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期末 2020-08-02 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

在文学阅读中应注意培养下列几种意识:

文化的挖掘意识。文学反映的是人学、是社会学,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厚的人类社会文化知识。读周作人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的美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恬淡从容、庄谐并出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野菜、北京茶食的文化知识;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而且体察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文化的挖掘意识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写作主体在特定时代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感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读作品,还要读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这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文化的反思意识。反思是一种再思考。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以及阅读判断进行分析思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习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必然与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理想有关。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它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载着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学生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思意识:鲁迅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则通过北京市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但多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需要读者经过反思才能体悟到的。读者需要透过人物事件、故事情节本身去体察、探究它们存在的缘由,透过故事表象去思考深含其中的创作动机、创作旨向以及支撑作品存在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反思意识是使作品解读走向深入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文化的对比意识。文化对比意识就是指把两部作品或一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的思维方法。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部)以上的文章、作品放在一起研读,逐步提取内容要点,归纳表达特色,比较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摘编自陈静《浅论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是人学和社会学的反映,因此,阅读文学作品能让人了解丰富的人类社会文化知识。
B.阅读文学作品,既要读原著,又要读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相关时代背景和社会风尚。
C.对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的反思,就是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的文化思想和文化意义。
D.文化对比意识是指把不同作家的作品或一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对照和鉴别的思维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引用泰勒的话,指出什么是“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范围,引出下文论证。
B.第三段,先指出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举例加以论证,然后对文化的挖掘意识进行阐说,最后指出挖掘方法。
C.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既有引用论证,也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更有举例论证,因论证角度有别,所以并无重复累赘之感。
D.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从文化的挖掘意识、文化的反思意识、文化的对比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并列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读巴尔扎克的作品,不仅能看到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还能体察到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兴衰和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
B.鲁迅的作品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可见从灵魂深处唤醒国民是鲁迅小说的重要主题。
C.培养文化对比意识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积极主动的阅读。
D.只要运用文化的挖掘意识、反思意识和对比意识来阅读文学作品,就能全面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今日(1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认知,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儿童等年纪小的人来说不易感。而在此之前,网上流传出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名为“大众畜牧野味”店的菜单,显示有活狗狸獾、活猪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动物,令人不寒而栗。

多少年来,已经有无数的科普,反复强调野味的营养价值无甚特异之处,大多属于“智商税”食物,抑或是展现某种特权的炫耀性消费。也早有专家指出,野生动物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且野生动物远离人类,人类对其病毒与细菌的研究并不充分,往往难有特效药。

在科学上,“吃野味”已被否定,却并没有内化成全体民众的认知共识,变成全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在文化上,“吃野味”在神秘主义叙事与营销技巧鼓吹的加持下,反而有被美化的倾向,变成了可艳羡之事。如今,面对不断更新的病例数字,可见“大补”“特效”的顽固信念是何其荒诞与愚昧,今天疫情的出现又令人何其心痛。

痛定思痛,“吃野味”必须有一场深入社会心理层面的反思。这不能只局限在执法层面对非法野味的打击,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所谓规范市场、确保卫生的整治措施,必须从民众心理彻底瓦解“吃野味”的合理性。十几年间,从SARS到新型肺炎,两次沉痛教训应该得出一个社会共识:吃野味,就是与健康为敌,与文明为敌。

(摘编自“光明网”《是时候彻底反思“吃野味”了》)

材料二: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我国有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98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08种,还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591种以及昆虫120属所有种等都纳入保护范围,禁止包括食用在内的上述所有行为。

但是,包括蝙蝠、鼠类、鸦类等约1000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未列入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范围。“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防疫的范围规定,针对的是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说,虽然蝙蝠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是“自由之身”,在动物防疫法中却处于模糊地带。由于缺乏相应的检疫规程等因素,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实施检疫。

蝙蝠,或许还真是监管的真空地带。

除了蝙蝠,穿山甲、果子狸、蛇等都曾是一些食客餐桌上出现的“野味”。

很多野生动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可能危及人类健康的隐患。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溃。

“野生动物”这一概念,不仅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还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动物。因此,同样是一种动物,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状态下的就可能触犯法律,但如果是人工养殖的则没有问题。

据统计,我国以供应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研试材为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种类约100种,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约50万家(户),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年产值约500亿元。

但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仍面临检疫等现实问题。蛇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产业,有些地方没有检疫部门受理,更没有检疫标准,发不了检疫合格证。进入市场的大部分野生动物也都没有检疫标准,如竹鼠等。

动物疫病防控是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责。但由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情况复杂,防疫检疫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监管到位。

检疫缺失的现实下,的确很难说,食用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是安全的。

(摘编自“环球网”《吃蝙蝠谁来管?》)

材料三:

吃野生动物危害有多大?

