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萍乡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期末 2024-02-20 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通过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的鸿沟: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

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修齐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肖瑛《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
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很难进入公共领域,地位也有所降低。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需要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
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B.《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C.《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D.《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4.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霸王自杀(节选)

郭沫若

大王,请你不要迟疑,亭长又敦促着,追兵万一赶到了……”

不行,不行,项羽依然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呵!他长叹了一声,把两手握成拳头,向空中举了一下,望着天。我还有这么大的气力,就要被消灭了吗?

大王,亭长又说,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

不行,不行,项羽又摇起头来,我是晓得的,亭长,你一定是好人,但我有什么面目回到江东去呢?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

还有我这匹乌骓马,项羽接着又指着他的那匹青白色的马说,这马我骑了五年,我不忍杀它,这也让亭长把它打救了吧。

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古话说得好,‘天道远,人道迩’,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

在这时候从西北角上又隐隐腾出了一片声息,声息愈见逼近了,听得出是一大群人马的马蹄声,听来是有几百人的光景。

大王,亭长叫着,不要再狐疑,你赶快上船!赶快上船!

项羽没有作声。他的左手把盾牌拿着了。其他二十五名壮士就像受了命令的一样,也一同拿起了盾牌。

项羽的两个眼仁愈见对紧了,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五名的壮士也不期而同地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在朝阳中交织着了无数的虹彩。二十六个人呐喊了一声,迎接着涌上了前去。

亭长这时候把船离开了岸,隔得一箭远的光景,又停着了。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

……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

项王呢?项王呢?钟离昧焦急着问。

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

哦,那不危险!

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

项王呢?项王呢?项王没受伤吗?……

……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

项王呢?项王呢?

他没有倒。但他的头受了伤,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身边就只有几个黑盔甲的尸首僵伏着,一个敌人的尸首也没有。他现在拾起了一把剑来了……哦,你注意听,他好像在说话,他指着一个好像叫吕马童的人在说话……

……你不是吕马童吗?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你从前对于我是有过好处的,我现在就把我这个首级送给你罢……

这一片宏大的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吐出的,连船上的人也听得清楚。钟离昧早已经硬着颈子在吞眼泪,亭长依然还在马上看。

呵哈,亭长最后叫着,项王刎了喉,在一群黑盔甲的尸首里面,倒了。

亭长的脸上也悬着了悲怆的眼泪,他不忍再看了,从马上下来,把船起了碇,向江心摇去。

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

……

(有删改)


【注】①本文取材于《史记》,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被收入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
②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亭长的敦促,项羽产生迟疑并拒绝渡江,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B.项羽临别时不但赠送乌骓马给亭长,而且请求亭长将其受伤部将钟离昧渡过江去,体现了他还有亭长所说的那种“仁心”
C.“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衬托出项羽和他的将士们勇于应战的英雄形象,与下文具体的作战过程相呼应。
D.小说结尾处写这次激烈的交锋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折射出项羽的悲剧命运。
7.关于文中亭长在“观战”时与钟离昧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亭长传达自己所见时,钟离昧始终关心项羽是否安全,可见他很忠诚
B.项羽部将人数逐渐减少到最后仅剩项羽,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
C.项羽愿意把自己的首级送给吕马童去领赏,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D.项羽自刎,照应上文托付钟离昧、赠送乌骓马,暗示当时已抱必死决心
8.郭沫若在《豕蹄》序言中说,自己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来创作历史小说,请结合这句话分析小说中划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9.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确有项王临终托付乌骓马于乌江亭长的记载,但只字未提钟离昧。而在这篇小说中,郭沫若特意安排这一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六年冬十二月,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B.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C.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D.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的庙号。庙号是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壬子,为干支之一。“干支”即天干地支,夏历中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
C.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很久没有举荐人才,认为他不但不反思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而说什么没有旷世的奇才。
B.唐太宗曾与魏征探讨明君与昏君的区别,魏征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获得唐太宗的赞赏。
C.唐太宗问自己如有过失是否会被记录,身边大臣回答不一:褚遂良说他会如实记载,刘洎说天下人会记载。
D.唐太宗特别倚重魏征,不仅对他提出的意见多有采纳,而且在魏征去世后时常怀念他,觉得丢失一面镜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
14.本文选自《贞观君臣论治》,唐太宗与近臣主要谈到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5.下列对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
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D.词中“谁记”“独去” “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6.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的妙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_______________”运用多个动词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______________”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回忆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文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于__①__的大自然中感受春日的热情;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享受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黄叶飘零的飒飒西风里,细品__②__的况味。

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对于季节我们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本应循环交替、__③__的四季,在人类科学的推进中也逐渐迷失了。让我们知道秋天来临的,竟不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这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于季节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B.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C.我们对于季节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D.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市场上的蟹黄,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让我们知道了秋天的来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衣服至智能皮肤、智能肌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以“可穿戴”为特征,以“健康”为目的。它们不仅可以监测心率、血氧、血压等生理指标,②        ,如心理压力、情绪指征、疲劳程度等。通过对一系列身体数据的运算处理,它们可以发挥风险评估与健康预警功能,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健康隐患。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健康管理水平日一日。③        ,让广大用户为不满。用户什么时候喝酒,什么时候失眠,什么时候运动……这些私人信息被无端披露在互联网,而且真的会有好事之人来研究数据,广大用户只想说一句:“干卿事!”

21.文中加点的四个“甚”字,可以用“胜”字来替换的是哪一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有这么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是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他叫邓清明,今年55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23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邓清明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尽管如此,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责任 担当  奋斗 励志  记叙性材料  家国情怀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