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三 三模 2020-05-21 1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岩画,即用金石或颜料在岩石上磨刻、涂画的图像,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在内蒙古阴山地区的崖壁和岩石上,分布着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古代岩画,构成一条绵延千里的岩石“画廊”。

早在1500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中记录了阴山岩画。阴山与黄河河套相邻的地区是阴山岩画的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阿拉善左旗等地,岩画分布最为密集。比如磴口县托林沟地区,每隔2-3米就有一幅岩画在默勒赫图沟一处约100平方米的崖壁上,有一面由众多人面图形组成的画墙,被誉为“圣像壁”。这些刻有岩画的山谷大多有泉水流出,历史上是阴山南北交往的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阴山岩画一般是用岩石、青铜或铁器等敲凿、磨刻而成,也有用颜料涂画的。从个别岩画中的鸵鸟和大角鹿形象推断,阴山岩画可能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同一时期的岩画有相互叠压打破的情形,后世对前代岩画进行摹刻和补刻的现象也很多,加上长年日晒风蚀,如今要准确识别和区分这些岩画,有着较大难度。专家认为,大部分岩画是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作品,其中有文字的岩画为年代和创作主体的推断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依据。

阴山处在草原与中原的南北分界线上,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交流频繁的地区,匈奴、柔然、鲜卑、突厥、回鹘、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曾经生活于此这些刻在崖壁上的艺术品,真实记录了古代北方诸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奇异的人面像、夸张的舞蹈图、多变的纹路,反映了草原游牧民族群体中巫文化、萨满文化的盛行。弓箭、狩猎、放牧、车辆、战斗等图像描绘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狼、虎、豹、野牛等野生动物和马、牛、山羊、麋鹿、骆驼等家畜形象,展现了阴山地区历史上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繁盛景象。

将阴山岩画与匈奴墓葬出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进行比较发现,其纹饰题材和创作手法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尤其是阿拉善左旗发现的一幅“虎噬牛”岩画,具有典型的“草原风格”这种食肉动物噬咬食草动物的形象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重要题材。学界由此推断,这些岩画是由匈奴人创作的。用铁器刻画并伴有回鹘文的岩画,说明回鹘人曾在这里活动。唐代之后,党项人以河西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阴山成为西夏重要的战略屏障。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跨过阴山,灭亡西夏,阴山岩画的题材开始与蒙古人相关。

阴山岩画是重要的艺术品,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追求,是丝绸之路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学者和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研究。

目前,地方文博部门已经开展对岩画的整理与保护工作,大片岩画区设置了文保界碑、围栏和监控设施,一些无法原地保护的岩画被移至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岩画向公众展出,一些地区修筑道路、地标等设施,方便游客前往参观,多地博物馆设立了岩画展区。在巴彦淖尔市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馆,有一个巨大的岩画主题展厅,除了陈列一些从野外移入馆内和民间征集的岩画外,还通过图片、拓片、复制品、影像等手段系统地介绍和展示阴山岩画。

(摘编自康建国《崖壁上的丝路文化印记》)

1.下列对“阴山岩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阴山岩画是丝绸之路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都出现在阴山南北交往通道上有泉水的山谷中。
B.阴山岩画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之前猜测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但研究确定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C.阴山岩画出现在阴山的根本原因在于阴山处在民族交流频繁的草原和中原的南北分界线上。
D.对现存阴山岩画的绘画题材、创作手法以及绘画工具等的研究,能证明相关民族曾经生活在这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论证过程中,文本先定义了岩画以及阴山岩画,然后讨论研究阴山岩画的重要意义。
B.文本使用举例论证的手法来论证阴山岩画的主要分布区,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很有说服力。
C.文本列举阴山岩画的具体内容,以此证明阴山曾经是古代北方很多游牧民族的聚集地。
D.出土文物中的纹饰题材、创作手法以及绘画内容的比较,证明了有些岩画是匈奴人创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山岩画集中在内蒙古地区,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社会风貌、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内容。
B.阴山岩画的相互叠压打破以及摹刻或补刻加上风吹日晒,使后代对其绘画年代的确定带来困难。
C.从阴山岩画的具体内容分析,在阴山岩画的创作时期内,当时的游牧民族已经能驯养很多动物。
D.阴山岩画是当地历史的见证,当前对阴山岩画的保护要注重研究、宣传、展出等措施齐头并进。
2020-05-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一次灾难发生时,艺术作品都不曾缺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持续深入,全国范围内迅速产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得益于自媒体时代的即时性传播特点,大量的音乐作品成了艺术“抗疫”的主力军。不过,抗击疫情的歌曲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上显得“千歌一面”。从传播效果来看,能够引发广泛传唱的寥寥无几。需要警惕的一点是,“抗疫文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扭曲的“文艺狂欢”,更直白一点,为了创作而创作的并不在少数。

