色资源的意识;最后,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把高中思政课打造成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这样,教师应用红色资源的素养才能最终得以提升。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红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使红色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更加紧密;同时,积极主动整合课程资源,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红色资源应用于导入、讲授、小结环节,丰富应用红色资源的方式。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应当丰富红色资源的呈现方式。学校可以从自身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出发,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和学生学习特点开发红色资源校本课程,作为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补充。各地应将当地的红色文化、遗迹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教师可以应用VR交互、5G实感、AI智能等新媒介技术,向学生全方位展示红色遗迹、遗址场馆、人物事迹等,使学生拥有沉浸式的视听感受。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红色资源极具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实现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用红色资源水平的不断飞跃。

(摘编自王东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红色资源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资源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与高中思政课的融合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B.红色资源与高中思政课的融合利于提升教师的科学精神,同时丰富拓展教师的课程资源库。
C.广州高中生对本地红色资源的认知度较低,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广州红色资源的运用不到位。
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红色资源校本课程,利于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补充教材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地红色资源对学生来说,具有天然亲和力,若加以开发应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B.广州红色资源运用不充分表现在广州红色资源的整合不够、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两方面。
C.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反思,全面认识应用红色资源的深层意义,重视其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作用。
D.依托互联网、融媒体、VR交互等新媒体平台,可以拓展红色资源传播渠道,赋予红色资源新的活力。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思政课教师以优秀党员林占熺的事迹引入“新发展理念”这一框题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
B.思政课教师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史例融入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C.思政课教师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发挥课后的反馈评价作用。
D.思政课教师带学生走进《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数字展厅,让学生感受习近平治国理政魅力。
4.三则材料都围绕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对此简要概括。
5.复兴中学高二学生小刚被高一某班聘请为“思政课小导师”。作为教师助手,他将就“如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这一问题向老师提出几条建议。请结合材料进行阐述。
昨日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除了讲求实用以外,我们还要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兴趣,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逻辑就它的本身说,是一种纯粹科学。逻辑之学,自亚里士多德轫创以来,经过中世纪,到九十余年前,一直是在冬眠状态之下。而自十九世纪中叶波勒等人重新研究以来,突飞猛进,与纯数学合流。由于晚近逻辑发展之突飞猛进,引起数学对于其本身的种种根本问题之检讨与改进。写文运思而依照逻辑方式,是一件颇不易办到的事,好比在这个世界上,全然健康的人也不多见。很少人能说他的运思为文全然无逻辑上的毛病,即使是逻辑专家,也不能完全办到这一点。逻辑训练,除了积极方面可能助长我们的推论能力以外,在消极方面可以多少防止错误的推论,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我们免除种种常见的谬误。

(摘编自殷海光《逻辑新引》)

材料二:

稻草人谬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荒谬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的诡辩手法。就像树起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以为:打倒了这个稻草人,也就打倒了对方。

歪曲对方观点的重要手法有夸张、概括、限制、引申、简化、省略、虚构,等等。例如,无政府主义者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并对这个荒谬的论点大加攻击。有人驳斥了这一偷换论题的诡辩手法:【甲】“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乙】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一个字来证实你们的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丙】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像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与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丁】如果说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同于吃饭,那么有钱人就不买书不看报只是当个饭桶喽?

稻草人谬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避强就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即论敌本来为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很多论据,在反驳时,却避开对方所提出的那些强有力的、重要的、实实在在的论据,而专挑那些比较弱的、不太重要的、虚的论据展开反击。这也等于歪曲了对方,故意把对方弱化为稻草人。

不过,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人们的心理上,稻草人谬误都是不管用的。因为批判的态度应该是科学的态度:在批判对方时,在与对方论战时,每个人都有义务忠实地转达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战,这是逻辑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摘编自陈波《逻辑学十五讲》)

材料三: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转述的情况,例如,评论家说:“我不喜欢这本书。也许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下,没有了别的书,我才会喜欢它。”出版商转述为:“评论家说即使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他仍然喜欢它。”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评论家的原意是“不喜欢这本书”,而出版商则将其扭曲为“喜欢这本书”,但出版商并没有对评论家的观点进行攻击,可见,扭曲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使得评论家的观点更容易被攻击,而是出于另一种私利——书本销量更好。那么,它属于什么谬误呢?

