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开学考试 2023-10-03 1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个人本位”的,而自我主义是“伦理本位”或“关系本位”的。个人主义的观念中由于没有永久的家庭与宗族基础,个人的基本生活和环境取向便是自我依赖。就是说,他受到这样的制约:他要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并用自己的双手以及自己的能力开辟他自己的前途。在这种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人会认为依赖别人是不可容忍的。

自我主义的观念中,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关系网络和环境。关系不同,亲疏不等,个人的选择和取舍标准也会有所差别。在他的一生中,因情境不同而存在种种截然有别的真理。既然持有双重或多重道德行为准则被视为正常,那么这些标准也不会给个人内心带来任何冲突。一切人间事务、一切较高尚的原则,一切超自然事情以及个人的基本价值观,都受到在与别人关系的网络中各自所处的立场的影响。概而言之,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主、自立、自决,而自我主义会随情境或关系网络的变化而调整、改变甚至隐藏个人的观念与行为。

个人主义崇尚抽象的公共权威,自我主义推崇具体的个人权威。“抽象的公共权威”,可以理解为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是一般性的规则尤其是法律。人们对权威的认同或遵从基于正式的公共规则和程序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权力行使者及其个人特质。而“具体的个人权威”意味着,权威是来自具体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情境,在根本上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因人情和面子的参与而获得的,而非在社会地位和角色上获得的。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实际是由私人领域扩张与转化而来,或者受到私人领域的支配,从而使得中国社会的公共性供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与取决于处于“差序格局”中心的某个个体或某一批个体的道德。

对个人主义而言,“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它是一束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控制各个人行为的力量,是一种组成分子生活所依赖的对象,是先于任何个人而又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费孝通)。而为儒家伦理所接受和支持的整个中国社会结构,是一个突出“特殊主义”的关系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的强调,终于养成一种强烈的家族意识,而阻害了“个人主义”与“社会精神”的发展。

这样,凡私人关系范畴之外的各种关系,在道德上就都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普遍不愿对这些关系承担道德义务。在自我主义的观念下,“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费孝通)。因此,在特殊主义的观念中,正式规则往往会因为人情、面子、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被扭曲甚至失效。

在与个人主义比较的意义上以及在公私关系的意义上,伦理本位、弹性的私人关系网络、具体的个人权威、特殊主义观念,构成了自我主义的主要面向。剖析自我主义的主要面向,其意义不仅在于指出自我主义作为思维结构的特征,更在于分析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摘编王建民《自我主义与社会秩序——关于“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孔子“善推而己矣”,是因为孔子最注重就是同心圆式的伦常向外扩张的推字。
B.个人主义讲究每一个人的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力,同时,宪法保护每个人的权力。
C.在自我主义的观念中,个人的基本价值观会随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立场而产生变化。
D.个人主义崇尚正式的公共规则和程序过程,自我主义推崇人情、面子、关系等的私人联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里,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那么被圈子波纹所波及就发生了联系。
B.虽然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离不开差序格局的中心,但是他看到了以“己”为中心主义的相对性与伸缩性。
C.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外在的帮助,全靠自己的体力与脑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则他是受到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
D.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里,人们只在私人关系的范畴内发生联系,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中没有个人主义的现象发生。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B.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C.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D.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并指出论证方法。
5.文本中“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中哪些观点善加利用会对今天社会秩序产生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

不上城,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

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还是到他家,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他于是顺下眼睛去。

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小畜生’出轨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只说是‘走散好走散好’。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

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

只有潺潺的船头激水声;船里很静寂。庄木三伸手去摸烟管,装上烟。

对对。木三点头说。

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慰老爷不是劝过我四回么?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

可是我听说去年年底施家送给慰老爷一桌酒席哩,八公公。蟹壳脸道。

那不碍事。船上一人说,酒席能塞得人发昏么?酒席如果能塞得人发昏,送大菜又怎样?他们知书识理的人是专替人家讲公道话的,譬如,一个人受众人欺侮,他们就出来讲公道话,倒不在乎有没有酒喝。

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水声又很听得出了,潺潺的。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庄木三的烟早已吸到底,火逼得斗底里的烟油吱吱地叫了,还吸着。庞庄,他到过许多回,不足道的,以及慰老爷。他还记得女儿是哭着回来的,他的亲家和女婿的可恶,后来怎样地吃他们的亏。想到这里,过去的情景便在眼前展开,一到惩治他亲家这一局,他向来是要冷冷地微笑的,但这回却不,不知怎的忽而横梗着一个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

船在继续的静寂中继续前进;独有念佛声却宏大起来;此外一切,都似乎陪着木叔和爱姑一同浸在沉思里。

木叔,你老上岸罢,庞庄到了。

木三跳上岸,爱姑跟着,向着慰老爷家走。他们跨进黑油大门时,便被邀进门房去;大门后已经坐满着两桌船夫和长年。

当工人搬出年糕汤来时,爱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么?她想。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

