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期末 2020-08-11 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B.“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
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
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
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C.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经学中解放出来。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今,不管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还是在街道的某个角落,咖啡店,甚至走路,总能看到人们玩手机的身影,手机,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玩具,主要因它功能的丰富性,打游戏,聊天,浏览新闻等等,让许多人爱不释手。手机不光能玩,还可以用来购物,现在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就能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手机可以说无所不能,其功能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近,在德国的一项关于互联网公司数据的调查显示,全球民众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我国玩手机的花费时间,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费3个小时在手机上,位居全球第二,而位居全球第一的这个国家,比中国多了两个小时,这个国家是巴西,为近5个小时。手机不但耗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对人身体的负面影响也不小。

(摘编自“科技部落”《中国人沉迷手机全球第二,玩手机的危害你又知道多少?》)

材料二:

小学生从手机里获得的无非是APP和游戏。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已经认识1500字, 完全可以独立阅读, 于是她学起拼音来一点动力都没有。我下载了好几个学拼音的APP给她玩,最后发现一个叫《魔力小孩拼音》的APP做得非常好, 声母和韵母的不同组合是用摩天轮来表现的,收集齐所有的摩天轮,孩子就基本掌握了所有的声韵母组合,这样学习应用比单纯地记卡片有意思。女儿玩几天游戏后拼音果然大为进步。我建议家长给孩子挑选学习用的APP要寓教于乐, 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更重要的是APP的表达方式必须是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比如关于星座的APP, 拿着手机对着天空, 手机上马上会显示星座的名字; 认识植物的APP, 对着植物的叶子拍照, 就会告诉你植物的名称——如果不具有这些无可替代的优点,我认为还是选择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

游戏是我最为担心的,因为大多数游戏没有营养,反而催生了一批面无表情心无温情的宅男宅女。来自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显示,小学生近视最大的原因是遗传,其次是缺乏户外活动。我希望孩子去大自然里跟小伙伴一起玩真正的游戏,变得体格强壮、心灵友善。当然,家长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设计线路、召集同伴,比扔给孩子一个手机累多了。

我们家每天晚饭后到睡觉前,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都要关掉。在这段“电子监狱”时间里,我们一家画了很多画,看了很多书,聊了很多温暖的话,是全家生活质量最高的时间段。

(摘编自著名童书出版人三川玲:《家长要会引导孩子用手机学习》)

材料三:

英国政府曾向全国所有中小学寄出一封警示信,严格限制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指出儿童使用移动电话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芬兰法院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违反这一禁令者,将被处以最高10万欧元的罚款。

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摄像头胡乱拍照。

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

早在2000年,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订规则,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2007年1月29日,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联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韩国政府颁布法律,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进行监管。法律规定,韩国青少年手机用户要签订一份单独合约,要求他们和父母一起参加手机费用封顶计划。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手机无所不能的功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民众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过多的问题。
B.材料二从家长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的问题。
C.材料三显示了世界各国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各自不同的管控方式,对我国有关部门的决策是有参考价值的。
D.关于手机对人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英国认为儿童使用手机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其他国家并非都认同这一结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许多人对手机爱不释手,主要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功能,并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B.近年全球民众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民众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位居全球第二。
C.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手机中的一些APP非常有用, 有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表达方式, 能寓教于乐,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
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游戏往往会催生面无表情、心无温情的宅男宅女,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玩真正的游戏。
6.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使用手机做出规范,那么,我国有关部门该如何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0-08-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街坊

李培禹

如果有一趟列车,声言将穿过时光的隧道,载你回到童年;而且车厢里已然坐满了曾和你一起玩耍、长大的伙伴,现在还给你留了个座位,你来不来?

来!我就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匆匆往这趟列车上赶呢。

其实,“车厢”是刚刚建立不久的一个微信群——赵堂子小大院一家亲。赵堂子是北京的一条小胡同,它在北京城三千六百多条有名字的胡同里,实在排不上号,因为它确是小胡同,从东到西也就一二百米长。然而,这条小胡同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的西口向南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大院。为什么叫小大院?因为它不大也不小,正好装下了胡同里十几个、二十几个,最旺时达到三十几个孩子的童年。

我们这趟列车的列车长——群主,是刘校长。尽管他早退休了,但在赵堂子胡同老街坊们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校长。丁酉鸡年春节刚过,校长在群里一呼:咱们聚聚吧。立时像炸了锅,活跃者不说了,平时以“潜伏”为主的人也积极发言:支持!拥护!校长万岁!可我们的赵堂子胡同十五年前就因道路扩建拆迁,消失殆尽了,到哪儿去找我们的小大院啊?有高人响亮地提出:“胡同没了人还在,邻里重逢格外亲!”是啊,人还在,没有什么能阻挡住思念、怀旧、亲情的列车开出站台,驶向我们的心绪共同指向的那个终点。

