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三模 2023-05-11 4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会催生怎样的蝶变?借助公共图书馆线上借阅新模式,海量数字资源一键直达;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平台,爱好者用手机就能创作作品;数字投影、文保监测等数字化技术,助力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从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看,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新应用、新探索,让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美好文化体验成为现实。

一部文化发展史,本就是一部文化和科技不断融合的历史。从“铅与火”助力图书、报刊蓬勃发展,到“光与电”催生广播、电视等行业,再到“数与网”带来网络视听、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技术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做好文化资源采集是前提。近年来,我国已组织开展多次全国性文化资源普查,形成海量文化资源数据,为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呈现中华文化全景奠定基础。下一步,按照统一标准关联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数据,关联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更好得到应用。

推进文化数字化,不仅让文化遗产保存得更好更全,也让文化资源更活更火。时下,借助数字化“翅膀”,文博资源上“线”入“云”,非遗项目破“屏”出“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数字艺术、动漫游戏、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了时尚新潮的数字文化精品,文化数字化带来了优质的文化资源、文化体验,创造了全新的文化场景、文化业态,增强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将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注入新的动力。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共享工程,推动大量优质数字资源到达基层;疫情防控期间,“云演出”“云展览”“云课堂”等为居家群众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应由人民共享,要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让数字文化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增值电信文化服务等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充分彰显了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潜力。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既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内容、业态、模式和场景等创新,也要着力培根铸魂,把握数字文化内容属性,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产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成用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让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享誉海外,必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石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推动文化发展,数字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深刻转变。
B.要实现文化数字化成果的更好应用这一国家战略,首先要做好文化资源的采集。
C.事实证明,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可以提升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发展。
D.文化数字化发展潜力巨大,这让我国文化数字化行业2022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的案例,意在论证文化数字化以及相关应用在我国已经成为现实。
B.文章通过“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对比,证明了技术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C.文博资源上“线”入“云”,非遗项目破“屏”出“圈”,文章证明推进文化数字化具有积极作用。
D.文章站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的立场,论述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历史沿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鸟归巢》到《满庭芳·国色》,正是数字技术的运用,让央视兔年春晚给观众带来了沉浸感十足的文化体验。
B.我国已组织开展多次全国性文化资源普查,只要形成海量文化资源数据,就能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文化数字化应用。
C.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在今天,需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并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D.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与水平,最重要的是看能否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2023-05-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开发新型清洁绿色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以期减轻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带来的环境污染。

氢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只产生水,不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是较为理想的绿色能源,同时氢能源发电效率高,可作为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制取氢气的原料主要集中于以煤、天然气等为代表的化石原料,以生物有机废料、生物醇类等为代表的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原料,与化石原料制氢相比,生物质及其衍生物来源极其丰富,其中生物质衍生物乙醇因具有毒性小、含氢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作制氢原料。现阶段以生物乙醇为原料制取氢气可以分为生物法制氢和化学法制氢2种类型,化学法制氢中的重整制氢效率较高,工艺较为简单,已成为当今工业化制氢的重要方法之一,影响乙醇重整制氢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催化剂,若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同时利用助剂以及载体改善其综合性能,以乙醇为原料进行重整制氢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摘编自李亮荣等《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材料二:

粮食乙醇在中国发展较晚,2001年,出于消化“陈化粮”,政府开始鼓励生物乙醇的生产。但是在2006年左右,由于粮食乙醇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玉米价格走高的趋势。而粮食价格的飙升,会导致玉米等农作物的过度种植,破坏动物栖息地,农民为了保证玉米产量,必然会加大化肥的使用量,玉米地所施氮肥会污染农田下方的水井,渗入数百万人赖以获得饮用水的河流。

虽然目前的工业化生产的燃料乙醇绝大多数仍是以粮食作物为原料,但生物乙醇的原料已经由粮食慢慢转移到了纤维素上,纤维素由于资源丰富,不存在与人争粮,而受到各国重视,但其生产成本高,使得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纤维素乙醇领域研发的领头羊之一M&G集团对纤维素的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预处理工艺和酶解工艺已经有了突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50年,纤维素来源的巨大生产力将最终使得其达到5600亿升的乙醇生产量,相当于如今美国汽油消耗量2/3。

(摘编自张玉玺《生物乙醇原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材料三:

