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2-09 1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结果,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
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需要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
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B.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C.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D.《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4.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爵夫人和珠宝商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海德绿色公园旁有一栋高耸的豪宅,奥列维·培根就住在这栋房子的一套公寓里。每天早上八点,他都坐在窗户边,这时,男仆就用他那长而尖的指甲拆开他的信件,抽出来自公爵夫人、伯爵夫人、子爵夫人等名门贵妇的,上面打印出阳文花饰的洁白的请帖。

“瞧,奥列维,”他自言自语地说。“你这个人是在一条肮脏的小胡同里开始你的生涯的。你……”

他低下头望望自己的裤筒,望望他那双靴子和鞋罩,这些都是用最好的裁缝剪裁上好的料子做成的。但是他常常透过衣衫,看到他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又变成那条阴暗小胡同里的一个小男孩了。他过去一度最大的野心就是把偷来的狗卖给富人区里那些赶时髦的娘儿们。

想到这里,他不禁嘻嘻地笑了起来——年老的奥列维想起了年轻的奥列维。

“所以,”奥列维·培根说,他抬起身子,伸伸腿。“所以……”

壁炉架上方挂着一张老太太的相片,他站在相片下,举起双手。“我说到做到了。”他说,并双手合十,好像是在向她致敬。“我赌赢了。”他真的赌赢了,他现在是伦敦最有钱的珠宝商。但是,他又不由自主地反复摩挲着鼻子,他的鼻子又长又软,出奇地颤动着,似乎在说,他还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头凶狠的大猪在地下有许多美味的松露的牧场上走动,它用鼻子拱出一个个松露,又嗅出远一点的地下还有一个更大的松露。

于是他整理好他领带上的珍珠别针,穿上他那漂亮的深蓝色大衣,拿上他的黄手套和藤手杖,一摇一摆地走下楼梯,走入广场,一直走进幽暗的小店铺——在欧洲,在全美洲都有名的小店铺。

像往常一样,四个店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望着他,心里羡慕他。奥列维只用戴着琥珀色手套的一个手指勾了一勾,表示他承认他们的存在。他走了进去,反手把密室的门关上了,打开了钢铁保险柜,小心翼翼地反复抚摸着那些名门贵妇偷偷卖给他的金刚钻石。

这时,他桌上的电话低声下气地响了,他意犹未尽地关上保险柜。

“十分钟以后,”他说,“不能早于十分钟。”

时钟上的指针滴答答地响着,一、二、三、四……兰博恩公爵夫人,世袭伯爵的女儿,她得在柜台旁椅子上坐待十分钟,她得等他赏脸,她得等待到他乐意接见她。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地坐在办公桌旁时,眼睛又透过了他的服装,重新看到自己变成了那个在小胡同里玩弹珠的小男孩,星期日他就是在这个小胡同里卖偷来的小狗。

时钟走着这十分钟,后来他听到轻盈的、缓慢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奥列维站起身。这时公爵夫人朦朦胧胧地出现了,她那肥胖的身躯塞满房门,声名、傲声也填满了整个房间。她身躯高大,紧紧地束缚在粉红色塔夫绸衣服里,好像一把褶子很多的阳伞,像一只羽毛过丰的孔雀。所以,当她缓慢地坐到皮罩扶手椅里时,她叠合起阳伞的褶子,她收敛起孔雀的羽毛,显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早安,培根先生,”公爵夫人说。她伸出一只从白手套裂口中露出的手。奥列维俯下身子去握她的手。当他们两只手接触时,他们两人之间的链环又勾搭上了。他们两个互相欺骗,互相依赖,他怕她,她也怕他。

“那么,今天,公爵夫人,今天我能为您效劳吗?”奥列维柔声下气地说道。

公爵夫人叹了一口气,从她的提包里取出一个黄雪貂的袋子,轻轻抖动着。像是什么神鸟下的蛋蛋儿,珍珠从雪貂的肚缝里滚出来——一颗,两颗,三颗,四颗……

“公爵腰带上的,”她呜咽不已地说,“这是最后的……就只剩下这几颗了。”

奥列维伸过手去,用拇指和食指拈了一颗珍珠。圆滚滚的珍珠光彩夺目。不过,是不是她又在撒谎耍骗?她又赌钱了吗?