“终点站”到了,它就设在与原来赵堂子胡同相连的东总布胡同里的一家餐馆。女老板也是胡同里长大的,敞开大门欢迎老邻居们来聚。

我爬上二楼或说我登上“列车”时,车厢里已经有点“人声鼎沸”的劲了。“呦,三哥来啦!”认识的和已然认不出的童年伙伴抱在一起。我说,今天都用小时候的称呼好不?好好!一致赞成。可紧接着问题来了:狗三儿、狗四儿,还叫得出口吗?于是,临时约定,凡无伤大雅的仍叫原名儿,如我,便称“小三儿”,其他几位则由各自根据自己的辈分“酌处”,可称哥或叔了。

“车干来了!”车干本名叫周轩,小时候不认得“轩”字,我们都叫他周车干。此次重逢,最让车干想不到也最让他激动的是,第一个迎上前和他紧紧握手的童年伙伴,是郑苏伊。苏伊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小女儿。臧老在赵堂子胡同居住生活了四十年,是这条小胡同老街坊们共同的骄傲。苏伊说,那时院儿里的海棠熟了,我和你们一起爬上树,真够淘气的。我爸在下面喊着:“注意安全,别摔着呦!”

海棠树、臧老的故居和赵堂子胡同的小大院,荡然无存了。然而人还在,情依依。十五年前,东城区南小街赵堂子胡同拆迁在即,老街坊们都为一户特殊的人家犯起愁来。这就是靠街道“低保”维持生计的特困户“二嫂子”。这位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含辛茹苦地把一个抱来的哑巴孩子拉扯大,同时也带大了胡同里的好几个孩子。我的小侄儿李根,就是她带大的。一次李根向我汇报他会背儿歌了,一张口竟是浓重山东口音的“笑(小)老鼠,上等(灯)台,偷右(油)吃……”我赶紧叫停,还埋怨了“二嫂子”几句。

拆迁那年她已过七十岁了,邻居们仍习惯性地称她“二嫂子”。“二嫂子”丈夫因病去世,哑巴儿子又下岗,住了几十年的那间不大的小屋还不是她的房产,如今这一拆迁,老太太住哪儿去啊?起初,热心的街坊们决定集资,替“二嫂子”凑足回迁款。可街道和拆迁办说不行,只要房款按她的户头交,“低保”就保不住了,就得取消,“二嫂子”今后吃什么去呀?那些天,大家轮流上拆迁办,说的都是“二嫂子”的事。拆迁办的同志难免不烦,怎么一会儿来个刘校长,一会儿来个孙老师,一会儿又换成私营企业的韩厂长了?得,下来看看吧。两位同志来了,看了一眼,眼圈儿就红了。在拆迁办领导和邻居们的奔波下,“二嫂子”的难题解决了,由政府出面,给她和哑巴儿子在东四五条找了一处面积相当的新平房,并办妥了过户手续。记得搬家前那天,七十岁的老太太剁了一上午的大白菜,包了一盖帘儿一盖帘儿的饺子,请家家户户来吃。

“二嫂子”去世多年了。席间,刘校长提议,向所有已故去的生养、哺育了我们的先辈们致敬。三十多人齐齐端起酒杯,场面甚是庄严。这边的举动早吸引了其他房间吃饭的客人,他们纷纷围过来,看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后,称赞不已,有人还主动为我们拍“全家福”。他们说,咱们胡同的街坊们也该聚聚啦!