在《扭曲语境:对承诺的操纵》一文中,作者沃尔顿和马卡纽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性的引用谬误。“为了理解在对话中,错误的引用作为一种欺骗策略的谬误,有必要研究引语作为一种常见的工具在论证中使用。”他们首先对“引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引用作为论辩的一种策略有支持和对抗两种形式。其中,支持策略是指利用引用来支持自己,增加自己立场的可信度,而对抗策略则是利用引用来攻击对手,降低对方立场的可信度。沃尔顿和马卡纽基于对多种引用实例的分析,总结了三种引用谬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变原文和改变语境。其中,改变原文包括错误引用和选择性引用,错误引用谬误即对原文的改写,选择性引用则是对原文的省略;改变语境是指扭曲语境谬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改变原文类谬误,会通过对原文的改写或省略而造成语境的改变,即改变原文的引用谬误与改变语境的引用谬误存在交叉情况。在同一谬误中,可能既存在改写又存在省略,如上例中,既省略了“没有了别的书”,也对原句进行了调整,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属于引用的支持策略。但是,“引用”本身并不是说要对原文不做一丝改动,有些对原文的省略、改写并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而引用谬误之所以是谬误,关键就在于其在引用中改变了原文的意思。

如上文提及,引用谬误不同于稻草人谬误:一是,稻草人谬误是对对方观点的扭曲,而引用谬误可以是对任何人的任何话语的扭曲;二是,稻草人谬误是利用扭曲攻击对方,而引用谬误还可以利用扭曲支持自己的论证。但两者之间又存在联系,引用谬误可以作为稻草人谬误的手段,帮助完成“扭曲”任务。结合引用谬误的不同类型,我们发现省略原文、改写原文和改变语境构成了稻草人谬误中的三种主要扭曲手段并由此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稻草人谬误。

(摘编自金立、孙玥《稻草人谬误的性质与类型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到数学是为了介绍逻辑学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举写文运思的例子则是为了说明逻辑错误很难避免并以此引出逻辑训练的意义。
B.材料二第三段“这也等于”中的“也”字很严谨,说明“避强就弱”等与歪曲对方观点虽然属于稻草人谬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C.材料三为了达到讲清引用谬误类型的最终目的,先以具体案例引人,然后介绍了引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又对不同概念进行了层层的比较。
D.材料一总体上谈逻辑的重要性,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深入具体论述了对稻草人谬误的认识,这些认识从一定意义上可印证材料一的有关观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冬眠状态”比喻逻辑学在其发展中经历的长时间停滞,这说明了在波勒等人重新研究以前,没有人关注或研究过相关的学问。
B.批判的态度应该是一种为真理而真理的科学态度,论战双方要客观呈现彼此观点,摒弃个人主观情感,将逻辑的要求置放在道德的要求之上。
C.改变原文可能会出现引用谬误,这种谬误还会存在与改变语境的引用谬误相交叉的情况;但并不是改写了原文,就一定会出现引用谬误。
D.既然引用谬误可以作为稻草人谬误的手段,帮助完成扭曲任务,那么,理论上可以依据引用谬误的类型,划分出稻草人谬误的所有具体类型。
4.材料二画线部分是对无政府主义者的驳斥,其中使用了归谬法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5.《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对杨朱、墨翟两人观点的批评,均存在逻辑谬误,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渡记

宗璞

莲秀二十五岁嫁到吕家,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爷。现在很多亲友都往南边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闭门不出。除凌京尧来过一次,不见任何人出现。

