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大渡口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期末 2023-12-23 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这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指明了路径。

网格化管理,是按照属地负责、布局合理、管理便捷等原则,在一定的管理权责空间内,针对人、事、物等要素分布情况及其管理服务的需求特点,打破部门职能壁垒,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条块划分和治理功能配置。网格化管理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社会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和基层组织压力,还有利于全面准确掌握区域情况和动态,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问题,实现治理资源与治理需求精准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近年来,网格化管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网格化管理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网格事项流转处置、网格管理事项清单等工作机制,发挥基层网格的更大作用。

当前,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更加广泛多样,这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的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基层治理应结合基层事务特点,强化服务意识、贴近百姓需求,不仅要做到基层事情基层办、有人办、马上办,还要做到办得实、办得准、办得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目前,基层治理依然面临资源有限、多头管理、负担过重等问题,迫切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精细化服务平台,建构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使基层有条件、有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

行之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以及精准精细的公共服务,其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集成运用,如地图库、人口库等基础数据库组合形成的多图层、多功能动态数据库,政务网、互联网、物联网和便民服务终端相互联结融合形成的人、事、物、组织全要素服务系统等。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需要通过更科学、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优化和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打通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对各类信息的统一分析、研判、归类和综合处理,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矛盾问题集中。基层工作的错综复杂,决定了仅靠某一方面力量难以妥善处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凝聚社会治理各方面合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使基层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当前要构建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既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个人等共同参与、共同出力的开放平台,也是注重治理成果人人享有的共享平台。

(摘编自冯霞《搭建高效共享的管理服务平台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材料二:

“五网并行”体系,即将新型城市精细化管理网格体系划分为部件物理网格、信息采集网格、管理责任网格、服务广化网格、基层党建网格等五类网格,以此构建起五类网格并列运行的新格局。

城市网格“五网并行”体系需要新型技术条件的支撑,以网格作为城市管理数据传递的起,点和终点,形成城市管理的数据闭环,并基于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升级构建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具体而言,即升级以下“12345”项内容:

“1”:一套数据。以地理信息为基础,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的视频监控信息,城管、工商、交管、房管、建委等各条块的行业信息,市街的数字城管信息,建筑物的精确模型信息等,有效解决横向部门间、纵向层级间多头分散、数据杂乱等问题,将全市一套信息作为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基础。

“2”:双向互动。进行数据信息自上而下分派、自下而上反馈的双向闭环式互动,通过网格系统特有的“上报派单处置反馈上报”流转路径,落实“发现、处置在基层,指挥、调度在上层”的基本原则。在互动过程中,不排斥基层对上层的缓办、延期、回退诉求,也不排斥上层对基层的指导、协助、共管职能。

“3”:三个层级。在“市街”三级体系下,市级层面统一设计、共同研发,对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用户功能、技术标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进行统一的规定部署,同时留下应用模块接口,使区级、街道在使用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自主模块新增和调整。

“4”:四类用户。设计用户包含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城市管理主体,根据城市管理过程中各主体管理和参与需求不同,设计不同的系统功能,并且将四类用户的需求对应到城市“五网”中,将主体、职能、空间统一起来。

“5”:五项技术。重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通讯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对物理部件管理、网格问题采集、管理责任明细、公共服务组织、社会参与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升级,从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等领域,完成数字城管系统的升级工作。

(摘编自杨浩天《新型技术条件下城市网格管理系统智慧升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格化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的方式,将其进一步优化符合基层治理的更高要求。
B.我国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治理,方能妥善处理和应对。
C.整合公安、房管等多部门信息资源,直接形成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能有效解决多种城市治理的问题。
D.高水平的基层治理离不开各种信息化科技手段的支撑,“五网并行”体系构建起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基层治理要以基层事务特点为基础,以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为抓手,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B.网格化管理平台既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也是解决所有经济发展和民生矛盾的共享平台。
C.网格化管理需要运用新型技术,在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等领域升级,形成城市管理数据开放型管理。
D.材料二提出建设“五网并行”的网络升级思路,指出它所需的技术支撑,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特点的一项是(       
A.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将参与社区共建纳入驻区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
B.实行三级网格管理: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行政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民小组、小区楼院为三级网格,确保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
C.通过网格化日常走访、事项代办等,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家政、幼儿托育等亲情化社会服务,以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温暖人心。
D.建立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心理咨询人才库,切实推动心理咨询服务向基层延伸,同步开通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安心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新型技术条件下的城市智慧网格管理系统有哪些优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发灵宝站