艺术创作有其内在规律。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有较大影响力的“抗疫作品大多数非常接地气,能够让观者在灾难中会心一笑。当疫情过去,我们或许会发现,真正能留下来的经典,是因为能引发跨越时间空间的共鸣,是因为能直面善恶并彰显于世的真实性,是因为人性的力量。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灾难是创作的重要母题,因此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说。客观而言,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从长远看,如何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探讨灾难的自然与人文含义,是值得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们反思的命题。

(摘编自普曼《“战疫”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作品》)

材料二:

极端境遇的灾难不仅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还会带来人类在面对灾难时对生命的敬畏与反思。就目前发表的抗疫文学作品来说,具体内容有两个明显倾向:一是强调集体抗疫而非个体行为,二是突出人与疾病的抗争。不少文学作品突出以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有激情,有担当,书写着胜利的希望,闪耀着勇敢的光芒。

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低头。抗疫文学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抗疫文学只有将个体、群体的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摸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脉搏,才能提升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化文艺的思想引领功能,才能体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

疾病让人痛苦,但痛苦不应变成伤害。抗疫文学作品短时间内呈现的时效性是人们直面疫情的必然反应,但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还是要有生活作为底色,要有深邃的思想作为内在支撑,要有真挚情感的切近传达,要有精到的艺术构思,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界迅速行动起来,用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力抗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作品纯粹是为了“蹭热点”,赚取流量和关注,本质其实是消费灾难,利用灾难。还有大量的诗歌、绘画等浮于表面,空喊口号,缺乏艺术性及感染力。

一流的文艺作品往往不以功利为创作目的在灾难面前,不消费苦难,不利用苦难,这是基本的伦理底线。而拥有同情、共情的能力,我们便能掂出同胞的病痛之重,让我们更加体物入微,感受他人的情感,进而才能发现,诗歌、舞蹈、音乐……文艺正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表现途径。守护常识,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文学与艺术的尊重。

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肢体语言,都不是在图书馆里产生的,而是从乡野故里、汪洋大海、涓涓河流、漫漫长夜,从黎明破晓中演进而来。我们对文艺作品有着诸多的高要求,但它们并不是精致的点缀或高阁上的观赏品,也不是职业作家及艺术家的特权。

文艺作品愈是充满人性的召唤,我们的回应就愈是深刻。好的文艺作品是不朽的,所以当全国各地的人民心系病患时,当各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湖北时,人们会一遍遍地想起那些经过时间淘洗留下的经典文艺作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摘编自陈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疫”文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艺术创作内在规律的幽默文艺作品,因为在灾难中能让人会心一笑而成为优秀的作品,有可能成为疫情过后的经典。
B.抗疫文学作品只强调集体抗疫和突出人与疾病的抗争,而没有把抗疫放到国家命运的层面进行灾难叙述,这是这些作品的缺陷所在。
C.诗句“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众志成城”没有伦理底线,是利用疫情、消费灾难的体现。
D.材料三举例说在抗疫斗争中人们不断想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因为这首诗有生活的底色、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次灾难发生都会出现相关文艺作品,但有时会出现类型化问题,像目前抗疫作品中的有些音乐,就有类型化严重的缺点。
B.贺拉斯的“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的思想,诠释了材料二第一段表达的抗击疫情的精神。
C.生命的渺小脆弱,疫情的突发偶然,会激发文学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但抒情不是矫情,不能放大痛苦,造成心理的二次伤害。
D.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接受诸多高要求,即便是职业作家和艺术家,都没有特权把这些高要求作为作品的点缀和观赏品。
6.在抗疫斗争中,艺术家们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二哥

台静农

烂腿老五坐在栅门口的青石块上,脊梁倚着栅门,手捏着一打钱纸,慢慢地撕开。嘴里不断地祷告着:“天二哥,你活着俺俩爱闹着玩,现在你死了,千万不要吓我。我胆子并不大,又歇在这栅门口。朋友,你让我再讨二年饭,俺们再到一块闹着玩罢……”

天二哥在这南栅门外一伙中算最能喝酒的,他自小就会喝,他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同酒离开过。他自己说:他爹会喝,他爹的爹也会喝,这酒瘾是从他娘胎里带下来的老瘾。

他近几天身上有些不舒服。昨天下午时分,觉着心里比平常还难过。于是他凑了四百文,都买了烧酒喝。

他喝了烧酒,着实有些醉了。他坐在王三的饭店前面馍馍桌子旁边的一条大板凳上,两脚翘在桌榇上,两手搂着腿膝盖。他的整个的脸面,以及他秃了顶的光头,都成了猪肝一般的颜色。

这时候,卖花生的小柿子提着花生筐从北大街来。天二哥一眼看了他,就笑着曳着嗓音向他说:“我的乖乖,你来得真好,赶快送来给你天二爷亲个嘴罢!”

