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0-14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文物承载文明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理应依法受到保护。被业界誉为“南方周口店”的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曾获评 2000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至约 18.5万年前。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对于事关全局利益与长远发展的文物保护,切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局部账,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正如习近平同志当年批示所要求的,“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②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确实常常与地方推进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有的可能“耽误”矿产开采,有的可能“妨碍”土地资源盘活,有的还可能“影响”工业园区建设。据测算,叫停万寿岩矿体开采,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有6000多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与区域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可以转型,文物资源不能再生。历史文物一经破坏,便难以修复,损失无法计量。所以,在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上,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来不得半点含糊。

③人们常说,文物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实,“利”同样在“眼前”。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对历史文物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完全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相比文物的单一与脆弱,经济建设所需资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下功夫去寻找去改变去升级,总会有解决办法和出路。另一方面,文物保护不等于单向度付出、投入。万寿岩遗址如今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独树一帜的遗迹展示、教育与研究基地,按文化旅游融合思路去开发,同样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创造新的增长点。不为短期利益蒙蔽,算大账、长远账,完全能够做到“文物保护和发展生产两不误”。

④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保护,是“让文物活下去”;利用,就是“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利用的前提,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利用是保护的拓展,利用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传播文化,更有效地提升文物保护意识。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借助网络“走出去”,历史文化景区开展研学旅行、体验旅游,文创产品蓬勃兴起,都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把“文物保护与利用”这篇文章写精彩,必须精准把握好舍与得、破与立的关系,该关停的影响保护的发展项目必须坚决叫停,该拓展的价值利用项目一定要积极推进。

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保护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锻造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保护和利用文物中激发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一定能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魂聚力。

(周人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有删改)

材料二:

文物呈现的不仅是“物”,更是“文”,其中蕴含着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唐代画论家张彦远认为,图像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效用,“与六典同功”。基于此,要想让文物“活起来”,不仅要讲好文物的故事,展现文物的美,还要挖掘文物本身的文化意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文物本身就是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物”二字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中国传统金石学关注的主要就是带有文字的青铜器、玉器、碑刻等器物,这些基本都与礼制、制度相关。其中鼎、簋、鬲、盘、尊、爵等礼器,主要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

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利簋,被认为是国宝级文物,就是因为内壁底部铸有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簋本是食器,后用作祭,祀和宴飨的器物,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依次类推,不能越级使用。

其次,文物留存有中华文化的符号。“器以载道”,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实物的文化,它蕴含着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状态、风俗信仰等信息,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可知的实物,每个人面对它时,都有自己的打开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帮助人们找到那把打开的钥匙。

现藏于曲阜孔子博物馆的《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以连环画的形式,通过36 幅画记录了孔子的73载春秋,构图精练、造型传神、设色亮丽,通过图像和题文,让世人知晓至圣先师的善德懿行,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周俊玲《器·美·道——文物叙事的三重向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文物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修复,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要为保护文物让路。
B.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弥补因保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社会和经济收益会更大。
C.文物的价值不在“物”而在“文”,因此,我们研究和利用文物,要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古代的青铜器、玉器、碑刻等器物,基本与礼制、制度相关,并且能反映出使用者的一些信息,为中国传统金石学所关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单纯强调保护文物,就有可能影响到某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地方的经济发展。
B.目前,许多学校安排学生到博物馆或历史文化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也是使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方式。
C.我们要想了解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精神状态、风俗信仰等,最好的途径就是研究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
D.在考古研究中,根据墓葬内鼎、簋等礼器的数量多少,考古专家可以大致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的一项是(     
A.某地博物馆依托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召开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
B.敦煌博物馆从收藏的残损文物中挑选出一部分珍品安排专家进行修复。
C.央视《国家宝藏》栏目通过对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
D.故宫博物院根据太和殿屋顶檐角的装饰物推出文创产品脊兽钥匙扣。
4.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发山

