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期末 2020-07-28 3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副作用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较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地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有删改)

附图:

2011—2015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国外企业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但我们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即使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的疾病,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这一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表明中医对少量“不治之症”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数据,客观反映了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B.材料四中,同一种疾病,西医视其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这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C.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的中药和抢注的商标,形象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与难过。
D.材料一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材料一通过与化学药的比较,来侧重介绍中成药的优势;材料四通过与西医的比较,来突出中医的优势。
C.材料一和材料四比较对象相同,但侧重点不同。
D.材料四通过列数据进行横向比较,指出“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的现状,意在引起读者清醒的认识,激发人们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和材料四在主旨方面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说明。
2020-07-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身份和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转达,可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D.“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C.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以此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
D.小说的语言体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比如文中加点的“将将”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铁”则是“确定”的意思。
8.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9.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二月,次桑落洲,遗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进军次筅湖,侯景城主张累弃城走。

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侯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_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追青溪十余里中,楼雄相接。诸将未有所决,憎辩遗杜崩问计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今围石头,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

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贼恐西州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通大路。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结阵而进。高祖曰:“军志有之,善用兵,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锐,令必死于我?“乃命诸将分处置兵。

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却。高祖与王啉、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

荡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贼复还,殊死战,又尽夺所得城橱。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晠复散走。景与百余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景至阙下,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节选自《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B.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竞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C.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D.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曾率兵平定侯景之乱。高祖是他的尊号。
B.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等。文中用作动词,指启奏,上表章给皇。
C.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可指京城。和“城阙”意思相近,文中指石头城建康。
D.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借指军队或私人军队,也值部属、部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高祖善于因敌制宜。侯景利用秦淮河设防,防范周密,官军无计可施,问计高祖,高祖能够相机行事,谋划得当。
B.陈高祖善于调动敌人。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高祖分散部署,迫使叛军分散防守,从而取得战役的主动权。
C.陈高祖善于出奇制胜。高祖派兵从后路拦截叛军,又亲率骑兵乘胜追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
D.陈高祖作战勇猛。当叛军得势之时,陈高祖怒不可遏,亲自率兵攻击敌人,重新夺回城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2)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楼雉相接。
14.文中讲述了关于高祖的哪几件事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①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吕叔潜,作者声气相应之友;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16.请赏析“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
2020-06-1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模拟语文试题(一)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根据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士大夫之族择师之难,难在自己的心理,除了年龄和知识两个要素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也让他们很为难。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晚景颓废的状况。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2020-07-27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书写性”,所谓“书写性”是指作品中笔触的运动感和       。中国书法把书写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书写性在原始刻画符号(包括文字的雏形和原始图画等)中已有所       。岩画中表现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界的其他物象也是文字的雏形,后来       为象形文字,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象形文字符号呈现的绘画形态美,也体现出原始先民的       。这种审美意识在人类发展早期是共同的特征,但在很多民族并没有得以延续。(    )。如今的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在强化视觉的表现力上,(    ),如强调单字结构的美术造型,强调章法的视觉构成,甚至融人现代美术构成设计意识等非书写手段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不管这些尝试成功与否,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延续性   表示   变化   审美意识
B.连续性   体现   演化   审美意识
C.延续性   表示   演化   审美特征
D.连续性   体现   变化   审美特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管这些尝试成功与否,都在表现形式上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书法。
B.这些尝试,都在表现形式上一定程度丰富了传统书法艺术。
C.这些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
D.这些尝试,都在一定程度表现形式上丰富了传统书法艺术。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2020-07-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以下是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请以此为素材,拟写出这副对联的下联,颂扬祖国取得的成就。

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全国将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上联:粤港澳,京津冀,南通北达,经济彩带美华夏
下联: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康同济医院计划展开床位860张,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计划展开床位700张。两所医院均开设临床病区,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等辅助科室。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军队医护人员将分批投入支援,首批力量1400人于2月13日抵达武汉,并计划在第一时间展开相关医疗救治工作。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回首2020,你已在不经意间见证了诸多历史: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2020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2020美股前所未有多次熔断……有人说人类的列车开得太快需要学会驻足停留,延期也不见得都是坏事;有人说延期让世界和个人都受挫,很多代价是无法计算和衡量的;有人说无论怎样都在见证历史;还有人表示见证历史没什么稀罕,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材料核心为主题,选择一种观点或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脱离材料范围,确定立意;写一篇 议论文,要求立场态度鲜明,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7-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探究内容,提出见解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老舍(1899-1966)  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姚思廉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翻译  概括中心意思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10.65仿写句子  对联语言表达
22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