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二模 2021-07-30 1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一体多元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是考古学顺应时势发展的要求。
B.长期以来,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实现了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通。
C.作为中华文明核心文化基因之一的“中和”思想,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5000年未曾断裂。
D.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基于习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考古事业的看法,提出了中心论点。
B.文章先总后分,从时势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基因传承三个角度展开,脉络清晰。
C.文章第二段引用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话,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
D.第三段列举了利用考古学来展现中华文明的事例,突出了考古学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学只有具备主体性和原创性,具有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发挥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作用。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足发展。
C.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这有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D.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离不开经年累月的积淀,国家文化基因的不断延续离不开创新。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接受人民网专访,就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高校应当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R:过去一段时间,网友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讨论很多。您认为,新技术将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带来哪些影响?

L: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核心,是对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技术的全面优化和深化。在计算技术已经深度渗透的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将赋予“计算”一词以全新的意义;在计算技术尚未占领的新地带,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带来前所未见的影响与冲击。以5G、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被实时数据化,必将释放出不可估量的创新业态潜力。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控制科技的进步,会大量替代高阶劳动,进一步释放闲暇时间,为人类自我实现提供新的平台。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为代表的未来科技,或将智识与情感数据化,在“他者”的创造中教会人类更深邃地理解自己。

总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这种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当然包括对大学的功能特别是其根本职能——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R:您刚刚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大学人才培养会产生深远影响。您觉得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高校培养人才来说,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L:首先,要应对知识更新速度带来的挑战。科技发展的摩尔定律使知识更新速度已经超出大学知识传授体系更新的极限速度。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计算力爆炸,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差距。大学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滞后于实际的科技发展需求已成为无法避免、不可逆转的新常态。面对这样的新常态,就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

其次,要应对学科体系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5G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技术的“赋能万物”特性,既为各个领域研究能力跨越式提升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工具,也进一步加剧了未来学科体系的交叉、融合与新生。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更加多元的需求,培养学生更具兼容性的知识体系,我国的大学专业学科设置正不断从精细划分向大平台宽口径转变,但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学科融合趋势相比,我国当前的学科设置仍有很大的改革布局空间。

长远来看,未来的学科布局设置与当前相比,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未雨绸缪、与时俱进地规划更加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的专业设置,是培养适应面向未来事业需求人才的重要支撑。

第三,要应对科学伦理问题带来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风险,其背后还有许多新出现的科学伦理问题。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一方面,它可帮助公安部门迅速追溯、追踪案情,将犯罪分子尽快缉拿归案,还社会以正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对个人隐私也造成了新的威胁。越是先进的技术,在被不当使用时对社会的威胁也越大。

大学生终究是要融入社会的,学校的职责不仅是让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使命与价值,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学科学技术背后的使命与价值,这就需要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上,就是要加强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建设,将责任教育、伦理教育与美学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R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面对新技术新挑战,就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高校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L:面对新技术新挑战,就人才培养的方面,我们要更加坚定自信,更加重视质量,更加突出贡献,强调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关注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落实价值引领,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学校要强调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改革,加强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要大力推进课程的“挤水铸金”,同时要加强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第二,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德才兼备教师队伍。强化对导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将对导师的师德师风与学术道德要求贯穿于选聘、晋升、考核等各个环节。加强人才的引育并举。

第三,加强科研创新,要鼓励学生在科研上永攀高峰。要开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所创造的知识能够造福于人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使中国的文化能够更多的影响世界。

第四,加强就业引导,倡导学生与祖国同行、与强国共进。召开就业引导大会,鼓励学生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推进高水平学术就业,倡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进程之中。

(选自2020523R-教育频道,有删改)

4.下列对访谈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技术的全面优化和深化,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核心,它正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B.以5G、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被实时数据化,已释放出不可估量的创新业态潜力。
C.新一轮科技革命会对大学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应对知识更新的速度、学科体系变化和科学伦理问题带来的挑战三个方面。
D.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是大学加强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建设,将责任、伦理与美学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举措。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计算力爆炸导致知识更新速度远超大学知识传授体系更新的极限速度,大学传授的知识滞后于实际的科技发展需求已成新常态。
B.文章列举人脸识别技术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风险和许许多多新出现的科学伦理问题。
C.高校面对新技术新挑战,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加坚定自信,更加重视质量,要强调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关注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问题。
D.高校召开就业引导大会,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推进高水平学术就业,倡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进程中。
6.在这次访谈中,林忠钦院士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几段阐述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王小波

我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是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十七岁我从插队的南方病退回北京,住在街道上借来的一间小屋里。在北京能借到很多书,我读了很多文艺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到苏联的比西莫夫,试着从理性分析中找到一条通向目标——写诗——的道路,结果一无所成。

那时候我穷得发疯,老盼着在地上捡到钱。在天黑以后,我拿了一条破麻袋走向垃圾站。我站在垃圾堆上却弯不下腰来。我拎着空麻袋走开时却碰上一位姑娘从这儿走过。我和她只有一面之识,可她却再三盘问我。我编不出谎来,只好照实招了。

她几乎哭了出来,非要到我住的地方看看不可。在那儿,我把我的事情都告诉她了。那一天我很不痛快,就告诉她我准备把一切都放弃。她把我写过的东西看了一遍之后,指出有三首无可挑剔的好诗。她说事情也许不像我想的那么糟糕。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那三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了。我还不是一个源泉,一个发光体,那么什么也安慰不了我。

