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三 一模 2021-07-28 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自然界的生物不同,人不仅有长久的记忆,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不断强化、延伸这一能力。就此而言,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关于记忆的表达因关乎人的情感和想象而成为一种美学化的表达,表现出浓郁的审美特征。宇文所安曾讲:“在西方传统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真实上,在中国文化中,与它们大致相等的,是往事所起的作用和拥有的力量。”由此突出了西方认知世界重视真理及其价值,而中国认知世界重视历史复现和记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文化中,愈是趋于审美的记忆,愈是表现出与实然历史相疏离的特征。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经历的实然过往就一定杨柳春风,而更多是以对往昔生活的美化来反衬当下境遇的残酷。自《诗》《骚》始,中国诗文中有大量此类的诗篇,如忆昔、远游、悼亡、伤逝,故人、故乡、故国,几乎一切过往均会成为诱发诗情记忆的对象。个人曾有的经历在此被赋予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实然性的历史则只不过充当了个体情感的载具。

除个人记忆因与实然历史疏离而形成审美的累积,民间记忆及相关的文学形式也是如此。如冯友兰所讲“天文学不承认月中有嫦娥,但梅兰芳可以演嫦娥奔月”,“《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关公,与《三国志》里所说的关公,不大相同”,但“社会中一般人心目中的关公,是《三国演义》中的关公”。这意味着,在历史的真实之外,还会有一种被审美化的观念的真实,民间传统属于后者。

再次看士人阶层。与民间记忆总是游离于真实历史不同,士人的相关记忆则更多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经学教育与历史教育是一体的,这直接导致了士人经学修养与历史修养的重叠,也使“托史言志”成为历代士人最重要的话语方式。从中国传统看,秦汉时,士人对经史知识的阐发主要是思想性的。东汉之后,则逐渐衍生出了对历史阐发的新形式:借史来感怀,借怀古来抒怀。并自此形成了中国咏史诗、怀古诗的传统。这样,抽象的记忆被形象化、景观化,也因此更具有审美价值。之后,中国士人对历史的审关发现进一步向日常生活蔓延:各类古器物成为文人士夫日常展玩雅赏的对象。相比而言,历史文物作为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具有鲜活的在场感。它不但更便于唤醒人的历史记忆,而且让人“身生后世,眼对前朝”,在古与今的交相辉映中有效延展了记忆的张力。可以认为,中国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不同呈现方式,是一个理性向情感、景观、日常生活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历史的审美品格不断提升和弥散的过程。

最后是王朝、国家记忆,这种记忆主要存在于群体性的祭祀中。每次祭祀都是遍布各地的姬姓诸侯在王都的重聚,都是对共同祖先的追忆,也是对亲族团结的政治宣示。同时,祭祀活动的仪式性、秩序感和神圣性,均使对先祖的追忆显现出审美特征。对于王朝、国家来讲,这种由审美记忆维系的共同情感,是其历史得以绵延的标志。按照中国传统国家的家国同构模式,相关祭祀既是王朝、国家层面的,也被细化到社会的每个单元,如家庭、宗族等。以此为背景,在传统大一统国家,整个社会很容易被想象为有共同的族源,于是超越家族、朝代的共同祖先被设定出来,如黄帝和炎帝。这样,由祭祀承载的先祖记忆就具有了纵贯中国历史的意义,而美和艺术也必然成为其中的伴随物。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间、历史和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生物的长久记忆,使得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异常重要。
B.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关公不同,《三国志》中的关公更符合现实存在的真实历史。
C.中国传统教育将经学和史学合为一体,造成历代士人的话语方式都采用“托史言志”。
D.古器物成为人们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是因它更容易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认知世界的重心,讨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记忆的表达与情感和想象的联系。
B.文章从个体、民间、士人和国家四个层面,论证了中国文化关于记忆的美学化表达。
C.文章在论证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表达时,与民间传统的记忆呈现方式作了对比。
D.文章末段论证了群体性的祭祀活动具有纵贯历史的意义,同时还显现出审美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昔生活并不会都成为诱发人们审美记忆的对象,只有当人们面临的现实境遇残酷时才会被美化,成为个人情感寄托的载体。
B.中国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显现,真实性往往高于民间的记忆及相关文学形式,这与其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有关。
C.从早期的经史到后世的咏史、怀古,再到古器物雅赏,随着士人历史审美范围不断扩大,历史的审美品格也不断提升和弥散。
D.历史上以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设定,虽然缺乏历史的依据,却因其符合国传统家国同构的模式而被人们普遍接受。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采取“藏粮于库、藏粮于民”,这一策略以粮食的存储数量为核心,这对于维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藏粮于库、藏粮于民”始终是短期粮食安全的应对措施,丰收年份粮食供大于求会形成巨大的仓储压力,而如果遇到连年歉收的情况,又会给粮食供给形成巨大压力,难以保证粮食安全的长效稳定。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从粮食供给长远、可持续的战略视角,提出新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思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致力于当前粮食管理工作由“数量思维”向“产能思维”转变,由“粮食怎么存”向“粮食从哪里来”转变,把粮食生产能力存储于耕地和新的农业科技中。这其中,“藏粮于地”是根本,“藏粮于技”是保障。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及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魏泳安《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研究》)