“为了狄安娜,”她唏嘘不已。“这都是为了她。”

狄安娜小姐——公爵夫人的女儿。奥列维认识她,崇拜她,追求她。

“多少?”他问道。

“两万。”她低声说。

公爵的腰带——她不是早已卖掉了吗?他打算按铃叫店员,说,“拿去检验一下。”

他伸手去按……

“你明天到舍下来吗?”她连忙发出邀请,“首相……狄安娜……舞会……”

奥列维的手离开了电铃。

“两万。”她悲悲切切地说道,“我人格担保……”

狄安娜母亲的人格?他拿过他的支票簿,拿出自己的钢笔。

“贰——”他写下了一个字就停笔不前。相片上那位老妇人的双眼正注视着他——这位老妇人就是他的母亲。

“奥列维!”她警告他。“别当傻瓜呀!”

“奥列维!”公爵夫人恳求道。现在是“奥列维”,而不是“培根先生”了,“你和狄安娜两个人到树林子里去度一个长长的周末,行吗?没有别人打搅?以后伯爵府的舞会……”

“万。”他写下了,并且签上了姓名。

当她站起身时,阳伞的所有褶子展开了,孔雀的全身羽毛开屏了,波光四射了。

他送走了公爵夫人后把那十颗珍珠拿到窗口,对着光在放大镜下……这个,就是他从地里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

“原谅我,啊,我的母亲!”他叹了一口气,举起双手,似乎请求照片上的老妇人宽恕他。“因为,”他双手合十低声念叨着,“那将是一个长长的漂亮的周末……”


【注】松露:一种生长在泥土下面的黑褐色菌块植物,被人们视为美味食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兰博恩公爵夫人与珠宝商奥列维·培根之间的珠宝交易及肮脏勾当,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败坏和人性丑恶。
B.培根先生已是伦敦最有钱的珠宝商,但仍经常会透过自己的衣衫看到胡同里小男孩的形象,可见他内心始终无法摆脱自卑感。
C.公爵夫人想维持奢华的生活,她用假珍珠向培根索价两万,并暗示首相也在追求狄安娜,想用女儿诱导奥列维与她“成交”。
D.培根一想到能跟狄安娜去旅行,便不再关心珍珠真假,也毫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他认为和狄安娜在一起会更接近上流社会。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培根先生与公爵夫人的交易,而是大量用内心独白、联想、象征来表达人物内心思想,刻画人物性格。
B.文中反复“摩挲”鼻子,“抚摸”金刚钻石等细节刻画出奥列维的贪婪;反复强调“十分钟”的细节表现了他对伯爵夫人的厌烦。
C.公爵夫人像一只褶子很多的阳伞,像一只羽毛过丰的孔雀,讽刺公爵夫人只能靠华丽的穿着来维持她在众人眼中的贵族形象。
D.小说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展开叙述,展示了培根先生的过去和现在,引导读者通过跟踪人物的意识流变化,逐步熟悉了解人物。
8.文中划线句子体现了奥列维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为了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形象,请结合 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松露”的象征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复以富弼为枢密副使,帝以平治责成辅相,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及安边十三策,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冬十月,以张昷之、王素等为都转运按察使。先是,知谏院欧阳修言:天下官吏既多,朝廷无由遍知其贤愚善恶,乞立按察之法。于内外朝官三丞郎官中选强干廉明者为之,使至州县,遍见官吏。从之。富弼、范仲淹复请诏中书、枢密,通选逐路转运按察使,不任事者皆罢之。于是昷之等首被兹选。仲淹之选监司也,取班簿,视不才者一笔勾之。壬戌,诏曰:考课之法旧矣。祥符之际,治致升平,凡下诏条,全务宽大。及此事边,因缘多故,思得应务之才,无亏素餐之道,非赏劝,众志不激励;非甄别,人情不愤诽。因更定磨勘法,范仲淹、富弼以官冗由磨勘亟,易至高位。京朝官四岁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监限七十员,有阙乃补。少卿以上,迁官听旨。其法始密于旧矣。十一月丁亥,诏曰:今之荫法,推恩太广,以致疏宗蒙泽,雅齿授官,未知立身之道、从政之方,而并阶仕进,非所以审爵重民也。其著为令。于是更定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始裁损其制,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自是任子之恩杀矣。四年夏,帝与执政论及朋党事,范仲淹对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各为一党,在主上鉴辨之耳。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不可禁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庆历党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B.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C.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D.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历,古代一种纪年方式,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中“庆历”一样,是北宋仁宗的一个年号。
B.按察,文中是一个官名,即按察使,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
C.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有功而得到入学、任官或免罪的权利。如荫恤,是因前代功德而获官职或抚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让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致力于天下太平,多次向他询问当时的政事,对其上书的十件事,全部予以采用。
B.仁宗先后重用了范仲淹和富弼,让他们分别主持西部和北部边防事务。富弼献上当世事务及安边政策各十多条。
C.欧阳修建议担任按察职务的人须强干廉明,范仲淹在选择监察的官员时,将不能胜任和没有才干的人一律罢除。
D.因为官吏考核的法规已陈旧,不适合当时天下太平的现状,仁宗就让范仲淹、富弼改革考课法来激励人情志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
(2)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
14.仁宗为何要改革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西亭书事

