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期末 2020-08-18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清时期,政府在官方操控的朝贡贸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中,都有专门负责管理朝贡事务的衙署。在中央机构中,礼部的主客司是明清时期负责朝贡的具体机关,会同馆(清朝改称会同四译馆)是负责接待贡使的机构。在地方,明朝还设有市舶司。嘉靖初年,在广东、福建、浙江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等国的贸易。清代则改由地方督抚管理朝贡事务,由府衙中的同知、通判具体负责贡使来京事宜。可见,明清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朝贡贸易的基本行政管理体系。但是,与官方的朝贡贸易有所不同的是,对于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明清时期并未成立专门的国家机构予以直接管理,而是将国家的权力渗透至民间海外贸易之中。

针对“借贡兴贩”的民间贸易建立官方兼管机制。贡使至京后,主要居住于会同馆,会同馆便成为了监督“借贡兴贩”贸易的机构。据《大明会典》载:“各处夷人朝贡领赏之后,许于会同馆开市三日或五日,惟朝鲜不拘期限。”清代沿袭明朝政策,于乾隆十三年将四译馆并入会馆,改称会同四译馆,由礼部郎中兼馆事,同时,也负责监督贡使与官民的私下交易,“稽其出入、互市之事”,对违禁物品的查核也日趋严苛。

施行综合调控手段。在特许贸易中,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商品,清廷还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乾隆帝规定:“朕轸念民艰,以米粮为民食根本,是以各关米税概行蠲免。其余货物,照例征收。”对于外洋海运米粮至内地者,“带米一万石以上者,着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带米五千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三”。不仅在税收上实行了优惠措施,还对米粮贸易进行了调控:“若民间米多,不需籴买,即着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或散给各标营兵粮之用。”

与地方社会协作管理民间海上贸易。晚明时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他们凭借高船火铳,勾结粤东商人,常常运载违禁之物,由此也引发了外洋海寇勒索盐船、奸民接济粮食、窝藏赃物等社会问题。为此,明政府采取“严乡保之治”的措施,又通过采取乡保间的互相监督,以杜窝藏之弊。国家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客观上也增强了地方社会的治理能力。雍正年间,在民间的海外贸易中,一些市侩之徒往往以身试法,贩卖违禁货物。为杜绝此类弊端,雍正六年,清廷设立了“商总制度”。据各商保举殷实老练之人为总商,每人取具各洋商十家连环互结,分交省府存案。凡有出洋商船,须取同出洋商人三名连环互结,写明船只字号、所带货物数目、船手年貌、籍贯、姓名等一并造册,由总商加具保状,交付地方官详明,经督抚批准,行知各海关,方准出洋。出洋前,总商还要亲自到船验看船只是否有夹带违禁军器等,准令同保之人检举,“总商报官,严拿究治”。商总制度的设立,是政府利用社会力量管理民间贸易的有益尝试。

明代对走私贸易多以“谕旨”等形式下达,并在政策层面加以控制,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法律的机制。顺治三年,清廷颁布《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律》,严法禁止走私贸易。

明清时期,对民间海外贸易虽然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但通过政策的调控与法律的约束以及与地方社会的协作等方式,进一步掌控了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国家权力在民间海上丝路中的渗透,也体现了明清时期国家通过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网络。

(摘自《明清时期的“海上丝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朝贡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市舶司就是中央机构之一。
B.从清朝嘉靖年间开始,朝廷开始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琉球等国的贸易。
C.为杜绝葡萄牙人凭借高船火铳,勾结粵东商人,运载违禁之物,清廷设立了“商总制度”。
D.控制走私贸易,明代通过“谕旨”形式下达并在政策层面控制,清代则引入法律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分析明清政府主导朝贡贸易并建立行政管理体系之后,提出国家权力在民间海外贸易管理中渗透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乾隆帝的“规定”,论证清政府施行综合调控手段,其目的在于对外洋海运米粮贸易实施调控。
C.文章运用大量史料进行论证,如举“商总制度”论证清朝政府与地方社会协作管理民间海上贸易的措施,说服力强。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围绕中心论点重点阐述明清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上民间贸易活动的管理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政府在中央机构中设置主客司和会同馆(会同四译馆),责任分工明确,分别管理朝贡和接待贡使等事务。
B.明清时期,官方兼管机制主要针对“借贡兴贩”的民间贸易,设会同馆,查核严苛,阻碍了民间海上贸易的良性发展。
C.明朝政府采取“严乡保之治”的措施,通过采取乡保间的互相监督,杜绝窝藏之弊,也增强了地方社会的治理能力。
D.国家权力在民间海上贸易中的渗透,体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网络。
2020-08-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与此同时,这次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大量从业者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这种新的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经济发展迅猛,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更多样,就业方式更灵活,以外卖、快递、网约车、直播带货、数字化管理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获得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业态经济从业人员已达数千万规模并保持快速增长。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就业格局,由固定岗位、单一岗位、定时定点劳动的就业形态,变为灵活工作、身兼数职、随时随地工作。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产生了新的劳动关系,原有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就显得有些滞后。当前,亟需通过制度创新补齐政策、法律规定的空白。

