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9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契丹和郑法士都是隋朝有名的画家。郑法士知道自己画技不如杨契丹,想向他学习,便找杨契丹索要画谱,杨契丹没有告诉他。

一天,杨契丹领郑法士到朝廷的殿堂,指着宫门前的建筑、身着不同衣裳的行人、正在行走的马车,对他说:这就是我的画谱,你知道了吗?

从此,郑法士恍然大悟,画技大有长进。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七》 )

材料二:

范雎之仇魏齐亡过平原君。昭王乃遗赵王书曰:“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于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印,与魏齐间行,念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信陵君闻之,畏秦,犹与,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哉?”时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斤;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万户侯。当是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重见之,大怒而自刎。虞卿遂留于魏。魏、赵畏秦,莫复用。困而不得意,乃著书八篇,号《虞氏春秋》焉。

(节选自《风俗通义·穷通》 )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子患之A数请B魏王C敕D晋鄙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此处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边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
B.幸,指宠爱、宠幸,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词义不相同。
C.急, 指“以⋯⋯为急”,“不耻相师”中的“耻”是“以⋯⋯为耻”, 两者用法相同。
D.材料一的“公子如其言”与材料二的“驾如野迎之”,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无忌有三千门客,隐士侯嬴不过是个守门人,公子大宴宾客,亲迎侯嬴来赴宴,还请他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令在场宾客大为吃惊。
B.魏公子请求魏王救赵无果,侯嬴为公子献计,可找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因为信陵君曾为她报过父仇,所以她能万死不辞地帮助信陵君。
C.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到平原君处,秦王写信威胁赵王,赵王害怕,派兵包围平原君家,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叫二人逃离赵国。
D.魏齐和虞卿想借助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害怕秦国,起初犹豫不见,后在侯嬴劝说下驾车迎接他们,然而魏齐怒而自杀,虞卿也未受重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2)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
5.侯赢两次进言为何都被信陵君采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嗅觉是人体最早形成的感官之一,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官反应。鼻子像一个高度灵敏的检测器,通过数以百万计的嗅觉神经,感知和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气味分子,以便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做出判断。

模仿人类嗅觉感知的人工智能(AI)嗅觉识别技术是融合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能够通过检测和分析气味分子来鉴别各种物质。AI嗅觉技术的应用领域从环境监测到医疗诊断,从食品安全到犯罪侦查,其潜力无可限量。

那么,在气味感知这个竞技场中,AI与人类鼻子,谁的气味感知更胜一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和AI感知气味的原理。

人类大脑感知气味的过程就像一场邂逅。首先,气味分子悄然而至,进入鼻腔。在鼻腔的上方有一个特殊的区域,称为嗅觉上皮。这里有大量的嗅觉受体细胞,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气味分子。这些气味分子在鼻腔中四处游走,寻找它们的搭档,也就是我们的嗅觉感受器。人类有大约400个功能性嗅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一旦接触到气味分子,就会立刻引起电信号改变,跳起电击舞向大脑传递信号。这个信号通过嗅觉神经直达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嗅球。

在嗅球中,这些信号被进一步处理并分析。然后,信息会传送到与记忆和情感相关的大脑区域,如海马体和杏仁核。大脑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我们可以识别和理解的气味感觉,让我们感受到气味的味道、质地等特征。最终,经嗅觉神经信号的处理形成了描述各种气味的语义表征,例如咖啡味、玫瑰味、榴莲味等等。

那么AI是如何嗅到各种气味的呢?

AI闻到气味就像是一场根据分子结构进行的猜谜游戏。气味来源于特定结构分子,这些分子就像一个个的信使,携带着气味的信号。因此,要预测某种物质所带来的气味,关键在于辨析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在这一过程中,AI依赖于一个庞大且被精细整理过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被视为一本高级的气味—分子翻译词典,其中详尽地列出了已知分子结构与其相应气味之间的联系。每一种分子与气味的关联都被细致地记录与归档。

当面临一个新分子的气味预测任务时,AI会快速检索这个专业词典,寻找与新分子结构相近的已知分子,并从中推测可能的气味属性。这个过程不仅快速,还极为精确。除了基本的结构匹配,AI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化学性质,如分子的电负性和立体构型等,以更全面地预测新分子的气味特性。这一整体过程就像是AI在汇集和分析各种线索,以推断出新分子可能产生的气味。

