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一模 2023-04-25 1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高原上的高峰,《红楼梦》让曹雪芹“大名垂宇宙”,令后世无数文人“望峰息心”。付梓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不仅滋养着十多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在器物层面实实在在地彰显着它非凡的魅力。

最近的一个例证,就是新奥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宣布将在河北廊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戏剧演出群落——“只有红楼梦”。此前,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已有不少,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河北正定有荣国府,南京有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数座城市都可以觅见芳踪,这种情况在其他古典文学名著身上很少看见。为什么是《红楼梦》?也许,只有红楼故事最让国人耳熟能详,只有红楼文化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据说,北京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就得名于《红楼梦》。说起与《红楼梦》有关的建筑,则更是难以尽数。北京大观园原址为明清两朝皇家菜园,始建于1984年,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而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系统展示了曹雪芹生活、著书的场景。

河北正定的荣国府,是由古建专家、红学专家杨乃济先生设计的。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了近两个月,“元妃省亲”等场景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目光移到南方,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

与上海同样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旧称金陵,更是少不了红楼文化的标记。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既涉及江宁织造府的历史,还展示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

南京地铁3号线有个很文艺的名字——“红楼专线”,有六节车厢展示了《红楼梦》中六大经典场景。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成了这六节车厢的名片。每节车厢的拉手上,都印有这六个地名标识。

无独有偶,北京地铁4号线也有个“红楼专列”,车厢以清代画家孙温手绘本《红楼梦》图案进行装饰,展示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等《红楼梦》经典回目。北京地铁磁器口站内的壁画,是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因为地铁站附近就是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著名的“十七间半房”。可惜的是,因拓宽两广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曹雪芹旧居(旧称蒜市口街16号)已经被拆除。

红楼文化在今日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都是需要当代人做出解答的问题。

《红楼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摘编自鹿鼎公《只有(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国已有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中,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规模最大。
B.我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是北京的曹雪芹纪念馆。
C.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但风格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体现出江南园林风格特点。
D.《红楼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了思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从多方面论述《红楼梦》在器物层面彰显出非凡的魅力。
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段落之间多用过渡性语句来衔接,如“无独有偶”等。
C.文章在举例中,善于突出各例的独特个性,从而从不同侧面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
D.文章写曹雪芹故居被拆除的事例,意在论证社会上有不重视文化古迹的行为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已有不少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是因为只有红楼文化最能唤起传统文化情结。
B.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场景都取景于北京大观园和杨乃济设计的河北正定的荣国府。
C.北京、南京地铁的“红楼专列”,分别以《红楼梦》六大经典场景和清代画家手绘本图案装饰车厢。
D.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红楼文化的繁荣,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于大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规模庞大、数据流转迅速,数据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摘自搜狐百科)

材料二:

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大数据产生大价值的基础。政府掌握了近70%的高价值数据集,因此,政府大数据是实现数据全面开放共享的关键,是实现大数据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基础。根据欧盟的测算,2016年欧盟开放数据市场规模预测为553欧元,2016年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36.9%,到2020年将达到757亿欧元。不仅如此,公众对政府的开放透明和积极作为要求也越来越高,主动发布政府数据和信息是所有其他开放政府活动的起点。政府开放数据意味着政府机构的高价值数据库,在非特殊情况下,在不侵犯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向公众免费开放,且开放数据为机器可读格式,公众如创新者和企业在没有知识产权的约束下容易获取并可使用,从而激发全民参与创新,由此产生价值应用并反哺社会,形成政府大数据产生于民、用之于民的价值闭环。

(摘自《2018全球大数据发展分析报告》)

材料三:

2009年3月,墨西哥、美国等国接连发生甲型流感(H1N1流感)疫情,谷歌公司凭借其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处理能力对疫情进行预测,并早于美国疾控中心一两周发布预测结果。2014年2月,非洲发生埃博拉疫情,手机大数据在控制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者通过分析手机呼叫数据记录,获知人们的位置或移动方向,并据此分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疫情防控处置措施。

此次新冠疫情前期, 加拿大健康监测平台BlueDot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处理结果,2019年12月31日就向其客户推送了疫情警告,并且还通过算法掌握和预测受感染居民下一个去向和时间,从而准确预测出该病毒在首次出现后的几天内可能蔓延至泰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百度上线“迁徙地图”,通过热力图图层直观展现出全国人口迁徙情况;用户在高德地图上搜索“疫情地图”,即可一键查看自己居住地附近是否有确诊病例及疫情案例发生场所;通过人民在线推出的“众云大数据平台”,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最新的疫情信息和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手机运营商数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为政府部门精准掌握可能携带病毒人群的动向、及时作出防疫部署安排提供了可靠依据。

