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仙桃中学、天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平行班)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9-30 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金庸的小说属于作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天地。这个天地显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面相逄,而是对一种理想人生的虚拟。

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携带着正宗小说传统的基因,在那些江湖侠客的英雄业绩里,孕育着超越现实、实现人生这一为所有小说文本所一致向往的理想。因为虽然这样一种人生愿望能为每一个凡夫俗子所拥有,但只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们,才能够付之实现。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以一种“移情”的方式去分享他们的胜利与光荣。这就为武侠小说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类的神界”——超人王国中的恩怨纠葛,它能为我们对小说的永久期待一过一种想过的生活,提供一种独特的满足。正像一位法国教授所说:“小说中的武侠小说,好比诗中史诗,两者都是要在英雄没落的时代中再现英雄。”

(摘编自徐岱《论“成人童话”的艺术精神》)

材料二:

武侠文学作品的意义核心是什么?就是“侠”这个概念在具体叙述中被赋予的意义。从司马迁的游侠和刺客故事起直到现代武侠小说,“侠”都不仅仅是一种身份,它同时也包含着一种道德品质“义”。

传统侠客故事的意义核心是“义”,是通过侠客的行为动机展现出来的道德内涵,如一诺千金、济困扶危、扬善惩恶等等。至于侠客以什么方式行动乃至达到什么效果并不重要一“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并不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逊色。但在金庸的作品中,“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侠客文学。“金迷”们最热心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各个作品中人物的武功问题,从“华山论剑”那样的高下名次比较排名,到对周伯通双手互搏术具体而微的分析都有。金庸的“武”不是一种单纯的肢体行为,而是他的想象江湖中的道德体系:从低级的武术搏击,到内外兼修的武艺较量,再到属于社会道义规范的武德表现,然后到属于更高精神境界的“武学”研修,最后的指向是无招无为无惧无敌的武圣至境。传统侠客文学的侠义精神在金庸小说中都成为“武学”精神的附庸。

传统故事中的“义”是通过人物行为动机表现的,是社会意义上的道德标准。而金庸的“武”最重要的不是人际冲突的行为,而是侠客内在能力与心智的修为。他对武功的描写总是以“道”和“气”为最高层次一武艺高妙必合 于《易》,内力深厚必运于气。这样玄幻的武功境界是个人的颖悟和机缘际会的结果。这样的“武”所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标准,而更多地属于个人的内省觉悟。

(摘编自高小康《金庸:一个非文本研究的对象》)

材料三:

武侠小说之所以说是成人的童话,是因为它反映出来的读者心态多半是不成熟的儿童心态,最突出的作用就是鼓动读者进入一种“快意恩仇”、似真似幻的白日梦状态,却不需要任何常识。

现代西方与这种体裁大致相当的,一个是侦探小说,一个是科幻小说。但侦探小说完全是一种常识推导和逻辑的训练,科幻小说则是基于当前科技水平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思考,包括道德伦理的思考。比较之下,中国武侠小说的伦理思想基本上是既定的,而对常识的扼杀则是全方位的。武侠小说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如何凭借长久练就的功力、用什么名目的招式制服了敌手,一瞬间的过招动作,就可以极尽能事地写上洋洋千言。单就这种描写来看,其中没有任何道德元素,纯粹是一种虚拟的技术分析;但这种技术分析所使用的却又是一整套玄而又玄的文学、哲学术语,全无可操作性,只有一种超越常识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性。

那么,为什么武侠小说对常识的干扰如此严重?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要归责于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常识是格格不入的。所谓常识,首先是主客观要分得清楚,不要一厢情愿地把主观想象混同于客观事物。相反,天人合一的思维则处处用主观感受代替客观事物,这种思维方式被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称为“互渗律”,即主客互相渗透,甚至万物都互相渗透,属于一种比较原始和幼稚的思维模式。

从这一角度反观武侠小说,可以看出它不过是互渗律的一种体现。那些江湖英雄之所以能够在广大的客观世界中来去自由、横行无忌,无非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内心与天道直接相通。这种相通不仅体现在对于自己本心的原始正义感能够“代天立言”“替天行道”的自信上,更体现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冥冥中与自然法则暗合的内在体验上。前者在武侠小说中只是一个旗号,一种大原则;后者才是作者所津津乐道的看点,这就是人的内在之“神”与万物之“精”或自然之“气”的合一。具体到作品中,便是那些玄而又玄的武功与内力。

然而,对于法制尚未健全的旧时期来说,老百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与其相信制度规范的正义,还不如相信高人和神技,或者希望自己能够练就一身真功夫,御敌防身。这种心态反过来又阻止了他们去努力追求一种公平合理的制度设计,而助长了他们盼望一位义士侠客为他们打抱不平的幻想。

综上所述,武侠小说所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在于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直观感性和切身利害,而疏于对超越个人行为之上的普遍规范的探索,也缺乏对这种规范的信念和追求这些规范的动力。正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今天成了我们走向民主法制和科学发展的绊脚石。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迷恋于武侠了,中国文化的出路才会展现出来。

