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贵州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04 3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明前期,在理学和八股文的禁锢下,文学长期发展缓慢。后来王守仁“心学”的出现,带动了明代儒学的复兴,与之同时,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倡言复古运动,反对台阁体文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抵制明朝的正统“儒”道,提倡恢复到宋以前的“儒”道,明代文学由此开始出现变化,但主张复古的文学家们未能给明代文学找到真正的出路。明后期,泰州学派和李贽的出现,给文学送来春风,形成一股进步文学思潮。这一进步的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和倾向是:

第一,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李贽《童心说》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认为,好的文章皆出自真心。汤显祖《牡丹亭题词》提出真情至上论,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袁宏道论诗文创作也主张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种真情说具有反对封建理学束缚人性的进步意义。

第二,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假文学。他们认为封建伦理法规使人从真人变为“假人”。因此宣扬封建礼教的文学就是虚伪的假文学。汤显祖在《寄达观》中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李贽说:“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这些主张鲜明地表现出反道学、反假文学的倾向。

第三,反对模拟古人,强调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李贽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袁宏道在《与丘长孺信》中也说:“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选》,不三百篇病汉,不结绳鸟迹病三百篇耳阶果尔,反不如一张白纸。”他主张“各极其变,各穷其通”,一代文学要有一代文学的面貌。这些主张极大地冲击了文坛上的复古主义。

第四,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重戏曲和小说。李贽将《西厢记》《水浒传》视为天下“至文”,大力提倡被当时正统文学观念视为不登大推之堂的戏曲和小说。徐渭、汤显祖在积极进行戏曲创作的同时,还进行戏曲居吐本的评点、校勘。冯梦龙整理话本、章回小说和民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戏曲小说的社会地位。

明后期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变化所形成的文艺新思潮,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进步文艺思潮的呐喊声中,文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戏曲、小说领域,杰出作家和作品层出不穷,谱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节选自《明代的思想文化时文学的影响》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的思想文化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王守仁“心学”的出现,带动了明代儒学的复兴,明代文学也开始出现变化。
B.封建伦理法规之所以使人从真人变为“假人”,因为宣扬封建礼教的文学是虚伪的假文学。
C.李贽大力提倡当时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和小说,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
D.在明后期进步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文学获得了巨大发展。戏曲、小说作家和作品层出不穷,谱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端阐释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时,将明代中期与后期进行对比,突出明朝后期形成了一股进步文学思潮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引用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的文论来证明文学要表现真性情的观点。
C.袁宏道主张的“各极其变,各穷其通”与王国维提出的“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条分缕析,详细阐释了明代进步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和倾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要表现真性情,以真情至上,只要出自真心,都能写出好的文章。
B.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反对封建礼教的饱含深情的真文学。
C.诗文具体创作都不能模仿古人,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极其错误的主张。
D.明后期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变化所形成的文艺新思潮,比唐宋时期的文艺新思潮更有利于中国封建时期文学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记者(丁怡婷)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前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44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618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加,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同比减少。8443万千瓦相当于近4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

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长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6.7%。

从电力投资完成情况看,前7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60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773亿元,同比增长30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39亿元,同比增长10.4%。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1日第01版)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21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针对旱情持续发展,此前,多地已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全力抗旱减灾。

“还好提前打了这口井,不然后面的收成要大受影响了。”20日上午,湖北省枣阳市据湾镇勾庄村的稻田旁,村党支部书记勾丰涛看着清水伴随水泵的轰鸣声从机井中涌出,流进水稻田,心里踏实了不少。

地处鄂北岗地的枣阳市是湖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当地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匀丰涛说,早在6月份,村里根据天气情况分析预见旱情后,决定打机井,为农田灌溉多加一道保障。

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3.7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3亿元,投入抗旱泵站3.65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6.98万台套。

(摘自《持续筑牢安全屏障——部分省份防汛抗旱一线见闻》)

材料三:

近期,四川节电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在8月20日召开的能源保供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透露,当前实际已到的电力负荷已由最高峰的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

四川是水电大省,今年,受到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的影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遭遇危机,省内保供电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全省各级各部门多渠道、多途径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守护民生用电。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1.2%。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91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近期,受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四川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降至冬季枯水期水平,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其中,渠江偏少7成,稚碧江上游、大渡河、沱江、涪江偏少5成,亭子口、长河坝、猴子岩等多个水电站水库蓄水几乎消落至死水位。

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以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受水库蓄水持续下降的影响,四川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从9亿千瓦时锐减至4亿千瓦时,降幅超50%。

当前,2.5万余名电力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突发故障情况下“先复电、后抢修”,940支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1.8万余名党员奋战保电一线。8月18日至20日,来自江苏、江西、山西等13个省份的50台发电车陆续到达四川成都,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守护民生用电,是一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当前,四川广大工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让电于民”号召,安排车间停产、职工放假。“现在民众有用电需求,正是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展现担当的时候。”对于此次停产让电于民,相关企业表示理解和支持,“高温过后,我们将开足马力,把生产进度赶上,继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据四川省气象局介绍,8月下旬,四川高温高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四川多地已主动关闭多处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照明、灯光秀。在此,呼吁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低碳生活,共同打赢能源保供战。

