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孝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期中 2023-06-29 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爱情诗。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以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看是一件耻事。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诗,雪莱和布朗宁诸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的胜境。

(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材料二:

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爱的。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的欲望,同谁发生这种最亲密的关系,无论对男子还是对女子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但是这距离现代的爱还很远很远。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忒俄克里托斯和莫斯赫都向我们歌颂牧人的爱情的喜悦和痛苦,这些牧人以及朗格的达夫尼斯和赫洛娅,全都是不参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隶。而在奴隶的爱情关系以外,我们所遇到的爱情关系只是灭亡中的古代世界的崩溃的产物,而且是与同样也处在官方社会以外的妇女——艺妓,即异地妇女或被释放的女奴隶发生的关系:在雅典是在它灭亡的前夜,在罗马是在帝政时代。如果说在自由民男女之间确实发生过爱情关系,那只是就婚后通奸而言的。所以,对于那位古代的古典爱情诗人老阿克里翁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爱竟是如此无关紧要。

(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苌把《诗经》里的爱情诗看成时事讽刺诗,可见前人崇尚忠君爱国的诗歌理论,这为理解爱情诗增加了一条通道。
B.有些人因为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而将《离骚》《远游》一类忠君爱国的诗篇贴上爱情的徽帜。
C.中世纪以前谈不到个人的爱,夫妇之间虽然有爱,但那不是个人主观的爱好,而只是夫妻之道,是一种客观的义务。
D.古代官方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爱情关系,只有不参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隶才有这种意义上的爱情关系。
2.为什么“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下列各项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社会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而中国社会骨子里侧重兼善主义,因而爱情在中国人的个人生命中不是最关痛痒的事情。
B.中国社会文人多为官员,他们忙于仕宦羁旅,一家人分居两地十分普遍,他们朝夕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
C.中国社会女子地位普遍较低,不能像西方女子那样在学问和情趣上可以与男子欣合,夫妇之间不易获得志同道合的乐趣。
D.潦倒无聊、悲观厌世者寄情声色,隋炀帝等风流天子为世诟病,他们败坏了爱情的名声,致使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夜雨寄北》(李商隐)
B.《氓》(《诗经·卫风》)、《孔雀东南飞》(乐府民歌)
C.《关雎》(《诗经·周南》)、《琵琶行》(白居易)
D.《蒹葭》(《诗经·秦风》)、《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4.依据材料,简要概括爱情在西方诗中很重要的原因。
5.朱光潜认为“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但我们读《诗经》的《静女》,分明感受到它就是一篇歌颂男女纯真爱情的佳作,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里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
2023-06-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涸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竿草色娇。当年的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⑧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能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学画的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B.岳飞曾在严田这一带驻军,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来表达凯旋的喜悦。
C.文章围绕墙展开叙述,记录了新墙从白墙黛瓦到受到自然、岁月侵蚀变得残败的全过程。
D.在作者看来,突然立在窗前的新房破坏了老墙之美,摧毁乡村之美的工业文明应被批判。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整体描述墙的变化与特点,后再聚焦老墙及土墙的细部刻画,点面结合,详略相宜。
B.第④段介绍大自然立体作画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联想植物的果实做成美食,颇有趣味。
C.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中,在对比中抒发感慨;最后两句反诘责问,发人深思。
D.作者选取“红土墙”“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遗弃的土墙具有了独特的美感。
8.有人评价梁衡的这篇散文:“梁衡追求散文的哲理美,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请据此观点简析作者借“老墙”所表达的哲思。
9.某同学品读散文②一④段,留下了深刻印象,便计划完成一部关于“婺源之美,与墙共画”的短片拍摄。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从镜头、画面、背景音乐三个方面帮助他完成拍摄策划。
2023-06-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因自幼读书,接闻大人君子之余论,虽他无所得,至如君臣之义,自谓见之甚明。如以日用近事言之,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欤?皆君上之赐也。是以凡我有生之民,或给力役,或出智能,亦必各有以自效焉。此理势之必然,亘万古而不可易。

因生四十三年,未尝效尺寸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而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也哉?但或者得之传闻,不求其实,止于踪迹之近似者观之,是以有高人隐士之目,惟阁下亦知因之未尝以此自居也。

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后以老母中风,请还家省视,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于不仕邪?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人,亦将出而仕矣,况因平昔非隐晦者邪?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恐待罪。

因素有羸疾,自去年丧子,忧患之余,继以痁疟,历夏及秋,后虽平复,然精神气血已非旧矣。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作,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势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遣人之际,未免感伤,由是病势益增,饮食极减。至二十一日,使者持恩命至,因初闻之,惶怖无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窃谓供职虽未能扶病而行,而愿命则不敢不扶病而。因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待病退,自备气力以行。望阁下俯加矜悯,曲为保全。

(节选自【元】刘因《上宰相书》)

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

【注】①书:指刘因的《上宰相书》。②出自《孟子》:“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
B.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
C.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
D.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用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门,义为进入圣道之门;或谓孔子的门下,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
B.“先储皇”与“果不如先愿”(《孔雀东南飞》)中的“先”意思相同。
C.忧制,即丁忧制度。古代在职官员如父或母去世,须辞官回乡守制。
D.拜,此处的意思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中的“拜”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表白自己本有为国家效力的想法,绝没有借辞官以求取名声的意图,努力消除上司可能产生的误解。
B.当时有人把作者看作高人隐士,而作者先从往事说起,表明自己不是隐士,这一事实讲得简洁,但对说明问题却很有力。
C.作者声情并茂,将自己病状心情写得细腻曲折,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书的最后,拜托宰相向皇帝传言,戛然而止。
D.作者的文章上交给朝廷后,朝廷也不勉强,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很惋惜,说刘因是不召之臣,表达了对刘因的不满。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欤?
(2)而恩命连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
14.同为婉拒之辞,本文与李密的《陈情表》所表达的拒绝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6-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16.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遇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表明年少时期,自家家道衰落,没有什么近亲,家中也没有仆人,平日里他“__________”。
(3)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阳从海际___①___,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的苍穹。

又一次,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对渴的耐受力远过于对饿,平日不喝茶,水也喝得不多,_______。可一旦渴起来,那渴的感觉就势不可挡,好比平日不生病的人突然生了病,百般难受。这情形多半出在夏天。因为此时的渴是与热连作一气的,无从分拆,_______。要同时解决渴和热,这当然就需冷饮出场。冷饮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冰淇淋、雪糕之类,只降热而不止渴,而且糖和奶做一处,拖泥带水的,吃过之后口腔发黏,很不受用。冰西瓜要好些,西瓜的甜是一种透明的甜,甜得爽,不过总是甜。______,喝了之后当真有口角生津之感,而且茶也不是不可以冰镇,虽说冰过的茶少了品茶的意趣,但解渴降火要紧,就别穷讲究了。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暑假第二天,我们两人乘坐高铁前往张家界旅游,难得轻松,好不开心。
B.市长对运动员们说:“同志们,我们是运动员,我们是代表国家参赛。”
C.失败是人生的常客,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失败,胜不骄而败不馁。
D.七月流火,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梨园村,看望当地的留守儿童。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崇尚敢作敢为,引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词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为证。有人崇尚慎言慎行,引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为证。

年轻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