(摘编自人民智库《以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为治理现代化赋能》)

材料四: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深度融合,成为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力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时代,共建共享将成为“主旋律”,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各国加强合作,解决数字经济时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如共建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共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解决数字经济面临的安全问题;共建数字经济法律制度体系,解决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等保护问题;共建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新技术带来的失业问题,等等。只有深化交流、坚持走合作发展路,才能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才能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享数字经济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中国网《携手共建,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4.下列对“大数据”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规模庞大,以至无法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专业处理,这些海量数据难以产生很大价值。
B.大数据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基础是非特殊情况下政府将其所掌握数据集的近70%在不侵犯国家、商业、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以机器可读格式免费开放。
C.近年来,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治理过程中,尤其是在疫情潜在风险判断、发展趋势预测、防控措施部署等方面,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较好的验证。
D.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后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长为重要力量和新力量、新引擎,改变经济社会结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的数据集合来自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就使大数据这种“产业”实现盈利,并且用之于民。
B.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价值创造与个大隐私、信息安全等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和法制体系非常重要。
C.本次新冠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借助精准的统计数据,及时作出有效的防控部署,这正是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体现。
D.面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人类发展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世界各国唯有坚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享发展新机遇。
6.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让大数据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头豹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

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刺眼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

“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

“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

“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石炭酸溶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

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他留着以后去写的一个场景。

在施伦茨,圣诞节那天,你从酒馆里望出去,白雪明晃晃的,在那儿,他们那次伟大的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

那一年,在高尔塔尔,圣诞节的大雪也整整下了一周。他们住在伐木人的屋子里,一个逃兵,站在雪地里,双腿淌着血。他们给逃兵穿上羊毛袜子,把追上来的宪兵截住闲聊,一直等大雪盖住逃兵的脚印。

但是,关于这些事,他从没写过一行字,也没有写过那个冷冽的圣诞节,巴克尔飞过防线,在奥地利军官四处逃散之际,用机枪向他们扫射。

夕阳西下,一片阴影横跨平原,那几只大鸟不在地上等了,它们都沉甸甸地栖息在一棵树上。

“夫人打猎去了,”男仆说,“先生想要什么?”

他来到她身边的时候,他早已完蛋了——但这不是她的过错。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写那些人,写写这个国家,由一个明白自己笔下写的是什么的人来写这个国家。但是他却每天都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

他听到山那边传来一声枪响。

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

现在他看到她走过来,穿过那片空地朝营地走来。

“我打了一只野公羊,可以为你煮一锅美味的肉汤了,你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

“那可太好了!你知道,我觉得你或许会好的。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呢。飞机明天就来。”

夜幕已降临,仆人们在生火,火光映出的影子在帐篷上跳跃。就在这时,他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空虚。

“我想写东西。”他望着她那动人的微笑,“你会听写吗?”

战后,我们在德国黑森林租了一条小溪钓鳟鱼,小溪边长着一溜桦树,小溪清澈而湍急,在桦树根边冲出了一个个小潭。

但巴黎那个护墙广场,你无法口授了。那里,卖花人在大街上给他们的花染色,颜料洒满路面;老头儿和女人们总是用甜酒和劣质白兰地将自己灌醉;小孩子们在寒风中鼻涕直流;饭馆里充斥着汗臭、贫穷和醉酒的气味。那时,哈里与街坊邻居很熟,他们是巴黎公社社员的后裔,就在这样的贫困中,就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写作生涯。

“不再喝点儿肉汤吗?”女人问他。

“我想喝威士忌苏打。”

他从未写过巴黎。从未写过他喜爱的那个巴黎。可是他从来没有写过的其他东西呢?他记得,也是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投弹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的时候,被一个德国兵扔来的手榴弹击中。威廉逊厉声尖叫,乞求大家把他打死。打死我,哈里!看在上帝的分上,打死我!

他感到死神又一次降临了,他可以闻到它的鼻息,它趴在他的身上,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可是当仆人抬起帆布床的时候,他胸口的重压突然消失了。

现在已是清晨,他听见了飞机声。两个男仆跑出来用汽油点起了火,平地的两端冒起了两股浓烟。飞机绕了两圈,平稳着陆。迎面朝他走来的是老康普顿。

“我们得马上把你抬进飞机,”他说,“不过我想我恐怕要在阿鲁沙停一下加点油。我们最好马上出发。”

他们飞过了第一批山丘,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他们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深谷。

飞机并不朝阿鲁沙方向飞,而是转向左方。很明显,他揣想他们的燃料是够用的。往下,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女人听到深夜里的鬣狗发出一种奇怪的哭声,她拿起手电,照照另一张帆布床。她看到他的那条腿耷拉在帆布床边上。

“哈里,”她提高了嗓子,“哈里!哈里!”