要通过法律创新,扩大劳动保障法律关系调整范围,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内容。通过缴费补贴、减免税收等办法,激励、引导新业态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通过体制创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为便捷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人社部门应主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维权保护范畴,及时查处侵害其权益的行为,保障新就业形态下各方主体,尤其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用制度创新护航“新就业形态”》)

材料三:

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2020-2022年)》明确, 到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然而,要让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诞生,除了要帮助解决养老、医疗问题,让就业者能够稳定就业之外,更需要制度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通过调研发现,互联网行业、在线消费、育培训、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对许多个人来说,仍然需要商住用房才能登记注册公司。在他看来,为了鼓励年轻人在线办公、在线就业,是不是可以尝试在居家环境登记公司呢?

“新就业形态”的诞生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整体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氛围的体现和折射。我们需要通过打造和激发创新发展的氛围,使得上海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让“新就业形态”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摘编自《让“新就业形态”在上海遍地开花》)

材料四: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样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之一。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花蓓看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稳就业、保就业的严峻性,也加快催生出-批新产业、新经济,这些领域正是孕育和释放新职业、新岗位的所在,关键是要抓紧研究推动,以政策支持、服务引导将新业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就业岗。

花蓓谈到,像这样的新兴领域、新兴业态,契合了年轻一代的就业诉求,更加灵活多元、更能自由选择,必须及时跟进。在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挖掘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新兴职业培训力度,创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尤其要针对当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提供职业发展的科学参考,让年轻人择业更加有的放矢。

(摘编自《中国青年》)

4.下列对“新就业形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就业形态”是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为大量从业者创造的新的就业形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B.“新就业形态”是一种由固定岗位、单一岗位、定时定点劳动变为灵活工作、 身兼数职、随时随地工作的就业形态。
C.互联网行业、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已经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
D.李老师法定节假日送外卖,老王下班后跑滴滴,小张工作之余参与“智慧城市”系统开发都属于“新就业形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就业形态一旦全部职业化,就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
B.“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产生了新型的劳动关系。
C.胡卫认为,如果能在居家环境登记注册公司,更能鼓励年轻人在线办公、在线就业。
D.花蓓看来,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就业的严峻性,也正在催生一些新职业、新岗位。
6.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如何促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08-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家过年

赵长春

心里的花,带你回家,感受我家乡的文化,看看我的老爹老妈,让他们也看看你这朵美好的花!

德昌高兴地哼着改了的歌词,握着九月的手,车速时急时缓。再翻过前面的岗坡,一路下去,不过二三里地,就可以安全进村了。疫情随时播报,一路上还算顺利,被拦着量了几次体温,都正常。刚才几个发小还高兴地相约,晚上就见,好好喝酒好好说话……

手机响起。“是我爹,快接。”德昌想让九月多给爹说话,就握好方向盘,把手机递给九月。

“……爹,好。”九月脸色有些红,“哦,德昌说马上过东大岗……,好,好。”九月将手机递回德昌,德昌接了,爹的声音迟疑,“你们下岗后,先停那里,我在那等,还有你妈,你婶……”

没关闭手机,德昌就又冲九月眨眼睛,“几辈子没有当过公公婆婆。爹妈他们出村接咱了,还有大娘,二婶,小妹……”说着,车子下了东岗,往村子方向驶去:心里的花,带你回家……

岗坡下,爹,妈,远远冲着车子来的方向挥手、摆手。一辆三轮车横在路中央,车把上一张红纸:欢迎回老家,防疫不防人。

停车。七八米远,有道简易限高杆,上横一道标语:疫情紧急,禁止进村!九月张大了嘴巴,德昌也愣住了。看见爹拿着手机冲他示意,德昌拿起了手机,“娃儿,别怪爹,不让你们进村,上头统一规定,防堵肺炎,都这样……”

德昌点点头,看见妈在抹眼泪,就握紧九月的手,“出去一下,叫妈看看你。”

两人出了车,寒风有些凉意。德昌想往前走,妈挥了挥手,“小昌,小月,别往前走了。”

旁边的二婶头一拧,“嫂子,就叫俩孩儿回家怕啥?大过年的,妮儿还是头一回来,又不发烧,自己孩儿们!”