2023年8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款A1气味分析的图神经网络(GNN)模型。分子结构输入到模型中后,GNN会优化不同化学结构在特定气味中的权重,最后通过预测层对分子的气味进行判断,输出对应的气味描述词。研究人员对GNN模型和人类组进行了气味测试。结果显示,AI在53%的化学分子以及55%的气味描述准确度方面表现优于人类气味专家的特性。

那么,人类与AI到底谁是气味专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他们是气味专家。与依赖大量数据和算法的AI不同,这些专家主要依赖他们的嗅觉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来解析和描述气味。他们有能力识别出各种复杂气味的细微差别,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例如,他们能明确地区分花香、果香、草香、皮革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释。

此外,这些气味专家还能够结合气味的来源和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例如,他们可以分辨出烹饪过程产生的气味、植物的气味、动物身上特有的气味等,并根据这些气味的特点和变化,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与数据驱动的AI的预测不同,这些气味专家的描述和判断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结论可能因人而异,甚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就目前阶段而言,AI的嗅觉能力尚未达到碾压人类的水平,且人类在感知气味的主观体验和理解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普网Denovo团队:《AI嗅觉超人类,是噱头还是事实?》)

材料二:

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将刺激的物理特性映射到对应的知觉特征上。在视觉中,波长与颜色相对应;在听觉中,频率与音调相对应。相比之下,化学结构与嗅觉感知之间的映射关系尚不明确。类似于CIE颜色空间和傅里叶空间这样的映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视觉和听觉编码。同理,为了更好地理解嗅觉编码,嗅觉也需要一个更好的映射。

近日,由Google Research、Osmo Lab等组成的多机构研究团队使用图神经网络生成了一个主要嗅觉映射图谱(principal odor map,POM),该映射图谱反映了感知关系,并能够预测未知气味的性质。该模型在预测气味性质方面与人类一样可靠:在一个由400个样本外气味组成的前瞻性验证集上,模型生成的气味性质更接近于经过训练的专家组的平均值,而不是中位数。通过应用简单、可解释、基于理论的转换,POM在几种其他气味预测任务上优于化学信息学模型,表明POM成功地编码了结构-气味关系的广义映射。这种方法广泛地实现了气味预测,并为气味数字化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AI也能闻出榴莲味,谷歌绘制首个嗅觉图谱,可分辨50万种气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用“检测器”来说明人的嗅觉能在复杂环境中对气味做出判断。
B.“竞技场”一词表明作者将人类嗅觉与AI嗅觉在气味感知方面进行了比较。
C.“邂逅”在文中指气味分子进入到人类的鼻腔中,与相应的嗅觉感受器相遇。
D.“词典”是指已知分子结构与其相应气味联系被精细整理好的庞大数据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AI预测气味,就是将气味分子结构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因此AI嗅觉功能强大与否由数据库决定。
B.图神经网络(GNN)模型是通过对气味分子进行辨析而建构起来的化学信息学模型,具有强大的AT嗅觉辨析功能。
C.气味专家相较于AI嗅觉、优势在于能根据自身的嗅觉和积累的经验,并结合气味的来源、环境因素对气味作出判断。
D.嗅觉映射图谱是研究人员借助神经科学中的嗅觉映射原理研制出的AI嗅觉模型,预测原理不同于化学信息学模型。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AI嗅觉技术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AI可通过感知病人呼出的气息,实现疾病筛查,进而诊断出病人的疾病。
B.AI用在食物新鲜度检测上、可避免食物浪费,降低腐败食物带来的风险。
C.AI应用于毒品、放射性危险物品的侦测,可以避免其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D.AI通过嗅觉映射图谱能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如河流、大气的污染等。
4.结合材料,对《不同AI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人类组平均值的相关性坐标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同AI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人类组平均值的相关性坐标图
注:GNN合模是指既采用CNN,又采用射的预测模型。
A.图中数据显示,GNN对气味分子结构进行判断和描述,其准确度方面表现远远超过人类。
B.依据材料与坐标图,映射模型预测气味的准确度,接近人类组的平均值、与人类一样可靠。
C.GNN和POM模型的气味预测数据显示,目前AI的嗅觉能力还无法达到碾压人类的水平。
D.GNN混合模型对气味的预测能力优于人类、GNN、映射,可作为今后AI嗅觉研究方向。
5.材料一兼具科学性、生动性与社会性,请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刘禹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央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
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之速,呼应上文“改”字。
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
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
2.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知识讲得,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他们以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大批粉丝。

