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3-29 1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此次《唐宫夜宴》搬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晚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为之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了。从而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无论是舞蹈人物的服饰、表情、妆容、色彩以及手中乐器,还是作品的创意、内涵展示及启迪意义,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完成了古老的艺术在当前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恰似将历史课本艺术化呈现在银屏上。舞蹈本身除表现了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和扑蝶戏水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之外,更以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大大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庄严与大气。

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日渐式微,如此突然峰回路转、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既让人为之惊叹、更令人振奋和欣慰。很大程度上,舞蹈《唐宫夜宴》的爆红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近年来,从央视的诸如《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从让国宝回家的《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诗词、文物、典籍……无一不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照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以现代科技之新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当前,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一种时尚,需要指出的是,形式上的新颖、赶潮和内容上的传统、厚重向来并不矛盾,尤其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是自北京文艺座谈会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的大趋势——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所在。

中华文化的根脉自古以来熔铸于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应和了当代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更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开在当代中国文化土壤的高光时刻。尤其在这“提笔忘字”的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让国人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忆起传统之美、拾起传统之味。故而,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青一代的内心深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确实接地气、浸透灵魂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靠奇装异服的表面浮华“装”出来的,而是借上下五千年的日积月累和现代科技“身临其境”的再现,以时尚感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当代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破浪出圈。正如辛丑牛年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认为的,“我们希望通过春晚这种形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情感和行为里去。”

(张凡《以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浪出圈》,有删改)

1.下列对《唐宫夜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在舞台上将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舞”活了,是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日渐式微之时突然峰回路转的重要标志。
B.它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多方面完成了古老艺术在当前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成功地以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浪出圈。
C.它以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来衬托赴夜宴宫女的灵动机巧和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庄严与大气。
D.它的爆红是有原因的,它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取得“1+1>2”的综合效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河南卫!祝的《唐宫夜宴》切入,再由点到面,指出《唐宫夜宴》的出圈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必然性。
B.第五段指出,传统文化破浪出圈应和了当代国人的审美需求,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青人心中扎根繁茂,具有现实意义。
C.文中引用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的话,强调了要以时尚感强的当代方式来让年轻人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D.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先引出话题,点明意义,再分析原因,提出方法,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现代科技之新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正体现了我国目前文艺创作的大趋势。
B.如果形式上的新颖、赶潮和内容上的传统、厚重相矛盾,传统文化破浪出圈就难以实现。
C.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大家的追捧,就是因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D.中华文化的根脉自古以来熔铸于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需要年轻人去热爱、礼敬并传承。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宇宙”概念很宽泛,简单地说,它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由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三维技术(3D)、人工智能(AI)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它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相互影响,能达到真假难辨、虚实混同的境界。

对于科幻迷来说,“元宇宙”不算啥新概念,而是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老“梗”。它最早由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文森在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创造,书中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未来人类在这个沉浸式数字世界中,以虚拟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后来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头号玩家》中,都可以看到“元宇宙”。

当然,科幻中的老概念,在技术进步后可能会变成现实中的新概念。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元宇宙”成为火爆新概念,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的。

从社会因素看: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发布会、演唱会、毕业典礼等许多真实场景被搬到虚拟世界中,加速了人类社会数字化迁徙的速度,也加速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从技术因素看:“元宇宙”需要通过ARVR、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提升虚拟世界的沉浸感;需要通过5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需要通过区块链、AI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度,实现“元宇宙”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步……

这些“刚需”技术,有的进步很快,有的仅见雏形,目前构造一个初级、原始版“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离构建一个令人沉浸其中的理想“元宇宙”还相距甚远。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10912日文章《“元宇宙”究竟是不是新科技》)

材料二

从现实性来看,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体,现实世界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都可复制到虚拟世界中。因此,元宇宙的时空动力学机制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元宇宙建构了一个把互联网、硬件终端和用户有机整合起来的、全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从应用角度看,元宇宙将实现游戏、社交、娱乐、办公等行为方式的升级,面向C端的云技术、区块链技术、显示系统高宽带互联网、VR/AR/MR、脑机接口等新应用所需要的软件基础和硬件基础,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元宇宙已经被投资界认为是前景十分广阔的赛道,未来将是数字经济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的新高地。