是啊,该聚聚了。胡同没了人还在,人在情义就在,街坊邻居们身上的真善美就在,相信这种传承会绵延不绝,一代代传下去。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颇具匠心,作者以想象的形式开篇,想象着和老街坊一起乘坐列车穿越时光道,表达了对往日和睦相处的老街坊们的思念之情。
B.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如把“赵堂子小大院一家亲”微信群比作“车厢”,把群主比作“列车长”,“车厢里”装着“我”的记忆和街坊们的深情。
C.作者写“童年伙伴”相聚时,约定用小时候的称呼;看似写称呼,其实写出了伙伴们对童年生活的快乐回忆,体现了老街坊们相处的融洽和亲密。
D.老街坊们因为想着特困户二嫂子拆迁后生活有困难,大家千方百计,纷纷去找拆迁办交涉,帮助她解决了困难,充分体现了老街坊们的互助和爱心。
8.“是啊,该聚聚了。”这句饱含深情的感慨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作者写老街坊们聚会,既描写了聚会的场景,又写到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和去世多年的“二嫂子”的往事,这样写有何妙处?请作简要赏析。
2020-08-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汤鼐,字用之,寿州人。成化十一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孝宗嗣位,首劾大学士万安罔上误国。明日,宣至左顺门。中官森列,令跪。鼐曰:“令鼐跪者,旨耶,抑太监意耶?”曰:“有旨。”鼐始跪。及宣旨,言疏已留中。鼐大言:“臣所言国家大事,奈何留中?”已而安斥,鼐亦出畿辅印马,驰疏言:“陛下视朝之余,宜择侍臣端方谨厚,日与讲学论道,以为出治之本。至如内阁奸邪无耻,或夤缘中官进用,或依附佞幸行私。不早驱斥,必累圣明,致士气委靡。宜亟正典刑,勿为姑息,示天下戒。”且召致仕尚书、都御史等,而还建言得罪诸臣,以厉风节。”报闻。

弘治元年正月,鼐又劾礼部尚书周洪谟,因言:“少傅刘吉,与万安、尹直奸贪等耳。安、直斥,而吉独进官。请大申黜陟,明示劝惩。”又劾李荣、萧敬。尚书王恕以盛暑请辍经筵,鼐极言不可,语侵恕。

当是时,帝更新庶政,言路大开。新进者争,欲以功名自见。封章旁午,颇伤激讦,鼐意气尤锐。其所抨击,间及海内人望,以故大臣多畏之,而吉尤不能堪。使人啖御史魏璋曰:“君能去鼐,行佥院事矣。”璋欣然,日夜伺鼐短。未几,而吉人之狱起。

四川饥,帝遣郎中江汉往振。吉人言汉不胜任,宜遣使刘概振,且择才能御史鼐为巡按,庶荒政有裨。璋遂草疏,言吉人抵抗成命,私立朋党。帝怒,下人诏狱,令自引其党。人以鼐、概对。璋又嗾御史言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又执五色石引牛就道因解之曰:‘人骑牛谓朱,乃国姓。意者国将倾,赖鼐扶之,而引君当道也。’请逮治。”疏上,吉从中主之,悉下诏狱,欲尽置之死。刑部尚书何乔新、侍郎彭韶等持之,外议亦汹汹不平。乃坐概妖言律斩;鼐受贿,戍肃州。鼐既戍,无援之者,久之始释归。

(节选自《明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璋又嗾御史言/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又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B.璋又嗾御史言/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又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C.璋又嗾御史言/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又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D.璋又嗾御史言/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又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擢、黜、陟”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授是任命授职,擢是由低到高升职,黜是指官员降职或罢免,陟是提拔官职。
B.“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以上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致仕”是指古代交还官职,意思是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表示官员退休。
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鼐弹劾高官,耿直无畏。他检举大学士万安欺君误国,又检举礼部尚书周洪谟查处刘吉、万安、尹直勾结贪污之事时执法不公。
B.汤鼐勇于谏言,忠心为国。他期冀皇上选择正直、谨慎、敦厚的大臣,以求治政,驱逐内阁中奸诈邪恶的小人,免受蒙蔽,言辞恳切,直言不讳。
C.汤鼐揭短大臣,态度坚决。他在奏章中揭发了一些大臣的过失,言辞激烈,态度鲜明,令大臣们非常忌惮。
D.汤鼐为官正直,得罪同朝。他极力阻止暂停御前讲席的请求得罪了尚书王恕,后因揭发不公正提拔之事得罪刘吉,而遭到刘吉诱使魏璋设计陷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如内阁奸邪无耻,或夤缘中官进用,或依附佞幸行私。
(2)其所抨击,间及海内人望,以故大臣多畏之,而吉尤不能堪。
2020-08-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②天涯:即指作者当时所在的夔州。③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14.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时间,在一年将尽的岁暮季节,隆冬日短,太阳和月亮此落彼起,匆匆交替,仿佛在催促着短暂的白天赶快消逝。
B.次句中,“天涯”指偏处西南一隅的夔州。“寒宵”点题内“夜”字。这是一个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C.“鼓角”是军中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接近天明鼓角连吹,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尾联中,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现也均已化为黄土,贤愚同归,自己也是交游阻隔,亲朋音讯断绝,令人心生感慨。
15.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诗句。
2020-08-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