没有回答,她也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隐喻了坚持不懈的力量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秃鹫和鬣狗象征着死亡,反衬了哈里强烈的求生意识。
B.小说第三人称突转为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变化,缩短了叙述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便于人物抒发内心情感,也让读者身临其境。
C.小说通过哈里在半昏半醒间的浮想增加了现实之外的人物的存在感,借助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在现实和死亡之间架起了桥梁。
D.小说标题有两处象征。“乞力马扎罗山”象征着主人公哈里不朽的精神追求;“雪”象征着哈里本真的理想和灵魂的净化。
8.请简要分析哈里这一人物形象。
9.小说采用虚实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丙戌,夏人倾国而至,号三十万。大将高永能曰:敌性如兽不意而辄加笞叱则气折不能害人若迟疑不断纵其陆梁将无所不至今先至者皆精兵,急与战破之,则骇散,后虽有重兵,亦不敢进,此常势也。尘埃涨天,必数十万之众,使俱集则众寡不支,大事去矣。徐禧岸然捋其髯谓永能曰:尔何知?王师不鼓不成列!永能退抚膺谓人曰:吾不知死所矣!禧执刀自率士卒拒战,夏人至者益众。丁亥,夏人渐逼,永能清及其未阵击之,又不听。俄夏人纵铁骑渡河,曲珍曰:此‘铁鹞子’军也。当其半济击之,乃可以逞,得地则其锋不可当也。禧不从。铁骑既济,震荡冲突,大军继之。时鄜延选锋军最为骁锐,皆一当百,先接战,败奔入城,蹂后阵。夏人乘之,师大溃,将校寇伟、李思古、高世才、夏俨、程博古及使臣十余辈、士卒八百余人尽没。曲珍与残兵入城,崖峻径窄,骑兵缘崖而上,丧马八千匹,夏人遂围成。乙未,诏李宪、张世矩将兵救永乐,又令沈括遣人与夏约退军,当还永乐地。夏人围永乐城厚数里,且据其水砦。珍士卒昼夜血战,城中乏水已数日,掘井不及泉,渴死者十六七,至绞马粪汁饮之。括与李宪援兵及馈饷皆为夏人所隔,不得前。曲珍度不可支,请禧乘兵气未竭,馈囤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珍曰: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高永能亦劝尽捐金帛,募死士力战以出,皆不听。戊戌,夜大雨,夏人环城急攻,城遂陷。

(节选自《西夏纪事本末·永乐失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性如兽不意/而辄加笞叱/则气折不能害人/若迟疑不断/纵其陆梁/将无所不至/
B.敌性如兽/不意而辄加笞叱/则气折不能害人/若迟疑不断/纵其陆梁/将无所不至/
C.敌性如兽不意/而辄加笞叱/则气折不能害人/若迟疑/不断纵其陆梁/将无所不至/
D.敌性如兽/不意而辄加笞叱则气折/不能害人/若迟疑不断/纵其陆梁/将无所不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有的一项是(     
A.岸然指高傲的样子,“岸”与《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的“岸”含义不同。
B.王师指天子的军队,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王师”含义相同。
C.半济指渡河到一半,“济”与《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的“济”含义不同。
D.缘崖意思是沿着山崖,“缘”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的“缘”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西夏人的先锋精锐,高永能主张迅速出击以挫其锐气,震慑后来者。但徐禧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应等到对方排好阵列后再与之作战。
B.西夏派铁骑“铁鹞子”军渡河,曲珍认为其渡河后将锐不可当。但“铁鹞子”军却被宋军骁勇的鄜延选锋军击败,四散逃奔,后阵惨遭歼灭。
C.宋军在折损寇伟等将校和八千匹马后,被西夏人围困。朝廷一方面命李宪、张世矩教援,另一方面以归还永乐城作为条件,与西夏商议退军。
D.西夏人截断了永乐城的水源,阻隔了宋军的援兵和粮馆。而徐禧对众人谏言的拒绝则使城内的宋军错失了突围的最后机会,永乐城最终失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尘埃涨天,必数十万之众,使俱集则众寡不支,大事去矣。
(2)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
2023-05-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