(摘编自邓晓芒《武侠小说与常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武侠小说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因为读者可以将自己代人到小说的世界中,以虚拟的方式体验江湖侠客的英雄业绩与荣光。
B.不管是在《史记》等传统的史传文学中,还是在现在的武侠小说中,“侠”既是对人物身份的确定,又是对其精神品质的界定。
C.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发展成具有道德体系的“武学”精神,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侠客故事中作为意义核心的“义”。
D.与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相比较,中国的武侠小说对道德伦理的思考是固定的,对常识的推导和逻辑的训练是缺失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与西方史诗中的英雄具有相同的审美价值,他们都展现了超越现实的艺术精神。
B.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刺客虽然身份、地位、成败各不相同,但是都展现了作为侠客的基本的道德内涵。
C.从“武术”“武艺”到“武德”“武学”,再到“武圣至境”,可以看出从传统侠客故事到现代武侠小说中“武”的变迁。
D.金庸之所以能够想象出一整套的玄妙而有层级性的武学体系,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密不可分。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武侠小说正在经历从写神到写人的创作变化,让主人公逐渐走下神坛,回归普通人的行列,这也是对‘文学应是人学’的一种回应。”
B.“作为人的侠客并不完美,新的武侠小说通过对侠者形象所进行的无情揭露,揭破了潜伏于人身上的精神毒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的精神进化。
C.“武侠小说将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浪漫化,制造出了侠义文化的幻觉,给世俗社会的实际上只是封建之鸩,而当代人却诚心地用来止渴。”
D.“慕侠尚义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的重要精神传统和文学主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总结,以去芜存菁,发扬光大,让优良的文化传统服务当今。”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将武侠小说当作“成人童话”,但材料一认为武侠小说是对“理想人生的虚拟”,材料三却认为武侠小说是对“常识的干扰”。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博,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放。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写的是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火烧连营后,兵败逃至华容道被关羽放走的故事。
B.小说的描写非常细致,如“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等描写,生动形象,如在目前。
C.小说节选内容为“诸葛亮智算华容”,而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完成的。
D.小说第五段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关羽重义的个性,并用诗对其行为进行了评述。
7.下列对小说有关人物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败逃之中,任由士兵劫掠村民,喝令人马践踏伤病而行,面对士兵的号哭之声,竟然声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显示了他带兵无方的无能。
B.即使在败逃途中,曹操也时不时放声大笑,既看得出他豪放洒脱的枭雄个性,同时也显示他对赤壁战役失利的不以为意。
C.通过“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一句话,可以看出战神赵云虽战功赫赫,终是一个大小不辨、贪财误事的普通人。
D.关羽不骂曹操,而称丞相,充分体现了关羽内心之“仁”,有不杀之心。对此,孔明早已料到,有意安排他设伏华容道。
8.小说中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章回题目为“诸葛亮智算华容”。诸葛亮的智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纶见国家多故,每慷慨论事。尝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纶具疏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杨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谏,帝即罢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纶又因灾异请求致变之由,语颇切至。

代宗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复储。越二日,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其大者谓:内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宫不可盛声色。凡阴盛之属,请悉禁罢。疏入,帝大怒。时日已暝,宫门闭。乃传旨自门隙中出,立执纶及钟同下诏狱榜掠惨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状。濒死,无一语。会大风扬沙,昼晦,狱得稍缓,令锢之。明年杖廖庄阙下。因封杖就狱中杖纶、同各百。同竟死,纶长系如故。

英宗复位,郭登言纶与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皆直言忤时,宜加旌擢。帝乃立释纶。命内侍检前疏,不得。内侍从旁诵数语,帝嗟叹再三,擢礼部右侍郎。纶既以大节为帝所重,而性亢直,不能谐俗。石亨贵幸招公卿饮,纶辞不往,又数与尚书杨善论事不合。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

宪宗即位,有司以遗诏请大婚。纶言: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议虽不从,天下咸重其言。

成化元年,两淮饥,奏救荒四事。皆报可。四年秋,子玄应以冒籍举京闱。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因劾纶,命侍郎叶盛勘之。纶亦屡疏求罢。帝不听。既而盛等勘上玄应实冒籍。帝宥纶,而所奏他事,亦悉不问。未几,复转礼部。纶性戅,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为待郎二十年,不得迁,请老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B.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C.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D.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户籍赋税等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中官本为古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此指宦官。
C.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D.京闱是指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闱”是科举时代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纶一心为国,谏言论事不厌其烦。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大降福寺建成后,皇上要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
B.章纶做事品行刚直,曾因直言忤逆过代宗。英宗即位后想要释放他,却找不到以前上奏给朝廷的奏章,幸好旁边的内待能口诵出来。
C.章纶为官节操高远,不入流俗。石亨受宠富贵后召公卿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议论政事,虽意见不合,亦不苟同。
D.章纶说话直言不讳,常受排挤。国家多事,他常慷慨陈辞,虽一时得到当政者的欢心,但做侍郎二十多年仍不得升迁,终因年老离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榜掠惨酷,遇引主使及交通南宫状,濒死,无一语。
(2)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
14.概述代宗五年五月章纶上疏皇帝奏章的目的以及上奏后的结果。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唐代高僧。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同义公习禅相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显得空寂落寞。
D.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1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