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2-06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找遍了化学书,在氮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江的老醋;说起泥土气,你就记忆到夏雨初晴,青草池塘四周围氤氲着的气息。但是俗气呢?不幸得很,“气”已是够空虚的了,“俗”比“气”更抽象!所以,有亚尔特斯·赫胥黎先生的机伶,在《文学中之俗气》那本小册子里,他也不能抓住俗气,像孙行者抓住妖风一般,用鼻子来辨别滋味。

赫胥黎先生以为俗气的标准是跟了社会阶级而变换的:下等社会认为美的,中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中等社会认为美的上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以此类推。又说:“俗气就是流露出来的一种下劣性”。这上中下阶级想是依照知识程度来分的,每一个阶级又分好多层,上等之上,下等之下。若说根据银行存款的多少来判定阶级,赫胥黎先生断不至于那样势利的。

俗气是跟着社会阶级来变换的,不错!问题是:上等社会批评东西“甲”俗,中等社会批评东西“乙”俗,下等社会批评东西“丙”俗,它们批评为俗的东西虽不同,它们批评为俗是相同的,这个相同是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来自上等、中等、下等社会的代表人物,看见自认为俗的事物时,他们三个人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是相同的,否则决不会同声说:“俗!”这三个不同的事物中有什么相同的品质使这三个不同的人发生相同的感想?对于清洁成癖的人,天下没有一桩东西是不脏的;同样,俗的东西的多少也跟一个人的风雅的程度成为正比例,但是,不管他评为“俗”的东西的数量的大小,这许多东西里一定有一个像算学中的公因数,做他的批评的根据。

赫胥黎先生讨厌坡(Edgar Poe)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迎人。这一个妙喻点醒我们不少。浓抹了胭脂的脸,向上翻的厚嘴唇,福尔斯大夫的大肚子,西哈诺的大鼻子,涕澌交流的感伤主义,柔软到挤得出水的男人,鸳鸯蝴蝶派的才情,苏东坡体的墨猪似的书法……都跟戴满钻戒的手一般的俗。这形形色色的事物间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曲线美是大有贡献的,但假如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此类推。同时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来,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因此,我们暂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如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所以,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是正面的过失。骨瘦如柴的福尔摩斯是不会被评为俗的,肥头胖耳的福尔斯大夫便难说了。沉默冷静,不会应酬的人,你至多厌他呆板,偏是有说有笑,拍肩拉手的社交家顶容易变俗。雷诺尔慈爵士论罗马宗和威尼斯宗两派绘画的优劣,也是一个佐证:轻描淡扫,注重风韵的画是不会俗的,金碧辉煌,注重色相的画就迹近卖弄,相形之下,有些俗气了。批评家对于他们认为“感伤主义”的作品,同声说“俗”,因为“感伤主义是对一桩事物过量的反映”——这是瑞恰慈先生的话,跟我们的理论不是一拍就合么? 俗的意思是“通俗”,大凡通俗的东西都是数量多的,价值贱的;照经济常识,东西的价值降贱,因为供过于求,所以,在一个人认为俗的事物中,一定有供过于求的成分——超过那个人所希望或愿意有的数量的成分。从“通俗”两个字,我们悟到俗气的第二特点: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所谓“不要崇拜大多数”的“大多数”,是易卜生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的“大多数”。

