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24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表述不为生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盛唐密盒”表演火爆出圈。该表演由两位扮演“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工作人员出题,并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参与答题。从历史典故到诗词歌赋,从加减乘除到脑筋急转弯……两位穿越而来的唐朝名仕,化身“接梗小能手”,幽默风趣的脱口秀问答令人忍俊不禁,“演艺+体验”的表演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欲罢不能。“房谋杜断”组合配合默契、谈吐风趣,与游客的互动更是“爆梗”不断,表演视频也在网络上受到广泛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说“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文本二:

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武乃受爵而出。

(《东周列国志(节选)》)

1.文中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字母涂黑。

筋力既[A]竭[B]语言[C]发[D]喘[E]安能[F]犯颜进[G]说[H]动千乘之听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子说退秦师”与“敢以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句中“烦”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B.“烛武再拜曰”与“卮酒安足”(《鸿门宴》)两句中的“辞”意义和用法相同。
C.“子郑三世”与“吾得兄之”(《鸿门宴》)两句中的“事”意义和用法相同。
D.“强寡人一行”和“吾属今之虏矣”(《鸿门宴》)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下列对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既暗示了在秦、晋的包围下,郑国当时形势危急,不敢开城门出去,又表现了烛之武勇赴国难的献身精神。
B.烛之武能成功说退秦军,关键是其说辞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C.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请求,先是半推半就,但最终还是被郑伯的诚意、爵位的诱惑等打动,没有放弃为国立功的重大机会。
D.烛之武有机会出山与佚之狐的举荐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烛之武最终能够出使秦军,郑伯的努力才是起更重要的因素。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
5.《东周列国志(节选)》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4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A.①击沛公于坐             ②不如善遇之
B.①遣将距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
C.①范增数目项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
D.①沛公霸上                 ②度我至中,公乃入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             无以,则
B.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膏泽斯民
C.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以君子庖厨
D.从而                                        欲辟土地,秦楚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B.故略上报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异禀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逼仄,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出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

③每天下午,在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王二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他的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后来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但渐渐败落了。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春天卖鹌鹑;入冬以后,就卖五香兔肉。

⑤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⑥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作“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禀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⑧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禀。”王二不解何为“异禀”。“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⑨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⑩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管事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有删节)

文本二:

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袋打架!”他的意思是说这不像真人说的话。

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人物的眼中所见。对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不能离开人物,但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的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写景就是写人。

有的作者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不用署名,一看就知道是某人的作品。但是他的各篇作品的风格又不一样,作者的语言风格每因所写的人物题材而异。

作者对所写的人物的感情态度,决定一篇小说的调子,也就是风格。《异禀》里人物很可笑,也很可悲悯,所以文体上也是亦庄亦谐。

(摘编自汪曾祺《谈语言运用》)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二发达了,街坊熟人有人羡慕他,却未见有人嫉妒他,这既能看出王二为人好,也能看出当地民风淳朴。
B.第二段对王二家居住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干净和安静的特点,表现出王二两口子与街里人不同的生活品位。
C.陈相公有时会想想他家房门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这一细节表明作者对善良孝顺的陈相公的祝愿。
D.作者对张汉的出场安排别具匠心,既引出“异禀”这个话题,照应题目,又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文章的意蕴。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全堂是街里一个药店,同时它既是王二听书打牌的地方,也是其他几个人物集中亮相的地方,就是一个小社会。
B.沈从文先生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有过指导和帮助。他让汪曾祺明白了写人物对话必须真实,不能一味追求漂亮。
C.小说中叙述、描写也要符合人物的真实形象。张汉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D.即使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但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语言风格也不一样,这是因为所写人物的题材不一样。
3.你认为让王二发达的“异禀”究竟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代戏曲这个概念有两重可能的含义:一是作为一个中性的概念,仅仅用于显示当代戏曲与传统戏曲形态有别,这里“现代”只是指其与传统的差异;二是作为具有价值内涵的概念,认为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行将被淘汰且必然被淘汰,因此要追求“进步”,使之演变为现代戏曲。如果在前一种意义上使用现代戏曲这个概念,它只是一种命名策略;但是在多数相关的论述中,“现代”都包含了对变化的鼓励与对传统的批评与否定。

从艺术角度看,在现代戏曲这个口号的背后,始终隐含着一个魔障,那就是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转化而来的文化达尔文主义——将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模式平移到艺术的发展变化中,认为艺术也必将不断“进步”,新的艺术必将战胜和取代旧的,而且新总比旧好。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戏曲曾经多次遭遇死亡威胁,许多致力于戏曲“现代化”的人声称,如果戏曲在题材选择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不做根本的改造,戏曲就将终结其生命,因为新社会的观众审美趣味变化了,传统戏曲“必定”会被时代淘汰。现代戏曲的倡导者就像传统戏曲命运的预言者,他们不止拥有“观众审美趣味变化”这个想当然地虚构出来的唯一利器。对传统戏曲各式各样的“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描述,在此前提下对传统戏曲各种弊端的激烈批判,都成为戏曲需要“现代化”的理由。