从技术侧看,元宇宙吸纳了信息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包括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向人们展示出建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孪生世界的可能性。元宇宙将引发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科学分析范式,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交叉融合。

(摘编自徐浩然《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

材料三:

元宇宙的出现,将会引发对虚拟世界运行规则的深度探讨。在元宇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生命概念、时空概念、能量概念、族群概念、经济概念都可能被改变,甚至被颠覆。

首先,元宇宙规则由社区群众自主决定的现状,可能带来文化侵袭和价值错位。当更多人进入元宇宙之后,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层级等文明规则该如何设计?虚拟世界中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交融?谁来维护这些秩序和规则?

其次,虚拟世界也存在贫富分化风险。元宇宙中不存在传统的产业结构,观念经济将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态。处于雏形的元宇宙经济体系,可以移植和试验所有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如合作经济、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但从长期来看,元宇宙独立的经济系统,也应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避免平行世界出现另类的两极分化。

此外,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冲突是否会渗入元宇宙,基于种族、性别和肤色的数字化身的价格差异是否是其已渗入元宇宙的标志,都是问题。这也提醒人们,依靠数百万甚至数亿人通过游戏娱乐、内容创造、人际互动等方式共同创造的元宇宙,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摘编自王明姬《冷静面对“元宇宙”热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早就出现过的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网络世界。
B.元宇宙的火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将所有真实生活场景都搬到了虚拟世界。
C.投资界认为元宇宙是数字经济创新领域和产业链延伸方面的新高地,前景十分广阔。
D.如果不将独立的经济系统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元宇宙也将存在贫富分化的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初级的元宇宙已具备技术基础,但有些技术发展还跟不上,构建令人沉浸其中的元宇宙有特时日。
B.无论是从现实性、应用角度还是技术侧来看,元宇宙的构建和运行都需要借鉴现实世界中的已有成果。
C.元宇宙实际上仍然是人类在参与、操纵,我们传统的生活概念以及生活方式在元宇宙中都可能被改变。
D.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霸权等问题,在元宇宙中也一样存在,元宇宙也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6.元宇宙的到来不可避免,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元宇宙?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

贾平凹

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家里人都忙着他们的营生,我便往河上钓几尾鱼了,往田畦里拔几棵菜了,然后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长在山里,竟为什么没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每天都会看出点内容;久而久之,好像面对着一本大书,读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其实这山来得平常。出门百步,便可蹬着那道崖缝夹出的细水,直嗓子喊出一声,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太黑乱,太粗笨了,浑浑沌沌的。无非是崛起的一堆石头,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点,它便将日光逼走,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我却不觉得压抑,我说它是憨小子,憨得可爱。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动人处,那阳面,阴面,一沟,一梁,缓缓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一条偌大的虫,蠕蠕地从远方运动而来了,蓦然就在那里停下,骤然一个节奏的凝固。这个发现,我大惊,才明白:浑浑沌沌原来是在表现着大智,强劲的骚动正寓以屑屑的静寂里啊!

于是,我常常捉摸这种内在的力,寻找着其中贯通流动的气势。但我失望了,终未看出什么规律。一个山峁,一个山峁,见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动目?一个崖头,一个崖头,连连绵绵地起伏,却分明有种精神在团聚着?我这么想了:一切东西都有规律,山则没有;无为而为,难道无规律正是规律吗?

最是那方方圆圆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满山遍坡的,或者立着,或者倚着,仄,斜,蹲,卧,各有各的形象,纯以天行,极拙极拙了。拙到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

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乱!而且没有一条直着,能从山下走到山顶,能从山顶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开,或者干脆断去了。山上啃草的羊羔总是迷了方向,在石里,树里,时隐时现。我终未解,那短的弯路,看得见它的两头,为什么总感不到尽头呢?如果将那弯线儿拉直,或许长了,那一定却是感觉短了呢,因为城里的大街,就给人这种效果。这效果太过直白无趣。我懂了:这就是含蓄、丰富吧!

