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一 期末 2023-07-15 1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令,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奏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藤芜满院泣斜晖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全兰二联。说不中,似平也有些不妥,但是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因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的体现。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C.《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这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入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默、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C.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何如此修改。
2023-07-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

不上城,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

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还是到他家,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他于是顺下眼睛去。

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小畜生’出轨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只说是‘走散好走散好’。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

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

只有潺潺的船头激水声;船里很静寂。庄木三伸手去摸烟管,装上烟。

对对。木三点头说。

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慰老爷不是劝过我四回么?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

可是我听说去年年底施家送给慰老爷一桌酒席哩,八公公。蟹壳脸道。

那不碍事。船上一人说,酒席能塞得人发昏么?酒席如果能塞得人发昏,送大菜又怎样?他们知书识理的人是专替人家讲公道话的,譬如,一个人受众人欺侮,他们就出来讲公道话,倒不在乎有没有酒喝。

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水声又很听得出了,潺潺的。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庄木三的烟早已吸到底,火逼得斗底里的烟油吱吱地叫了,还吸着。庞庄,他到过许多回,不足道的,以及慰老爷。他还记得女儿是哭着回来的,他的亲家和女婿的可恶,后来怎样地吃他们的亏。想到这里,过去的情景便在眼前展开,一到惩治他亲家这一局,他向来是要冷冷地微笑的,但这回却不,不知怎的忽而横梗着一个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

船在继续的静寂中继续前进;独有念佛声却宏大起来;此外一切,都似乎陪着木叔和爱姑一同浸在沉思里。

木叔,你老上岸罢,庞庄到了。

木三跳上岸,爱姑跟着,向着慰老爷家走。他们跨进黑油大门时,便被邀进门房去;大门后已经坐满着两桌船夫和长年。

当工人搬出年糕汤来时,爱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么?她想。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

她喝完年糕汤;知道时机将到。果然,不一会,她已经跟着一个长年,和她父亲经过大厅,又一弯,跨进客厅的门槛去了。

在这些中间爱姑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

她偷空向四处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小畜生

慰老爷向庄木三说话。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的七大人肯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馗’。那年的黄鼠狼咬死了那匹大公鸡,哪里是我没有关好吗?那是那只杀头癞皮狗偷吃糠拌饭,拱开了鸡橱门。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七大人对她看了一眼。

我知道那是有缘故的。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鉴,知书识理的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着了那小寡妇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

七大人慢慢地说了。年纪轻轻。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我一添就是十块,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

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是原本帮他们的,七大人又不可靠。但她在糊里糊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

怎么连七大人……她满眼发了惊疑和失望的光。

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那事情是万料不到,也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她非常后悔,说:

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她的话虽然微细得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了;他跳了起来。

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便向庄木三老木,她自己已经答应,事情是圆功了。我想你红绿帖是一定已经带来了的,大家都拿出来……

