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开学考试 2022-02-17 1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行业坚定初心、锐意进取,在守正创新中,从内容创作到商业模式全面探索网络文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时代课题。2012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不断壮大,用户规模已达4.3亿。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文学依托便利的传播条件,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坚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2442万部各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

今年,网络文学平台纷纷推出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中,就涌现出《旷世烟火》《无字江山》《天梯》《俗艺大师》等多部优秀作品,此外,网站从推荐位到稿费也都向现实题材作品倾斜,不但将很多网络文学作者引向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也吸引了不少传统作家加盟。

(摘编王小书《守正创新,探索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切渊源。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佳作名篇如浩宇繁星,众多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小说中《咏柳》《问刘十九》《水调歌头》《卜算子·咏梅》《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据有关统计,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58.3亿元。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既与文字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

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个千字节(KB)。文字作品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也极低,盗版者只需租用一台小型服务器就能下载成千上万部作品。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APP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实践中,许多权利人即使赢得了诉讼,所获赔偿也难以填平损失。按照现行有关法规,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元。和权利人的损失相比,与不法分子的违法所得相比,这一赔偿标准明显不够。

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侵权盗版所造成的损失也水涨船高。如果不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将不足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威慑。除此之外,也应从制度上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创新版权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联动机制;推动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等等。

(摘编自张贺《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在迅速发展中,守正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网络文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
C.网络文学面临侵权盗版行为的侵害,损失严重,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网络文学发展遭受重创。
D.材料一倡导网络文学要凸显时代性,材料二则倡导网络文学要开掘古典资源,二者针锋相对,观点迥然不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不断壮大的读者规模和便利的传播条件,内外兼修,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B.2018年我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比超过半数,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选题的双重突破。
C.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优美的唐诗宋词,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意味,又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
D.《琅琊榜》等作品之所以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版权问题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网络文学领域却成了盗版的“重灾区”。
B.在融媒体环境下,侵权主体非常分散,作品被侵权后,往往在各平台上铺天盖地出现,难以找到侵权源头。
C.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学行业内部,建立畅通、健全、良性的沟通环境是关键。
D.如果盗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网络作家著作权会得到很好保护,网络文学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加巨大。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5.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0-01-14更新 | 78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西河对岸的山湾里,桃花又一次红艳艳地盛开了。河两岸的缓坡上,刚出地皮的青草芽子和枯草夹杂在一起,黄黄绿绿,显出了一派盎然的生机。柳丝如同少女的秀发,在春风中摇曳。燕子还不见踪影,它们此时大概还在北返的路上,过一两天就能飞回来。原西河早已解除了坚冰的禁锢,欢腾地唱着歌流向远方……

可是,田润叶坐在原西河边的草坡上,心里依然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完了!她和自己心爱的人一块生活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已经结婚,和一位山西姑娘一块过光景了。

此刻,田润叶的内心正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翻腾着。少安的突然结婚,向前对她的没命追求,她二妈徐爱云和向前妈刘志英的轮番围困,现在又加了一个老将徐国强出马……如果少安没有结婚,不论有多少人进攻,她感情的阵地仍然会固若金汤。想不到,她在前方的战壕里拼命抵挡。但她为之而战的后方却自己烧成了一片火海……

田润叶坐在这河岸上,望着春日里东去的流水,忍不住又勾起往日的情思来。她想起去年的现在,她和少安两个人坐在这地方。

她耳边依稀又听见了那缠绵的信天游从远山飘来——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飘,

水呀上飘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两行泪水再一次从她的眼睛里涌出来了。此时没有人唱这歌,但是她听见了。哥哥,亲爱的少安哥!你为什么不等一等我……

她最后一次和少安分手后,尽管少安在她的追求面前畏怯地向后退缩,但她自己并没有死心。她理解少安的难处。尽管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总还在县城呆了几年,相对而言,她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有意。可少安哥和她不一样,他一直在农村,家里光景也不好,因此看来没勇气答应和她一块生活。她想,也许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想通的。她知道他心里也是爱她的。再说两个人一块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坚信他最终一定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的。因此在村里的偷水事件发生后,她借回去看望生病的父亲,想再和少安哥好好拉谈一次——上次本来是个好机会,但让她父亲无端地冲散了!

当她又一次兴致勃勃地回到村里后,才知道少安哥出了远门,到山西给他们队换小麦良种去了。她不知少安哥什么时间才能回来,没时间等他,于是就又失望地返回县城。她想,以后机会有的是,等少安哥从山西回来再说!

回到县城不久后,她弟润生从家里回来对她说,少安竟然把一个山西姑娘带到了双水村,并说他和这姑娘春节就要结婚呀!

当头一棒,顿时打得田润叶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天啊!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少安到山西不是换良种,而是看媳妇去了!

在一刹那间,她真想抛开一切,奋不顾身地返回双水村,去找少安,让他把那姑娘打发走!哪怕寻死上吊闹腾一番也要让少安和她结婚!