吴伯箫

东开的辎重汽车,在函谷关下被阻于弘农河窄窄的木板桥,我们便有了在灵宝车站改乘火车的机会。啊,阔别了八月的火车,睡梦里都是汽笛的鸣声呢,像对人一样,热切地想念着。

时候是初冬,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灵宝车站,北面正对着与铁道平行奔流东去的黄河。黄河水翻滚着混浊的泥浆,忿怒似的发着汹涌汩汩的声音。天气是阴沉的,傍晚时分而看不见夕阳,风不大却遍天弥漫着黄腾腾微细的尘沙,又清冷。

在这种乡僻野站,惯于行旅的人该会记得吧?承平年月风和日丽的时候,一定是:打扫得清清楚楚,在碎砂铺就的站台上,来往踱着穿了青色制服的路警,那么干净利落,迈着匀整的脚步,皮鞋踏地发着踏踏的声音,候车人,哪怕是辞家远别呢,心里也会透上一脉轻松。车站旁边少不了摆几个小摊,吆喊着,竞赛着嗓音的嘹亮,专等那些出门大方和候车感到无聊的顾客。车尽不来,三等候车室里无妨摆龙门,唱二簧;一听电话的铃声响了,呜呜的叫号吹了,白天打了红绿旗子,夜里提出了红绿灯,人们这才争着买票,扛行李,向站台一哄挤去……

于今,那情形已成了梦境了。一想到坐火车了,你绝不会相信这段陇海路上的火车是你可以自由乘坐的唯一的火车。这站上荒凉的情形也正是中国各条铁路各个车站一般的情形:票房没有了门,没有了窗子;递票的地方是用破碎的煤油木箱拼凑起来的。候车室没有顶,整个的露着天空。屋角落里过去是安放公共坐椅和痰盂的地方吧,现在却堆满了砖块同瓦砾。指示站名的路标,只剩了车站两个字歪斜地挂在要倒的柱子上。站台上看不见穿着整齐的路警,也不见戴了黄箍帽的站长那样的人物。没有小摊,没有红帽子行李夫,只零零落落三几个候车人,兵、难民,在焦躁而又忧戚地徘徊着,在小声咕噜地说话。比较嚷得高声些,话也仿佛津津有味的是一位胖胖的站务司事。

站务司事,矮矮的,胖得眼睛挤成一条细缝,说话时脸微微向上仰着,腰挺得很直,短短的两只手臂交握在背后,他正在回答一个旁边人的问话:

……这不是飞机炸的,是隔河炮轰的,足足放了三百多炮。一炮打中了水塔,你瞧水塔全毁了;一炮照着候车室过来,就将这候车室的顶盖给揭去了。

说着,一一指给你,并告诉你隔了黄河的东北方,那抹树林后边的高地就是敌人的炮兵阵地。

这里来过飞机么?有人问他。

来过,可是没有下蛋。这里老百姓不怕飞机。说:‘喜虫(麻雀)满天飞,有几个把(屙)在人的头上!’大炮却不同,因为领教过了,不过慢慢的习惯了,也就不觉什么了。反正敌人放炮,咱就躲开;敌人不放了,咱就再回来。想到这边来是不容易的,黄河是天险,老百姓是血肉长城。

车站被轰的时候伤人没有?又有人问。

怎么没伤人!吓,二月十三那天是敌人第三次放炮,老李躲在水塔底下,不是炸得连尸首都找不着么?─—真惨!这碑上贴了个耳朵,那树上挂了半截腿。您不知道,这墙上一块块黑糊糊的地方就都是当初炸飞了的碎肉。

啊!四围听的人摇摇头,沉默着,正替牺牲了的人表示无限的哀悼与感触的时候,站务司事却又换了另一种语调说了另外一些事:

哼,什么世道啊!我十五岁吃火车饭,现在五十五,整整四十年了,从没过过这种日子。内战打过多少,却总是前线弟兄们拼,绝不会乱杀乱砍,老百姓也跟着遭殃。谁怕过!现在世面却见大了。

天黑了,夜幕盖下来,也刮起了凛冽的风。

唉,我们的地方,我们的人啊!为什么被那些野兽如此的践踏蹂躏?多少事实激动你,心狠,真足将牙根咬碎!无缘无故就跳了起来的事是常有的。然而那时轰炸罢了,侵占罢了,自家的铁路终还有几条可以往来畅达啊。如今,如今只剩了这陇海路的半段!

