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 高一 期中 2017-07-19 3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句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沧茫 雾霭ǎi     什刹chà海     锲而不舍 qì
B.别墅 颓圮pǐ     金麦穗suì     茕茕孑立qióng
C.恣意 菜圃pǔ     刷shuàn羊肉 饿殍piǎo遍野
D.桑梓 赭zhě色 黑魆魆xū       促膝qī谈心
2016-12-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组马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          的联系。
②这恶魔似的铁马,那             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③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A.不绝如缕 震耳欲聋 不可名状
B.千丝万缕 振聋发聩 不可名状
C.千丝万缕 震耳欲聋 莫名其妙
D.不绝如缕 振聋发聩 莫名其妙
2016-12-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跨进书店门,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①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橱的夹缝
②哟,把短头发弄乱了
③我踮起脚尖            
④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⑤暗喜没人注意
⑥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A.④①②⑤③⑥B.⑤③④②⑥①C.④②⑤③⑥①D.⑤③①④②⑥
2016-12-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B.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C.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D.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2016-12-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B.①七夕 ②除夕 ③重阳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D.①中秋 ②除夕 ③重阳 ④七夕
2016-12-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对下列划线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②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 子:尊称,您
A.①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B.①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疾:洪亮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之徒:他的徒弟
C.①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②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交会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假:借助
2016-12-1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016-12-1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其父为吏,从征江南,调饶州安仁县典史,又为杭州钞库副使。翥少时,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因受业于李存先生。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学传于陆九渊氏,翥从之游,道德性命之说,多所研究。未几,留杭,又从仇远先生学。远诗最高,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于是翥遂以诗文知名一时。已而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
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书,荐翥隐逸。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寻退居淮东。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历应奉、修撰,迁太常博士,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是学者乐亲炙之。有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尝奉旨诣中书,集议时政,众论蜂起,翥独默然。丞相搠思监曰:“张先生平日好论事,今一语不出,何耶?”翥对曰:“众人之议,皆是也。但事势有缓急,施行有先后,在丞相所决耳。”搠思监之。明日,除集贤学士,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阶荣禄大夫。
孛罗帖木儿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及孛罗帖木儿既诛,诏乃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学士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翥少时,其才隽 负:依恃,凭仗
B.是学者乐亲炙之 用:因为
C.搠思监之 善:善良
D.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 致仕:退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传于陆九渊氏 皆出于此乎
B.远诗最高 冰,水为之,而寒
C.有经义请问者 作《师说》贻之
D.孛罗帖木儿入京师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0.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
                                                                   