但她毕竟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她很快知道不能这样,不能!就是一个字也不识的农村妇女,也不会这样做,更何况她还是个教师!

她一下子绝望了,甚至想找几包老鼠药一口吞下去,了却此生。

但这也不能!她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她还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她活着,自己一个人痛苦;她要是死了,会给众多的亲人都带来痛苦……

润叶想着这一切,泪如泉涌。她最近以来,已很少再回二妈家,通常都一个人呆在学校她自己的宿舍里。除了上课和非参加不行的集体活动,其余时间她一概闭门不出,关在这个小房子里,一个人流泪,叹息,自言自语——有些话对少安说,有些话对那个山西姑娘说,有些话是对她自己说的。她的精神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她就这样一天天从秋天熬到冬天,又从冬天熬到春天……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到了阳光灿烂,桃红柳绿的好时光。她在自己阴暗的房子里,突然记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她和少安一同在原西河畔的情景。她于是忍不住想再到那个地方走一走。这是一次怀旧而伤感的出游,也是对那已被埋葬的爱情梦想的祭奠。

于是,她就一个人悄然地离开学校,来到了这个地方……

现在,她手里拿着那朵鲜艳的马兰花,已经在这里坐好长时间了。手里这朵花正是从去年那丛马兰草中摘下来的。那时候,她手里也拿着这样一朵花,正害羞地望着坐在旁边抽烟的少安哥。她现在忍不住又扭过脸,看了一眼去年少安坐过的地方——那里现在只有空荡荡一片枯草!

润叶在原西河畔一直坐了一上午,腿都有点发麻了,才站起来慢慢往回走。走了一段路以后,她又回过头来,怀着无限的感情,向河岸上的那个草坡投去最后的一瞥。

别了,我的青草坡,我的马兰花,我洒过欢乐和伤心泪水的地方。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即使有一天我要远走他乡,但愿我还能在梦中再回到这里来……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润叶坚信少安最终一定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却没料到少安因种种原因先行退缩了,去山西带回了一个媳妇。
B.在河岸上,润叶又一次听到了缠绵的“信天游”。这既契合她思念少安的心境,又承接上文人物内心感受,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往事的追忆。
C.“这是一次怀旧而伤感的出游”一句中,“怀旧”是指去年此时她在原西河畔与少安相处的愉悦;“伤感”是指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D.润叶“从秋天熬到冬天,又从冬天熬到春天”,一个“熬”字,让我们读出了她失去少安后度日如年的煎熬与悲戚,她的生活没有了寄托与盼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充满生机的春景的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与润叶的心境形成反差,流露出作者对润叶美好爱情的祝愿。
B.文中引用“信天游”,使小说表达多样化,既体现陕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衬托出润叶对少安美好的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C.马兰花是润叶情感的寄托。去年,马兰花见证了润叶和少安一起坐在河边的情景,现在,润叶看到马兰花,感到物是人非,无限伤感。
D.小说结尾部分使用第一人称,让读者觉得似乎自己就是润叶,有利于读者设身处地地体验润叶此时的心情,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8.请根据润叶对往事回忆的内容,简要分析润叶的心理变化过程。
9.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中蕴含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评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

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竟以牛酒劳军。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域,融屯县南,策皆击破之。又破繇别将于梅陵,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进击繇于曲阿。

繇同郡太史慈时自东莱来省繇,会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于神亭,策从骑十三,皆坚旧将辽西韩当、零陵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曲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B.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C.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D.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也泛指奉命出使的人。
C.兜鍪,古代战士头盔,形状像鍪,用以防御兵刃,秦汉以前称胄,后称为兜鍪。
D.部曲,既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听取了朱治的建议,以辅佐为由返回江东,边走边招兵买马,将队伍扩大到五六千人;后周瑜迎接他,并予以财物和粮食。
B.孙策渡江后战无不胜,各地百姓官员听说孙郎要到了都弃城而逃,后来发现孙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于是争着送去牛肉和美酒。
C.孙策先攻取牛渚营,夺取粮食武器,又打败了据守秣陵城的薛礼、驻扎在秣陵城南的笮融,接着进攻梅陵、湖孰、江乘,势如破竹。
D.刘繇怕被人嘲笑而不重用太史慈,只让他负责侦察敌情,太史慈在神亭和孙策相遇,以少对多,毫不畏惧,与之交战后不分胜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
(2)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
14.孙策是如何赢得人心的?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
2022-02-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所,多指隐居之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景色明丽的傍晚,也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明朗的感情基调。
B.“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实际上是说京城科举考试每年都会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C.颈联前半句实写送别时的天气环境,大雪弥漫蓝关,寒气逼人,后半句虚写朋友途经湘浦,耳听雁声,意味深长。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劝友人远涉江河,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诗人对友人的丰厚情谊由此展现。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