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文创教育高三3月强化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全国 高三 阶段练习 2017-07-19 5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 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
A.破釜沉舟窥视脱颖而出B.孤注一掷凝视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凝视崭露头角D.孤注一掷窥视脱颖而出
2016-11-1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江苏苏州高三大市最新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2. “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
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2016-04-06更新 | 44次组卷 | 9卷引用:2016届江苏苏州高三大市最新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B.⑤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⑤D.②⑤①④③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B.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
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C.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文以气为主,气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
B.①王粲长辞赋。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
C.①文人相轻,自古然。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固小之。
D.①是以各所长,相轻所短。②不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8.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9.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文创教育高三3月强化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0.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①。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015-03-11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淮安等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_______,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2016-11-18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淮安等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城堡的表情
高宝军
公路挽着河水,像一黑一白两条绸带在宽阔的宁塞川里飘逸着,亮闪闪的河水逶向东南,黑亮亮的公路飘向西北,公路在飘,汽车在公路上飘,飘上了半山腰。南北走势的山梁,梁顶齐齐平平的,迎东面扑下来的陡坡急促地漫泻下来,坡呈凹状,凹状的两边,后宽前窄稍稍收拢,拢成一个簸箕形,顺着“簸箕”的边沿,层层夯土,层层积累,形成一圈六七米高的城堡。这便是五姑城堡遗址了。
城堡就像一册装帧简陋的史书,岁月不时给它增添延续的页码。追溯久远的年代,这座城堡是战国名将吴起屯兵储粮的堡寨。时光推移着城堡在不停移动,也不断丰富着城堡史书的内容。
古城堡的轮廓虽然依稀可见,却已斑斑驳驳,断断裂裂,萋萋荒草蒙面,蜂蝶鸟雀相伴,山风轻唱着劝慰的歌谣,雨雪滋润着焦渴的期待,五姑城堡,期待着时代的巨手重新梳妆。
我作为吴起大地的子民,想寻觅自己生命之根而翻阅这本大书;我作为吴起县古城寨堡的搜集整理者,怀着朝圣般的虔诚,专程赶来了。
我翻沟过去,来到城堡跟前。古城堡用绕山梁2000米的臂膀,将我搂在怀抱里……在从坡底爬上梁顶的两边城墙上,等距离筑有三座箭楼墩台,簸箕口上一座,中间一座,梁顶上拐角处一座。城墙外便是深沟,作为护城的天堑。
五姑城堡并不是孤立的,还有桐寨沟城堡与其遥相呼应。此处有事,彼处来援,两相照应,互为依托。桐寨沟城堡像一个巨大的钝角三角形,长长的一角像锋利的剑刃,从梁顶上刺下来。桐寨沟城堡又像一张大弓,弯弓搭箭,在山头上严阵以待。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刷洗,现存的桐寨城堡,“弓背”依然坚挺,“弓弦”却潜形隐踪。是自然的塌陷,还是人为的损毁,已无存考证。
如果把五姑城堡看成“后营”的话,那么,桐寨沟城堡便是它的“前哨”阵地了,而这个“前哨”城堡,又有它自身的天然“前哨”。这就是高踞在山梁上的桐寨沟城堡的梁底处一个孤立的山岗。这山岗一面连着城堡山梁的底部,其余三面皆临沟,易守难攻,进退方便。山岗顶端上,威风凛凛地竖着一个堡垒墩台,仿佛一个武士,正机警地眺望着四下的动静,风雪雨霜虽然摧残了它的颜面,而它的英姿却依然挺拔在山尖上。不知为什么,面对这个武士般不屈的残躯,我总以为,他就是一个人的化身,而这个人就是一位骁勇善战、力敌群雄的英才。他是一位能让首领放心的忠诚者,是一位敢于独当一面、自告奋勇的斗士,是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才能和精神,才敢担当此重任,也只有他才能担当此重任!城堡以它的险峻诉说着当年的凶险,而这个堡垒却以独胆英雄的英姿见证着坚持正义、保卫平安家园的决心……
城堡遗址作为往昔的历史,它没有生命,不会言语,更不会作出任何表情,但面对这些城堡,我分明感到,它们并没有逝去,它们正在借着山风诉说着。它们在诉说什么?它们那已凝固了的表情,又暗示着什么呢?我分明看到城堡内外混合着血与火的撕杀,风雨剥蚀的斑斑城墙下倒着累累白骨;也听到山风呼啸,隐隐传来善良、正义、除暴安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规劝。
站在古城边的田埂边,我凝望着、联想着。古城像一位饱经历史风雪雨霜、悟透人生坎坷曲折的老人,在秋日阳光的照射和大漠之风的吹拂下,静静地矗立着,向人们诉说着当时的喧闹与繁华。
历史以它穿越时间的魅力标识着当时人们的智慧和才能,人类以其精神的不朽创造着生存与生产的盛况与蓝图。可惜的是,它犹如一位身陷沼泽地、满面泥土的少女,未被人充分的清理、整装和打扮。
我隐约感受到,把这些古城寨堡记录下来,整理出来,抢救过来,让它们诉说吴起的历史,当是它们的愿望,当是它们焦渴期待的表情所想表达的吧!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12.从文中看,“城堡的表情”是“期待”。请结合全文,说说城堡期待什么。
13.如何理解“城堡就像一册装帧简陋的史书,岁月不时给它增添延续的页码”这句话的含意?
14.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了桐寨城堡的“前哨”,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赏析。
15.高宝军的散文既有历史沧桑感,又体现了赤子之诚。请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一特点进行探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论读书
林语堂
①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②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也许我们幼时未进小学,或进小学而未读过地理,或读地理而未觉兴味;然今日逢闽变时翻看闽浙边界地图,便觉津津有味。或是叫许钦文在狱中读清初犯文字狱的文人传记,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子谓《论语》读者有此等人与彼等人,有读了全然无事者,亦有读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凡人读书必找一位气质相近的先贤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尼采师叔本华,萧伯纳师易卜生,虽皆非及门弟子,而思想相承,影响极大。当二子读叔本华、易卜生时,思想上起了大影响,是其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
④诗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苏,或好韩,读其所好,说得好的道理出来。或竟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己是而人非。等过几年学力已到,仍己是人非,则将来必发现与己有同感之人。刘知几少时读《前后汉书》,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责以童子轻议前哲,乃“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后来偏偏发现张衡范晔等,持见与之相同。因其读书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书。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
(选自林语堂《论读书》,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17.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8.在林语堂看来,应如何读书?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4)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6-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文创教育高三3月强化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古语云:“有 志 于 功 名 者 必 得 功 名 有 志 于 富 贵 者 必 得 富 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节选自《了凡四训》)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21.《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是明代的
22.《了凡四训》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为。
A.《诫子书》B.《三字经》C.《训子文》D.《弟子规》
23.23.本文作者将人立志比喻为树有根,意在阐明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概括。(不超过50个字)
2016-04-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文创教育高三3月强化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呐喊》中的孔乙己和陈士成,命运相似。前者为了科举奋斗半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被打断腿后最终消失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后者连考十多次,次次落榜,最后精神错乱中去掘藏宝而失足淹死。
B.《三国演义》中,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曾想,一笑笑出张翼德,二笑笑出赵子龙,三笑笑出了关云长;幸亏关羽念旧,使曹操得以狼狈地回到江陵。
C.《边城》中,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依然守着渡船,苦等傩送归来,表现了她性格坚强的一面,体现她柔中有刚的美。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剑向哈姆莱特挑战。王后乔特鲁德忘记了国王事先对她的关照,误喝下那杯准备给哈姆莱特庆祝胜利的毒酒而倒地身亡。
E.《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记录了他在海上的心态与感受,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2016-1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文创教育高三3月强化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6. 简答题。
1.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刘姥姥道:‘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过来。”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_____________
2. 读下面《茶馆》中人物的台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②“他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挖苦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文创教育高三3月强化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中国古人读书著书重实,这已成为常识。还应当说,不仅是虚中有实,而且是实中有虚。前者不必说;后者可以说是以实事表达思想,以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之外”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寓言十九”。以虚表虚的比较少,如《老子》之类。这些书里也有实。不过可能是口传,而记下来的就有骨无肉了。流传广远而悠久的都是有实事或有故事的书,《列子》就是如此。