(摘自《“丰水期”变“枯水季”水电大省四川如何渡难关》)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比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大。
B.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6.7%。
C.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4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亿元,投入抗旱泵站4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7万台套。
D.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两成以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呈增加态势,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的发电能源结构在调整。
B.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重要的粮食产区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将给全国今年的粮食供应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C.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四川省千方百计优先守护民生用电。
D.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水库蓄水持续下降,水电发电能力就会下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省份易遭遇能源供应危机。
6.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四川省如何渡过“枯水季”难关,打赢能源保供战,并浅谈你对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绣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拦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地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

(摘编自《澎湃新闻》)

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祥和宁静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中周瑜开始时身穿恺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人物前后穿着的对比暗示了他心理的变化。
C.小说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抒情味浓,“艾草”和“鼓角声”两个意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
D.小说善于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凸显人物风采,运用典型化的场景正面烘托人物状态。
8.“我”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文本一中是怎样体现这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冲帝永嘉元年春正月戊戌,帝崩于玉堂前殿。梁太后以扬、徐盗贼方盛,欲须所征诸王侯到乃发丧。太尉李固曰:“帝虽幼少,扰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人子反共掩匿乎!昔秦皇沙丘之谋,及近日北乡之事,皆秘不发丧,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太后从之,即暮发丧。太后委政宰辅,李固所言,太后多从之。黄门宦官为恶者一皆斥,天下咸望治平,而梁冀深忌之。

初,平原王冀既贬归河间,其父请分蠡吾县以侯之,顺帝许之。冀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曹腾等闻之,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抑,冀意气凶凶,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固扰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梁冀因诬李固、杜乔,太后素知乔忠,不许,冀遂收固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诏赦之。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大将军长史吴祐伤固之枉,与冀争之。冀怒,不从,怒起入室,祐亦去,固遂死于狱中。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肚,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类,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渐,皆长叹流涕而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B.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C.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D.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宦官为恶者一皆斥遣”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两句中“遣”字的含义不同。
B.“而梁冀深忌疾之”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疾”字的含义不同。
C.“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与“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妻”字的含义不同。
D.“佑亦径去”与“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径”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冲帝去世,扬州、徐州一带盗贼猖獗,梁太后打算将宣布发丧一事推迟,最后听取了太尉李固的建议,当晚就宣布发丧。
B.梁冀想要拥立刘志为帝,但是朝中众臣却与之意见不合,在曹腾等人的游说后,他重新召集大臣商议,会上他言辞激烈、气势汹汹。
C.梁冀诬陷李固和杜乔,还将李固逮捕并打人监牢,太后最终还是下诏赦免了李固,可梁冀仍不肯罢手,最后李固死于狱中。
D.李固临终前与胡广、赵戒一起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志向是扶持匡正朝廷,想要让本朝的功业与文帝、宣帝时代一样兴隆,并痛斥梁姓之臣迷恋谬误,他担心汉朝衰弱从此便要开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后以扬、徐盗贼方盛,欲须所征诸王侯到乃发丧。
(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
2022-09-30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②刍荛策: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刍荛(chúráo)策:普通人的意见。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也交代了写作背景。
B.颔联写诗人多次向朝廷提出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皆被采纳重用。
C.颈联两句借景抒情,益见其愤慨之烈,痛苦之深。
D.尾联点出送行之意,以“乱絮飞花”来表达深情缱绻之意。
15.清人范大士评此诗“声情痛楚”,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22-10-0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一句写峡中“高猿长啸”,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之意味,“__________”一句勾勒出一幅鸟群回旋于江水洲渚之上的景象。
(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的宏伟理想。
2022-09-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人历来十分注重门文化,过去门楣之上的匾额在亭台楼阁、商铺民居中,有着“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之美誉。时移世迁,大多数匾额或是,或是被列为文物收藏,或是散落民间,只有一部分老字号匾额依然悬挂在门梁显要之处,其形制大多为长方形,匾心的书法题字与匾额边框的纹样装饰,成为商业招牌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过去名匾纷立是街区市肆的缩影,商铺鳞次栉比,匾额书法争芳斗艳,可谓是。时至今日,不仅老字号匾额是城市风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的现实载体,老字号匾额的传承应该本着以承载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原则。在印刷字体、电脑字体和创意字体广泛应用的今天,面对这些“带病”字体、“江湖”字库等打着书法旗号创作的乱象,精良的老字号匾额书法作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达到高度统一的作品,带给当代人独特的审美体验,成为城市文化、商业文化最直观的名片。老字号匾额既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守护和传承一座城市深厚商业文化、地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老字号匾额赋予城市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品位,仿佛打开了直观而生动的传统文化之窗,让人们感受文艺风尚。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仅承载着老字号撞击心灵的历史记忆,而且反映出其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积淀。
B.它不仅承载着老字号撞击心灵的历史记忆,而且反映出其文化的积淀与文脉的传承。
C.它不仅反映出其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积淀,而且承载着老字号撞击心灵的历史记忆。
D.它不仅反映出其文化的积淀与文脉的传承,而且承载着老字号撞击心灵的历史记忆。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社群、族群,能够同时持有、共同享用、一起传承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共享性不受时空限制。比如,茶、丝绸在很早以前就从我国传到欧洲,野生茶树的驯化、茶叶制作方法、茶水泡制过程,蚕的饲养、蚕丝的提取和刺绣等,,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象征。

“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等新手段新方式不断涌现,非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体现。非遗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不断拓展,广泛动员起社会力量,提升了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热爱和参与,同时激发了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

如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非遗正在并将继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滋养。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一道,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根据上面文段内容,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三国演义》

材料二:“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

—史光柱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  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7-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陆游(1125-1207)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0-210.65情境补写  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