现在我踏着的是到火线去的路!

啊,灵宝车站,别了,车厢里摸索着向渑池进展。

已是夜里。车厢里真黑,什么亮都没有,仿佛连听人说话也要摸索着听似的。──刚好,有哪个部队里一位操四川口音的副官或传令兵一类的小伙子正在演说八路军呢,传奇一样,有枝有叶的。

……我亲眼见过朱师长,脸黑黑的,穿得破布褴衫的。经常连个护兵也不带,就出来和老百姓一块儿晒太阳谈天。─—哼,从前还‘围剿’,好容易,四下里围得紧紧的,水泄不通,以为这回可跑不了啦吧?却不知他老人家早已拄着小拐棍慢步逍遥地走了。从你眼前过,还抬头看了你一眼,你却不知道。

人家真行:说打日本,就打日本,自家人无论多大仇恨,都一笔勾销。

人家打仗也算凶,敌人明明知道八路在那里,飞机大炮一齐冲过去,却扑了个空;八路倒是从敌人屁股上打来了,一来就给他个全军覆没。

日本人说‘八路军神出鬼没’;老百姓说‘八路军满天飞’:你说厉害不厉害!

听见了听的人们的笑声,才知道这位八路通已成了黑暗里半车人倾听的中心。

黑暗中希望在每个旅人的心里抬了头,自己的忧郁也不知到哪里去了。车突突地向前冲着,虽然还是夜里,战地却在眼前开了花。血腥的敌人后方,变成了无畏者的乐园。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一日,潞城,故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插入了对和平年月的火车站的描写,对下文写灵宝车站的荒凉起补充和衬托作用。
B.站务司事换了另一种语调说话,说明了他对伤亡已经麻木,从侧面表现出日寇的残暴。
C.日本人和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不同说法,包含了不同的情感,都体现了八路军战术的有效。
D.由于演说生动有趣,缓解了旅途中的枯燥沉闷,“八路通”成了半车人倾听的中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滚的黄河、阴沉的天气、弥漫的黄沙、凛冽的风等环境描写突出了时节和地域特点,同时也渲染了特定气氛。
B.散文先写车站被日寇轰炸的现实,后写小伙子演说八路军的内容,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C.“八路通”演说八路军既有现实基础,也有“艺术加工”,塑造了八路军俭朴亲民、英勇善战、维护民族大义的形象。
D.本文以叙事为主,穿插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笔法灵动,饱含深沉的情感,给人以质朴浑厚之感。
8.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有研究者在研究灵宝县抗战时期的历史时,将本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请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谈谈其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建德谓其群下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武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趣聊城。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粮尽,请降,神通不许。安抚副使崔世干劝神通许之,神通曰:“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幕,吾当攻取以示国威。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世干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干于军中。既而宇文士及自济北馈之,化及军稍振,遂复拒战。神通督兵攻之,贝州刺史赵君德攀煤先登,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战,君德大诟而下,遂不克。建德军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与化及连战,大破之,化及复保聊城。建德纵兵四面急攻,王薄开门纳之。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场帝尽哀;收传国玺及卤薄仪仗,抚存隋之百官。以槛车载化及并二子承基、承趾至襄国,斩之。化及且死,更无馀言,但云:“不负夏王!”

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栗饭;妻曹氏,不衣仇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及破化及,得隋宫人千数,即时散遣之。以隋黄门侍郎囊矩为左仆射,掌选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其不愿留,欲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隋骁果尚近万人,亦各纵遣,任其所之。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皇泰主封为夏王。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未有文物法度,裴矩为之定朝仪,制律令今,建德甚悦,每从之咨访典礼。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