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

(节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婚”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爱姑为与丈夫离婚已经闹了整整三年也没个结果,最后夫家请出了有权势的七大人出面调停。
B.人物对话中常用省略号,如“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让人感受到爱姑对父亲的埋怨,言有尽而意无穷。
C.“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可见爱姑刚见七大人时心存幻想,认为七大人能主持公道。
D.“微细得如丝”与“听到霹雳似的”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七大人做出判决后,爱姑和慰老爷的不同心理。
7.下列关于文本中各个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三与庄木三、爱姑的对话,交代了部分情节,如爱姑离婚的原因,慰老爷“和稀泥”式的解决方式。
B.两个老女人看似对爱姑的事情漠不关心,但通过“互视,努嘴,点头”等动作描写,可见她们对爱姑的同情、关心。
C.文本主要运用外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七大人的形象,如“团头团脑”“脑壳和脸都很红润”“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D.“七大人也真公平”“事情是圆功了”等,体现出慰老爷阿谀奉承、拉偏架、假惺惺等形象特征。
8.文本中有三处写到了船的“静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9.爱姑的形象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劝谏。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迁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文本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襄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诸侯名A士可下B以财者C厚遗D结之E不肯者F利G剑刺H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古代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车马的周天子。
B.书,文体名,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文体,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
C.皇帝,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文中的“皇帝”指的是秦王嬴政。他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B.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C.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
D.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来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14.李斯为何要离楚事秦?请根据文本一概括。
2023-08-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渡易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江东子弟攻打秦军,势力越来越大,但因项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感觉没脸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②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桢十三年),女真族统治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国内义军风起云涌,威逼京城。陈子龙过易水赴京,写下此诗。③并刀:并州刀,以锋利著名,后常指宝刀、宝剑。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人才辈出,项羽或许可以返回江东卷土重来,杜诗对项羽重来抱有希望。
B.陈诗前两句写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急切愿望,该愿望由“并刀夜鸣”表现出来。
C.“易水潺湲云草碧”运用虚写,写作者联想到当年荆轲易水送别的情景。
D.这两首诗描写的形象,一个令人惋惜,一个视死如归,但都结局悲壮。
16.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11个字。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最后写了三件史实,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三件事共同表现了秦王朝土崩瓦解的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2023-07-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韭菜味道辛香鲜美,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把香椿芽、头刀韭、顶花黄瓜、谢花藕并称为“四大鲜”或“四大嫩”。自古至今,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对“头刀韭”的鲜嫩美味         ①         

冬天来临,母亲会在韭菜地里撒一层树叶。待到大地消融,万物复苏。母亲         ②         地除去韭菜上的树叶,只见它们紫红色的根茎已悄悄钻出地面,一簇簇嫩绿的细叶崭露头角,就像戏剧舞台上的青衣花旦,水袖轻舞。不多时日,绿油油的韭菜便长出半尺来高。此时,母亲便将塑料布掀掉,齐刷刷割下几缕韭菜。经历一冬天的“         ③         ”,初春后的头刀韭菜,颜色嫩绿,叶片肥厚,汁多味香,口感鲜嫩。无论是煎、炒还是做馅,俱是美味。

暖暖阳光、丝丝雨露为酿,造化出韭菜的醇厚味道,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昭示着蓬勃不息的希望。莫要辜负这绝佳的美味和大好的春光!

18.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倡导公务员“135”出行方案(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交),体现着节能减排理念。
B.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C.“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的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D.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英:①                  ?有些小说家不屑于讲故事。

莫言:还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小说写得五花八门,有讲故事的,有不讲故事的,但真正能够吸引读者的,是讲了精彩、曲折、好看故事的。所谓现代派小说,讲究技巧的小说,即便搞写作的,也得硬着头皮往下读。

我比较熟悉的作家,都充分意识到了故事的重要性,千方百计试图用好故事来吸引读者。

张英: ②                  

莫言:让更多人认识了我们。80年代张艺谋的电影,为中国当代小说向外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西方翻译比较多的作家,我、苏童、余华等等,都是因为有电影在前面开路。

张英:③                  

莫言:我认识南派三叔,1982年生的小伙子,白白胖胖的,学财贸管理,从事金融工作,业余时间写盗墓小说。读他的小说,我很吃惊,他写盗墓写得这么专业,我怀疑是不是西安、咸阳附近的盗墓专业户。他讲盗墓故事,让人们觉得他是行家里手,把我给迷住了。

当下的类型文学,网络上挂的有几百万部,穿越的、悬疑的、盗墓的、职场的,有些小说,确实写得不错,故事很好看。

21.请根据莫言的回答,补写空缺处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每个问题不超过15个字。
22.请根据上述采访内容,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简要概括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应注意哪些方面。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数字媒体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等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媒体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鲁迅(1881-1936)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李斯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牧(803-853)  咏史怀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文化创新  引语式材料  文化传承  文化传播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