天越来越热了。一天黄昏,老太爷在院中闲坐,忽听有人轻轻敲门,随即推门进来。“搬到这里来了。”来人说。

“缪老爷,”莲秀大声在老人耳边说,“是缪老爷。”她很感动,到底人家心里惦记着啊。一面扶老人,搬椅子,一面让人沏茶。

(1)缪东惠衣着还是那样清雅,态度还是那样从容。老人和他相识多年,许多见解不同,人是极熟的。去年还为小娃送药,现又来看望,心里高兴。相让坐下,谈笑风生。

渐渐说到时局,缪东惠叹道:“战事起了快一年了,简直看不出希望!去年上海失,南京陷,现在武汉也吃紧了。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中心如焚,五内俱结!可是大局已如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生活安定,这一方面我是尽力而为。想想多少爱国志士,也是处处以百姓为重。凡事从这方面考虑就通畅得多。”他素来口齿清楚,现在也是抑扬顿挫。

老人听出话中有话,于是带笑说:“我终日枯坐斗室,老病相缠,外头的事,知道很少。有什么高见,便请直言。”

“如果我的话不合您的意思,也请务必考虑,为亿万生灵的利益考虑。”缪东惠诚恳地说,“今年元旦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半年来遭到不少反对,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据我看,这样的骚扰对百姓来说,只能是帮倒忙,只能使日本人更用高压手段。有人说,我们是幸而亡国,不幸就要灭种啊!我看有道理。若有一个能使政安民和的政府,不让日本人直接管事,老百姓少吃多少苦头!这样的政府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才能立得起来,其实只要挂名即可,不用做什么事。尝读史书,每服冯道为人。那样不顾毁誉,肯真为天下苍生出力的,才是了不起!”

老人哈哈一笑说:“我无文才武略,怎比得古人!”停了片刻,用力看着东惠,“你的逻辑很奇怪。(2)政安民和,是谁的天下?”他没有力气拍案而起,心里反觉平静,目光又有些茫然。

“我是真为大局着想——如公不出,如苍生何?”缪东惠努力说出了这句话。

老人微笑,端起茶杯举了一举,意思是送客。他的手猛烈颤抖,茶水泼洒出来。莲秀忙上前接过,看了客人一眼。缪东惠只好站起。老人也扶着莲秀站起,笑着说:“缪先生无艺不精,何时又学了苏秦?这亡国救民之论,还请别处发表。”

缪东惠无奈,躬身告辞。

莲秀送客回来,原以为老人会发脾气,把缪某大骂一通,却见老人在里屋安静地靠在床上,把玩着那柄龙吞虎靠镌镂云霞的宝剑,似乎已忘记有谁来过,把剑一举,说:“可怜这剑,只挂在墙上。”(3)“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老人惨然一笑。

不觉又过了半月。一天傍晚,夕阳晕红已退,满院蝉鸣。忽有杂乱的脚步声,走进三个中国人,三个趾高气扬的中国人。那为首的板着脸对吕老人说:“我们是江市长派来的,请老先生出任维持会委员。”说着递过一张大红聘书,约有一尺半长,烫金字闪闪发光。

老人见来了伪员,纹丝不动,仍一手捻须,一手拿过靠在椅边的拐杖,挡住聘书,说:“请转告江朝宗,我是中国人,不任伪职。”

来人对老人的态度似有准备,并不争竞,把聘书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张请帖,说:“市府明天宴会,请光临。聘任的事,三天内见报。告辞。”随手把请帖交给莲秀,转身就走。

“扔出去!把这些都扔出去!”老人突然暴怒。用手杖敲地,大声喝道。随即扔了手杖,一把抢过请帖来撕,但纸太硬,撕不动,就向那几个人扔去,纸又太轻,飘飘地落下了。

那为首的人口头冷笑,又说一遍:“三天内见报。”

老人愤怒已极,挺直身子,把手杖用力向他扔去,手杖落地的声音很无力,紧接着是沉重的关廊门声。莲秀忙上前扶住老人,让他缓缓靠在椅背上。老人急促地喘息,莲秀为他揉胸捶背,轻声唤着:“老太爷,老太爷,莫生气,莫生气!”

吕贵堂等老人渐渐平静,先问莲秀:“是不是托凌老爷转缪老爷,想个法子拖一拖?”