材料二:

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逾95%。而俄罗斯2019年的粮食收成仅为1.2亿吨,尚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迈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关”“洪涝关”“台风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喜获十七年连丰,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作为耕地面积仅占全球9%、淡水资源不过6%的中国是如何创造奇迹的?为降低成本、扶持农民,北京自2006年便全面废除了农业税。该政策每年为农民减负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国家还为农业生产提供补贴。这批资金皆用于提高产量、提升农村经济效率、购买新设备、扩大农业用地以及其他措施。中国领导层所采取的兴农措施,已令逾7亿乡村居民脱贫。如此算来,北京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了70%。

北京还一直积极推广农业科技保障体系,涵盖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和育种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作为对比,20年来,俄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数量下降了20%。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创造保障粮食安全“奇迹”》,《参考消息》2014年1月4日)

材料三:

“我种的352亩水田,选的是品质好的‘三江6号’品种。一直严格按照农场标准种植模式在种,哪能不丰收呢?”望着不远处装满粮食的大粮仓,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种粮大户张景会喜上心头。

去年春播生产,张景会采用机械替代人工的方式,利用轨道车喷药、运苗,不仅节省了人工,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到了夏天,他还掌握了“数字管控”,通过观看叶龄长势,进行科学管理。作为农场“红人”,周边种植户常来找他“取经”,他乐此不疲地为大家传授经验。

无需到田间地头搜集数据,监测点传感器会自动将农作物的各类要素信息传到物联网系统内,让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进行监测分析,这得益于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运用。“近年来,黑龙江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王金会这样介绍,通过在各积温带作物推荐3-5个高产品种,引导选用优良品种,全省良种覆盖率实现100%。全省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稳定在1.2万人以上。

(摘自吴齐强《粮仓黑龙汇:“十七连书”护牢中国饭碗》,《人民日报》2021年1月11日)

材料四:

去年,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种粮大户钟金良承包的400亩田地收获40万斤粮食,预计能有60万元产值,“新增了200亩耕地,产值比之前高出一倍。”

钟金良新承包的这200亩耕地,之前是一片废旧厂房,镇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建设用地复垦,并完善了农耕路网和沟渠建设。后来经由公开招投标,被钟金良承包下来。“200亩耕地的使用期限是5年,每亩年租金1200元。”钟金良介绍,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他能拿到每亩400元的补助,算下来每亩租金实际只要800元。眼下,这块地已成为增产增收的“主力田”。

尝到了甜头,钟金良在去年底又承包了村里一块130亩的耕地。这块地曾是一片苗木地,经过整治修复转为粮田,如今已种下小麦。钟金良的收获,得益于萧山区持续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该区已实施建设用地复垦3560亩,耕地提质改造36360亩,预计可增加粮食产能300多万公斤。”