【注】①骁果:隋炀帝为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新军骁勇善战,称为骁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B.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C.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D.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卤簿,帝王出外时的仪仗队,汉以后也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等。
B.选事,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负责官吏的任用、考绩以及奖惩等。
C.黄门侍郎,官名,始自秦汉,东汉时设为专官,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D.朝仪,古帝王临朝时的典礼,后亦称人臣朝君或官吏互拜时所用礼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普于用兵,攻克聊城。他继李神通之后攻打聊城,命令军队发起猛攻,在王薄的策应下,生擒宇文化及父子三人,将他们押至襄国处斩。
B.窦建德言行一致,效力隋朝。他在出征聊城之前宣告要为隋朝报仇,作战胜利后他先去拜谒了隋朝萧皇后,又身着素服哭祭隋炀帝,以尽哀思。
C.窦建德仗义疏财,善笼人心。他不追求奢靡生活,日常饮食只是粗茶淡饭,家人也衣着朴素;他将所有家财全都分给将士,能与下属同甘共苦。
D.窦建德爱惜人才,选贤任能。他根据隋朝留下官员的才能授予他们官职,重用裴矩、何稠等人;建国后裴矩为他制定了朝仪、律令等文物法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
(2)化及且死,更无余言,但云:“不负夏王!”
14.唐人股侔在《窦建德碑》中称赞窦建德“宽容御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他“宽容御众”的表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因革新失败,刘禹锡被朝廷贬谪,先后置于朗州、连州、夔州及和州等地。此诗作于由夔州刺史赴任和州刺史途中。②王浚: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浚造大船,出巴蜀。③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一“下”即“收”,表现了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
B.颔联写眼前所见之景,“铁锁沉江底”“降幡出石头”,写出了双方的强弱对比、战争的方式和结局。
C.“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句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景象,又寓情于景,蕴含丰富。
D.本诗将历史、景物和情感糅合在一起,三者相映相衬,营造了苍凉的意境,给人沉郁顿挫之感。
16.诗歌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告诉人们若不重视积累,就难以到达远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和夸张来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纵横的栏杆“____________”。
(3)饯行时举杯送别,团聚时开怀畅饮……酒,用来表达心意,用来抒发情感。酒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店潮”的论断,如今却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座座新型书店,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兴起。从前些年的,到如今购物中心、商业地产、社区、景区积极引入,实体书店在2018年展现出罕见的扩张之势。

在这轮书店创办热潮中,追求“高颜值”成为一个显著特征。的设计、高雅精致的布局和时尚惬意的环境不仅造就了一座座“文化地标”,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打卡”。不过,热闹背后,行业人士担忧:仅靠“拼颜值”吸引的顾客回流,尚不能断言实体书店已真正走进阅读生活。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开张后也备受关注,记者走进了这家“网红”书店,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的触发,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旅程。“网络书店的冲击,让实体书店不得不努力探寻吸引消费者重回书店的可能性。( )。”《中国图书商报》创办人程三国说。不过,“打卡”并不意味着买书。程三国认为,书的创办理念应从“美感”转向“品牌”,“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要为消费者提供他真正愿意花钱购买、而且只能从你这里买到的某种‘价值’。”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绝如缕 星罗棋布 财匮力绌 浑金璞玉
B.言犹在耳 雨后春笋 江河日下 美轮美奂
C.不绝如缕 雨后春笋 财匮力绌 美轮美奂
D.言犹在耳 星罗棋布 江河日下 浑金璞玉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一次在知识文化中的蜿蜒漫游。
B.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源自《溪山行旅图》触发的灵感,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漫游。
C.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的触发,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蜿蜒在知识文化中的一次旅程。
D.起伏蜿蜒的店内设计和布局,源自《溪山行旅图》触发的灵感,意在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一次在知识文化中的蜿蜒旅程。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这个过程恰逢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
B.这个过程恰逢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
C.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这个过程恰逢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
D.这个过程恰逢消费者追求消费升级,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新一代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中的病毒数量极其庞大,据估算,1毫升海水中平均有1000万个病毒。数量如此庞大的海洋病毒隐匿在海洋中,会不会让海洋生物生病?。海洋病毒会感染一部分海洋生物,并致其死亡,以此来调节它们的种群数量。

海洋病毒在生物间的传播,会导致不同生物基因的快速交流,以达到促进生物进化的作用。可见,虽然身材只有纳米级别,但海洋病毒却发挥着全球尺度的作用,     ②

截至目前,大部分海洋病毒感染的主要是细菌等微生物,也有一些海洋病原性病毒可以感染人或其他陆地生物。近年来,     ③     ,人体内抗生素抗性细菌越来越多,急需寻找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菌药物。海洋病毒恰恰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人类如何应对海洋病毒带来的挑战。不超过30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对此,社会反响不一。有的教师觉得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终于有规则可依,不用担心和家长、学生发生矛盾。有的教师觉得虽然有了规则,但是尺度不容易掌握。有的家长和学生担心教育惩戒被滥用。为更好地实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复兴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资治通鉴》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刘禹锡(772-842)  咏史怀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4辨析并修改病句  简明、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