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2-26 1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掠夺自然。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蕴含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意识、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等等,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哲学基础。

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唐代陆贽讲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认为自然生长之物和人力创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所节制。实际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在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合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发展观,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之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运用制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历史十分悠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这就是虞衡制度[注]《周礼》中就有虞衡制度的相关记载,秦汉时期虞衡制度分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在我国,虞衡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清代。此外,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也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定。重视生态制度建设的观念,对今天仍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摘编自赵建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注]虞是保护山林川泽的监督机构,衡是保护山林川泽的执行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是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重要生存之道。
B.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主要的便是保护生态环境,把人的行为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C.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D.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对待自然必须持有的正确态度。
B.避免无序开发、避免掠夺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回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解决长江生态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观中获得借鉴,追根溯源、诊断病因等。
D.《周礼》、《伐崇令》和《秦律十八种·田律》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古代的虞衡制度。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贾思勰《齐民要术》)
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选取两种论证方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2022-12-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漆园吏游梁(节选)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烟消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用余钱去买了些苎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有一次,他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饿得不能忍耐。他记起有一位旧友管河堤的事情,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旧友贷两升小米。被这位旧友拒绝后,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他从此便得了一个绝好的经验。草鞋卖不了的时候,他便把麻屑乱嚼。

庄周虽然穷,但是他的名声不小。

他从前到过楚国,楚国的国王要他做宰相,他谢绝了。他便回到宋国,宋国的国王也聘请过他,他也谢绝了。他看穿了,他说他不愿意做别人的牺牲,他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涂中做只小乌龟。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在河边上想起了他的夫人,他在髑髅中幻见了他夫人的面孔,但当他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

茫茫天地中只剩下我一个孤伶的人,惠施哟!你是我唯一的知己!

他一想起他的惠施,便一连想起了从前和他两人的许多逸事。

从前在濠梁上和他游玩的时候,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水里面的鱼游得真是快活,濠水是那么清洁的,我们两人的影子,啊,那映在濠水里面的我们两人的影子,那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那回我女人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来吊孝。啊,那时候我真是狂妄呀!我才在箕踞鼓盆,还在唱歌!他教训我的话,句句都是脚踏实地,我现在也还记得清楚。他和我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事事都脚踏实地,而我只是在无何有乡中盘旋。我只是在自己的脑袋子中打圈子,宇宙中的事物我知道了些什么?啊啊,我是什么也不曾知道!

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从前我到楚国的时候,我看见有位郢人泥壁,泥水滴污了他的鼻端,如像苍蝇子的翅膀一般菲薄。他请来那高明的匠石,用起斧头如使风一样,把他鼻上的泥翳斫了。啊,我的灵魂全蒙在一层如苍蝇翅膀般菲薄的泥翳里,能够抓得到我的痒处的,四海虽大,只有你惠施一人。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我望你也如匠石一样,把我全灵魂上的泥翳斫掉了罢!……

他一想起他的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但是,此刻的惠施呢?他在做梁国的宰相。梁国和宋国还有好几天的路程。庄周不再回他的陋巷去了,他赉着两袖子的干粮,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有些人揶揄他,但他只觉得无知的人终是可爱。人问他是谁,他也不隐蔽他的名姓,因为他是素来不做这样匿名的勾当的。人问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便说要到大梁去,去见梁国的宰相惠施。

不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在说疯话。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是诳人的骗子。堂堂乎天下的大人物庄周,连宰相也不肯做的人,岂肯做这些欺人惑俗的行径吗?他这个浪游的乞丐到底想讨些什么?想讨人的极端的厌恶罢了!假人!假人!别有所求的骗子!