科普是一门大学问。与教授科研领域学生相比,为大众做科普,需要,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简单明白。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也不能产生的效果,何必大费周章。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科学人才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豆豆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B.果园里有桃树、梨树、杏树、枇杷树⋯⋯真的是种类齐全。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中断了说话。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5-1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写曾皙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最终停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

燕王以书且谢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循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知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岂怨B之乎C愿君D捐怨E追唯F先王G复以教H寡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通“返”,返回,与《鸿门宴》“岂敢反乎”中的“反”意思不同。
B.“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与《庖丁解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两句中“于”的意思不同。
C.“救人之过者”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中“过”的意思相同。
D.“轻绝厚利者”与《齐桓晋文之事》“故民之从之也轻”两句中“轻”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间用三个“不可”回绝燕王,认为燕国不能与赵国开战,而群臣却认为可以攻打赵国。
B.燕王写信给乐间道歉,并传达了希望他回国的想法,但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
C.燕王引用“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委婉赞扬乐间是仁者、智者,希望他继续为自己效命。
D.在鲁国做官的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却不离开鲁国,燕王想要乐间效仿柳下惠不离开燕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2)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
5.请简要概括燕王的形象特征。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上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更始既至雒阳,以世祖为大司马,使安集河北。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禹曰:“不愿也。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上止广阿城门楼上,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我乃始得一处,师言天下不足定,何也?”上破邯郸,诛王郎,欲北发突骑,禹曰:“吴汉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以禹为知人。赤眉入长安,邓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司徒,尧也;赤眉,桀也。今长安饥民,孰不延望?”光武即位,拜邓禹为大司徒,曰:“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联谋误帷幔,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也,门人日以亲。’”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建武中,罢三公,以列侯就第。邓禹笃于经书,教学子孙。

序曰:贤骏思圣主、风云从龙武, 自然之应也。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赢粮策马,以追世祖,遵信竹帛之愿,建社稷之谋,袭萧何之爵位,可谓材难矣。受命之初,躬率六师;立师傅,位三公,功德之极,而禹兼之。《易》称“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其禹之谓与?

(改编自《东观汉记》卷九)

【注】①西汉末刘玄史称更始帝。②不足:不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B.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C.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D.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之一,在文中和“上”“光武”都同指一人。
B.“披舆地图”的“披”指打开,与《鸿门宴》中“披帷西向立”的“披”相同。
C.制是古代诏书的一种。从文中内容看,和“敕”大体相类,是可以互用的。
D.忠孝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美德之一。忠与孝的对象分别是君国与父母。
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邓禹“知人”的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年轻时在长安求学,结识刘秀,看出他非同寻常,如能谋划天下,将很容易平定混乱的局面。
B.邓禹认为更始帝缺乏决断能力,手下将领目光短浅,刘秀如果只是辅佐更始帝,则难以实现志向。
C.邓禹在刘秀攻下邯郸、杀死王郎、想向北进军时,建言应派吴汉领军,认为他是将领中的佼佼者。
D.邓禹有名垂史册的意愿,洞悉王朝兴亡的征兆,选择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出谋定策,功德盖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2)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赢粮策马,以追世祖。
5.《淮南子》中说尧之时,獭输、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羿除掉了这些祸害,万民皆喜。请据此分析光武称邓禹为“尧”用意。
2024-05-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致远级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问号的形状像人的脑袋,也似一把钥匙。问号蕴含学问,常打问号是一种清醒,会打问号是一种智慧,解开问号是一种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1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0 .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读《过秦论》会让我们明白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南宋的《钱塘秋潮图》,描绘了远处峰岫,黛青隐隐,近景崖石,杂树交织,中间则白浪滔滔,气势磅礴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景象。

3)“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在古诗词中,常被加以人的意志和理想,塑造出高雅、脱俗、独立的气质,如“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1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