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一 期末 2023-07-25 1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化肇端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观点认为这些小说作为经典的内涵是强化了作家的独创性、小说的情感寄寓性和文学性,并认为从它们到《红楼梦》是一个完整的经典化过程。这个观点是富有启发性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从小说史角度说,《红楼梦》是对当时各种小说资源创造性吸纳、熔于一炉后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在章回体制方面,《红楼梦》体现了章回体制的圆熟及变化。在回目设计、结构脉络、分回转折与衔接等方面,《红楼梦》遵循了章回体制的一般原则,但也表现出破体求变的特点。如第一回结尾是: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第二回接以: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这里去掉了分回的标志套话,而从封肃的感受来写是比较自然的。虽然《红楼梦》仍有少量的分回套话残留,如第七十二回末尾叙: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但根本上,《红楼梦》已改变以故事为中心的分回模式,开始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这是章回体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先声。

《红楼梦》使用的文体涉及古代的诗词曲赋等主要文体。作者把这些文体融入情节之中,使之情境化,在主题寓意、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结构脉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小说叙述呈现出诗化特点。如大观园诗会就是如此。

在意象生成和意境营造方面,《红楼梦》使用了大量意象,如石头、花、草、水等,这些成为小说诗化的重要元素。如石头对叙述角度、主题寓意、宝玉形象塑造、宝黛钗爱情关系揭示、结构脉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于《红楼梦》的情感寓意性、文学性,已经达到古代小说的新高度,是其经典化的内在品质。如作者一把辛酸泪之叹、女性风流云散之悲、爱情的新境界、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描写的运用等等。

(摘编自张岳林、杨莹莹《<红楼梦>的经典化与中西两种小说标准》)

材料二:

从诸多作家作品的经典化看,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多种力量参与的复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读者群体的价值等级虽然不高,却不容忽视。这里的一般读者群体不是某个或某些一般读者,而是他们的集合体。

一般读者群体在不同类型的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依据是否出于消遣娱乐的目的进行阅读,一般读者群体视野中的文学可大致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娱乐文学。严肃文学诸如莎士比亚戏剧、唐诗宋词、海子的诗、莫言的小说等,这类文学在思想、审美、艺术技巧等方面占据文学的高地,往往内蕴着对人性、社会、历史、生存等的深刻思考,一般读者无法也不会将其作为纯粹消遣娱乐品。通俗娱乐文学诸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和新兴的网络文学等,这类文学一般读者可以完全为了消遣娱乐去阅读。

在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一般读者群体是权威力量的接受者、维系巩固者和传承者。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现代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一般读者群体减少了对严肃文学经典的关心,降低了严肃文学经典的购买和阅读量,这使得他们接受、维系巩固、传承严肃文学经典地位的作用有所减弱。另外,一般读者群体以消遣的方式去阅读严肃文学经典,如工作或生活中断续收听严肃文学经典的音频——这些音频往往与流行音乐、流行剧集的音频混杂在一起,这种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

在通俗娱乐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中,一般读者群体的作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威压。威压可分为现象威压”“话语威压期待威压。现象威压的表现是一般读者大量购买和狂热阅读某些作品,虽然畅销但不意味着经典。经典未必畅销,但是被广泛购买和阅读依旧为经典的表征之一。话语威压表现为一般读者个体对全民热读的作家作品经典地位的询问,钱理群就曾记述学生向他询问金庸的文学史地位。期待威压主要来自粉丝群体之于网络文学经典地位的建构。期待威压有时会引起关于粉丝喜爱的作家作品优劣的辩论,这种辩论与话语威压的不同之处,在于话语威压中的个体发声者对于作家作品的经典地位仅仅是有此疑问,期待威压中的个体则是已经做出了肯定评价并且以绝不动摇的姿态坚持其肯定评价。

总之,大众文化的流行、网络文学的兴起、技术带来的文学接受方式的变化,使一般读者群体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在严肃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他们对严肃文学接受方式的改变蕴藏着重新定义严肃文学经典地位的潜势。在通俗娱乐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威压,引发了是否应该进行经典地位建构的问题。

