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292665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此次《唐宫夜宴》搬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晚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为之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了。从而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无论是舞蹈人物的服饰、表情、妆容、色彩以及手中乐器,还是作品的创意、内涵展示及启迪意义,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完成了古老的艺术在当前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恰似将历史课本艺术化呈现在银屏上。舞蹈本身除表现了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和扑蝶戏水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之外,更以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大大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庄严与大气。

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日渐式微,如此突然峰回路转、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既让人为之惊叹、更令人振奋和欣慰。很大程度上,舞蹈《唐宫夜宴》的爆红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近年来,从央视的诸如《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从让国宝回家的《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诗词、文物、典籍……无一不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照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以现代科技之新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当前,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一种时尚,需要指出的是,形式上的新颖、赶潮和内容上的传统、厚重向来并不矛盾,尤其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是自北京文艺座谈会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的大趋势——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所在。

中华文化的根脉自古以来熔铸于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应和了当代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更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开在当代中国文化土壤的高光时刻。尤其在这“提笔忘字”的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让国人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忆起传统之美、拾起传统之味。故而,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青一代的内心深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确实接地气、浸透灵魂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靠奇装异服的表面浮华“装”出来的,而是借上下五千年的日积月累和现代科技“身临其境”的再现,以时尚感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当代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破浪出圈。正如辛丑牛年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认为的,“我们希望通过春晚这种形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情感和行为里去。”

(张凡《以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浪出圈》,有删改)

1.下列对《唐宫夜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在舞台上将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舞”活了,是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日渐式微之时突然峰回路转的重要标志。
B.它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多方面完成了古老艺术在当前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成功地以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浪出圈。
C.它以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来衬托赴夜宴宫女的灵动机巧和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庄严与大气。
D.它的爆红是有原因的,它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取得“1+1>2”的综合效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河南卫!祝的《唐宫夜宴》切入,再由点到面,指出《唐宫夜宴》的出圈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必然性。
B.第五段指出,传统文化破浪出圈应和了当代国人的审美需求,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青人心中扎根繁茂,具有现实意义。
C.文中引用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的话,强调了要以时尚感强的当代方式来让年轻人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D.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先引出话题,点明意义,再分析原因,提出方法,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现代科技之新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正体现了我国目前文艺创作的大趋势。
B.如果形式上的新颖、赶潮和内容上的传统、厚重相矛盾,传统文化破浪出圈就难以实现。
C.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大家的追捧,就是因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D.中华文化的根脉自古以来熔铸于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需要年轻人去热爱、礼敬并传承。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用择菜、洗菜、切菜、配菜,也不用担心厨艺拙劣,撕开包装,简单加热几分钟,一道可口的大餐即可在家复刻宅经济的兴起,让曾经躲在幕后的预制菜成为许多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消费者视野。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同比增长400%;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盒马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345%。

方便、快捷、易操作,随着预制菜消费一路高歌猛进,相伴而来的还有一些质疑。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接近三成。其中,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由多家餐饮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起草的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正式发布,规定了餐饮消费场景下的预制菜原辅料要求、技术要求、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和贮存要求。

(摘编自预制菜走上百姓餐桌沈慧2023年1月7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作为餐饮市场的新年第一响,年夜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餐饮市场也迎来久违的暖意,在堂食预订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不少消费者也延续近两年养成的习惯,选择购买半成品年夜饭产品筹划除夕大餐

看到消费者对预制年菜的需求,又经过过去一年的预制菜热,今年预制年菜领域的参与者更多,除了餐饮、零售、电商企业外,越来越多的预制菜专业选手加入其中,这让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大,可选商品更多,同时也意味着预制年菜的竞争更加激烈。

日前,蓝鲨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发布《2023预制菜年度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京东平台销售的预制菜商品超过2000款,超400个品牌完成进驻,京东超市预制菜成交额增速达到160%。而即将到来的春节,更是为本就人气高涨的预制菜添上了一把火。

(摘编自李子晨2023年01月17日《国际商报》)

材料三:

2022年,预制菜的爆火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餐饮现象。疫情期间,很多消费者消费预制菜更像是无奈之举,是消费者在特殊时期对饮食方式的妥协,一旦有机会在餐厅吃饭,预制菜就可能销量回落。2023年预制菜还会大火吗?

