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贵州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6-24 1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探讨社交文化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目标的潜在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与隐私悖论。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将用户生产和分享信息作为核心功能,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信息分享和自我揭露,个人隐私信息成为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随着社交网络与移动智能设备的结合,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呈现即时化分享的特点,媒介更加多元化,内容更丰富。然而,社交网络即时分享中公私界限的模糊性以及社会互动的场景化,使个人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分享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关注,打破个人维持的日常生活中的隐私边界。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分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娱乐化为特征的过度分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一直存在,即在社交网络使用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隐私保护行为具有非线性的相关性,人们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并不能减少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暴露隐私信息的行为。

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化伦理。新的网络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相互沟通,人际关系因此成为由好友数、粉丝量、关注度、评论和点赞量、转发率等数字化特征所表征的网络关系,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媒介即信息,正如传播学者肖特等人论述的那样,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交流,而中介的言语交流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社交网络作为依托网络媒介进行情感性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网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话语的贫乏和缺失冲淡了社会交往的内在情感,使网络社交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工具,在被点击中沦为数字化道德的符号。

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化道德。互联网是实现个人主体性以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之崛起的主要推动者,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将个人的社会背景性资料过滤,人们通过文本快速交流,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空间感。社交网络互动过程中社会反馈机制的缺失和网络环境中约束社会互动规范的缺失,使个体从现实生活的家庭、单位、阶层、组织等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与自由。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和互动规范的严重缺失,也会带来隐患。在社交网络中,越来越膨胀的个人主义以及最大限度扩大个人自主权的欲望,导致人们对权威的怀疑,人们想要一种团体感,却又不信任限制其自由的权威组织,因此道德上的个人主义增加了其在社交网络中的孤独感。

但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这决定了理论意义上的原子化个人是不存在的,单个的人无法应对除他之外的外在世界。社交网络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生活、获得社会资本等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内在附着的伦理问题也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个体化特征之外,人对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促使其不断走向联合体,通过交往与他人建立社会联系,形成集体生活以抵御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

(摘编自王艺璇《网络化时代社交文化的社会伦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户生产和分享信息成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鼓励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信息和自我揭露。
B.依托于网络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缺乏内在情感性沟通。
C.互联网推动个人主体性实现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崛起,个体化成为网络社会核心特征。
D.社交网络交流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给人们带来自由,也能消除人们的孤独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现实生活,探讨社交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理有据,发人深思。
B.文章以网络化时代为背景,从三个方面详尽地阐释了社交文化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C.文章分析数字化伦理时,比较分析了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导致的不同心理和行为。
D.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思路明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行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网络社交对人们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发展前景不好。
B.隐私悖论告诫我们,在社交网络中身边新鲜事分享得越多,自我隐私也会暴露得越多。
C.在社交网络互动中,需健全社会反馈机制,约束社会互动规范,增强对权威的信任感。
D.无论社交网络的发展给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人们始终不能脱离团体或联合体而生存。
2020-06-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江苏省发布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江苏省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目前还剩6户、17人未脱贫。该数据一曝出,立刻引发热议。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自行划定了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的脱贫标准。参照国家标准,根据城乡居民收入中位数等内容确定。“6户、17人未脱贫”的数据,是通过国家和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台账对比得出,且脱贫数据有动态进出,“6户、17人未脱贫”是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的最新数据。

实际上,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我们能看到,6户17人的未脱贫信息,其实是当地政府对扶贫数据的精准把握和靶向管理。

江苏省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制定三十多项贫困户指标;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实现国家、省市县、乡镇各级扶贫办平台联网管理,保证数据精准;对贫困户情况近乎做到实时掌握;推出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纵观江苏省近年来的动作,我们能看到一张面向贫困户的信息网已然结好。

数字精确是精准扶贫应有之义,在数据足够精准的前提下,应当说这样的扶贫成绩就经得起审视。当然,当地在帮助这17人脱贫之外,也期待当地能通过“授人以渔”等方式,避免那些已脱贫者返贫。

(摘编自人民网《“江苏剩17人未脱贫”数字精确是精准扶贫要义》)

材料二:

在民丰县安迪尔乡繁荣村村民苏莱曼•麦麦提敏的红枣地里,300余名群众围在承担自治区科协“精准扶 贫专家服务行动”项目的新疆微生物学会专家团队周围,认真听专家们讲解红枣喷施叶面肥、坐果护果以及枣瘿蚊和蚧壳虫的防治措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科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瞄准靶心,对标问题,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为目标,组织科技工作者分批到南疆乡村开展“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落实好行业扶贫责任,把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

自治区科协驻民丰县安迪尔乡“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谢国政说:“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不仅为村里把脉会诊红枣、甜瓜和养羊、养鸡特色优势产业,而且还帮助发展以养牛和葡萄、桃树、蔬菜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通过专家论证建议,夏央村改种早熟甜瓜为晩熟甜瓜,仅此一项,就使该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自治区科协“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共组织20余个自治区学会,动员学会专家18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种植、植保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结核病、乙肝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普及,累计为73个村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120余场次,受益群众5万余人。

(摘编自新疆日报《科技精准扶贫 村民增收致富》)


      

材料三:

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民生工程。当前,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强调“精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战场。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持续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现状,提升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努力实现“真扶贫,扶真贫”“让教育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让特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义务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4.下列对材料三中的图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绝大多数学校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表明学校已普及这两项运动。
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校中,有跑道的学校数量是没有跑道的学校数量的近三倍。
C.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学校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有羽毛球场,有排球场的学校不足二分之一。
D.与全国比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年轻教师较多,中年教师较少,老年教师稍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省立足于经济发展实际,制定三十多项贫困户指标,推出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贫困户情况进行大数据、实时动态管理,因而扶贫成绩显著。
B.江苏省的扶贫成绩引发公众热议,主要原因除了扶贫成绩特别显著以外,更在于全省只剩“6户、17人未脱贫”的精准数字令人难以置信。
C.新疆自治区科协为群众提供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普及,这都是使村民直接增收致富的精准措施。
D.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持续改善相应地区的义务教育现状,提升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实现了义务教育精准扶贫。
6.请结合材料,谈一谈要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0-06-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俘(节选)

韩少功

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

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好多之乎者也呢。”

“那是背唐诗。”

“唐诗?”

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匆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了……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

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揍,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

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们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祥?”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

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排是非,不从真理? ”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

师长一个沉底炮,赢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一方面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不忍将其杀害。
C.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这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D.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
8.本文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三例并作简要分析。
9.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选取小说中的人物“赵汉生”或“我”,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020-06-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渊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也指进士及第授官,宋代进士一登第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食邑。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
C.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诸葛亮《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也是这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萧渊藻身居高位经赏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疗,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2)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2020-06-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二首

朱熹

其一

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

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其二

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

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开篇借助于“寒雨”“荒庭”写诗人夜听寒雨、难以成眠、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
B.其一中“万里”与“遥知”相对应,既写出自己漂泊异乡的孤苦,又写出自己当前所处的恶劣环境。
C.其二本身虽写的是故乡的梅花,但却有着强烈的自比意识,可以看作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
D.两首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在时空上由此及彼,而且存在思维上的前后连贯性。
15.本诗题为“夜雨”,但两首诗中都写到“风雪”,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0-05-27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