爹往前跨了一大步,“听我的,先不回来。给你们啥都预备好了,米、面、油,就在三轮车上,正准备往东头农场里送。那里给你们收拾了一间房,装了空调……”

“哥,嫂子!我给你们铺好的床铺,还贴好了对联,大红喜字、福字!”一直拍照的婶家妹子抢了一句话,冲德昌和九月挥挥手,“三轮车,上有饺子馅,炸货,零食,够你们过年的……”

大娘和二婶也赶紧接话头,“九月,真漂亮!给你的红包就在三轮车里,拿好!不准交给德昌……哈哈!”

笑声中,暮色苍茫,妈又擦眼睛,“钥匙就在妈给的红包里。一会儿你们把东西取车上,我们也回家过年。

“爹,妈,姑,姨……”德昌想哭,赶紧拉住九月,鞠躬……

在大棚里住下,九月竟然有些新鲜,给远在城里的父母报了平安后,与德昌拥在一起。

“不许哭,大过年的,我跟你第一次回家……”德昌抱紧了她,“我对不起你。”

“挺好,有意义,绝对难忘!”

正说着,外面隐约有广播的吆喝声:“喂,喂!老少爷儿们,老少爷儿们!听好了,今年有疫情,我说个通知,春节不拜年!”

德昌噗嗤笑了,“听出来没有?咱村的老支书,大喇叭上喊话哩!”

“老少爷儿们,今年特殊,不走亲访友,不串门儿。外面回来的,一律先在村东的农场隔离,啥都有,也暖和,管吃管喝……谁也不例外。我家小昌,领着媳妇回来过年,都知道的事儿……刚才,没有进村,就在大棚隔离了。我带头执行纪律,大家放心!”

九月扭头看德昌,“咱爹?村干部?”

“可不是咋的?咱爹!老党员,老支书!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关键时候,上面千条线,就靠这根针!”德昌终于舒畅地笑了,“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他老说这句话。所以,我是咱班第一个党员,嘿嘿!”

“能哩不轻!”九月学了一句方言,拧了一下德昌的耳朵,轻轻地。

德昌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号码。

“德昌兄弟,不用谢我,你住的是我的农场。我是小猫啊,想不起了?非典那年,我回来,被你爹隔离在那里,当时是咱村的炕烟房。我给他吵架,你向我撂砖头,哈哈,想起来了吧?老支书对,他当年组织党员给我家割麦,渡过难关……今年又有疫情,我收拾了几间房子,万一还有人回来……谢啥呀!都是咱自己的事。不说了,老支书又广播了,硬气!我得给他弄个抖音,宣传一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两次描写德昌哼唱“心里的花,带你回家”,烘托他带媳妇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与后面被“隔离”在农场形成鲜明对比。
B.小说中有两处写到“抗疫”的标语,一则温馨“欢迎回老家”,一则冷峻“禁止进村”,前后相互矛盾,破坏了小说情感的一致性。
C.小说结尾通过小猫的电话,补叙当年“非典”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D.小说叙述德昌第一次带媳妇回家过年却被自己父亲“隔离”的经过,充分表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8.小说写德昌先是“想哭”后来“噗嗤笑了”“舒畅地笑了”,请结合上全文简要概括德昌心理变化的过程。
9.“老支书”这一形象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战国策·魏策》)

材料二: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也。”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史记·魏世家》)

材料三: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战国策·燕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B.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C.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D.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本文借指平民百姓。
B.缟和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可以借指洁白或比喻质朴,本文指白色的丧服。
C.藩,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东藩,东方的藩国,本文是指魏国愿意臣服于秦国。
D.春秋一词含义丰富,如年岁、年龄、春秋季节等,本文指儒家经典之一《春秋》 。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歌颂了唐雎不畏强秦、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材料二唐雎陈述若不及时援魏,将失掉东藩之魏且增强敌国实力,说服秦王出兵。
C.从材料三可知,当时秦国的法令,殿上侍从不得带任何兵器,兵器都交殿下保管。
D.综合上述材料,唐雎面对秦王“挺剑而起”当属虚构,不能视之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

高棅(明代)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

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

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

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注]①郑二宣,即郑定。本诗为作者收到好友郑二宣从海南托人带来的信札后所写。②翻: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接到友人从海南寄来的亲笔信而写的赠答之作,“离别”诗的一种。
B.首联下句互为因果,“念子南行”而“恋旧游”,留恋往日交游,更念南行挚友。
C.中间两联属对工稳,通过春与秋、己与客的多层次映衬,构成想象奇特的画面。
D.尾联希望友人不要随浮云漂泊,而应早点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天外”回来。
15.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2020-08-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