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9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代郑板桥为什么在画好芝兰后,还着意添加几笔荆棘?

他在《荆棘丛兰图卷》中认为,像兰草这样的君子,要对荆棘有颗包容之心。表面是让芝兰与荆棘各安其命,君子容之又何怕。深层次却是不容荆棘不成兰,让荆棘保护芝兰,让小人成全君子。

这似与宋人诗中所写的小松 A ,小松树因有杂乱的小杉树庇护,才未怕林间走鹿馋,让嘴馋的山鹿无此口福。就因有荆棘的庇护,感恩的兰花才绽放得更加平安和硕茂。反之,若没有荆棘和小杉树这些守护神,芝兰和小松何止险象环生,更是 B     。所以郑板桥才公允地说,不容荆棘不成兰,荆棘并非     C ,怎能完全与小人等量齐观。进一步从社会意义说,君子掩恶扬善,有益于德化也,这是君子的担当和使命。

当然从人生审美角度看,就如同没有漫长冬夜便无法衬托冬天温暖的太阳,没有小人之恶就无法反衬君子之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自”与文中加点的“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B.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
C.人的生死富贵自有定数,任何人都无法强求。
D.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改为“没有小人之恶就无法反衬君子之美,就如同没有冬夜便无法衬托冬天的太阳”?请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立誓,联刘抗曹。

面对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朴:(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萍:(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朴:(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萍:(痛苦万分)哦,爸!

朴:(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向母痛苦地)哦,妈!

朴:(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朴: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1.下列句子中的“好看”与“觉得脸上不好看”中的“好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儿子立了功,做娘的脸上也好看。
B.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很好看。
C.他恶狠狠地说:“要你好看!”
D.老太太笑道:“扮作小子样,更好看了。”
2.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雷雨(选文)》中的句子都使用了破折号,请分析两处破折号的表达效果。
①鲁: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②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我想孝顺的萍儿会好好侍奉你,他会补上我对不起你的地方”,表意基本一样,为什么说原句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网络文学能传播得更远、更广,离不开海外传播生态系统的建立和 A 。网文阅读网站不仅为海外读者创造了追更的平台,也提供了即看即评的互动体验,读者通过跟帖等方式分析剧情、点评人物,让网络文学拥有旺盛的生命;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并赋能机器翻译,逐渐突破产能和成本的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      B      成为新的可能。

中国网络文学技繁叶茂、佳作频出,与 C     密不可分。近年来,海外节热不断升温,多国民众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象;电影周”“文物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推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在中华文化感动下,②不少海外读者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自来水,③甚至开始创作浓郁中国风的故事。我们期待,中国网络文学坚持以提高质量为生命线,加快主流化、精品化进程;我们相信,中国网络文学将乘风破浪,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契丹和郑法士都是隋朝有名的画家。郑法士知道自己画技不如杨契丹,想向他学习,便找杨契丹索要画谱,杨契丹没有告诉他。

一天,杨契丹领郑法士到朝廷的殿堂,指着宫门前的建筑、身着不同衣裳的行人、正在行走的马车,对他说:这就是我的画谱,你知道了吗?

从此,郑法士恍然大悟,画技大有长进。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七》 )

材料二:

范雎之仇魏齐亡过平原君。昭王乃遗赵王书曰:“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于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印,与魏齐间行,念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信陵君闻之,畏秦,犹与,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哉?”时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斤;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万户侯。当是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重见之,大怒而自刎。虞卿遂留于魏。魏、赵畏秦,莫复用。困而不得意,乃著书八篇,号《虞氏春秋》焉。

(节选自《风俗通义·穷通》 )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子患之A数请B魏王C敕D晋鄙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此处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边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
B.幸,指宠爱、宠幸,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词义不相同。
C.急, 指“以⋯⋯为急”,“不耻相师”中的“耻”是“以⋯⋯为耻”, 两者用法相同。
D.材料一的“公子如其言”与材料二的“驾如野迎之”,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无忌有三千门客,隐士侯嬴不过是个守门人,公子大宴宾客,亲迎侯嬴来赴宴,还请他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令在场宾客大为吃惊。
B.魏公子请求魏王救赵无果,侯嬴为公子献计,可找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因为信陵君曾为她报过父仇,所以她能万死不辞地帮助信陵君。
C.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到平原君处,秦王写信威胁赵王,赵王害怕,派兵包围平原君家,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叫二人逃离赵国。
D.魏齐和虞卿想借助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害怕秦国,起初犹豫不见,后在侯嬴劝说下驾车迎接他们,然而魏齐怒而自杀,虞卿也未受重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2)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
5.侯赢两次进言为何都被信陵君采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嗅觉是人体最早形成的感官之一,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官反应。鼻子像一个高度灵敏的检测器,通过数以百万计的嗅觉神经,感知和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气味分子,以便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做出判断。