(摘编自田淑晶《现代社会文学经典化的参与力量及其价值分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独创性,与创造性地吸纳当时的各种小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由《红楼梦》第一回的结尾和第七十二回的结尾,可以看出两种分回模式的优劣。
C.因为严肃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刻内蕴,所以一般读者不能将其视为纯粹消遣娱乐品。
D.一般读者大量购买和狂热阅读某些作品,对这些作品经典地位的建构会起一定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说明《红楼梦》已经开始出现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趋向。
B.《红楼梦》把古代诗词曲赋融入情节,使之情境化,同时使用了大量意象,营造意境,使之呈现出了诗化特点。
C.一般读者群体用消遣的方式阅读严肃文学经典,会导致严肃文学经典与通俗娱乐文学经典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
D.一部小说能否成为经典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作者的独创性、作品隐含的情感和文学性,以及读者对作品的建构作用。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一般读者群体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中的作用的一项是(     
A.新世纪伊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辟的《世纪回眸•百姓点播》栏目播出《平凡的世界》,再一次引发了听众的热情关注。
B.《盗墓笔记》系列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神作,长期占据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首位,获得百万读者的追捧。
C.网络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日趋混淆,写作成为网络大众“不过瘾就自己来”的行动,他们被称为“读——作者”。
D.《我与地坛》被选入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学校教育使其成为史铁生众多作品中最具经典性、影响力最大的一部。
4.你认为在通俗娱乐文学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中,“话语威压”和“期待威压”哪一种作用更大?
5.《蒋勋细说红楼梦》是知名学者、作家蒋勋的系列讲座录音集,被誉为以主讲者原音呈现的“文学经典”。自上线后,该节目凭借作者的独特音质与对《红楼梦》的深入理解,吸引了亿万观众,播放量达3.3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书易书

毕淑敏

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中年男子说:“你就是那个拥有很多书的女兵吗?”她迟疑着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书,都是和别人交换着读的。有些人把借给她的书送给她,这样,她就有了少许书的“积蓄”。

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过多年的烙印——极疲、极枯,肤色红赤干瘪,像一根锈铁丝编缀而成,声音里也带着铁锈般的粗涩质和渣滓感。

“铁丝男”说:“我想向你借书。我知道你的规矩,借你的书,必要拿一本书和你交换。看完了,彼此再换回来。

她安静地说:是。

铁丝男说: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话书。

此刻,她无声无息地等待铁丝男拿出拟交换的书。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

她轻声催促;“你的书呢?拿出来让我看看。”

铁丝男缓缓地把手从衣兜掏出来,手里摆着的,是……一卷纸。他轻轻地将纸卷展开,再展开,继续展开……原本折叠的纸片,居然变成了两巴掌宽、约有半米长的惊人面积。

她愕然,心里嘀咕着:这模样,难道真是一本书?

“铁丝男”将纸片小心翼翼地举起来,她满腹狐疑地盯着看——因为还有最后一层折叠尚未打开,如同藏起的谜底。她想象不出这陈旧泛黄的纸片,究竟是什么书?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它……我想,应该也算广义的书了。”“铁丝男”略带不好意思地说。

她不知如何回答。这能算书吗?如果这也算书,那真正的书,情何以堪?

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

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

这问话甫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视力表曾贴在墙上,当然有很多人看它。首战失败,她并不气馁,接着问:它算印刷品吗?”“铁丝男的脸上简直容光焕发起来,说: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她发现自己又失策了。视力表的确是印刷品,绝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败下阵来,继续发问:它有内容吗?”“铁丝男反攻说:它难道没有内容吗?!

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挖了一个个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进去。不过,她很快找到了杀手锏,问: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

正当她以为胜券在握时,“铁丝男”低下头,面有惭色道:“对不起。”她一时想不明白,这声道歉,针对的人到底是谁?

铁丝男说: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

这一番关于书的较量,她只能承认,自己彻底败下阵来。

视力表是一本书——有内容,二是用纸张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万确被很多人看过……

她没法不同意“铁丝男”以书易书的请求。

喏,给你。她恋恋不舍地用双手平端着童话书,递给了铁丝男

铁丝男接过童话书,将书夹在腋下,然后把视力表双手举着递给她。视力表边缘下垂,好似一条白色哈达。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蓝的天空和刺目的阳光,各自长舒了一口气,大有钱货两讫的终结感。

她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书,何时再换回来?