她喝完年糕汤;知道时机将到。果然,不一会,她已经跟着一个长年,和她父亲经过大厅,又一弯,跨进客厅的门槛去了。

在这些中间爱姑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

她偷空向四处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小畜生

慰老爷向庄木三说话。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的七大人肯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馗’。那年的黄鼠狼咬死了那匹大公鸡,哪里是我没有关好吗?那是那只杀头癞皮狗偷吃糠拌饭,拱开了鸡橱门。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七大人对她看了一眼。

我知道那是有缘故的。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鉴,知书识理的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着了那小寡妇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

七大人慢慢地说了。年纪轻轻。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我一添就是十块,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

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是原本帮他们的,七大人又不可靠。但她在糊里糊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

怎么连七大人……她满眼发了惊疑和失望的光。

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那事情是万料不到,也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她非常后悔,说:

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她的话虽然微细得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了;他跳了起来。

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便向庄木三老木,她自己已经答应,事情是圆功了。我想你红绿帖是一定已经带来了的,大家都拿出来……

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

(节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婚”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爱姑为与丈夫离婚已经闹了整整三年也没个结果,最后夫家请出了有权势的七大人出面调停。
B.人物对话中常用省略号,如“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让人感受到爱姑对父亲的埋怨,言有尽而意无穷。
C.“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可见爱姑刚见七大人时心存幻想,认为七大人能主持公道。
D.“微细得如丝”与“听到霹雳似的”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七大人做出判决后,爱姑和慰老爷的不同心理。
7.下列关于文本中各个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三与庄木三、爱姑的对话,交代了部分情节,如爱姑离婚的原因,慰老爷“和稀泥”式的解决方式。
B.两个老女人看似对爱姑的事情漠不关心,但通过“互视,努嘴,点头”等动作描写,可见她们对爱姑的同情、关心。
C.文本主要运用外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七大人的形象,如“团头团脑”“脑壳和脸都很红润”“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D.“七大人也真公平”“事情是圆功了”等,体现出慰老爷阿谀奉承、拉偏架、假惺惺等形象特征。
8.文本中有三处写到了船的“静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9.爱姑的形象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 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之,景公怒而欲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之。 ”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 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睹裔敖而问曰:“君何故不朝? ”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晏子入见,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节选自《说苑正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公惭A而反B不C果D出E是以F不朝G晏子H入见
A.ADGB.BEGC.BDFD.AEH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指逃亡,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的“亡 ”字意思相同。
B.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的“谢 ”字意思相同。
C.得,指能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而天下之理得矣 ”的“得 ”字意思不相同。
D.下,指臣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的“下 ”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哭吊,完成了礼节才离开。司马迁认为晏子是一个尽忠明义, 很有勇气的人,晏子的多次进谏体现了这一点。
B.圉人和烛邹都因过失触怒了景公,景公想要杀死他们,晏子在劝谏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景公怕损害自己的名誉,便放过了他们。
C.圉人和刖跪都杀了景公的马,景公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对于圉人,景公大怒,想要杀掉他;对于刖跪,景公深感惭愧,不去上朝。
D.景公认为自己被刖跪羞辱,辱没了社稷。晏子则认为,刖跪有直辞,是景公的福分, 最终,景公给予了刖跪奖赏,免征了他的赋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2)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14.晏子是如何智慧地劝谏景公的?
2023-10-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②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增财。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如叙家常、笔墨自然朴实,却有清新之气,用笔深得陶诗之高妙。
B.颔联借用典故,表达鲜明立场,暗示诗人希望自己有如橘树般高洁的品格。
C.颈联以“喷雪”状开花之盛,“垂珠”描硕果之丰,抒发诗人的愉悦之情。
D.全诗写橘实写己,寄情于橘树,在平缓的语调中隐藏着诗人颇不宁静的心。
16.欧阳修评价此诗“初食如橄榄,真味久愈在”——即言淡意远。请结合尾联,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水和舟作喻来比百姓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后,以一个反问句强化了百姓之于君主的重要性:“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描写了金陵的秋景,其中“__________”以两个比喻句描写出水的澄澈、山的林立。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衰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自勉。
2023-09-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以期① ,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② 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③ 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长此以往,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20.“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数”,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只凭借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通常理解的每天一万步,。 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健康的增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动强度的。如果你步行的强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一般而言,走一万步消耗的热量大约在240300千卡路里。这一万步的数字看起来很美,能不能达到实际热量的消耗却不一定。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效。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才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是散文大家,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B.大家要坚定信念,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C.作为大家闺秀,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
D.李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打瞌睡。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花板2022年年度十大热词之一。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这个词语,如社交天花板”“学习天花板”“篮球天花板……天花板代表着最高”“最不可替代同时也意味着瓶颈”“限制

以上材料能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鲁迅(1881-1936)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刘向(约前77-前6)  《史记》  《说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柳宗元(773-819)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