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中(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06 1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

《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这种画犯着种种错误,画中没有眺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分别地观察各物的形状,局部地描写出来,凑合而成一幅绘画。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比较观察,始知这差异乃由于东西洋艺术的性质根本不同而来。

   

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第一图所表现的,似是我们读了《西厢记·惊艳》一出后闭目想象所见的普救寺的光景。第二图中所表现的,却是我们身入灵隐寺等处时实际看到的光景了。西洋美术自古注重写实。希腊时代的神像雕刻,都依照人体解剖学。文艺复兴期的画家都讲究远近法。东洋艺术的态度则不然,一向注重空想,绘画当然也不务写实,而描摹想象中的情景。想象的世界中,行动非常自由;眺望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这犹似做梦,昔人云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伏在斗室中描山水图的中国画家,正同这相思家一样。做梦一般地飞绕天涯而眺望景物,把不同时所见的光景收入同一幅画中,上下重叠地描写的便是山水立轴,左右连绵地描写的便是山水图卷。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仿佛飞机中望下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图卷有横长数文者,一丘,一垒,一桥,一亭,连绵不断地画过去,比回旋照相镜头所摄的大团体摄影收罗更广,而各部又都可作正眺形。洋画创作的时候,首先必固定自己的立场,而规定画的中心点。务求其肖似实景,与我刚才第二图时同样态度。这可说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与中国画的想象性质完全不同。现在从表面上拿西洋的画法来规律中国画,当然可指摘其远近法的错误,而见其为局部凑成的不统一的绘画。但就根本一想,这远近法的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正是中国画的特质所在。利用错觉而在平面的纸上假造立体形的远近法,原是西洋艺术上的事。这在图画教科及实用美术上固然是很重要的法则,但不能拿来规律崇尚自然而取综合式的中国古代艺术。

(摘编自丰子恺《认识绘画》)

材料二:

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有节奏的生命。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

西洋绘画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在于希腊的雕刻与建筑。以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是他们的理想。近代绘风更由古典主义的雕刻风格进展为色彩主义的绘画风格,虽象征了古典精神向近代精神的转变,然而它们的宇宙观点仍是一贯的,即的对立相视。

而这物、我对立的观点,亦表现于西洋画的透视法。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由一固定的主观立场所看见的客观境界,貌似客观实颇主观(写实主义的极点就成了印象主义)。就是近代画风爱写无边天际的风光,仍是目睹具体的有限境界,不似中国画所写近景一树一石也是虚灵的、表象的。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大的诗情画境。所以它的境界偏向远景。在这远景里看不见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氤氲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故中国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宇宙,和中国哲学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样。

中国画因系鸟瞰的远景,其仰跳俯视与物象之距离相等,故多爱写长方立轴以揽自上至下的全景。数层的明暗虚实构成全幅的气韵与节奏。西洋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而光与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

(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远近法的西洋画理衡量,很多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错误显而易见,对于中国国画的这种不足,作者深以为憾。
B.丰子恺借助摹写的两幅图说明了中西方绘画在空间展现上的不同,指出中国绘画的自由度高于西洋画。
C.中国画的山水立轴或图卷,很容易使观者联想到“关山万叠”“云树千重”“碧波千里”等诗文用语。
D.西洋绘画中贯穿的宇宙观点始终是一致的,即“人”与“物”。“心”与“境”的主客观对立相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种种错误主要是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
B.西洋画根基于雕塑建筑,中国画根基于哲学。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法则的重视程度,难论高低。
C.西洋画的透视法貌似客观实颇主观,中国画的透视法观照整体的动态自然,似主观而实客观。
D.中国绘画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影响了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展现中国画的特质的一项是(     
A.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528.7厘米X24.8厘米的横幅长卷,全景式描绘了三大空间场景。
B.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将五个时间段的叙事性场景描绘在一幅画面中。
C.东晋顾恺之仰慕曹植的《洛神赋》,遂绘制出名画《洛神赋图》,活化了洛神的绝世之美。
D.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几点墨色和几笔水纹,但却营造出烟波浩渺的动人意境。
4.材料一是怎样论述中西绘画的不同的?
5.请结合文本内容,从材料三两幅绘画作品中任选一幅谈谈你的理解。
2021-11-04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九中(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灯火

白桦

夜行火车在黄河南岸驰行着,软席寝车厢内非常安静……

我铺下面那个白了头发的中将,他还没躺下,我能看见他那银丝似的头发,能听见他很有兴致的声音。将军的对面坐着刚从新安上来的一个少校。这个旅伴一进车厢就没脱帽,他对着那位将军敬了个礼,以后就默默地掀开窗帘的角,注视着窗外,窗外是黑夜,农村的灯火像疏落的星星似的从窗前飞过……

一点了!我下面的那位将军自己对自己说话的声音吸引了我:快到洛阳了!

