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一 期中 2018-11-23 31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簿(bù)        (bó)          (gòu)当        (juàn)
B.(nián)鱼     (jù)          酬(yìng)       (fēi)红
C.(qì)约        (xiè)        (wǔ)辱          (héng)暴
D.(pī)头        (lèi)        制(pào)        (chen)
2018-1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湎        以德报怨        水到渠成        雍荣华贵
B.冲坍        豪迈壮观        诩诩如生        故弄玄虚
C.揖让        迫不及待        鸦雀无声        淋漓尽致
D.仰慕        穿流不息        容光焕发        自惭形秽
2018-1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件工艺品表现了人类许多的思想和智慧,可谓匠心独运
B.新来的经理真是妙手回春,让我们这个一盘散沙似的企业重新有了凝聚力。
C.作为画家标新立异、别开生面都是需要的,但不能乱来。不能不顾客观的存在,不能不顾及人们的欣赏习惯。
D.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2018-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名篇《项链》是一曲咏叹小人物人生命运的悲歌。
B.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范爱农》选自《彷徨》。
C.《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在文学创作上以散文为最高成就,北宋文坛的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我们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他的作品。
2018-1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果行,国人皆                                 劝:鼓励
B.诸公闻之,皆解之义                       多:赞扬
C.余扃而居                                        牖:窗户
D.吾与之共越国之政                           知:知晓
2018-11-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勾践既许之,致其众而誓之             乡者朱家之羞也
B.(勾践)执其手与之谋                    所在皆是也,此独以钟名
C.父勉子,兄勉其弟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D.四方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2018-11-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7.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A.遂使之行成于吴。
B.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C.姚黄者,千叶黄花。
D.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
2018-11-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C.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D.诸公以故严重
2018-11-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9. 翻译句子:“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2018-11-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一)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其实呢?何必一定是瓢儿菜,种什么别的菜也不是一样吗?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也可看出其天真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故乡人》)


从王淡人在院子里种扁豆和瓢菜、在医室里挂郑板桥的对子,可以看出他什么性格特点?
2018-1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二)

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这时候,她忽然看见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散步。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

她走上前去。“你好,珍妮。”

那一个竟一点也不认识她了。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她非常惊讶。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

她的朋友叫了一声:

“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是的,多年不见面了,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

“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

“你一定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我戴了去参加教育部夜会的那挂。”

“记得。怎么样呢?”

“怎么样?我把它丢了。”

“哪儿的话!你已经还给我了。”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1.对选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偶遇佛来思节夫人,玛蒂尔德勇敢地上前相认,是因为她要满怀信心地找佛来思节夫人清算使自己十年艰辛的旧账。
B.“十年”后的玛蒂尔德,已经由一个美丽动人、活泼高雅、富于幻想的姑娘,变成了顾不上梳妆打扮,粗壮耐劳、高声大气的妇人。这些变化使得她的昔日女友都认不出她来了。
C.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一句中“可怜”一词,表现了佛来思节夫人对玛蒂尔德的极端嘲讽。
D.听了玛蒂尔德十年艰辛赔项链的叙述,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这句话表达了佛来思节夫人对自己无意之中得到一挂真项链后的欣喜与感激之情。
12.对佛来思节夫人说了“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之后,为什么玛蒂尔德会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的艰苦生活结束,终于还清了债务,她心里感觉轻松极了。
B.十年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变得吃苦耐劳,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C.偿债的艰辛终于使她明白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是自己不幸的原因。
D.赔偿的项链没有被佛来思节夫人认出,她维护了自己的信用和尊严。
13.文章在结尾处才说出项链原来是赝品,“出乎意料”;但在情节安排上是合情合理的,“情理之中”。这是因为作者早已埋下伏笔,做出暗示。请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爽快答应。如果项链是真的 ,她就可能不愿借出 ,即使碍于情面不得已而借出 ,也理应嘱咐妥善保管,这是蛛丝马迹之一。
B.玛蒂尔德在皇宫街一家铺子里,看见一挂钻石项链,恰好跟他们找的那一挂项链一样,标价四万法郎,说明原来那挂是假的。
C.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然“没有打开盒子看”,这说明那挂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D.当玛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项链是假的。
2018-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4. 在横线处写出课文原句。
(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齐军。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再而衰,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写在“先帝”三顾茅庐前,自己“躬耕于南阳”时的心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________,不宜异同。”
(4)《陋室铭》中,作者认为“斯是陋室”但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
(5)《小石潭记》中作者生动地描写出潭中的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佁然不动,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桃花源里,人们辛勤劳作、幸福生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并怡然自乐。”
(7)《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突出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
2018-11-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先大夫:先父。②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这里系借用,比喻玉岩公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③宣力:出力,效力。④“自今”五句:语出《诗经》的第三章。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陟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孺允葺公所居堂       葺:修补
C.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公指后隙地谓允曰                       敢有不尽力者乎   (《勾践灭吴》)
B.不及归而没金陵                           又有美此者将进之(《勾践灭吴》)
C.公所命名                                     余是记之(《石钟山记》)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父亲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得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19.请简要概括以“杏花”命名书屋的原因。
2018-11-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地气重凝

①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②“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只得退让作罢。

③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处不在。

④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⑤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 喜欢鸡鸣狗吠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⑥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骋。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摸、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与温暖,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地气了。”

⑦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⑨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取材于厉彦林《地气重凝》)

20.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或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熟能:“详”,在此的意思是“细说”
B.望:“奢”读shē,在此的意思是“过分的”
C.然:“倏”读shū   在此的意思是“极快的”
D.熟:“稔”读rěn   在此的意思是“熟悉的”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
B.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主要体现在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
C.第⑤段划线句写出久居城市的许多人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
D.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
22.第④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3.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
24.第⑦段作者说“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谈谈看法。
2018-11-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易(0.85)
25. 经典小说总是为我们呈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她)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请你从《边城》《欧也妮·葛朗台》中任选一个人物,加以描述并做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2018-1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易(0.85)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
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性文章。
2018-11-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161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文言小题
2
小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94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5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60.8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8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二、文言小题
7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90.65文言文翻译非选择类
三、小阅读
100.65其他散文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课外
四、现代文阅读
11-130.65莫泊桑  其他小说
20-24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五、名篇名句默写
14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文言文阅读
15-190.85归有光(1506-1571)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七、作文
250.85文化积淀微写作
260.85生活体验  价值理念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