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

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

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

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

水莲忍俊不禁。

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

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

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

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

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

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

“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

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

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

“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

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

“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交代了水莲与治河相识的原因,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奠定了本文温情的基调。
B.由文章中可以看出,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看重的是物质条件,而水莲的爸爸更看重人品,两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C.文章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章使用反衬的手法,先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正文结尾对水莲的描写,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在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8.小说的结尾加的一段补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仪,字克敬,文安人。嘉靖二年进士。除灵璧知县。以能,调嘉定。七年擢御史,巡按陕西。秦府豪占民产,仪悉夺还民。延绥大饥,朝命陕西布政使胡忠为巡抚,仪论罢之。

已,巡按河南。赵府辅国将军祐椋招亡命杀人劫夺,积十余年莫敢发。仪偕巡抚吴山奏之,夺爵禁锢。会仪出为苏州知府,甫三月,祐椋潜入都,奏仪捃摭,并讦都御史毛伯温以私憾入己罪。且言:臣尝建醮祈皇嗣,为知府王天民讪笑,请并按问。帝心知祐椋罪,而悦其建醮语,为遣使覆按,解仪、伯温任,下天民狱。使者奏仪不诬,第祐椋罪在赦前,宜轻坐。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仪去苏州,士民走阙下乞留,帝不许。既而荐起知抚州。苏州士民复走阙下乞还仪,至再,不报,归诉于巡抚侯位。位以闻,帝乃许之。至则叹曰:苏赋当天下什二,而田额淆无可考,何以定赋?乃履亩丈之,使县各为籍。以八事定田赋,以三条核税课,徭役、杂办维均。治为知府第一,进浙江副使,饬苏、松、常、镇兵备。时巡抚欧阳铎均田赋,仪佐之,以治苏者推行于旁郡。坐与操江王学夔讨贼败绩,停俸戴罪。未几,殪贼江中,进秩一等,迁山西右参政,分守冀、宁。寇抵清源城,仪洞开城门,寇疑引去。按行所部,筑城郭,积糗粮,榆次、平定间遂皆有城。

二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寇入龙门,总兵官郤永等败之。仪进右副都御史。寻以筑边垣,赉银币。寇自万全右卫入,游骑犯完、唐,夺俸二级。稍迁右参政,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未行,俺答犯京师,诏仪驰镇通州。仇鸾部卒掠民赀,捕笞之,枷市门外。鸾诉于帝,逮讯斥为民,卒。隆庆初,子缄讼冤,复官赐恤

(节选自《明史·王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B.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C.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D.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是代天子巡狩省及府、州、县的行政长官,大事奏请皇帝,小事即时处理。
B.徭役,指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等。
C.夺俸,俸,旧指官员的所得薪资、酬劳。夺俸,指官吏因为过失而被剥夺其俸禄。
D.赐恤,官吏死后,皇帝根据其生前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给予家属抚恤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仪为官正直、不畏强权,在巡按河南时,与吴山一起惩办了赵府辅国将军祐椋。
B.苏州人民赋税重,田亩数额混乱不清无法查核,王仪到任后亲自到实地丈量田亩。
C.王仪胆识、智谋超群,曾在敌寇抵达清源城时大开城门,成功迷惑敌寇,不战而胜。
D.王仪因仇鸾诬告而被削职为民,至死未得昭雪。隆庆初年,儿子王缄替他申冤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椋潜入都,奏仪捃摭,并讦都御史毛伯温以私憾入己罪。
(2)苏州士民复走阙下乞还仪,至再,不报,归诉于巡抚侯位。
14.请简要概括王仪屡受冤屈、多次被贬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其一)

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秋怀》组诗即写于洛阳,此为第一首。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孤骨”刻画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境况,“夜难卧”则进一步写出其孤苦无依,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愁苦之状。
B.“吟虫”一句写秋虫唧唧,吟唱不止,一方面衬托了秋夜环境的冷寂,另一方面从侧面写出诗人难以入眠的凄凉境况。
C.“老泣”两句说自己老来欲哭无泪,只有秋露滴沥不止,如为我而泣,想像奇异,再次勾画出诗人枯槁穷愁的形象。
D.“讵忍”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年老而不能乘舟南归,其实暗含李白“直挂云帆”之意,表现了诗人不甘现状的心志。
16.本诗五至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