(2)翥对曰:“众人之议,皆是也。
                                                                   
(3)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
                                                                   
11.文中表现了张翥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2016-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从诗中的哪两个意象可以看出写的是“晚秋”季节?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
2012-05-30更新 | 6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人非生而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登黄鹤楼》)
2016-12-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平乐,凡俗人生的朴素追求
乞颜若风
①我确信,在久远的过去,一定有在茶马互市的旅途中讨生活的贩夫走卒、马帮脚夫从我的角度眺望过那片苍翠和苍翠中的那片葱茏。
②作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节点,平乐古镇是马帮离开邛州后或到达广袤的成都平原前的一个重要集镇。旅人的惆怅、游子的归心,自古以来在这里盘桓纠缠,剪不断,理还乱。
④乡愁是什么?对我等凡夫俗子而言,乡愁可能是一张船票,也可能是一张邮票,更可能是故乡柴房里烧秸秆的味道以及妈妈或老婆亲自烧好并倒进木桶里的洗澡水的气息。
⑤即便只是一个驿站、一个码头、一个节点,我们都不愿意自己总是一个匆匆过客。或者说,我们虽然是匆匆过客,但游子伤痕累累的心中,不仅血泪斑斑,更有对地平线上的那缕炊烟、海平线外的那根桅杆的期盼。
⑥平乐古镇用它的名字诠释着一个浅显的真理,我们终其一生,颠沛流离、奔波劳顿、所欲何求?不外平安、快乐而已。自然,首先我们为着那些人,他们的命运,通过血缘或同情的纽带,跟我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先甭说我们能否让他们觉得人生幸福美满,倘若连平安快乐都尚且不能达成,我们的一切奋斗拼搏抑或是挣扎扑腾又有什么意义呢?
⑦所以,平乐古镇很难让你感到这只是你惊鸿一瞥的一个栖息地。它吸引旅人驻足停马的,不是聊以果腹的粗茶淡饭和草草打包的草料、饮水,而是那种类家的体验。当我们带着对故乡的最后的美好记忆上路,抑或当我们回还时,在这里歇歇脚,洗把热水脸,乃至泡个热水澡,住上一宿,然后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地出现在爱人和家人面前,身后的马背上,驮着用食盐和我们的艰辛甚至是半条生命换来的大包的茶砖、普洱抑或是别的内地罕见的商品。
⑧漫步在平乐的通衢大道和铺石板的小巷,穿越历史尘烟的马铃声并不能影响这里的安宁和静谧,甚或曾经喧嚣吵闹的白沫河水道,现在也不过是父母们牵着孩子们戏水的河湾。盛夏时节,人们甚至将麻将桌、茶桌安放到了浅水中,娱乐、品茗、戏水两不误。而河边披红挂彩的那株黄桷树,应该超过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年龄了吧,它之所以被人们神化,倒不是因为它确乎能保佑人们点什么,而是历经岁月沧桑后所积淀下的那种刀砍斧凿般的厚重感,让我们感到生命本生是值得赞颂的和讴歌的。
⑨平乐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牌坊那儿的那间铁匠铺,古朴的铺板门脸儿和满壁农耕时代的工具、农具让我瞬间有了穿越感。心灵手巧的铁匠的先祖当年也曾经打造过马掌吧?当马帮的铃声渐行渐远,眼前气定神闲的工匠传人究竟是如何将家族的技艺和那份匠心薪火相传,以至于让我都有了放下行囊,在平乐安安静静地做一个铁匠的遐想。如果此时,被烟熏火燎了一天的打铁人,还能从街头叫上一碗别处罕见的加醪糟的冰粉,生活的甜蜜、世间的美味,都概莫如此吧?
⑩在平乐,我真想在自己厌倦了的时候停下远行的脚步,然后在河边租下一爿客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看人们熙来攘往,行色匆匆,并在旅人们口口相传的茶马古道的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和掌故轶闻中安放自己无处安放的灵魂。
11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望不见折返点的马拉松,那么平乐就是这个旅程中的一个小憩驿站,它带着家的气息和我等凡夫俗子的朴素人生追求,牵连着现在和过往,直达某个望不见尽头的远方和他处。
(选自“文学博客网”,有删节)
14.请简要说明平乐古镇让人们愿意停下脚步的理由。
                                                     
15.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⑧段的表达特色。
                                                           
16.文章第⑨段穿插写铁匠生活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17.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2016-12-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论读书
林语堂
①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②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也许我们幼时未进小学,或进小学而未读过地理,或读地理而未觉兴味;然今日逢闽变时翻看闽浙边界地图,便觉津津有味。或是叫许钦文在狱中读清初犯文字狱的文人传记,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子谓《论语》读者有此等人与彼等人,有读了全然无事者,亦有读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凡人读书必找一位气质相近的先贤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尼采师叔本华,萧伯纳师易卜生,虽皆非及门弟子,而思想相承,影响极大。当二子读叔本华、易卜生时,思想上起了大影响,是其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
④诗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苏,或好韩,读其所好,说得好的道理出来。或竟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己是而人非。等过几年学力已到,仍己是人非,则将来必发现与己有同感之人。刘知几少时读《前后汉书》,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责以童子轻议前哲,乃“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后来偏偏发现张衡范晔等,持见与之相同。因其读书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书。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
(选自林语堂《论读书》,有删改)
18.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1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0.在林语堂看来,应如何读书?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21. 请以“幸福不在别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注重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不少于800字。
2016-12-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家作品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  字形选择题
2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3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40.64修辞手法选择题
5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6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7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8-110.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20.6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4-17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18-200.65议论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六、作文
210.15写作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