铁丝男思忖着说:我们那里山高水远,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

她知道“铁丝男”说的是事实,只得认命,叮嘱道:“尽早还来。再有,千万别弄坏我的童话书。

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

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嘱,便追加了一个问题,好奇道:“你为什么喜欢童话书?”铁丝男沉吟了一下,说:在万丈冰峰雪岭之间读童话,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她还年轻,对此话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这本童话书永诀的打算。铁丝男小心地收好童话书,说:告辞了。

“铁丝男”走了。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书她只略翻过,毕竟很少有军人会来借读。保家卫国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远;晶莹的水晶鞋和沾满泥污的战靴,天鹅蛋和寸草不生的旷野,也几乎毫不相干。

这件真实的小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个,就是我,时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

(选自202219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准备拿出拟交换的书时,“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这一细节暗示他担心别人并不认同手中的“标准对数视力表”为真正的书,因此动作犹豫迟缓。
B.“极瘦、极枯”“红赤干瘪”等词语从侧面表现了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严酷,也写出了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让高原军人饱受肉体的磨砺。
C.“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即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这说明渴望用书籍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止“我”一人,而是以“铁丝男”为代表的一群人。
D.“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强调“铁丝男”有借不还,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对话,一“多”一“少”,一问一答,突出高原书籍的稀贵及我热爱读书的形象,自然引出下文“一番关于书的较量”这一情节。
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引人联想,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语言更富幽默感。
C.文中将边缘下垂的视力表比作一条“白色哈达”,使“以书易书”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同时也象征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际关系。
D.“铁丝男”借走童话故事书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文章没有交代书本未归还的缘由,使小说具有“留白”的艺术效果。
8.“视力表”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毕淑敏的作品“冷静中蕴有温暖”,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孝成王时秦兵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楚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困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周时隐士,疾世愤俗)为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①首功:以战争中所得敌人首级多少而论功。

(选自《史记》)

材料二:

魏安釐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也,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选自《资治通鉴》》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孝成王A时B秦兵围C邯郸D赵王恐E诸侯之救兵F莫敢击秦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养士而闻名。
B.鲁仲连适游赵的“适”,与《赤壁赋》中的“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的“适”含义相同。
C.再拜是古代隆重的礼节,指拜两次,表达敬意,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含义相同。
D.鲁连辞让者三的“让”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中的“让”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新垣衍大敌当前,主张赵魏两国妥协,尊秦王为帝,这个策略本质上是建立在畏惧强秦的心理基础之上的。
B.鲁仲连举春秋时代隐士鲍焦的案例,意在点明,这世上是有人为公义而死的,而自己宁可跳海也绝不尊秦为帝。
C.鲁仲连能言善辩,劝解新垣衍放弃劝赵尊秦为帝的主张,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把军队撤离邯郸回去了。
D.鲁仲连不畏强权,急公好义,解赵国被围之急而不居功自傲,不慕名利,拒收平原君爵禄和千金之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2)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14.材料二子顺对鲁仲连的评价与材料一鲁仲连的表现有何不同?请简要概述。
2023-07-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②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增财。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如叙家常、笔墨自然朴实,却有清新之气,用笔深得陶诗之高妙。
B.颔联借用典故,表达鲜明立场,暗示诗人希望自己有如橘树般高洁的品格。
C.颈联以“喷雪”状开花之盛,“垂珠”描硕果之丰,抒发诗人的愉悦之情。
D.全诗写橘实写己,寄情于橘树,在平缓的语调中隐藏着诗人颇不宁静的心。
16.欧阳修评价此诗“初食如橄榄,真味久愈在”——即言淡意远。请结合尾联,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这一现象总结出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议政时常常意见相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2023-07-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既可以一卷在手,享受纸质图书中的春色无边”;也可以一屏当前,享受数字图书中的浩瀚无边一卷在手一屏当前,变的只是阅读的介质,不变的是阅读的本质。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可以听小说、新闻等,解放了双眼,同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

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阅读变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天性享受甜味带来的快感,所以对糖总是欲罢不能。可是随着健身观念的普及,慢慢地便和肥胖建立起了不好的联系,人们认为。于是,代糖应运而生。

代糖是什么?这就要从甜味剂的分类说起。甜味剂指的是能给予食物甜味的物质,根据是否可以产生热量给人体提供能量,。营养性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类和糖醇,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来源。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包括两类,一类是从植物中天然提取的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另一类则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类甜味剂的特点是几乎不含热量,但甜度超高,所以多使用为代糖。

传统认为,代糖由于不会被人体吸收降解,所以不会对血糖浓度造成影响。但早在2014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摄入代糖后微生物组的变化与血糖反应之间存在关联性。最近一项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学术论文则更是表明,。所以使用代糖并不能代表健康,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打着无糖标签的饮料,大家一定要在购买前仔细阅读配料表。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B.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C.老师讲课时候说,大家一定要掌握经常要用到的知识,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
D.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刚过去的两届奥运会,造就了两位“苏神”。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多年前,年龄就已经成为他的弱点,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毕淑敏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柳宗元(773-819)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奋斗 励志  任务驱动型作文  梦想 追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