木质纤维生物制乙醇的生产过程分为预处理、水解、发酵和分离四个基本步骤。原料预处理是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等方式破坏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结构,分离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纤维素,增加原料的孔隙率,提高酶水解效率,从而提高可发酵糖的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通过水解作用分解为单糖,使用酶混合物,可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低温或中温条件下高效转化为可发酵糖,目前主要是葡萄糖。然后可发酵糖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生成乙醇。发酵与酶水解可以独立进行,称为单独水解和发酵(SHF),水解、葡萄糖的发酵以及木糖的发酵都各自分开进行,其主要优点是水解和发酵两个步骤均可以在各自的最佳条件下进行,酶水解与发酵过程通常也可以同时进行,称为同步糖化发酵(SSF),将纤维素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同时发酵为乙醇,显著降低葡萄糖对水解过程的抑制作用。生物乙醇在产生之后还需要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摘编自杨中志、解静聪、徐俊明《木质纤维生物质制乙醇产业化现状与开发建议》)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氢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只产生水,发电效率又高,可作为我国逐步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型清洁绿色能源予以大力开发。
B.与传统化石原料制氢相比,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因具有毒性小、含氢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作制氢原料。
C.我国因为粮食资源丰富,有大量“陈化粮”,所以粮食乙醇在我国虽然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D.自然界的纤维素资源丰富,又不与人争粮,在美国,随着预处理工艺和酶解工艺的突破,以此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已成规模。
6.为减轻环境污染,发展新型清洁绿色能源,加强我国生物乙醇研发和生产,你有何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

道静拼着肺腑里的力气,微弱地说道:

“我还活着吗?你是……”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

“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长头发也像犯人似的狱医。他走近道静身边,脱下她的粘满污血、打得破烂了的衣服。那痛,奇痛呵!一下子使得道静又失掉了知觉。

当她再度醒来,痛,浑身上下全痛得像要粉碎了似的,针刺似的,火烧似的。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道静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吧?”

牢房里另外一个小女学生俞淑秀告诉道静,那个女人叫郑瑾。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郑瑾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

郑瑾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

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完全可以相信她是革命的同志了,而她给予自己的鼓励——也可以说是批评,又是多么深刻而真诚!

第三天吃过晚饭,郑瑾又和道静、俞淑秀两个人谈起天来。她真是爱讲话,不断地说着,好像一下子要把她所知道的事情全告给她们似的。

“小妹妹们,我给你们说点监狱的生活。那是四年前,在苏州监狱里,在那里面我上了三年马列主义大学,学了很多东西……”

“在监狱里怎能上大学呢?”俞淑秀惊奇地把头探向郑瑾。

“听我说啊,这就是奇迹。”郑瑾闭着眼睛疲乏得鼓着劲儿说。“每天早晨监狱附近的工厂汽笛一响,嘿,你看吧!我们男监,女监一两千个政治犯——也有少数其他犯人,就全同时起床啦,原地踏步锻炼身体以后,就每人捧着一本书坐到各人的床位上读起来。这里面有判死刑的,有判无期徒刑的,也有判十五年、十年、八年的,可是他们舍不得浪费一点点时间,一个个都是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我们有学英文的,有学俄文的,也有学德文和日文的,政治理论更是每个人必学的课程,我学会了德文以后还当了教员教别人。”

道静刚要说什么。

“停一下。”郑瑾小声制止了她。因为走廊里传来了卫兵沉重的大皮靴响声。等皮靴响声远了,郑瑾不等道静说,自己抢先说道:

“小妹妹,你奇怪他们吗?不,一点也不奇怪!你要明白这些人,不是平常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共产主义者啊!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就会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全体人类的生命那样巨大,小妹妹,你们明白吗?这样巨大的生命是不会死的,永远不死的!所以我在监狱里看见了好多好多的共产党员,几分钟以后他们就要被拉出去枪毙了,但是在这几分钟以内,他们还要愉快地生活,还要努力地工作——因为他们是不死的!”

道静贪婪地听着郑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周身的血液突然在血管里奔流起来,沸腾起来了。她没有想到在这个地方还会碰到这样坚强的老布尔塞维克——像她梦想中的伟大英雄人物。看,她受刑多重,而且有病,可是她却这样愉快,这样充满了生活的信心,这样用尽她所有生命的力量在启发她们、教育她们。

“还没有去斗争就先想到死,这是不对的!”老早以前,卢嘉川曾经对她说过的话蓦地又闪过心头,可是,这种幼稚的幻想她并没有完全放弃。道静开始发现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有这么多不健康,这么多脆弱的地方——没有勇气斗争到最后一口气,却幻想能够很快杀身成仁完成英雄的梦想,可是,这是英雄的行为吗?……她回过头去看着郑瑾,不禁深深地惭愧起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诗意的描写,切合主人公林道静女性知识分子的身份,同时与后文对她当时处境的介绍形成照应。
B.面对“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的林道静,郑瑾的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说明郑瑾对林道静的性格软弱、意志消沉感到担心。
C.小说围绕着“死”,多次写到林道静对死的态度和思考,集中表现了林道静在狱中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塑造了共产党人的亲切形象。
D.节选部分通过主人公林道静狱中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叙写,展现了一幅那个特殊历史年代的青春画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
8.小说是如何塑造郑瑾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后面部分通过郑瑾之口讲述了郑瑾之前的狱中生活,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曰:“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于是平公乃罢台。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及,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相攻虽叛而危之,不可,愿君去一人。”简公曰:“非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故忠臣之言,不可不也。