曾巩

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

岸尽龙鳞盘翠筱,溪深鳌背露晴沙。

陇头刈麦催行馌,桑下缲丝急转车

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期间,西亭为作者任职时所建。②翠筱:翠竹。③馌: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④缲丝:煮茧抽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一番雨”催熟“林间杏”,既点出节令,又寄托诗人的情感,读来饶有意趣。
B.次句写水上花开,用语虽简,却既能突出水西亭的优美环境,又暗含诗人的欣喜之情。
C.“溪深鳌背露晴沙”一句表现的意境,与杜甫《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类似。
D.诗歌前两联写美景,后两联写农事,叙写内容的变换有利于表现诗人丰富的形象特征
16.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都写到刈麦场景,但所写的内容和所引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蜀相》中从视听角度以乐景写哀情,感慨世事变迁英雄寂寞,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各题。

在近日召开的“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倡导绿色理性消费”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集中整治,,月饼包装全方位“瘦身”。月饼回归本味,过节回归初心,中秋才不会走形。

中秋是拜月的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起源于上古,定型于汉,普及于唐,又叫祭月节、月光诞、月娘节,因此就是这个色香味俱全的调调儿。国人对月亮的亲近,远超太阳。冷月有情,虽远而弥近,似疏而实亲,入诗入骨入相思,入脑入口入肝肠。有哪个民族,曾给月亮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你我今天所见的,是李白与苏东坡抬头凝视过的同一个月亮啊!在同一个月亮下,我们感怀古人和他们的人生经历。

。从过去到现在,很多人都曾在怀抱中听过父母“举头望明月”“明月几时有”的念诵。今年中秋,依旧诗声琅琅。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就在华夏各处代代相传的念诵中,在后羿、嫦娥与吴刚等远古故事的祖孙相守讲述中,得以充分彰显。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有人认为将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换为“只有中国给月亮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意思也不会改变,你认为可以这样换吗?请简述理由。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       ①        。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一种是小毛病1966 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的一颗卫星——月亮10。这颗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因为这颗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其实,当时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尚能派出太空医生       ②        ,就不会报废。

③        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起飞后46小时,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溅落在太平洋上,卫星或飞船生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21.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1966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月亮10号”。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得志时就改造天下,造福天下百姓。

在这方面,苏轼可谓典范。当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时,做到独善其身,寄身文章,留下了许多光照千古的名篇;当他受到执政者重用时,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显著。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很多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诗  曾巩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