如果是早晨,起来看天的四脚高悬,便等着看太阳出来,山顶就腐蚀了一层红色,折身过山梁,光就有了棱角,谷沟里的石石木木,全然淡化去了,隐隐透出轮廓,倏忽又不复存在,如梦一般,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样看不清任何东西,使我久久陷入迷惘,至今大惑不解。

看得清的,要算是下雨天了。自然那雨来得不要太猛,雨扯细线,就如从丝帘里看过去,山就显得妩妩媚媚。渐渐黑黝起来,黑是泼墨地黑,白却白得光亮,那石的阳处,云的空处,天的阔处,树头的虚灵处……一时觉得山是个莹透物了,似乎可以看穿山的那边,有蓄着水的花冠在摇曳,有一只兔子水淋淋地喘着气……很快雨要停了,天朗朗一开,山就像一个点着的灯笼,凸凸凹凹,深深浅浅,就看得清楚:远处是铁青的,中间是黑灰的,近处是碧绿的,看得见的那石头上,一身的苔衣,茸茸的发软发腻,小草在铮棱棱挺着,每一片叶子,像长着一颗眼珠,亮亮地闪光。这时候,漫天的鸟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

我总恨没有一架飞机,能使我从高空看下去山是什么样子,曾站在房檐看院中的一个土堆,上面甲虫在爬,很觉得有趣,但想从天上看下面的山,一定更有好多妙事了,但我却确实在满月的夜里,趴在地上,仰脸儿上瞧过几次山。那是月亮还没有出来,天是一个昏昏的空白,山便觉得富富态态;候月光上来了,但却十分地小,山便又觉得瘦骨嶙峋了。

到底我不能囫囵囵道出个山来,只觉得它是个迷,几分说得出,几分意会了则不可说,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无穷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给人类的一个窥视吗?我趴在窗口,虽然看不出个彻底,但却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觉从家里出来,走到山中去了。我走月也在走,我停月也在停。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想,夜露就潮起来了,山风森森,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在城里生活得身心俱疲、回老家寻得清静为开头,既点出了读山的缘由,也自然引出下文读山的发现和感悟。
B.山上的路那么乱,总感觉不到尽头,作者却认为这些是有趣的,表现出作者飞扬活泼的思绪和不惧困难的强劲生命力量。
C.作者从多个角度读山,感悟丰富深刻,但也只能说出几分,还有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可见,山需要不断去读,越读才能越有味。
D.作者在读山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感悟和哲思,这些感悟和哲思既引发读者思考现实生活,也有助于读者消解生活中的困惑。
8.文章结尾说“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这句话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9.作者读山的哪些发现能够触动读者?为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皆不预焉。文昌言于上曰: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上以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上乃命中书舍人王起等覆试。夏四月丁丑,贬徽江州刺史,宗闵剑州刺史,汝士开江令。或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寤。徽曰:苟无愧心,得丧一致,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邪?取而焚之,时人多之。自是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二年夏六月甲子,裴度、元稹皆罢相,以兵部尚书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三年。户部侍郎牛僧孺,素为上所厚。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之,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独朱句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吾不缪知人。三月壬戍,以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僧孺与李德裕皆有入相之望。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八年不迁,以为李逢吉排己引僧孺为相,由是牛、李之怨愈深。大和五年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B.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C.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D.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元稹,唐代文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曾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
C.礼部,隋以后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官吏的任免与考核,长官为礼部尚书。
D.贡举,古时地方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之争缘于翰林学士李德裕与李宗闵、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双方相互倾轧将近四十年,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B.段文昌、李绅各自写信给掌管贡举的钱徽,希望能录取所荐之人,未能如愿。后段文昌上书告发,杨、钱二人都遭贬谪。
C.皇上向来看重户部侍郎牛僧孺,当看到韩弘家账簿、知晓牛僧孺没有接受韩弘贿赂时非常高兴,后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D.先前牛僧孺和李德裕都可能入朝为相,李德裕外任浙西观察使,八年没有升迁,以为是李逢吉推荐了牛为相,从此更加怨恨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
(2)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