(节选自《说苑·正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B.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C.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D.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逆之”与“寓逆旅”(《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逆”字含义相同。
B.“臣有宿笑”与“宿舂粮”(《逍遥游》)两句中的“宿”字含义相同。
C.“非细人之所敢议”与“而听细说”(《鸿门宴》)两句中的“细”字含义不同。
D.“不可不察”与“察臣孝廉”(《陈情表》)两句中的“察”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不思归,颜烛趋进谏说,假如都城内有人取代你治理国家,你还能快乐游玩吗?结果国内果然有人谋划不让景公回城。
B.叔向由晋平公对吴人装饰舟船的议论,指出晋平公建造驰底之台与吴人的作法只是看重的各有不同罢了,说服晋平公停止建造驰底之台。
C.赵简子发兵攻打齐国,公卢给他讲述了邻家夫追逐桑中女的笑话,他从中悟出自己攻打齐国不成还会因此失掉自己的国家,于是撤军回国。
D.诸御鞅劝谏齐简公说,田常与宰予二人互相憎恶得厉害,希望简公离开其中一人,否则会危及自身,简公不听,后来田常果因此杀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
(2)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腊日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注】①腊日:农历腊月初八,至德二年(757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长安任左拾遗。②紫宸:宫殿名,皇帝接见群臣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③口脂面药:《景龙文馆记》记载,皇帝于腊日召见近臣,晚自北门入于内殿,赐食,并赠口脂腊脂。“口脂面药”实即防冻青之类。翠管银罂:用以盛“口脂面药”的容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天气写起,将今年与往年对比,“冻全消”同时写诗人内心的感受。
B.颔联中的“侵陵”“漏泄”,描写今年春回大地之早,富有动态感和情韵美。
C.诗人本来想要趁此良夜回家纵酒狂欢,无奈却被天子召回,不得不连夜上朝。
D.尾联照应标题,将古代腊日习俗与朝廷礼仪相结合,包含对皇帝恩泽的歌颂。
15.本诗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杜甫的有关收复失地之作,但诗人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三峡春冬之景,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
(2)李煜在《虞美人》中,借东风和明月这些世间永恒之物来直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四个比喻极写洞箫声的哀怨、悲切,作者的情感也因之一变。
2023-05-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只白鹭扑闪着翅膀,从远处翩翩飞来,它们洁白的羽毛、修长的脖子、细长的双腿,活脱脱是两位下凡的小仙女,缓缓降落在园林女工跟前。女工们,继续着她们的劳作。显然,她们跟这两只白鹭是“老朋友”了。两只白鹭大小略有差异,飞溅的碎草让白鹭很兴奋,它俩一会儿碎步向前跑,一会儿跳跃着追逐;有时颤颤巍巍斜退几步,有时又急不可待地欲前又止,那流线型的身姿惹人喜爱。因为修剪草坪而出现的昆虫和蚯蚓引得它俩有些,毫不顾忌割草机的危险。倒是这些女工在小心翼翼躲着不时走近的白鹭,及时调整着割草机的方位。有时白鹭冲得实在太靠前了,一副调皮相弄得女工无可奈何停下了机器。“大白,躲远点!”“小白,别调皮!”机器的噪声中隐约夹杂着女工的“数落声”。

陶醉在沁人心脾的青草清香中,儿时的场景:母亲和一些阿姨在打谷场上忙碌着,她们头上扎着方巾,只露出眼睛和鼻子,身上扎着围裙,脱粒机飞速地转动,金黄的稻谷飞溅,一捆捆脱去谷粒的稻草被她们扔到身后,我和村上的小伙伴在稻草上打着滚,嬉笑着,稻草的清香弥漫在四周,噪声中不时会传来母亲的叮咛:“小心点儿,别太调皮啦!”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字面意思相近,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2023-05-0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有一种野生植物,它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做“红姑娘”。它的果实像一个淡绿色的小灯笼,把那小灯笼打开,里面便有一粒红溜溜的果实,圆得和珍珠一般,红得象珊瑚一般,唤它作红姑娘,也可能就是由于这些特色吧!“红姑娘”对孩子们来说,既可观赏,     ①     ,它虽然没有被人列为果品,但,它实在是上等浆果。它们是被植物学家们忽视的,但是,老百姓记得它们,孩子们记得它们,至少我是记得它的。我的故乡,每到秋天,山民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红姑娘”送到城市市场上来,成为孩子们爱吃的浆果。人们收藏它的籽儿,多半都是把灯笼剥开,然后,连成串儿,挂在通风的地方,留为种子。她结果累累,又不择地,      ②     。若能大批引种,使它成为酿蜜酒、作甜酱的原料,她们会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因为她们要的很少,或者说什么也不要,但给予的却很多。不光是果实,从根到梢,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红姑娘”又叫“酸浆”“灯笼草”……作者为什么不选择“酸浆”或“灯笼草”称呼家乡的这种野生植物,而选择“红姑娘”?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缘由。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5-1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7-90.65杨沫(1914-1995)  《青春之歌》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说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19-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图画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