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7-12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曾听某省的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兵到了台湾一直没能回到大陆,身体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找他生活过的地方。孩子归来,根据地名按图索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最后,找到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的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我们回家的路。说得多好!地名,在海内外华人眼里,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这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上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如果将“襄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洛阳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

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任何一个地名,都是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邯郸”这个地名,延续两三千年,不是依旧与人们同在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契机。通过普查,来一番梳理,让中国的地名更具有历史沿袭性,更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当然,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气面对过去。

珍爱地名,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

(取材于李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城市都改过名字,比如说开封之前叫做汴京,而南京的名字就更多了,金陵、建康、建邺、江宁、天京等等。但是却有个城市经历三千多年朝代更迭都没有改过名字,这个城市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

作为交通要地的邯郸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接邢台,南毗河南安阳,素称河北省南大门。据《汉书·地理志》所言,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曰邯山;单,是“尽”的意思。邯山的尽头,即邯单,又因为作为城廓,城名需从“邑”,所以“单”字加“邑(阝)”,遂有邯郸之地名。

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说赵武灵王、乐毅、曹操、赵姬、罗敷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发生在这里,比如说“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今天,在邯郸古城区还保留着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的丛台、学步桥、回车巷等遗迹。

邯郸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赵敬侯元年(前386)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经历了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富国强兵后,赵国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都邯郸,赵公子逃亡代郡。嬴政赴邯郸活埋太后一族亲属。秦国统一天下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楚汉相争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这个时候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称呼,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魏晋时期,虽然邯郸被各种不同势力相继占有,但是邯郸的名字却一直保留着。隋唐宋金时期,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这个时期的邯郸成了一个风光不再的小县城,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却大名鼎鼎。元时,邯郸属广平路。明太祖于洪武元年(138)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这个时候的邯郸依然没有改名。

民国初年,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解放战争时期撤销邯郸市,降为邯郸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县归属于邯郸专区;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2017年,邯郸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取材于网络)

材料三:

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半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这地名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我们对自己的“革命”总是这样干净彻底。

有名无实的地名这样毫无意义吗?

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

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唐山与大地震的灾难,平型关与平型关大捷,罗马与罗马史。如果此地有个性而非凡的文化,这地名便是对这文化的命名。比如扬州和扬州画派,苏州和苏州园林,上海与海派文化,法兰克福与法兰克福学派,佛罗伦萨与整个文艺复兴运动。城市成了一种文化的属性。如果这些城市随随便便换去了名字,你说它失去的是什么?

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地名是城市生命的起点。此后,这些城市发生了一切一切,包括它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地名里。这一切一切,还渐渐地在这地名里形成它独具的历史文化。只要走出这地名一步,就不再属于这独特的历史文化了。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

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一种深挚的爱称。比如故乡的地名。

地名中又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

当然,历史上地名的更换也是很多。但这些地名的改变,大多由于政治变迁,改朝换代。更改地名,总是为了表明“改天换地”,绝非从文化考虑。然而,正是出于这种无意中的惯性——这个非文化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缺乏认识,以致出现袁鹰先生所指出的将徽州易名为黄山这样令人遗憾的范例。徽州乃是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一改为黄山市,就像变作一个新兴的都市,文脉中断,魅力不在,优势全无。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故而改名易名当慎,切勿轻率待之。无论是城名,还是街名,特别是在当今“城改”狂潮中,历史街区大片铲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倘再将地名删去,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我们早晚会感到这种文化的失落,我们已经感到这种失落和茫然了!

那么,谁来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

(取材于冯骥才的《地名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珍爱乡愁,寻找乡愁,将地名融在了乡愁中,永远都不会忘记。
B.历史悠久的地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和文学经典中。
C.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尊。
D.地方政府更改地名不需要面对过去,能体现中文之美、有内涵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邯郸的历史和文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许多历史故事。
B.楚汉相争后的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美称,是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
C.隋唐宋金时期,邯郸只是一个衰落的小县城,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名气却很大。
D.清朝时,原本在明朝时期隶属广平府管辖的邯郸县变成了直隶省冀南道管辖。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地名是对个性而非凡的文化的命名”的一项是(     )
A.天津与海河文化
B.南京与南京大屠杀
C.曲阜与儒家学派
D.雅典与奥林匹克运动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邯郸的特点。
5.结合事例,说明城市保留传统地名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芳的灯