对传统戏曲的批评,也产生了不少影响,戏曲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当代戏曲已经彻底完成了从以广场艺术为主辅以少量厅堂艺术的多形态,向剧场艺术这单一形态的变化。相对隔绝、封闭的和性能单一的剧场成为戏曲呈现的主要场所。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城市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民营剧团在广场环境中的演出形态。戏曲的剧场艺术化包括戏曲演出功能的纯化,使之越来越变成可供艺术欣赏的精神创造,逐渐改变了戏曲被当成其他人类活动之附庸的现象。

戏曲的剧场化倾向还有另一个观察维度,就是戏曲舞台呈现的精致化。从创作到演出的每个环节都精心雕琢,力求完善,尽可能使之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有机体,这是当代戏曲作品包含着丰富内涵的新趋势。台湾地区戏曲学者曾永义提出过“精致歌仔戏”的口号,正是大陆当代戏曲演进趋势的隔空回响。传统戏曲固然在每个细部都不乏力求精致的努力,但是全面与始终如一的精致化诉求,却是近代以来戏曲转化为剧场艺术后的新取向。戏曲的演出氛围从自由松弛的表演和轻松散漫的欣赏转变为认真严肃的“纯艺术”,原有的民间性状是被刻意剔除了的。

在戏曲的当代演变中,最重要的变化还是对戏剧的整体性前所未有的强调。当代戏曲不仅在剧本的结构上注重戏剧的整一性,在舞台呈现上同样极大地提升了整一性;不仅编剧将一部戏看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整体,演员按整部戏的思维设计自己的舞台表达;在戏曲音乐领域亦是如此,全剧从每个唱段的唱腔到过门、幕间曲和情绪音乐等等,均经过认真设计,并有使之成为整体的强烈主观意识。

近代以来戏曲的演变,体现了编剧、演员、作曲(唱腔设计)和逐渐界入戏曲领域的导演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从广场艺术和厅堂艺术向剧场艺术的转化是根本,整体化是最为全方位的演变结果,至于这些演变是否具有现代品格,实关乎我们对“现代”的定义和理解。

(摘编自傅谨《“现代戏曲”与戏曲的现代演变》)

材料二:

过去对戏曲艺术的当代发展走向的研究缺少对演剧体制历史考量和剧种特性的细致划界,因而导致当代戏曲发展呈现出濒危剧种现代化、地方小戏大戏化、戏曲艺术话剧化的弊端。传统戏曲、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的戏改方针没有任何区分地在所有剧种中都加以推行,结果导致剧种特质的一律化、京剧化、话剧化。现在之所以要提出戏曲艺术未来发展的“还原生态、回归本体、政府扶持、民间主导”的多重走向问题,其出发点就是要反思百年来戏曲变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首先对古代戏曲的审美特性重新加以确认,并从班社演剧体制上加以还原,对剧种历史的沿革、影响力、主要特征加以区分,从而真正确立不同剧种依据自身特性而自由选择发展的走向。这是重建戏曲生态的多样性的研究反思,是建立在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不可取代性的基础上的。

(摘编自邹元江《“戏曲现代化”焦虑与当代戏曲发展的未来走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现代戏曲”的“现代”有“对变化的鼓励,追求进步”的意思,并据此立论,提出并阐释了自己的主张。
B.现代戏曲的倡导者认为“观众审美趣味在改变”,他们描述传统戏曲的多种局限性,并对传统戏曲的各种弊端展开激烈批判。
C.近代以来,戏曲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是传统戏曲对每个细部都力求精致,而当代戏曲则有着全面而始终如一的精致化诉求。
D.重新确认古代戏曲的审美特性,考量还原班社演剧体制、研究区分不同剧种的特性,是剧种选择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前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达尔文主义认为艺术的发展变化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是一样的,必将不断“进步”,这是戏曲需要“现代化”的客观理论支撑。
B.戏曲剧场化倾向是戏曲现代化演变的根本,戏曲的整体性是最为全方位的演变结果,这些演变体现了相关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C.“还原生态,回归本体,政府扶持,民间主导”的戏曲艺术未来发展多重走向的理念,利于开拓或突破戏曲艺术当代发展瓶颈。
D.中国戏曲剧种丰富,应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和不可取代性,鼓励不同形式戏曲自由发展,促成戏曲生态的多样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刘崇景打妻》作为旦丑戏淋漓尽致地将楚剧极善于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特点载歌载舞地传递了出来,具有极强的与观众沟通的亲和力。”
B.“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说要让所有人穿着燕尾服进剧场看越剧,这同样形象地表达了她对戏曲精致化呈现的强烈意愿。”
C.“《秋江》的舞台上既没有船,也没有水,只有手持船桨作‘行船状’的演员。‘好看’是它的‘写’,‘行船’是它的‘意’。”
D.“经过河南豫剧三团几代创演人员轮流到朝阳沟村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努力,豫剧《朝阳沟》成为“用河南话讲河南事”的现代戏曲典范。”
4.材料二指出,要“重建戏曲生态的多样性”,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戏曲生态的多样性”。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代刘元卿的《应谐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大雁从天上飞过,哥哥一边拉弓,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兄弟俩争吵不休,最后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达成协议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大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这个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