“不用去!哪里也不用去!”老人高声说,“我有办法,你们不用担心!”

莲秀和贵堂交换着眼光。她有几分猜到老人的办法,却又不敢那样想。

……

莲秀轻轻推开正房门,只见老人端正地躺在矮榻上,双目微睁,面容平静,一点声息俱无。“老太爷,老太爷!”莲秀恐怖地大喊,想推醒他。可是永远做不到了。

凌京尧和吕贵堂大步赶来。京尧见条案上有一张纸,用一个安眠药空瓶子压着,纸上写着核桃大的毛笔字“生之意已尽死之价无穷”,另有一行“立即往各报发讣告”。这是老人的遗嘱了。

京尧一见这遗嘱,更明白老人是以一死拒任伪职,不禁百感交集,身子不觉伏了下去,跪在榻前痛哭。莲秀反镇定了,陪着跪下,一面拭泪,说:“凌老爷别哭了,老太爷就仰仗您了。”

发讣告,布置灵堂,将老人入殓。该做的事都做了,众人陆续散去。(4)京尧慢慢走房门,看见院中青草踩折一片,那没有踩到的,仍旧欢快地生长。

【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南渡记》第五章,有删改。小说以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大学南迁为背景,表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遭际与情感、精神世界。文中吕老人(吕清非)是前清举人,参加过同盟会,曾任民国国会议员。赵莲秀是他的续弦夫人。②小娃:吕清非的外孙。③冯道:五代时人,先后在后唐、后晋等五个王朝任职。④出自北宋贺铸《六州歌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缪东惠所述“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来看,华北伪临时政府的成立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
B.缪东惠欲借历史上冯道的事例为自己的游说增加说服力,无奈吕老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论。
C.当吕老人高声说自己有办法对付敌人的时候,他应该已经下定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莲秀对此也有几分预感。
D.针对汉奸所说维持会聘任之事“三天内见报”,吕老人遗嘱立即发讣告,他是用生命彻底破除敌人的诡计。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1)运用反语,讽刺了缪东惠看似清雅、从容,实则虚伪、圆滑的汉奸文人形象。
B.句子(2)中吕老人用反问的语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伪政府为日本人效力的卖国本质。
C.句子(3)中的吕老人借古人词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无力杀敌、壮志难酬的悲凉心绪。
D.句子(4)从凌京尧的视角写院中青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寻常景物中寄托着深意。
3.同样是拒任伪职,吕老人对待缪东惠和三个伪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4.文本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说明。
7日内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跫音就已经响起。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的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呢,越来越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

是的,草木都萌动,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 ”,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     丙     ”,春风轻轻拂过,一挂挂的枝条上便开始晃悠起淡黄色的逗点。“”,的确,春天与柳树是互相成就的,柳树更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蕾,迅速铺陈开来,在河堤上、池塘边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就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

1.文中加点的四个“在”,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B.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
C.草木都在萌动。
D.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
2.将下列诗句分别放到文中画横线处的恰当位置,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②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
A.甲①;乙③;丙②;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③;丁②。
C.甲①;乙④;丙②;丁③。
D.甲④;乙③;丙①;丁②。
3.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弘一大师在《谈写字的方法》一文中写道:“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当变化才好。”

短短数语,道出了书写之要,也给新时代青年的为人处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算力”是指包括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等各种计算机综合在一起,在单位时间内达到的包含计算速度、计算方法、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传输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在内的计算峰值能力。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算力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百亿亿次/秒(EFLOPS),算力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同时,在“东数西算”工程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布局下,中国算力网——智算网络一期已经上线,全国算力“一张网”已具雏形

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B.吃食店里的饭菜,于他是有害的——像一切厌世家一样,他苦于消化不良。
C.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他们站在一切人之上——从前站在一切人之下,所以叫做反常。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首先概述了自己不幸的命运,并进一步深化了与祖母之间的情感纽带,“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祖母对自己的付出,也透露出祖孙间的深厚情感。

(2)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一词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梦中所见场景,却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场景。

(3)江月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典型审美形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景观,它常常被使用,如:“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