模仿人类嗅觉感知的人工智能(AI)嗅觉识别技术是融合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能够通过检测和分析气味分子来鉴别各种物质。AI嗅觉技术的应用领域从环境监测到医疗诊断,从食品安全到犯罪侦查,其潜力无可限量。

那么,在气味感知这个竞技场中,AI与人类鼻子,谁的气味感知更胜一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和AI感知气味的原理。

人类大脑感知气味的过程就像一场邂逅。首先,气味分子悄然而至,进入鼻腔。在鼻腔的上方有一个特殊的区域,称为嗅觉上皮。这里有大量的嗅觉受体细胞,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气味分子。这些气味分子在鼻腔中四处游走,寻找它们的搭档,也就是我们的嗅觉感受器。人类有大约400个功能性嗅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一旦接触到气味分子,就会立刻引起电信号改变,跳起电击舞向大脑传递信号。这个信号通过嗅觉神经直达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嗅球。

在嗅球中,这些信号被进一步处理并分析。然后,信息会传送到与记忆和情感相关的大脑区域,如海马体和杏仁核。大脑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我们可以识别和理解的气味感觉,让我们感受到气味的味道、质地等特征。最终,经嗅觉神经信号的处理形成了描述各种气味的语义表征,例如咖啡味、玫瑰味、榴莲味等等。

那么AI是如何嗅到各种气味的呢?

AI闻到气味就像是一场根据分子结构进行的猜谜游戏。气味来源于特定结构分子,这些分子就像一个个的信使,携带着气味的信号。因此,要预测某种物质所带来的气味,关键在于辨析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在这一过程中,AI依赖于一个庞大且被精细整理过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被视为一本高级的气味—分子翻译词典,其中详尽地列出了已知分子结构与其相应气味之间的联系。每一种分子与气味的关联都被细致地记录与归档。

当面临一个新分子的气味预测任务时,AI会快速检索这个专业词典,寻找与新分子结构相近的已知分子,并从中推测可能的气味属性。这个过程不仅快速,还极为精确。除了基本的结构匹配,AI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化学性质,如分子的电负性和立体构型等,以更全面地预测新分子的气味特性。这一整体过程就像是AI在汇集和分析各种线索,以推断出新分子可能产生的气味。

2023年8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款A1气味分析的图神经网络(GNN)模型。分子结构输入到模型中后,GNN会优化不同化学结构在特定气味中的权重,最后通过预测层对分子的气味进行判断,输出对应的气味描述词。研究人员对GNN模型和人类组进行了气味测试。结果显示,AI在53%的化学分子以及55%的气味描述准确度方面表现优于人类气味专家的特性。

那么,人类与AI到底谁是气味专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他们是气味专家。与依赖大量数据和算法的AI不同,这些专家主要依赖他们的嗅觉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来解析和描述气味。他们有能力识别出各种复杂气味的细微差别,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例如,他们能明确地区分花香、果香、草香、皮革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释。

此外,这些气味专家还能够结合气味的来源和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例如,他们可以分辨出烹饪过程产生的气味、植物的气味、动物身上特有的气味等,并根据这些气味的特点和变化,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与数据驱动的AI的预测不同,这些气味专家的描述和判断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结论可能因人而异,甚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就目前阶段而言,AI的嗅觉能力尚未达到碾压人类的水平,且人类在感知气味的主观体验和理解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普网Denovo团队:《AI嗅觉超人类,是噱头还是事实?》)

材料二:

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将刺激的物理特性映射到对应的知觉特征上。在视觉中,波长与颜色相对应;在听觉中,频率与音调相对应。相比之下,化学结构与嗅觉感知之间的映射关系尚不明确。类似于CIE颜色空间和傅里叶空间这样的映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视觉和听觉编码。同理,为了更好地理解嗅觉编码,嗅觉也需要一个更好的映射。