国家卫健委网站曾于2003年发布文章解读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时任海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白志勤指出,野生动物中有许多传染病,由于平时人类与野生动物没有接触,一般不对人造成危害,一旦人类频繁地与野生动物接触、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就有可能传给人类,而且这种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是新的属种,人群普遍易染,这样造成的传染性就会很强,病死率也会很高。

白志勤称,SARS病毒已初步证实冠状病毒是从野生动物身上来的,又如青海等地,鼠疫的流行就与捕食旱獭有关。而目前全世界流行的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布氏杆菌病等,无不与动物有关。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冠状病毒进行了历时5年的研究,最终将研究成果发表在2017年的《病毒进化》( Virus Evolution)杂志上。该研究显示,蝙蝠是全球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根据对1200种蝙蝠的研究,科研人员推测全世界的蝙蝠种类中,共携带了3204种冠状病毒,其中大部分尚未被发现和描述。

(摘编自“央视网新闻”《野生动物引发的疫情,知多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可能由人们食用野生动物引起,我们应对此深刻反思。
B.野生动物既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还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动物。
C.野生动物中有许多传染病,人类一旦频繁地接触、食用野生动物,就会感染冠状病毒。
D.研究显示,蝙蝠是全球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它会传染给其他动物,进而传染人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首先在武汉爆发,与当地喜欢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密不可分,武汉也为此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B.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把重点放在了一级、二级等稀少或濒临灭绝的动物上,说明我们当前对自然和野生动物的认识还很有限。
C.我国人工繁育养殖的野生动物种品类繁多,为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研试材等提供了支持,但就疾病预防而言,仍然存在隐患。
D.蝙蝠是全球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只要我们人类远离蝙蝠,在预防病毒上不懈努力,就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
6.经过这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应该对“吃野味”做哪些反思?请结合材料分析。
2020-07-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六条鲶鱼

李亚民

刚刚过了六十岁生日的老苏,像平时一样七点按时起床准备上班。

爱人柳枝柔声提醒他:“你退休了,忘啦?好好睡个懒觉歇歇吧。”

“还真忘了,习惯起早,不睡了,我出去转转。”

老苏走在大街上,集贸市场的叫卖声惊醒了漫无目的的他。哦,今天都农历腊月二十四了,年味越来越浓啦!一想到这,老苏马上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老苏家四口人,除了他、妻子柳枝、儿子苏鱼以外,还有一个八十八岁的老妈。

儿子生下来没奶吃,为了下奶,他给柳枝买了不少的鲫鱼,柳枝平时爱吃鲶鱼,总说吃鲫鱼得把鱼汤当中药汤往肚子里咽,所以啊,在柳枝奶多了之后,就开始改吃鲶鱼了,柳枝每天一条从没说吃烦过。抓周时,老苏在孩子眼前摆了满当当的笔、书、章、算盘等等几十种东西让孩子挑,想看看这孩子将来到底能有啥出息,你猜怎么着?嘿!在那么一大堆的东西里边,孩子偏偏挑上一条小鱼儿!让一家人开怀大笑!“唉,也算是缘分吧。”老苏的妈妈说:“干脆啊,这娃娃大名就叫苏鱼吧,鱼儿是孙子一个月的饭碗嘛。”

一家人同时叫好:“就叫鱼,苏鱼,好听,寓意也好!年年有余。”

其实,老苏最喜欢这个名字了,他心里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几十年了,他都坚持在过年时提前买好两条鲶鱼养在家里,等到除夕那天把鱼做成鱼丸子,家里人都爱吃他做的鱼丸子,尤其是老妈。几十年来,老苏觉得家庭幸福,老妈身体好,他觉得是鲶鱼给他们家带来的福气。

这样想着,老苏快步来到市场,直奔鲜活的水产门店。今年不能只买两条,儿子带未来的儿媳妇回来。想到儿子,老苏脸上笑开一朵花,苏鱼从小学习好,研究生毕业后,考上省城的大医院,今年三十一岁了,刚谈了个女朋友,同一家医院的,说是过完年就结婚。想着想着,老苏美的,高兴地挑了六条鲶鱼,一样大小,一个一斤多吧,六六大顺,数字吉祥,老苏喜欢的。

回到家,像往年一样,浴池里放了半池子水,六条鱼放进去,个个欢实的,你争我抢,游来游去。

柳枝过来一看:“老苏呀,今年咋买六条呀?加上儿媳妇咱五口以,每人一条还吃不完。”

老苏神秘地:“总不能买五条吧,六,数字多好啊!”