(摘编自钱锺书《论俗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只是俗气,江湖气、泥土气之类也都是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B.赫胥黎认为知识程度不同形成的不同社会阶级,判定俗气的标准也不相同。
C.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认定不同对象为俗气时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相同。
D.只要量过度了,不论是形式或内容,纵是原本好的东西,也会被认为俗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问题:认识俗气之难。然后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辩证分析并得出结论。
B.文章明确指出了赫胥黎俗气说的关键问题,再就何为俗气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C.第四段先列举了一组“量的过度”的例证,再予分析说明。形象生动,清晰明白。
D.第四段中摘引瑞恰慈先生的话,目的是证明二者关于俗气的主张有一定的共通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气与否具有相对性。比如为赫胥黎先生讨厌的坡(EdgarPoe)的诗,也许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就很唯美。
B.简单朴实的文笔,或觉枯燥但不会嫌其俗气,但堆砌词藻的文章便有俗的可能。这个例子可证作者观点。
C.作者认为俗气与人数多寡密切相关。如果被感动的是大多数人,那么这个事物就极有可能是俗不可耐的。
D.作者并不完全反对赫胥黎的俗气说,比如俗气与否无关事物本身,随观者而异,这一点作者便明确认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采取“藏粮于库、藏粮于民”,这一策略以粮食的存储数量为核心,这对于维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藏粮于库、藏粮于民”始终是短期粮食安全的应对措施,丰收年份粮食供大于求会形成巨大的仓储压力,而如果遇到连年歉收的情况,又会给粮食供给形成巨大压力,难以保证粮食安全的长效稳定。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从粮食供给长远、可持续的战略视角,提出新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思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致力于当前粮食管理工作由“数量思维”向“产能思维”转变,由“粮食怎么存”向“粮食从哪里来”转变,把粮食生产能力存储于耕地和新的农业科技中。这其中,“藏粮于地”是根本,“藏粮于技”是保障。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及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魏泳安《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研究》)

材料二:

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逾95%。而俄罗斯2019年的粮食收成仅为1.2亿吨,尚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迈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关”“洪涝关”“台风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喜获十七年连丰,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作为耕地面积仅占全球9%、淡水资源不过6%的中国是如何创造奇迹的?为降低成本、扶持农民,北京自2006年便全面废除了农业税。该政策每年为农民减负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国家还为农业生产提供补贴。这批资金皆用于提高产量、提升农村经济效率、购买新设备、扩大农业用地以及其他措施。中国领导层所采取的兴农措施,已令逾7亿乡村居民脱贫。如此算来,北京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了70%。

北京还一直积极推广农业科技保障体系,涵盖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和育种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作为对比,20年来,俄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数量下降了20%。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创造保障粮食安全“奇迹”》,《参考消息》2014年1月4日)

材料三:

“我种的352亩水田,选的是品质好的‘三江6号’品种。一直严格按照农场标准种植模式在种,哪能不丰收呢?”望着不远处装满粮食的大粮仓,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种粮大户张景会喜上心头。

去年春播生产,张景会采用机械替代人工的方式,利用轨道车喷药、运苗,不仅节省了人工,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到了夏天,他还掌握了“数字管控”,通过观看叶龄长势,进行科学管理。作为农场“红人”,周边种植户常来找他“取经”,他乐此不疲地为大家传授经验。

无需到田间地头搜集数据,监测点传感器会自动将农作物的各类要素信息传到物联网系统内,让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进行监测分析,这得益于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运用。“近年来,黑龙江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王金会这样介绍,通过在各积温带作物推荐3-5个高产品种,引导选用优良品种,全省良种覆盖率实现100%。全省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稳定在1.2万人以上。

(摘自吴齐强《粮仓黑龙汇:“十七连书”护牢中国饭碗》,《人民日报》2021年1月11日)

材料四:

去年,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种粮大户钟金良承包的400亩田地收获40万斤粮食,预计能有60万元产值,“新增了200亩耕地,产值比之前高出一倍。”

钟金良新承包的这200亩耕地,之前是一片废旧厂房,镇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建设用地复垦,并完善了农耕路网和沟渠建设。后来经由公开招投标,被钟金良承包下来。“200亩耕地的使用期限是5年,每亩年租金1200元。”钟金良介绍,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他能拿到每亩400元的补助,算下来每亩租金实际只要800元。眼下,这块地已成为增产增收的“主力田”。

尝到了甜头,钟金良在去年底又承包了村里一块130亩的耕地。这块地曾是一片苗木地,经过整治修复转为粮田,如今已种下小麦。钟金良的收获,得益于萧山区持续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该区已实施建设用地复垦3560亩,耕地提质改造36360亩,预计可增加粮食产能300多万公斤。”