近日,由Google Research、Osmo Lab等组成的多机构研究团队使用图神经网络生成了一个主要嗅觉映射图谱(principal odor map,POM),该映射图谱反映了感知关系,并能够预测未知气味的性质。该模型在预测气味性质方面与人类一样可靠:在一个由400个样本外气味组成的前瞻性验证集上,模型生成的气味性质更接近于经过训练的专家组的平均值,而不是中位数。通过应用简单、可解释、基于理论的转换,POM在几种其他气味预测任务上优于化学信息学模型,表明POM成功地编码了结构-气味关系的广义映射。这种方法广泛地实现了气味预测,并为气味数字化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AI也能闻出榴莲味,谷歌绘制首个嗅觉图谱,可分辨50万种气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用“检测器”来说明人的嗅觉能在复杂环境中对气味做出判断。
B.“竞技场”一词表明作者将人类嗅觉与AI嗅觉在气味感知方面进行了比较。
C.“邂逅”在文中指气味分子进入到人类的鼻腔中,与相应的嗅觉感受器相遇。
D.“词典”是指已知分子结构与其相应气味联系被精细整理好的庞大数据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AI预测气味,就是将气味分子结构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因此AI嗅觉功能强大与否由数据库决定。
B.图神经网络(GNN)模型是通过对气味分子进行辨析而建构起来的化学信息学模型,具有强大的AT嗅觉辨析功能。
C.气味专家相较于AI嗅觉、优势在于能根据自身的嗅觉和积累的经验,并结合气味的来源、环境因素对气味作出判断。
D.嗅觉映射图谱是研究人员借助神经科学中的嗅觉映射原理研制出的AI嗅觉模型,预测原理不同于化学信息学模型。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AI嗅觉技术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AI可通过感知病人呼出的气息,实现疾病筛查,进而诊断出病人的疾病。
B.AI用在食物新鲜度检测上、可避免食物浪费,降低腐败食物带来的风险。
C.AI应用于毒品、放射性危险物品的侦测,可以避免其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D.AI通过嗅觉映射图谱能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如河流、大气的污染等。
4.结合材料,对《不同AI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人类组平均值的相关性坐标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同AI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人类组平均值的相关性坐标图
注:GNN合模是指既采用CNN,又采用射的预测模型。
A.图中数据显示,GNN对气味分子结构进行判断和描述,其准确度方面表现远远超过人类。
B.依据材料与坐标图,映射模型预测气味的准确度,接近人类组的平均值、与人类一样可靠。
C.GNN和POM模型的气味预测数据显示,目前AI的嗅觉能力还无法达到碾压人类的水平。
D.GNN混合模型对气味的预测能力优于人类、GNN、映射,可作为今后AI嗅觉研究方向。
5.材料一兼具科学性、生动性与社会性,请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刘禹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央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
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之速,呼应上文“改”字。
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
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
2.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价值

余清平

①初春的下半夜,大山里很寒冷。锄奸队长张德应借着微弱的月光察看山头的动静。突然,夜枭的叫声划破黑夜,钻入耳朵。他高度警惕的心情顿时宽慰了些,因为,这是湘南游击队接应的暗号。

②张德应带着三个孩子。他挨个在孩子的脸上抚摸了一下。他知道孩子需要他的抚摸,这样,可以获得安全感,因为,孩子们黑豆似的瞳仁,告诉了张德应。为了这三个抗日英雄的遗孤,张德应的两个战友已经牺牲。现在护送孩子的担子,他独自担着。

③张德应记得临出发前,首长神情严肃地说:“派你护送这些革命烈士的后代,你虽然是湘南人,但长期在岭南活动,群众基础好。记住,三个孩子一个也不能落下,要安全送过梅关,交给湘南游击队藩哲夫队长。”首长又安排了两个锄奸队战士,一个叫何小山,广东花县人,一个叫谢回平,湖南常德人。首长更嘱咐:“你们到了珠玑巷,游击队有人来接头的。”张德应回答:“一定完成任务,首长!”

④可是,在横穿清远公路时,何小山牺牲。当时,张德应指挥谢回平带着三个孩子穿越公路,何小山在后掩护。日本便衣队发现他们追了上来。何小山说:“队长快走,我掩护。”

⑤何小山像一枚楔子钉在路上。本来他可以跑掉的,但为了让孩子获得安全,他跳上石头吸引便衣队。护送孩子跑上山头的张德应看到何小山子弹打光了,与便衣队拼刺刀,负伤被抓。便衣队将他吊在大榕树上一刀一刀剐他的肉,他也没哼一声。