“你怎么出口就伤人!”

“乖乖,反了天了么?……”天二哥站起身子,举了拳头对着小柿子打来,但一躲开,拳头落了空;小柿子转过身子反在天二哥脊梁盖捶了两拳。这两拳是小事,但在天二哥身上却是从来就没有驮过别人的拳头;虽然十几年前挨过县官的小板子,那是为的蒋大老爷告他游街骂巷的罪过。

但是这只能县大老爷和蒋大老爷可以打他,这小柿子又怎配呢?这耻辱,当然他是受不了。于是他发狂,他咆哮地赶来。没想到,他将离开馍馍桌子便扑地一跤跌倒在地下。他这一跌,却非同小可;就是王三、烂腿老五他们都惊异了。

其初他们都想叫小柿子狠狠地吃一顿打,到没料着天二哥弱到这样。于是他们将他扶到原先的板凳上,安慰他道:“你喝醉了,酒醒醒再说罢。”吴二疯子带着老前辈的口吻,去申饬小柿子,不准他骂;要再骂,他就来打嘴巴。

他自家很失望,以为生平没有这样地丢人过,在大众面前;旁人说他喝醉了,于是提醒了他解酒的老法子——这也是他爹的爹传下来的。他摸了一个卖粥的大白碗,左歪右斜跄踉地跑到栅门口的尿池前,连连舀喝了两大碗,顺便倚着墙坐在尿池的旁边。

小柿子远远地蹲在一旁,带着胜利的呆笑。天二哥藏着杀气的醉眼,忿怒地看见他这种藐小的傲慢,于是破口大骂起来:“你这小王八羔子,老子马上叫你知道厉害。”

“好,你的大爷就不跑,咳,我怕你吗?”

小柿子今年正是二十岁的少年,所以他敢这样的倔强。他又想:这样一个泥醉的家伙,又在病中,无论如何,也不是他的敌手。

他只顾去妄想,却不提防他这位天二爷一颠一簸地跑来了。他将要忙着站起来,他的头倒被按住了。天二爷用一只猛力的脚,将他的花生筐踢翻,铜钱滚了遍地。他把身子斜下去,想顾全他的花生筐,却被他的天二爷乘势压服在地上。

“小王八羔子,老子叫你知道厉害!”

他用了大力狠狠地在小柿子背上连三连四的捶。

小柿子声音有些颤抖。觉得这醉汉压在身上有如一棵大黄梨树,一点也不能动弹。他的大拳头,尤其吃不住。

“饶了罢!天二叔,我认识你了!”

小柿子终于哭着求饶了。毕竟小柿子输了,一般看的人也都痛快。他们笑这个傻小子,将鸡蛋去碰石磙,太不量力了。吴六先生看得有些不忍,用力将天二爷拉开,小柿子从他的拳头下窜了出去。“古人云:败兵之将,不必穷追。天二哥,记他下次罢!”

“呵呵,六先生,今天不打他个龟叫鳖爬,他哪里知道厉害!”

“呀,好个下马威!”王三说了,大家都笑了。小柿子也不去睬他们冷刻地讥笑,草草地拾了花生,捻了铜钱,含着眼泪强打光棍地骂着,“今天打了大爷,缓两天再算账……”悄悄地走了。

“呵呵,缓两天再算账,好罢。今天便宜了你这小东西!”显过好身手的天二哥,很光荣很疲倦地坐在原先的板凳上。

“还是天二哥,小柿子总算叫乖了!”他们向他喝彩。“呵呵,他敢不叫乖?不然,还能姓天么?”说来姓天,这也是他的光荣。几年前,他在王三饭店里推骨牌,遇着警察来查店,警察很不客气地要拿他。先问了“你姓什么?”他说:“我姓天!”他趁着这当儿,打了警察两个耳光,就迅速地跑了。