屋里座机响起,老苏迈步进屋拿起电话:“儿子啊,你们到哪了?什么?除夕放假啊。”

电话那头是苏鱼:“爸,就是给你们说一声,怕你们望眼欲穿嘛,呵呵。”

一切归于平静和等待,等待着孩子回来团圆,等待享受天伦之乐。

腊月二十六开始,微信上零零星星出现疫情,老苏、柳枝、老妈的心都跟着揪起来了。担心着儿子苏鱼和儿媳还没回来,担心亲戚朋友,担心全国人民怎么能渡过这个难关。

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老苏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儿。

腊月三十,儿子苏鱼打来电话:“爸爸,给我奶奶妈妈说一声,今年过年回不去了,我和你们未来的儿媳妇都临时抽调去武汉防控疫情啦。”

“我们怎么办?这个太突然了,年怎么过?”老苏很着急地说。

儿子安慰老苏:“爸爸,您是咱们家的顶梁柱,千万要稳住,别慌,和我奶奶、妈妈都待在家里,你们待在家里就是对国家最好的帮助和贡献。”

是呀,还能怎么办?照办!老苏交代柳枝和老妈不出门,要勤洗手,去院里或者门口就戴上口罩……啰里啰唆交代一大堆。

老苏呢?无所事事,天天给鲶鱼换水。

年三十,按惯例是准备春节的吃食,包括炸鱼丸子。

老苏磨刀霍霍,他来到六条鲶鱼池子跟前,看到鱼没有之前活跃了,每条好像都知道自己面临着死亡,他隐隐约约看到鲶鱼眼中闪动的泪光。老苏的心揪了一下。

武汉最早发现疫情,电视上报道说疫情来源于海鲜市场。

海鲜市场!老苏的心,又猛地揪了一下。

老苏想,是人类打扰了水世界的精灵,人们为了过年高兴而不管水世界的生灵宁静的哭泣。那么我今天要吃的鱼,也是属于水世界的呀。想到这里,老苏哭了。他不由分说拉上老妈和柳枝出门,门卫处已经很严格管控出入了,他按要求登记后开着车,匆匆来到涧河边,扭头对爱人柳枝和老妈说:“咱们今天就放生这六条鱼。”

老妈和柳枝鼓掌表示支持老苏的决定。老苏从车上提下装鱼的两只桶:“对不起啊鱼儿,我们今天放了你们,请你们原谅我们这些俗人的无知吧!”

六条鱼,进入水中,摆摆尾巴,快活地游走了。

老苏、柳枝和老妈在河边站了很长时间,才默默离开。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故事放在全民齐心打赢防疫攻坚战的背景下,贴近生活,契合热点,表现了作者灵敏的时代嗅觉。
B.小说插入儿子抓周的情节,既补充了故事的相关内容,又交代了老苏及其家人对“鱼”的独特情感。
C.小说没有详细描写儿子和儿媳,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无数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冲锋陷阵的崇高使命感。
D.小说构思巧妙,文笔细腻,华美的语言中不乏温情,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深意,可谓是为时代而作的佳作。
8.老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9.分析小说结尾写老苏给六条鲶鱼放生的用意。
2020-07-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B.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C.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D.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整理。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又称“宫禁”。
C.太师,辅弼国君之官,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有很大的实际权力。
D.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勤奋好学,学识渊博。韩愈自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经过不断学习,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为人正直,憎恶贪官。他经过华阴县时,了解到刺史与柳涧相互勾结,便上疏惩治他们;御史果然查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
C.韩愈性格耿直,敢忤皇上。宪宗迎佛骨入宫,他上表劝谏,皇帝大怒,想要杀他,后因有人为他求情,才被免死,贬官到了潮州。
D.韩愈勇敢无畏,说服乱军。镇州动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大家都认为有危险,韩愈勇敢进入乱军中,成功招抚乱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
(2)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
2020-07-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①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卜居,择地居住。②鸂鶒:水乌名,俗称紫鸳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草堂的位置和环境:在浣花溪的上游,溪水曲折,林木葱葱,秀丽幽静。
B.颔联诠释了卜居林塘的原因:远离城郭少了尘事之扰,澄清溪水荡涤远客之愁。
C.颈联紧扣一个“幽”字,用“蜻蜓”“鸂鶒”的悠闲自在衬托林塘的环境之幽静。
D.尾联运用写实手法,写诗人定居林塘不久,就迫不及待乘兴东行到万里外的山阴。
15.请简要概括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