《列子》是道教的三大“真经”之一,仅次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可是久矣夫比不上老、庄,而到现代更受冷落。原因大概是这书被证明为后来的“伪作”,不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原本,更不是《庄子》里说的那位“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御寇所作。编订作注的张湛是晋人,所以有人以为可能是注者所作或编纂。《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于是地位大降。其实这部书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思想的来龙去脉比书的流传更为广远。特色之一便是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也就是以实说虚的多。不仅有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有明显的民间色彩。因为可能书出于魏晋,内有佛经故事被“取为我用”,所以书又降低一格。实际上引用故事主要是继承战国诸子以来传统,而且和印度佛经有一点大不相同。佛经故事总是以故事来证明一条已说的道理,中国的,例如《列子》,却常用故事来说明一条未说的道理。道理讲不清楚,就来一段故事。认为《列子》是思想和故事的杂烩也罢,较秦、汉书为晚出也罢,不应当抹杀这书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它不仅发挥了秦、汉以来以至魏、晋的社会思想,而且延续到以后,特别是在民间,并未断绝,不仅是神仙理想。

(节选自金克木《“道、理”〈列子〉》,有删改)

27.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
28.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
29.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请分点加以概括。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名著阅读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名著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6
名著阅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94修辞手法选择题
3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40.65连贯  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50.85得体  表达准确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6-90.65《典论》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20-240.64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0.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2-150.85其他散文
16-180.65议论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27-29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六、作文
190.64写作材料作文
七、名著阅读
250.65《三国演义》  《边城》  《老人与海》  名著阅读
260.65《红楼梦》  《茶馆》《济南的冬天》  名著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