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事先提防。

梁国的宰相惠施一听了庄周来的风声,在他心里便这么打算了下。凡事是要先发制人,要乘着他未见国王之前,先下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捉拿这个庄骗子。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他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正想走去诉说这些年来的契阔,诉说心境的变迁。但是惠施向着他,才厉声一番地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我实在是自己欺诳了我自己。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发烧,但他也不能把庄周怎么样。因为那时的王侯将相都虚礼贤士,这次惠施的侮辱庄周,只是提防他来夺他的相位,本也不想就要怎么他的。如今宰相的位置是安然无恙,贤士却不可不虚礼的了,他便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622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遨游在精神世界的庄子在妻子死后,门徒烟消云散,寄居陋巷,被迫打草鞋聊以糊口,受着物质世界的压迫。
B.庄子谢绝做楚国宰相,宁愿做只在泥涂中拖着尾巴的小乌龟,体现了他渴望自由、不愿受名利束缚的处世哲学。
C.庄子说自己的灵魂蒙在一层如苍蝇翅膀般菲薄的泥翳里,这其实是反语,庄子的意思是自己的灵魂很干净,无污染。
D.本文属于历史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激情,用创造诗的意境的笔触来写历史小说,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
7.关于文中运用庄子寓言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回忆曾和惠施游于濠梁,水中双影,意在突出他和惠施深厚的友情。
B.庄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的故事,意在体现他面对生死时的乐观态度。
C.匠石运斧的故事,意在说明惠施是庄子唯一的知己,为下文的投奔做铺垫。
D.视权贵如腐鼠的故事,讽刺了惠施心胸狭窄,赞扬庄子淡泊名利的品质。
8.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庄子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简要分析。
9.这篇历史小说指向的是现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2-12-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愿有问于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汗明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爽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虽欲攻燕,将何道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乃谓魏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魏王曰:乡也,子云天下无敌;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楚是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
B.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
C.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
D.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谦辞,古时男子用来自称。古人还常用愚、鄙等词表示自谦。
B.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后常与“舜”并称来泛指圣人。
C.“然则君料臣孰与舜”与“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孰与”含义相同。
D.“敝楚是强魏也”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汗明认为春申君为人圣明,在短时间的交流中就能够了解自己,于是他把春申君比作尧一样的圣人,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春申君的门客。
B.春申君认为攻打燕国不易,前往燕国要途经齐国或者魏国,而齐魏两国又刚与楚国结怨,虞卿认为可从魏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C.虞卿懂得站在魏王的立场分析问题,他在与魏王的对答中表明楚国攻打燕国对魏国有利,有利于让魏王允许楚国途经魏国。
D.《战国策》中所记录的外交辞令既形象生动,又说理充分,本文中虞卿所展现的外交辞令就很好地体现了《战国策》的这些语言特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
(2)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14.虞卿援引商鞅、冉子不幸结局的事例有什么目的?请简要回答。
2022-12-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特别的寄友诗,诗题大致交代了诗歌内容,韦应物以山水诗闻名,善于写景,如《滁州西涧》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B.诗人寝居的卧室正对着碧绿的山间流水,景色优美,流水潺潺,令诗人忘却烦琐的世事,更忘却了孜孜以求的名利。
C.细雨淅沥,雨滴洒在因为砍伐而变得空旷的林中空地上,落在荡漾着波纹的水面上,诗人一天闲来无事,耳边传来阵阵伐木声。
D.诗人知道好友卢陟有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并且身处尘世的喧嚣里很长时间了,他希望卢陟有空来叙,暂时一散世俗的烦恼。
1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能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唐代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
(3)古典诗词中常用雪或霜来喻指白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义荣是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农业农村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1987年他从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吉乡镇做农技员,从此扎根乡村,服务三农”30余年。1997年,溪龙乡决定发展安吉白茶产业。然而,因当时整体收入水平低,白叶1种植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失败概率高,村民们顾虑重重,种植意愿不强。作为乡农业农村办公室的负责人,自己不种谁敢种?钱义荣站了出来。从茶苗试种到万亩茶园,溪龙乡茶产业发展并非。一次,茶因大面积暴发虫害,出现大量黑刺粉虱,大家都焦头烂额,急得团团转。正常年份一亩安吉白茶最少能产鲜叶50公斤,而当时有农户40亩茶园只采了35公斤鲜叶,拿到市场上还。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钱义荣判断此次虫害的暴发与滥用农药化肥有关。这一判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后来给出的结论。安吉白茶打开市场后,钱义荣又开始谋划茶产业后半篇文章他推动抱团发展,牵头成立由规模茶企组成的安吉白茶茶产茶商会;他倡导安吉白茶溯源认证,牵头完成全乡10053889块共计19510亩规模茶园的电子茶园证确权工作,大幅提升安吉白茶附加值。

作为专家组成员,钱义荣多次奔赴捐赠地义务蹲点、帮扶指导,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湖南古丈县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流堂说,这两年在钱义荣实地指导和视频教学下,不仅村民学到了规范化种植技术,还摸索出了茶旅融合,收入也逐渐提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稍稍了解一下港珠澳大桥的与众不同:首先是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在海洋上建过如此长的大桥;整个工程最大的建造难点是中间有段6.7公里长的潜入海底深处的隧道,以及连接主体桥梁与这海底隧道的深海之中的两个人工岛。

,是为了不破坏伶仃洋的海洋生态、不影响珠江口的海上航运及不改变香港飞机场的空中航运路线。造桥的第一大难点是,有了人工岛才能把海底隧道联结成海底通途。然而大海之上的人工岛到底如何建?

在海上竖起一排18层楼高的大钢圆筒,每一个大钢圆筒高50米、直径22米,重达550吨,然后将它们排列成珍珠项链形状的两个大圈子,由此实现快速筑岛——敢想敢为的中国工程师如此设计。

?大且不说,质量要求绝对世界一流,还须确保120年的使用寿命。最后找到了上海振华重工,由该公司进行制造。然而振华也是头一回遇到如此大活:用什么办法将厚达1.6厘米、高50米、宽70米的巨型钢板焊接起来,这也着实难为了大家振华还是有招,全部20年以上经验的焊接工匠齐上阵,一个又一个大圆筒竖了起来。“120个,太壮观啦!”“振华人乐滋滋地讲起这一幕。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合称“楷书四大家”。
B.饶宗颐先生是海内外景仰的汉学泰斗,其治学广博深湛,横无际涯,是敦煌学者大家。
C.从民间到官方,互帮互助,携手抗疫,让大家在这个特殊时期感受到几多温暖和阳光。
D.《人民日报》《大家手笔》专栏发表一篇名为《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专家文章。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718日,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来自40个国家的58位文化和旅游外交官共同出席。本次活动将持续至2022年年底,各位驻华外交官将走进云南、湖南、河北、甘肃、青海、新疆、广西、海南等8个省区,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感知时代中国,收获发现之旅”“友好之旅

作为一名高中生,请你给驻华外交官们写一封信,结合某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帮助他们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感知时代中国,令他们更有收获。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4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韦应物(约737-791)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  外交风云  中国·世界  文化传播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