从此以后,他们就称他叫“天二哥”。

他坐在板凳上精神有些不能支持。骤然跌倒了。烂腿老五很明白,他知道这一定是他的病以及酒和清尿发作了。于是同一些人将他抬到栅门的底下。

“我大概不行了……”他的颜色变成了苍白。这一夜烂腿老五陪了他,也没有睡觉。在第二天东方发白的时光,这天二哥便离开了烂腿老五。据说是,正在鸡鸣丑时。

一九二六年七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交代天二哥的死亡,然后写其死亡的经过,这样布局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更具有艺术魅力。
B.天二哥有病,却只能凑四百文钱买烧酒喝,说明他的生活很凄苦,命运很可悲;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必然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C.天二哥打败小柿子后,“光荣”是因为他已显示出好身手,“疲倦”暗示他病情很重,这说明他为不让看客失望而强忍病痛进行表演的现实。
D.小柿子因顾全自己的花生筐而被天二哥打,被拉开后又叫板天二哥,这些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反抗,也体现了他的爱财、无知和性格多变。
8.烂腿老五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有专家评论这篇小说使用了戏剧化写法。请结合文本,从对话、场景和读者三个角度简要解说小说的这种“戏剧化写法”的具体特点。
2020-05-15更新 | 3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铎,字宣叔。明昌三年,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纵使分流,以杀减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章宗将幸景明宫,是岁民饥,不可行。御史中丞董师中上书谏,铎与左补阙许安仁继之,赐对御阁。诏尚书省曰:“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乃罢行。尚书左丞完颜守贞每论政事,守正不移,与同列不合,罢知东平府事,台谏因而挤之。铎上书论守贞贤,可复用,召对于崇政殿。五年,复谏幸景明宫,语多激切,章宗不能堪,遣近侍召凡谏北幸者诣尚书省,诏曰:“卿等谏北幸甚善,但其间颇失君臣之体耳。”是岁,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上优容之,谓铎曰:“汝言诸王皆有觊心,游其门者不无横议,是何言也?但朕不罪谏官耳。”顷之,改右补阙。自完颜守贞再入相,以政事为己任,胥持国方幸,尤忌守贞,并忌铎辈。铎辈虽尝为守贞论辨而不相附。铎论边防,守贞以为掇拾唐人余论,皆不行。及守贞持镐王永中事久不决,铎等亦上言切谏,并指以为党。上乃出守贞知济南府,凡曾荐守贞者皆黜降。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顷之,主奏事。铎述十二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迁陕西按察副使。泰和六年,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号《虚舟居士集》云。

(节选自《金史·完颜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B.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C.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D.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殿,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常为皇帝休息宴饮之处。“便”,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
B.近侍,接近并随侍皇帝左右的人,职位不高,权利不一定很大,但有时对帝王影响很大。
C.补阙,官名,唐朝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D.路,宋朝行政区名称;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路、州、郡、县四级制,路直辖于中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铎爱护同僚,敢说真话。尚书左丞完颜守贞讨论政事时坚持己见,造成与同事不合,被贬谪主持东平府事务,台谏因此排挤他。路铎上书评论完颜守贞十分贤能,可以重用。
B.路铎恪尽职守,劝谏皇帝。路铎担任右拾遗时,两次谏止章宗巡幸景明宫,特别是第二次,言辞激烈,章宗不能忍受,下诏说你们的规劝很好,言辞有点儿不顾君臣名分。
C.路铎坚守自我,痛恨结党。路铎因为没有依附完颜守贞,所以他的有关边防的意见被完颜守贞认为是唐朝的经验没有施行,后来路铎也恳切规劝过完颜守贞不要结党营私。
D.路铎教化民众,皇帝称赞。路铎在主管上奏事务时,上奏表述了十二条准则用来教导百姓,皇帝认为路铎的十二条准则都劝人为善,要遍告各州郡,让人们知道路铎上奏的准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
(2)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
2020-05-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紫骝

秦韬玉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却玉衔头。

生狞弄影风随起,躞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皆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


[注]①紫骝:骏马名。②渥洼:神马。③臕:同“膘”。④生狞:凶猛。⑤躞蹀:小步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使用递进句式,通过写骏马世间难见,更何况富贵人家看重紫骝马来表现紫骝马的珍奇。
B.颈联用比喻手法描写紫骝马发怒狂奔的快速,用夸张手法表现紫骝马小步跑而扬起的风尘。
C.尾联两句是假设关系,一个“若”字体现出诗人梦想求得朝廷赏识的强烈愿望。
D.诗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紫骝马不被重用来表现诗人现实生活的不平遭遇。
15.诗歌颔联的含意是什么?在塑造紫骝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