预制菜的口味标准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虽然其省时、方便,但存在二次加工后口感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预期要求,这也导致了预制菜复购率的不稳定性。从消费端来看,食安问题、营养问题、标准统一问题、冷链运输问题都需要预制菜企业加大研究力度,解决核心问题,才能适应消费需要。

在后疫情时代,预制菜在市场的发展,需要参与企业有更大的耐心,等待市场、产品的逐渐规范,以及更适合消费者的解决方案的出现。

(摘编自李佳琪《2023年,预制菜还会爆火吗?》)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用择菜、洗菜、切菜、配菜,预制菜成为许多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B.2022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到145.9%;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
C.预制菜方便、快捷、易操作,但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最关心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等食品安全问题。
D.原辅料要求、技术要求、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和贮存要求是《预制菜》标准规定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在大城市租房住的年轻人没有齐全的厨房设备,而预制菜用电加热即可的特点,使其成为唯一的选择。
B.预制菜依靠餐饮、零售、电商支持,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2023年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餐饮市场迎来暖意。
C.疫情期间,选择预制菜是消费者在特殊时期对饮食方式的妥协,一旦可以堂食,预制菜销量可能就会减少。
D.现在流行的预制菜有省时、方便的优点,但因为复购率的不稳定性,所以其口味标准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3.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预制菜要在后疫情时代继续站稳消费市场,需要哪些方面的合作。
2023-03-04更新 | 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一部关注都市女性自我成长的剧作上线。然而,与作品高曝光度和高话题性相比,其口碑却不尽如人意,这几乎是近期都市剧创作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游离于生活之外,用臆想来结构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自说自话、闭门造车。

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剧本应起到描摹现实生活、呼应百姓心声的积极作用,展现悲欢离合的笑与泪,为寻常百姓的生命理想喝彩。然而,有的都市剧作品却与这一艺术创作的使命背道而驰,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南辕北辙。有的都市剧作品里,男女主人公似乎从来不需要奋斗或者“略施小计”就能够赢得“开挂”人生。有的都市剧里身为职场新人的女主角,仅凭一番貌似真诚的高谈阔论就能赢得大老板数以百万元计的投资。有的角色声称自己是工薪阶层,而开的车、住的房、穿的衣服都价格不菲,与其职场薪资和家庭背景极其不符。还有的角色喜欢躲在香车豪宅里耍贫嘴、抖机灵,故作通透地讥笑社会,玩世不恭地调侃人生,油腻而污浊。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不禁让观众感叹,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被排除在都市剧之外了。住在豪宅里哭穷,开着豪车喟叹生活艰难,轻轻松松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这不只是所谓“凡尔赛”,更是种居高临下的惺惺作态。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是某些创作者的艺术视野太窄、创作格局太小。有的创作者收入不菲、生活安逸,陶醉在既有成绩中自我欣赏,已经不愿或无力深入接触和描写具有烟火气息的平凡人生。二是市场导向致使创作跑偏。在互联网语境下,爽文、爽剧似乎成了硬通货。“霸道总裁爱上我”“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创作套路屡试不爽。因此,一些创作者会被动或主动往既定套路里钻,以获得创作资本和目标观众的青睐。三是创作一部真正反映百姓生活的优质都市剧,需要深入的生活观察和深厚的艺术积淀,这需要相对较长的创作周期,正如当年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而目前影视剧创作总体较为浮躁,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现象尚未得到充分改变。

其实,除去霸道总裁和富家千金之外,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同样是都市生活的主人翁。他们才是最值得书写的充满生活智慧和生命能量的大写的人。为此,各方应该共同努力,扭转目前的创作现状。一是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沉住气、潜下心来搞业务。要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让百姓生活成为都市剧创作的主阵地。要在选题规划、剧本创作、班底组建等方面营造积极且富有建设性的创作环境。三是播出平台要给予表现百姓生活的优质都市剧更多播出渠道和空间,要注重项目推介和观众引流,让有生活质感、有生命力量的故事和人物真正走进观众心田。