(摘编自李中文《复垦增粮田,种地得补贴》,《人民日报》,2021年1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长期采用的“藏粮于库、藏粮于民”粮食管理策略,对维持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球9%,淡水资源也仅6%,却能在2020年抗灾夺丰收,实现十七连丰,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经验。
C.2006年起北京全面废除的农业税,每年能为农民减负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这批资金可用于购买农用设备,扩大农业用地等。
D.科研工作者不用到田间地头搜集数据,还能更全面地进行监测分析,指导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是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带来的好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新的战略和取得的成效,据此可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能提高粮食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B.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逾95%的“奇迹”,是因为中国领导层采取的兴农措施有效。
C.张景会在生产中采用机械耕种、“数字管控”农田的方式,既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又能科学管理农田,保障丰产丰收。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如果能统筹规划,提供提高粮食生产的保障策略,就能增加粮食产值,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以张景会与钟金良为代表的农民们种粮能够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湖

蒋冬梅

渔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也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有人看见夏季湖面曾搅起的巨浪,传说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和鱼叉对峙过。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傅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渔把头说:“查干,就交给你啦!”这让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员大将,统领着一切。

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他看不见鱼,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鱼知水性,人知鱼性!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渔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傅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再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这些异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

风吹得非常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傅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傅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嗜酒的师傅从来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傅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他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讯息。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傅总是说:“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只有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肥美起来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在镜头面前笑着。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把头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刚才在镜头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他寂寞地坐在师傅坐过的位置,咧开嘴,用牙齿又咬开一瓶酒的盖子。

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傅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谁承想,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立在查干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摘自《山西文学》,2020年8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把头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既交代把头的身份及渔猎经验的丰富,也与结尾处呼应与他与大湖的依存关系。
B.小说中反复出现“一千年前这样”“一百作前也这样”的叙写,有意形成一种叙事的历史纵深感,暗示出查干湖冬季渔猎的古老、神秘与神圣。
C.“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表现出把头选定冰眼前的心理活动,既有师傅不在的慌乱,又有怕自己被小瞧的故作镇定。
D.小说中把头在冬捕出鱼后却寂寞地钻进帐篷,这与人们欢呼雀跃形成极大反差,写出了他对“大鱼”的追求,以及作为把头的责任与压力。
8.小说结尾处,渔把头想起与师傅的一次对话。请结合全文分析师傅的心理。
9.小说以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结构文章。请简要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在文中的体现及其效果。
2021-07-2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敖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以高第入守右扶风,满岁为真。选用廉平疾奸吏以为右职,接待以礼,好恶与同之。治如在东海故迹,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由是世称田延年为知人。

(节选自《后汉书·尹翁归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述/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
B.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
C.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
D.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小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有此称。
B.功曹是官名,在汉代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除掌人事外,能够参预一郡的政务。
C.高第,也作“高弟”,既可指考核官吏成绩优等,也可指品学优秀。文中指前者。
D.右职指重要职位。古代官制多以左右显尊卑高低,故左官即表职位低微,并无降职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翁归才干不凡,受到器重。他在做狱吏时就精通法令条文,后因文武兼备被田延年看中,任官补缺继而担任督邮、缑氏尉等职,表现出杰出的治理才能。
B.尹翁归抱公绝私,威严有加。他任市吏时公正廉明不受馈赠,令商贩们敬畏;他赴任东海前拜访廷尉于定国时的言谈,令于定国敬佩以至不敢再提请托之事。
C.尹翁归不畏权贵,为民除害。他敢于管理仗势胡为的霍氏家奴门客,使之不再横行不法;他上任初就将扰乱吏治的豪强仲孙论罪斩首示众,自此无人敢犯禁令。
D.尹翁归做事有方,注重实效。他细心查访、分县记载吏民情况,对郡内了然于胸;他拘捕人犯,都在考核官署的秋冬两季,以取杀一儆百,引起百姓重视之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2)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
2021-07-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简吴郎司法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籍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②姻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诗代信,从客人来处写起,叙吴郎借居瀼西古堂前后之事,写得至为亲切。
B.颔联的上下两句交代诗人购买瀼西古堂的初衷:既因其开阔敞亮,又因可设宴交友。
C.颈联描写秋天的晨景,由“风江”“乱帆”“飒飒”,可见清冷、肃杀的秋气之重。
D.全诗情感深切低沉,意境浑厚开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5.诗人对吴郎借居一事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03-18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