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语段中的‘多点’考查”综合检测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1-09-01 2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作皮子。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桥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唤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迅,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老豆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沂蒙红色文化的核心是沂蒙精神,其中“沂蒙六姐妹”就是战争年代在老区涌现出的一个优秀群体。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我们如何冲刺“最后一百米”,能否如期完成任务,成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D.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主要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3.本段文字语言特色非常鲜明,请举两例加以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左边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灌木稀疏,偶尔有黄色、紫色、红色的花影,极细极小,附着在巨大的山石上,迎着飞驰的车子,一掠闪过。右边是金沙江,水呈铁锈红,裹挟着泥沙,黏稠沉重,像一大锅粥,仿佛凝固了。只有江水知道,在水下,金沙江聚拢起多么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地向东奔流。它有充沛的肺活量,憋不住时就会喊出声,隔着车窗,水声汩汩滔滔地涌了进来。

②(               )牛埋头静静地咀嚼着时光,走着走着就上了公路,开始是三两头,紧接着成群结队,哞哞地叫唤,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堵住了路。有司机性子急,频繁地摁着喇叭,响亮的喇叭声破空穿云,        在山与水之上,然而那些牛头都不抬,有的缓缓__     _,几乎看不出在动,有的在原地完全不动,夸张地反刍着青草,嘴角__      青沫儿。司机无可奈何。一切都那么           ,时光悠闲如头顶的云朵。澜沧江就像投入了大量明矾,一片湛蓝,露出它一年之中最美的容颜。据说随着四季更替,澜沧江分别有蓝、绿、红、黄、灰、黑六张容颜,仿佛一个女子从年少走向迟暮,从妖娆转而颓败。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随水走,水围山转,柔软的水与坚硬的山配合得如此默契,带我们一路向前。
B.山随水走,水围山转,坚硬的山与柔软的水配合得如此默契,一路送我们向前。
C.坚硬的山与柔软的水配合得如此默契,山随水走,水围山转,与我们一路向前。
D.我们一路向前,山随水走,水围山转,柔软的水与坚硬的山配合得如此默契。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飘荡   挪动   漾着   漫不经心
B.飘浮   移动   挂着   习若自然
C.飘动   挪移   溢着   自由自在
D.回荡   走动   带着   无拘无束
6.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020-06-23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制陶人老李头总是忙碌的,从不停下手中的活和客人说话。四爷是小镇唯一有文人气度的人,着青衫,留长髯,度方步。他总是在制陶人面前冲最好的珍藏,让制陶人艳羡不已,多了对壶的留念和感知,有了不舍和爱惜。

往往此时,两个人是不谈茶的,茶,都用来品了,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那些美好和他们嘴边的胡须一样,都发白了,谈起来,还津津有味,笑声找不到一丝掩盖。

陶,盖不住浓浓的茶味。两个人的茶世界除了两把木椅和一张桌子外别无他物,他们的唇边世界比天还大,春天的恩赐,都装在这小小的陶壶里,不知倒出了他们多少心事。

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四爷是沏茶高手,铁观音到了他手里,就被他赋予了更多的诗意;老李头自不必说,那壶出自他手,每一个气孔都是熟悉的。

两个人,一壶茶。①陶,在茶水外细数春秋。②茶,是陶壶里最大的隐士。 我喜欢他们喝茶的样子,陶壶是他们中立的智者,茶碗成了游走的侠。人老了,茶是新鲜的,回忆是新鲜的,甚至,还有童年的趣事,几十年的事都就着茶,灌进肚子里。 陶醉,人怎能不醉?

7.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中的冒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时间很玄妙:无湃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
D.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8.文中①②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其作用。
9.文中第二句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四爷是小镇唯一着青衫、留长髯、踱方步的有文人气度的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18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0.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11.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③④②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12.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13.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文中“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的逗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C.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D.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14.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赏析。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鸟声、蛙声、秋天的虫吟也都很少听到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13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昨夜夜凉如水,我的栀子花又一次如期而至,在端午前夕翩翩而来!轻风送来阵阵清香,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瞬时都舒服得叹了口气,沉醉于其中!便是最名贵的香水,又怎可比拟这大自然最天然纯净的香氛?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故乡的原风景,栀子花就是我记忆里的原风景啊!

五月的江南水乡,草长莺飞。细细长长的深巷里,青砖黑瓦马头墙斜挑的一角,总是映衬着碧水般的青天;油光锃亮的青石板路面,有渔夫挑着鱼鹰船遗落下的一串串水渍。邻家阿婆养着一株成精的白栀子,树高足有两米多,庞大的树冠越过半人高的围墙,给奶奶的小四合院也平添了一道风景。每逢端午前后,成百上千的花儿齐齐开放,整条巷子都弥漫在栀子花的清香里。每个清晨,搬把椅子坐在花荫下读书,醉在花香里,也有庄周梦蝶的迷幻:不知道是栀子花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栀子花?

16.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与文中第一段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的聪明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或者说,怎样的表现就是聪明,怎样就是不聪明?
B.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在家时总是盼着回到学校,怎么面临开学却抵触进入课堂了呢?
C.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D.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橘树一到淮北,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17.拟人能将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弥漫整条巷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05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语言表达
4-6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语言表达
7-90.65修辞手法  选用句式  标点符号选择+表达
10-120.65修辞手法  衔接与排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13-15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标点符号语言表达
16-18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