是的,我在上面回答将军,就要到了……

你到哪里去呀?

我去北京!

你呢?将军又问那位少校。

我到郑州转车到汉口,再坐粤汉线的车到湖南,然后再转车到贵州搭汽车回云南。他很仔细,并很流利地回答了将军,就像是在向自己的首长做报告。

路还远得很喽!将军意味深长地说。

是不近哩!

你……将军说:你是在步兵团里工作吧!

是。在边防部队里担任制团长。少校迟疑地问将军,首长,你?……

在一个军里工作!将军轻轻地吐出这几个字,在军队里长期工作过的人就可以明白他就是军长。

啊!少校的目光落在将军的金肩章上。沉默了很久,他们俩又开始了谈话。

云南那个部队就是太岳区的队伍吧?将军问他。

是,是从太岳出来的……

我和你们的队伍见过面。

是的,我们兵团差不多配合过每一个兄弟部队。

1948年春天,攻打洛阳你参加了吗?

参加了,啊!以前您是在陈、粟大军?

是呀!我这一次出来可以说是旧地重游喽!将军掀开窗帘,看着那些疏落的灯光,他沉重而激动地说:洛阳!洛阳!这个城市我是不会忘记的……

作过战的地方都忘不了。少校同志同意他的看法。

不,不。将军摇摇头,有些地方就记不住,……哪里流的血多,哪里就能记得最清,我在洛阳虽然没有流血,可有一个同志替我流了很多血……

将军从枕下抽出一个黑皮包,从皮包里取出一个破旧的用线装古书翻过来订成的本子,他慢慢地翻着这个本子对少校说:

我这回出来,特意带着以前的日记本子,在路上翻翻,能想起很多事,你可以看看这一页,写有洛阳战役的事,我不会写得像小说那样动人,小说是作家写的,可有很多作家不屑像我记日记那样,把一些好同志和真事写出来。

少校接过将军的日记本,由于灯太高,他不得不站起来看,这么一来,不但他能看清,就是我也能看清。他写着:

1948年3月12日,晴天,于古都洛阳。

虽然敌人的侧射火力还能往桥上射击,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不能控制这座大桥了,这座桥上已经通过了我们一个多旅。我把我们的位置放在桥头旁边的一块断墙背后,作战参谋向我提意见,我把他支派走了!他不懂我站在前面的意义。这时我身边有一支穿灰军装的友邻部队——太岳的队伍,他们一个跟一个从桥上通过,姿势很低,很轻巧!

正在两支兄弟部队并肩往桥上运动的时候,敌人连续开炮了,重迫击炮弹在我周围爆炸,我挥着胳臂喊着,要部队隐蔽。

吃——吃——!有经验的军人都能听得出来这颗曲射炮弹的着地点就在附近,我也意识到这个危险,正当我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如何处置的时候,一个穿灰军装的同志跳过来,一把把我推在地上,他压在我的身上。炮弹爆炸了。我觉得我的脖子里有血,但我又觉得我确实没受伤,等我坐起来的时候,我才看见身边那个穿灰军装的同志额头上往外冒着血。我正要叫担架,两个穿灰军服的同志跑过来把他抬走了。

我军的炮火最后把敌人侧面碉堡都摧毁了,部队像流水一样从桥上拥进城去,这一股巨流在早晨的霞光中可以看见两种颜色,一种是草黄色,一种是蓝灰色,就是这样一股巨流冲倒了旧的洛阳,使洛阳成为人民的洛阳。

巷战还在继续着。现在,洛阳其余的三座城门都被攻破了,全体入城部队都在围攻敌人最后的一个阵地:城西北角的洛河中学。

战斗的节奏稍微缓慢了一些,但我的心情反而紧张了,因为我担心那一位为我流着血的无名战友,他也许会流血过多而牺牲;即使能治好,他的额头上也将留下很深很深的疤……找祝福英勇的战友长寿!希望他能活着继续战斗……