王安忆

走在那条湿淋淋的小街上,家家门户紧闭。雨滴敲在水泥路面上,滴滴答答,在空寂的街上溅起回声。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半启着门,老人在门前择莱,小孩在门前嬉闹。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我走过这里,望见一扇大敞着的门里,似乎已经是午饭以后很久了,可桌上依然杯盘狼藉。一条壮汉横在竹榻上,睡得烂熟,苍蝇停在他的脸上,十分安然的样子。一个老妇人,像是壮汉的母亲,背着门在踩一架沉重的缝纫机,粗钝的机器声盖住了汉子的鼾声。满屋都是叫不出名目的破烂东西,我甚至嗅到了一股腐臭味,于是便扭回头,走了过去。

后来,我搬进新居,开始一日三回地在这条街上往来,因为上班的需要。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街上多了一个小小的水果摊,摆在临街的一扇窗下。摊边坐着一个女孩,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浓浓的刘海儿罩着活泼泼的眼睛,面容十分清秀,只是略显苍白,可是,唇却有天然的红润。她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一朵红云似的停在黄的梨、青的苹果、黑色的荸荠旁边,静静地看一本连环画或是织一件不仅限于红色的毛衣。如有人走过,她便抬起半掩在乌黑的额发后面的眼睛,如那人迟疑了脚步,她就站起来,静静地却殷殷地期待着。很少有人会辜负这期待。

有一次,她见我过来,就迎上来:“今日的哈密瓜好得很,昨晚才从十六铺码头进来的,虽然贵了一些,可是划得来的。”

我没买哈密瓜,而是挑了几只苹果。我看见她举秤的手是极大的,关节突出,掌心有些干枯。她的脸却是极其年轻的,脸颊十分柔滑、白皙,眼睛明澈极了。她称好苹果,爽快地免了零头,帮我装进书包。

天黑以后,这里的生意便忙了许多,除了女孩,还有个男人在帮忙,叫她阿芳。我猜想这个男人是她丈夫,可又觉得她委实太年轻,远不该有丈夫。有一日,我忽然觉得阿芳有些异样,来回走了几趟,才发现她的腰身粗壮了,显然有了身孕。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再看他们这一对,也觉得颇为美好。他结实健壮,而她清秀苗条,叫人羡慕。他干活不如阿芳利索,态度也欠机灵,可是,对人的殷切却是一样的。

有一日,我问阿芳:“水果是谁弄来的呢?不会是你自己吧。”

她说:“是我男人。他下班以后,或者上班以前,去十六铺。”

“那么执照是你的了?”我问。

“是的,我是待业的嘛!”她回答,脸上的孕斑似乎红了一下,我便没有再多问。

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

后来,水果摊收起了,大约是阿芳分娩了。这条街便格外地寂寞与冷清了。阿芳的门关起来了。关起来的门,如同汇入大海的水滴,退进那一长排、面目如一的门里。我竟再也不记得哪一扇才是阿芳的门。偌大的世界中,一个小小的阿芳,又算得上什么呢?几个来回以后,我便也淡忘了。

一天傍晚,我忽然看见了阿芳。她依然是罩到眼睛的刘海儿,眸子明亮,皮肤白皙,穿了一件红花的罩衫,安然地守着一个色彩缤纷的水果摊。她怀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有着和她一样鲜艳的嘴唇,看上去是那样惹人喜爱。她似乎并没认出我,用一般的热切的声音招呼:“买点儿什么吧。 ”

我挑了一串香蕉,她将孩子放进门前的童车里,给我称秤。我看见她的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粗大的赤金的戒指,沉甸甸的,发出微弱的光芒。

从此,这里又有水果摊了,又有了阿芳、阿芳的男人,还有阿芳的孩子。阿芳也渐渐地认识了我,或是说记起了我,过往都要招呼,要我买些什么,或问我昨日的瓜果甜不甜。我还可以自由地在那里赊账,虽然我从来不赊。

毛头渐渐地大了起来,阿芳也渐渐地圆润起来,却依然容貌俏丽,只是脖子上又多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链,腕上也有了一只小巧的手镯。夜晚,她男人将电灯接出门外,灯光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摊上的水果四季变化,时常会有些稀奇而昂贵的水果,皇后般地躺在众多平凡的果子中间。

