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7-19 2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不要再派人来打听我几时能回家的消息。
C.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征役没有休止,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D.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 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匪来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写出了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容易上当。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D.《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和象征等手法,如:以“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4.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选择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终老不复取 ②伏惟启阿母   ③箱帘六七十 ④摧藏马悲哀   ⑤幸复得此妇
⑥泪落便如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⑤⑥
2016-11-18更新 | 5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桑(shèn) 伶(pīnɡ) (kuǐ)垣 兴夜寐(sù)
B.菌(xùn) 庇(yìn) 便言(pián) 匪我(qiān)期
C.管(xián) (chí)躅 (lí)难 游目(chénɡ)怀
D.一(chuán) 敛(jù) (kuí)丑 极泰来(p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7.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婆挲                    岑寂      窈窕      集思广益
B.譬如             感概     羁绊        三番五次
C.宛然    形骸                 殉情      循规蹈矩
D.蓑败    皇城             渺茫      虚与委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面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审判人员往往在开庭前费尽周折说服证人到庭作证,证人也信誓旦旦,但在庭审过程中临时变卦,由于缺乏立法上的制裁条款,司法人员对此只能无可奈何。
B.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仿佛一幅灿烂的油画。
C.参加全国表彰大会以后,他更是夙兴夜寐,加倍努力地工作。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2017-02-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B.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不仅《陆蠡集》的出版圆了巴金多年以来为亡友出版遗作的美梦,而且对长眠九泉的陆蠡烈士也是一个很大的慰藉。
2017-02-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0. 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来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间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临别时精心修饰,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
2017-0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行无偏斜”但丈夫的行为却前后不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典故,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归心。
(5)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⑧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⑨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⑩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13.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4.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15.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 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
2016-11-17更新 | 18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2014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名校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10岁时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1935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并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他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卢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每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密特朗总统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征集的改建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同时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1983年,贝聿铭参观了卢浮宫4次,在他眼中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8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23米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万名参观者。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有人回忆,“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20世纪70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他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要为自己设计的建筑风格注入新的生机。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贝聿铭有三子一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衫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衫矶美化奖”。(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贝聿铭是在多重文化架构下孕育而成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衣着等择取了西方的范式——现代建筑、几何学等,他的血脉和基因却是东方华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刚柔相济。(《“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贝聿铭》)
②卢浮宫改建时,贝聿铭深知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不信任,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我放弃。”密特朗当机立断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年少对建筑的浓厚兴趣,加上留学时的刻苦学习,特别是柴根道夫独具的慧眼和大胆的聘用,让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B.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C.肯尼的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并且受到肯尼迪遗孀的特别赏识。
D.由于法国人的反对,迫于压力的贝聿铭对卢浮宫的改造既要考虑“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又要做到两种建筑艺术的对接。
E.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同时对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
17.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8.本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9.贝聿铭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20. 作文。
请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格式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4
文言小题
1
语言文字运用
5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6,7,8,9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课内
2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课内
30.65表现手法课内
10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课内
二、文言小题
40.85文学常识综合  古代文化常识  文史典籍选择类
三、语言文字运用
50.65通假字选择题
60.85字音选择题
70.85字形选择题
8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85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2-150.65史铁生(1950-2010)  其他小说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16-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传记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六、作文
20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