(摘编自李中文《复垦增粮田,种地得补贴》,《人民日报》,2021年1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长期采用的“藏粮于库、藏粮于民”粮食管理策略,对维持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球9%,淡水资源也仅6%,却能在2020年抗灾夺丰收,实现十七连丰,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经验。
C.2006年起北京全面废除的农业税,每年能为农民减负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这批资金可用于购买农用设备,扩大农业用地等。
D.科研工作者不用到田间地头搜集数据,还能更全面地进行监测分析,指导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是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带来的好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新的战略和取得的成效,据此可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能提高粮食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B.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逾95%的“奇迹”,是因为中国领导层采取的兴农措施有效。
C.张景会在生产中采用机械耕种、“数字管控”农田的方式,既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又能科学管理农田,保障丰产丰收。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如果能统筹规划,提供提高粮食生产的保障策略,就能增加粮食产值,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以张景会与钟金良为代表的农民们种粮能够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骒骒

莫泊桑

吕加斯家的院子被附近一帮的人称为“庄园”。院子里有能容纳三十匹马的马厩。厩肥堆放得整整齐齐,护院狗有自己的狗窝,一大群鸡在深草棵里逛来逛去。

每天中午,主人、雇工和女仆十五个人围坐在厨房里的大桌子边,桌上一个蓝花大陶钵,菜汤热气腾腾。

马、牛、猪、羊全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个个膘肥体壮、干干净净。吕加斯这个“庄园”主人,身材高大,腆着肚子,每天亲自巡视三次,监督着每个人,处理着每件事。

马厩的一个单独马栏里,养着一匹很老的白马。仁慈的女主人,想一直把它养到死为止,因为它是她亲手喂养大的,她愿看到它,它能使她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负责照料这个残废老马的是个十五岁的小马倌儿,名叫依奇多·居瓦,简称奇多。冬天,他给它吃一份燕麦和饲草。夏天,他把老马牵到草地上拴在木橛上放牧,为了让它总能吃到青草,每天需要挪动两三次地方,这么一来,他一天就要往草地上多跑几趟。

这匹瘦弱的老马膝头肿大,马蹄以上,也都发肿,腿脚迈不开步。它那没有梳理过的蓬乱的白毛,令人想起白发。它那过长的睫毛使它的眼睛增添了一种忧郁的神色。

每当奇多把马牵到牧场吃草时,总要用绳子使劲拽它,因为它走得实在太慢了。小马倌儿躬着腰使劲往前拽,累得气喘吁吁,嘴里直骂,心想:养这种马有什么用?他觉得肚子里总憋着一股火气。

院子里的雇工们看见小马倌儿那么痛恨骒骒,就拿这事来开心。为了逗他生气,他们没事就谈论这匹马。大伙还跟他逗着玩,戏称老马为“奇多踝骒。”

奇多气得不行,逐渐滋生了拿马撒气的念头。

他经常违背主人吕加斯的吩咐,悄悄留下部分马饲料,只给它喂半份燕麦,连给它铺垫的麦草也要少给。

夏季又到了,他又该到牧场去给这匹老马四处“打木橛子”了。路途很远,小马倌儿迈着晃晃悠悠的步子穿过庄稼地时,心中的火气越来越大了。在地里干农活的人嘲笑地冲他喊:

“喂,奇多!替我们向骒骒问好!”

他不理睬。钉上木橛,骒骒开始吃草,他就悄悄走到它跟前,拿起枝条抽打它的腿。老马受到惊吓,就尥蹶子。为了避抽打,它绷紧绳子围着木橛转,像在赛马场跑道上兜圈子。小马倌儿气得咬牙切齿,紧紧跟在它后面,疯狂地抽打它。

夜晚只有奇多一个人看着它。小马倌儿向它扔石子解闷,不时拿些尖利的石块向老马扔去。老马被拴在仇人面前,老朝他那边望着,如果他不离开,它就不敢吃草。

这个小马倌儿的脑瓜里老是解不开这个疙瘩:“老马已经干不动活了,干嘛还要养着它?”他觉得,这匹马窃取了其它马的饲料,窃取了人的钱财,上帝赐予的财富,甚至也窃取了他奇多本人的东西——他所付出的劳动。