后来她常到我这儿来。我把我写的都给她看,因为她独具慧眼,很能分出好坏来。她聪明又漂亮。后来我们把这些都放下,开始谈起恋爱来。过了三个月她要回插队的老家去,我也跟她去了。在大海边上,有一个小村镇。这儿是公社的所在地,她在公社当广播员,把我安排在公社中学代课。她有三间大瓦房,我住在东边屋里,晚上常常睡不着觉在门口坐着,她也常来陪我。我们有很多时候来谈论,有很多次谈到我。

看来写诗对我是一个不堪的重负,可是这已经是一件不可更改的事情了。我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到底。我不断地试下去,写过无数的坏诗。偶尔也写过几个美好的句子,但是没有真正使她满意的一篇。我好像老在贫乏的圈子里转来转去,爬不出去。我就这么过了好几年。有时挎着她的手到海边去散步时我想:算了吧!我也算是幸福的了。她是多么好的伴侣。也许满足了就会幸福。可是我安静不下来。我的脑子总是在想那个渺茫的目标。

昨天早上,校长让我带十几个学生去赶大潮。我们分两批到大海中间的沙滩上去挖牡蛎,准备拿回去卖给供销社,给学校增加一点收入。下午第一批学生上船以后,忽然起了一阵大风,风是从陆上吹来的。这时潮水已经涨到了沙滩,浪花逐渐大了起来,把沙洲上的沙子全掀了起来。如果浪把我们打到海里,学生们会淹死,我也可能淹死,淹不死也要进监狱。我让学生们拉住我的裤腰带,推着我与大海对抗。我身高一米九零,体重一百八十斤,如果浪卷不走我,学生们也会安全。

小船来接我们时,浪高得几乎要把我浮起来,一浮起来我们就完了。小船不敢靠近,怕在沙滩上搁浅,就绕到下风处,我把学生一个一个从浪峰推出去,让他们漂到船上去。最后一个学生会一点水,我和他一起浮起来时,他一个狗刨动作正刨在我下巴上,打得我晕了几秒钟,醒过来时几乎灌饱了。我再浮上水面,小船已经离得很远。我喊了一声,他们没有听见,我又随浪沉下去。再浮到浪顶时,小船已经摇走,他们一定以为我淹死了。

我在海里挣扎了很久,陆地在天边消失了。我一个劲地往海底沉,因为我比重太大,很不容易浮起来。大海要淹死我。可是我碰上了一条没浆的小船在海上乱漂。我爬上船去,随它漂去。我晕得一塌糊涂,吐了个天翻地覆。天黑以后,风停了。我看见这片大海之中的一个小孤岛,就游了上去。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我听到了金喇叭的齐鸣。在这个荒岛上,我写出了一生中第一首从源泉中涌出来的诗,我把它刻在了石头上。

在我的四周都是海,闪着金光,然后闪着银光,天空从浅红变作天蓝。海面上看不见一条船。在这小岛顶上有一座玩具一样的龙王庙。也许人们不会来救我,我还要回到海里,试着自己游回岸上去,但是我并不害怕。我不觉得饿,还可以支持很久。我既可以等待,也可以游泳。现在我愿意等待。于是我叉手于胸站在小岛顶上。我感到自豪,因为我取得了第一个胜利,我毫不怀疑胜利是会接踵而至的。我能够战胜命运,把自己随心所欲地改变,所以我是英雄。我做到了第一件做不到的事情,我也可以接着做下去。我喜欢我的诗,因为我知道它是真正美好的,它身上有无可争辩的光辉。我也喜欢我自己造出的我自己,我对他满意了。

有一只小船在天边出现,一个白色的小点,然后又像一只白天鹅。我站在山顶上,把衬衫脱下来挥舞。是她,独自划着一条白色的救生艇,是从海军炮校的游泳场搞来的。她在船上挥着手。我跑到岸边去接她。

她哭着拥抱我,说在海上找了我一夜。人们都相信我已经淹死了,但是她不相信我会死。我把她引到那块石头前,让她看我写的诗。她默默地看了很久,然后向我要那片硬质合金,要我把我的名字刻上去。可是我不让她刻。我不需要刻上我的名字。名字对我无关紧要。我不希望人们知道我的名字,因为我的胜利是属于我的。

(节选自《王小波文集》第八卷)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总是在想的那个渺茫的目标是写出令自己满意的好诗,“我”经历了生死后实现了这一目标。
B.她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小说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这一形象。
C.“我”不让她将“我”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表明“我”热爱的是写诗,而不是写诗给“我”带来的名利。
D.小说以“我”为中心创设一个想象世界,交代“我”一段时间的特殊经历,可以看作是一篇虚构自传。
8.请简要分析标题《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的深刻内涵。
9.很多读者认为,王小波的作品充满诗意。请从语言、内容、意境三方面分析小说的“诗意”。
2021-07-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太祖①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已,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措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

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

凝式虽仕历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云:昼寝乍兴,辋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狞,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等)


[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
10.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B.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C.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D.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11.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台席,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登台席”指杨涉担任了宰相的职位。
B.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汉晋之间的五个中原朝代。
C.真,即真书,也称正书、楷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为真书书法代表作品。
D.简翰,书信,“简”本指竹片,后借指信札,“翰”本指羽毛,后借指书信。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恩时写给张的赠诗。
B.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
C.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帖》。
D.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唐启宋的枢纽。
13.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2)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
2021-07-2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两水”指句溪和宛溪。②“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晴朗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眺,满目是如画的风景,放眼皆是万里的晴空。
B.诗人以“望”字领起了中间四句,选取典型意象,绘形绘色,勾勒出深秋的轮廓。
C.颔联将溪水比作明镜,双桥比作彩虹,写出了双桥倒映水中的画面,想象丰富奇妙。
D.诗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遥想着先贤诗人谢脁,可惜无人领会他登临的慨叹。
15.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2021-01-29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