(节选自杨洪涛《都市剧不应脱离百姓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一部反映都市女性自我成长的剧作口碑不佳,主要原因是创作者闭门造车。
B.剧中有的角色声称是工薪阶层,却开豪车、穿名牌,这与真实的百姓生活相距甚远。
C.创作优质都市剧,需要深入生活,而某些创作者沉醉于安逸生活和既有成绩之中。
D.播出平台给予优秀都市剧更多播出渠道和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当前创作现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思路清晰,颇有条理。
B.文章连用四个“有的”列举某些都市剧脱离百姓生活的现象,可谓淋漓尽致。
C.文章运用“几乎”“主要”“似乎”“较为”一类词语,使内容表述准确并且严密。
D.文章末段从三个角度指出了让都市百姓生活成为都市剧创作主阵地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个别创作者由于创作格局太小,所以就把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故意排除在剧外。
B.“霸道总裁爱上我”等创作套路颇受目标观众青睐,使某些创作者主动入套。
C.《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凭借其较长的创作周期,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
D.有关部门若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扶持,都市剧创作很难表现真实的生活。
2022-04-17更新 | 2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是文明润人心,最是文化流永传。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网络引发收视高潮,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精粹文明的话题讨论也在网络成为焦点。同为中国人,共饮华夏文明长河一泓水,同根同宗、基因传承,华夏文明的力量绵延至今,依旧闪烁着无比璀璨的光芒,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得不说,“典籍里的中国”只是华夏文明的一扇小小的窗,将广袤无边的华夏文明开启一个角,让人感受到其中宇宙释放能量般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从黄炎传说,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深内涵与广博厚重。中华文明如同一个宝库,任何一个元素、一个阶段,都能泛荡起文明弥足珍贵的涟漪与碧波。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因有薪火相传、一脉相系。从诸子百家,到秦赋汉歌,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字在文明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的载体总是以多元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洋溢色彩,如同在华夏文明千年长河淘洗与打磨的五色鹅卵石,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之韵味。当然,文明是劳动的成果,离开劳动的文明是缺乏支撑的。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江南园林,从万里长城到兵马俑,从滕王阁到岳阳楼,甚至是日常的饮食、服饰、车马等等,无不是劳动结晶的沉淀;从竹简刻写,到造纸印刷,文明与科技似乎天然汇通一体。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云时代”、智能时代,文明的脚步蝶变升级,正是“劳动创造——科技变革——文明演绎”的爆炸内循环。

文明在历史更选,文化自信屹立长存,历史的标尺延伸到今天,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同样深深烙印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与优秀文化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精中得到彰显与诠释。当然,这些先进文化、先锋文明同百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多年社会主义史分不开。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拓展了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将释放更具绚烂的光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携带者、继承者和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高潮,必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辗,必定要从党史中寻找密码钥匙,提振文化自信的根源与动能。

《摘编自段官敬《典籍里的中国,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川观新闻2021年2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吐故纳新、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才有了勇毅顽强、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
B.无论是黄炎传说还是秦皇汉武,都彰显了中国经典文化的高深内涵和广博厚重。
C.文字是文明中最重要的角色,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有的文化风格和智慧韵味。
D.文明是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用劳动创造推动文明演绎,从而实现新时代的科技变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点出议题“文化与文明”,然后从文化自信、华夏文明、历史维度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B.文章第三段在论述华夏文明和劳动的关联时,从文字到文化、文明的角度,层层深入,为下文分析人民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做了铺垫。
C.文章阐述文明和历史的辩证关系时,着眼于其对新时代的文化和文明的现代价值,为结尾议论张本。
D.文章引议联结,使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证明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载体,其主体思想内容也各不相同。
B.因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会构筑不同的文化,所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自信。
C.为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首要工作是坚定不移地促成文化载体以多元的形式展现,以此促使劳动、科技的进步。
D.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人民为主体,萃取传统思想的精华,提振华夏文明的精气神。
2022-05-04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