列车嘶叫了一声,渐渐缓慢下来。少校合上将军的日记本,他看了看将军,将军正撩起窗帘往外看。这时候,我看见少校又用手把自己的帽檐往下拉了一拉,拉得几乎压住了眉毛……

亲爱的旅客们!站台上的女广播员清脆的声音,你们到达的是洛阳站,洛阳是有名机都,从1948年春天解放以来,她变得一天比一天更美丽了……

将军从座位上站起来,对着窗外激动地点着头,银白的头发抖动着。他把右手搭在少校的肩膀上,少校踌躇地看了看这位白发苍苍、身经百战的将军。我——只有我看见少校那精明激动的眼睛潮湿了,他的瞳孔里反映着灿烂的繁星般的洛阳灯火……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都使用了省略号,两处都表现了“我”陷入沉思的状态和心理。
B.文章开头写少校没有脱帽,后文写他看完日记压低帽子,这两处细节暗示了少校的身份。
C.“我不会写得像小说那样动人……”将军这段自谦的话,也包含了对一些作家写作能力的批评。
D.少校曾舍生忘死救过将军,但内向羞涩的性格使他虽然在火车上认出了将军,也不肯相认。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让“我”参与到这个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故事中,是为了让“我”见证一段历史记忆,衬托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B.文中大量的对话描写交代了两人共同的战斗经历,也展现了将军和少校各自的复杂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C.文章的结尾句“他的瞳孔里反映着灿烂的繁星般的洛阳灯火”照应标题,表达了作者对历经战火洗礼而重获新生的洛阳的赞颂。
D.文章虽不长,但借助一个车厢内的镜头,让读者窥见了今天的耀眼灯火同昨天的激烈战斗之间的联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文章用大量篇幅记录将军的日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概括。
9.《洛阳灯火》是发表在1956年8月1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经典散文,但又写得像小说那样动人,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在文体上的这一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时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笃志好学。太尉文宪公王俭时为祭酒,每称勉有宰辅之量。射策举高第,补西阳王国侍郎。高祖践阼,拜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二年,迁待中。时王师北伐,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每还,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六年,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成服其无私。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侍东宫。昭明太子尚幼,敕知宫事。太子礼之甚重,每事询谋。又除尚书仆射。勉以旧恩,越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注],甚得士心。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辄焚稿草。博通经史,多识前载。

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古人云:‘遗于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中大通三年,以疾自陈。两宫参问,冠盖结辙;服膳医药,皆资天府。有敕每欲临幸,勉以拜伏有亏,频启停出,诏许之,遂停舆驾。大同元年,卒,时年七十。高祖闻而流涕,即日车驾临殡,乃诏赠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余并如故。皇太子亦举哀朝堂。曰简肃公。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及居重任,竭诚事主,动师古始,依则先王,提衡端轨,物无异议,为梁宗臣,盛矣。

(节选自《梁书·徐勉传》)


[注]衡石:选拔、甄别人才的官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B.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C.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面取卿相/
D.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宿,指年高而素有德望、学识的人。耆,是老的意思,《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的方式。主考者出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随意取试题回答,然后主考者确定优劣。
C.天府,既指掌管祖庙的守护及保管的官名,也指朝廷的仓库,文中取的是后者的意义。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高祖即帝王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岁时,徐勉随手写的文章就受到人们的称赞;长大后,徐勉立志向学,祭酒王俭说他有做宰辅的气量。
B.徐勉为官时,经常参与选拔人才的事务,很得人心;对于宫廷官署中的事,他从来没有对外泄露过。
C.高祖多次授予徐勉重要官职,还令他掌管东宫事务,徐勉生病后,高祖亲自探望,在其死后赐予很多封赏。
D.徐勉虽居于高位,却不置产业,家中没有蓄积,把俸禄分给贫困的亲属,还写信教诲儿子要保持这个传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2)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14.历史上徐勉的“清自遗产”观一直为人称道,选文中哪一句表现了他这一观点?这句话折射了怎样的价值观?
2021-11-0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九中(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借代,交代了谭孝廉赴京科考的时代背景,赞扬其行为的难能可贵。
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托之意蓄势。
C.尾联指出当下儒学之道急需人才,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卿贵族们举荐谭孝廉。
D.这首诗情中蕴理,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后辈殷切寄望的情谊。
16.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