⑥谢回平是在晚上牺牲的。当时,是深夜,他们绕过英德的一个村子,孩子们饿得走不动。谢回平要求去弄点吃的。起先,张德应说不行,危险。可是,当他看到孩子饿得口水直流。就从身上摸出两个银元塞到谢回平手里,说:“注意安全,快去快回。”谢回平摸到村边,谁知道村庄里驻扎着鬼子兵。鬼子的狼狗一叫,谢回平就被包围了。张德应想去接应,但三个孩子怎么办?突然,他听到“轰,轰”两声巨响,是谢回平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⑦张德应含着眼泪背起三个孩子一阵猛跑,直到累得瘫下来,才住脚。张德应歇了一会儿,看看没有危险,就将三个孩子安顿在山洞里,自己去田地里找了些半烂的山芋、红薯给孩子充饥,才继续带着孩子继续北进。好在这一路走来,山高林密,再没遇到多少危险。

⑧张德应抬头看看,翻过丹霞山,就进入珠玑巷。现在,虽然听到山上传来自己同志的暗号,但张德应也不敢大意。他从腰里抽出两支快慢机,握在手里,带着孩子在密林中穿行。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突然,从树上飘下四条黑影。张德应一摆手中快慢机,挡在孩子身前。

⑨“桃花源陶渊明。”来人压低声音问。张德应一听,是接应同志的暗号,连忙回答:“珠玑巷张九龄”。从树上飘下的四个人是湘南游击支队的同志,带头的是游击支队长藩哲夫。藩哲夫让其他队员在梅关警戒,自己则带领三个队员下来接应。张德应握着藩哲夫的手说:“可把你们盼来了。”

⑩藩哲夫也摇着张德应的手说:“辛苦了,张队长。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接应你们,保证安全。”藩哲夫让同来的游击队战士取下背上背着的包袱,打开来,里面是用米粉烙的饼,让孩子们吃。三个孩子们吃饱后,藩哲夫在前,三个游击队员背起三个孩子在中间,张德应殿后,一行人一起向珠玑巷奔去。

藩哲夫说:“走过这段山路,前面的路平坦很多。”张德应听了,一愣,忽然想起多年来抗日的艰辛,就如这走路一样,走了这么多年艰难困苦的路,现在是该走平坦的路了,鬼子这几年的兵力捉襟见肘,在缅甸被国军击败,在中原,更被八路军打得焦头烂额,也许不用多久,就能将鬼子赶出中国。

“我们抗日的路也会平坦多了。”张德应接了一句。藩哲夫听了,会意地笑了。

一行人快走到了珠玑巷时,已是曙光初绽。张德应说:“我们快点行动,翻过梅关,那边就是你们湘南游击队的活动范围。”话音未落,刹那间,两发炮弹从南雄县城那边呼啸而来,有一枚落在他们的身后。

“快卧倒!”张德应急忙扑倒后面那个背着孩子的队员……张德应中弹牺牲。那时,正是1945年2月。

建国70周年,我在常德一所学校给孩子们讲教学课。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孩子们都哭了。我想起多年来曾有人问过我“三个优秀战士为了护送三个孩子而牺牲,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我走下讲台,一一抚摸这些孩子。我想我得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生命的价值?我说:“孩子们,先烈们艰苦抗日,献出生命,就是为了孩子们有书读,有平安的日子过!”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张德应烈士牺牲时说的话。我就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个。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挨个在孩子的脸上抚摸了一下”,可以看出张德应对孩子们的关爱,此举也让张德应获得了安全感。
B.面对凶恶的敌人,何小山“没哼一声”,张德应“挡在孩子身前”,都体现了锄奸队员的大无畏精神。
C.小说中的接应暗号“桃花源陶渊明”“珠玑巷张九龄”既有文学气息,又与护送遗孤的线路相关联。
D.小说的结尾以“我”和孩子们的交流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呼应了小说的标题,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颇为用心,既交代夜晚寒冷昏暗的特点,也烘托出张德应等待接应前的紧张心情。
B.“像一枚楔子钉在路上”,用“钉”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何小山掩护三个孩子毫不畏惧的英勇气概。
C.“曙光初绽”暗示胜利在望,话音未落,张德应中弹牺牲,前后情节发生突转,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
D.小说叙事采用“线性结构”,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从抗战写到建国70周年,时间跨度大。
3.有人认为第⑪⑫两段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入选《寻找证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微型小说作品精选》,请试着从编选者的角度谈一谈它入选的理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知识讲得,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他们以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大批粉丝。

科普是一门大学问。与教授科研领域学生相比,为大众做科普,需要,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简单明白。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也不能产生的效果,何必大费周章。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科学人才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豆豆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B.果园里有桃树、梨树、杏树、枇杷树⋯⋯真的是种类齐全。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中断了说话。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