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从而体会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丰富的人生理想。

一天夜间,下着大雨。忽听有人招呼我,原来是阿芳的男人,正站在门口。他说,今日有极好极好的香瓜,不甜不要钱,或者买回吃了再付钱。我朝他笑一笑,便收了伞进去。毛头睡着了,盖着一条粉红色的毛毯,伸出头,口里还含着手指头。阿芳在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越剧大奖赛的实况,那是一台二十英寸的彩电。屋里有冰箱、双缸洗衣机、吊扇、录音机等。我从筐里挑好香瓜,付完钱,阿芳的男人又邀我坐一坐,避过这阵大雨。

我站着与他说话。我问他:“就你们自己住这里吗?”

他说是的,姆妈在去年去世了。

“水果赚头还好吗?”我问道。

“没有一定的,”他说,“像去年夏天的西瓜,太多了,天又凉快,价钱一下子压了下来,蚀了有几百呢!国营商店蚀得就更多了。”他笑了一下。他虽长得粗壮,眉眼间却还有一丝文气,像读过书的样子,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只不过是车工罢了,插队回来,顶替姆妈的。

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那里有一个儿子,也有一个母亲。或许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我激动起来。阿芳随着电视里的比赛选手在唱“宝玉哭灵”,她是那么投入,以至竟然没有在乎我这个陌生人的闯入。我看着她,心里想着,难道是她拯救了那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黯淡的生计,并且延续了母与子的宿命与光荣?

可我不知道这里究竟是不是那里。这里所有的门,都是那样的相像。我极想证实,又不敢证实。我怕我的推测会落空,就像怕自己的梦想会破灭。我很愿意这就是那个家,我一心希望事情就是这样。于是,我决定立刻就走。雨比刚才更大、更猛,阿芳的男人极力地挽留我,连阿芳都回过头来说道:“坐一会儿好了。”

可我依然走了。我逃跑似的跑出阿芳的家,阿芳的灯从门里幽幽地照了我好一程路。我没有再回头。我怕我忍不住会发问、去证实,这是那么多余而愚蠢。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雨后的小街上门户紧闭和雨滴的声音,晴天的小街上老人和小孩的活动,这些环境描写表现出小街上人们生活的平和和闲适。
B.“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活泼泼的眼睛”“面容十分清秀”“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等神态外貌描写,表现了水果摊女孩的清秀俏丽,有诗意美。
C.“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惋惜”是因为女孩年轻俏丽,身边的男人结实健壮年纪大,与她不般配,“感动”是因为男人和女孩对人一样的殷切,共同为生计操劳,颇为美好。
D.文章写的虽是小街上一个水果摊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的小事,而女主人公善良热情、勤劳坚韧的形象,一家人平静温馨的生活,让“我”感动,体会到扎实的人生力量和丰富的人生理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写“我”走过小街看到的一扇门里邋遢颓败的生活景象,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阿芳的加入使这个家庭获得生机和活力做铺垫。
B.文末写“我极想证实,又不敢证实”的矛盾心理,是因为我害怕证实会出现不是预设的情况,整个故事就无法成立,“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从而深化主旨,表达了对阿芳扎实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C.文中多处描写阿芳的眼睛,突出强调了她眼睛的活泼、明澈、明亮,表现了阿芳的年轻纯真,乐观热情。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叙述人,起到见证故事、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主旨的点化和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8.简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9.小说以“阿芳的灯”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昵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禄。

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 帝自是爱幸炳
D.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B.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C.伯:爵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时是荣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炳承袭祖职,屡进官位。陆炳的祖父任锦衣卫总旗,父亲陆松袭其职,陆松去世后,陆炳袭其指挥佥事一职,后经多次升迁任都督同知等职。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他曾经用棒打杀过一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陆炳任用恶吏,势倾天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帮手,悉知民间极其轻微的违法情况,并利用此没收富人家产,积累资产数百万,势倾天下。
D.陆炳结交良善,礼贤士人。陆炳与良善之人打交道毫不吝啬,在皇帝制造大案要案时对受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14.陆柄为何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试举出他受到宠爱的事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唐代高僧。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同义公习禅相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显得空寂落寞。
D.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1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