最后,小马倌儿每天挪木橛时,都要把缰绳缩短点,以缩小马吃草的范围。

这匹牲口吃不饱肚子,更加消瘦,奄奄一息。它想挣断缰绳却没有一点力气。它的头怎么也够不到茂密而鲜嫩的青草。那些青草近在咫尺,连青草的气味它都闻得到,可就是够不着。

它饿极了,极力想够到鼻子几乎触得到的鲜嫩的青草。它两条前腿跪下并伸长脖子,把流着口水的厚嘴唇努力向前伸,但全是白费力气。

这天,小马倌儿再也没有回来。他到树林里去溜达,捣毁鸟窝取乐去了

第二天,他来了。气息奄奄的骒骒躺在地上。它看见小马倌儿,就站起来,指望他会给自己挪个地方。

小马倌儿对掉在草地上的木榔头碰也没有碰一下。他走到老马跟前看了看,把一个泥团扔到它鼻子上,土渣散落到它的白毛上,他却吹着口哨又走了。

老马一直站着,直到看不见他为止。它感到吃草的希望落空了,于是又躺下去,闭上了眼睛。

第三天,奇多没有来。

过了一昼夜他才露面。当他走到老马跟前时,他看见它还是用原先的那种姿式躺着,就确信它已经死了。

他站着,瞧着它,为自己诡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同时又为这一切已经结束而感到惊讶。他回到庄因,没有声张这事。他想等到该挪木橛的时间再借机出去溜溜。

又过了一天,他去看骒骒。他的到来,惊飞了几只乌鸦。他看见一群群苍蝇在马尸上爬,在空中嗡嗡地乱飞。

回去后,他报告了这个消息。那匹马的确是太老了,谁也没对它的死感到惊奇。主人让两个雇工就在老马饿死的地方把它掩埋了。

那块土地受到马尸的滋养,长出了一片繁茂、茁壮、绿油油的青草。

(李佑华译,选自《莫泊桑中短小说全集·第二卷》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横线句子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结合老马身体上某些部位的疾病状况、白毛产生的联想和眼睛具有的神态特点,来表现它衰老的情形。
B.文中老马“一直站着,直到看不见他为止”,与《边城》写翠翠时“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着城墙向渡口走去”一样都用有关动物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C.小说描写小马倌虐待老马的方法有:克扣饲料和铺垫的麦草、用枝条抽打、扔石子石块砸它、缩短缰绳以缩小吃草范围、不挪动木橛让马嘴触不到青草等。
D.“马、牛、猪、羊全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个个膘肥体壮”,而老马瘦弱、饥饿至死,这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着重批判了吕加斯对佣人的严重失察。
8.小说以老马“骒骒”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在情节、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一段描写有何写作目的?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讳洵,赠太子太师。丁先君忧服除,时熙宁二年也。王介甫用事,公与介甫议论素异,既还朝,之官告院。熙宁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上书议其不利,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曰: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上竦然听受,曰:卿三言,朕当详思之。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徙知湖州,以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绍圣元年,遂以本官知英州。寻复降一官,未至,复以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独以少子过自随。瘴疠所侵,蛮蜑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选自苏辙《栾城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B.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C.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D.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考”指苏轼的父亲苏洵,“大父”指父亲的父亲,“曾大父”指苏轼的曾祖,苏轼一家四代人都做过官。
B.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阕、终丧都有类似意思,古时父亲去世需辞官居丧。文中“丁先君忧”指父亲去世后,苏轼服丧。
C.表,臣子送呈君王的奏章,多为大臣根据事件逐条陈述意见或建议,议论性较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在分条陈述北伐的理由。
D.庄子,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想象奇幻、汪洋恣肆,《逍遥游》便出自于此,表达了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不惧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想进行科举改革,而苏轼则建议皇帝治国不宜急速,最终这件事没有立即施行。
B.苏轼遭受诬陷,受尽酷刑。在御史台的监狱,言事者想置他于死地,长时间施用酷刑,但最终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
C.苏轼还没有到达汝州时,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
D.苏轼读《庄子》,感慨《庄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却又表达不出来的语言,并受此启发写出了《中庸论》,其言辞简洁精妙,都是古人所没说明白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
(2)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
2021-12-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