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0-20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成就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部分,也是历史情缘最为深厚的两个文化体。它们都是关涉肉身、灵魂、苦难和死亡这些与人类同样古老的主题,都根植于华夏文化的沃土,源于生活的需要。它们相通相融、相得益彰,这促进了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繁荣发展。

古典文学作品蕴涵传统医学知识,为传统医学提供传播载体。上古之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理性意识,文化呈现原始综合态势,这种态势成为古代孕育各门知识最初的摇篮,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融通关系就是在这种原始态势的影响下孕育起来的。在传统医学还没有从原始综合文化体分离出之前,最早的文学样式民歌、民谣,就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文字传播载体。成书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谓是一部以诗传医的早期佳作。《诗经》汇有诗歌305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也较广泛地记录了阴阳、五行、脏腑、疾病、药物、治疗、保健等医学内容。《诗经》记录各种花草约有149种,可以作为药物的约60种,如芣莒,即车前子。《诗经》对疾病也有了广泛的认识和记录。如《国风·卷耳》“陟彼崔瑰,我马虺樻;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仆痛矣,云何吁矣。”“虺樻”就是马患病,不能登高。“玄黄”就是马病而变色之疾。“痛”就是人病而不能行走之疾。关于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记载也有很多。如《诗序》:“芣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则乐有子矣。”认为芣莒可以医治妇人不孕之病。《诗经》虽不是真正的医学著作,但是实际上却开了以文传医的先河。后来的医学著作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大都极富文学色彩,特别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诗词歌赋体裁,在医学著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歌赋体裁用以解说中医药知识,使诗歌和医理互融,于是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事实上,自《诗经》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涉医内容丰富,几乎涉及中医药各方面的知识。举凡疾病诊疗、中草药知识、针灸,乃至气功、养生之道等等,无一不在古代文学中得到充分的描写。先秦时期《左传》《庄子》《吕氏春秋》等书都可见到不少医药寓言故事。在《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醒世姻缘传》《老残游记》等名著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医学思想更是举世罕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曾多次借用书中人物之口,描写了刘备的痢疾、姜维的心绞痛、司马昭的中风、曹操的头疼等等。《红楼梦》涉及疾病114种,方剂45个,药物约120种。一部《红楼梦》就有如此丰富的医药内容,由一斑而窥全豹,可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医学知识之宏富了。

传统医学作品承载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是医学的基础,是习医者必备的文化素养。医儒不分,由儒而医,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纵观中医发展史上,不少著名医家是从饱读经书的秀才走上医学道路的,在中医史上,医学家兼通医学与文学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集医、文、史、哲之大成者,不乏其人,如被称为“中医针灸学之租”的魏晋著名学者皇甫谧,在文史方面很有成就,写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等文史著作,后因病中年瘫瘓,愤而学医,所撰的《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学奠基作之一。他在这部书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这让我们可以窥视到他的“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根源”这一哲学观点。北宋范仲淹倡导“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人生理想,曾对一部分文人的人生观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有不少文人学士皆通医道。如白居易、苏轼、司马光、沈括、陆游、元好问、蒲松龄、刘鹗等文学家虽不以医名世,他们皆有关于医学的论作。

中国古典文学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传统医学的丰富内容,与此同时,传统医学丰富了古典文学的内涵,为古典文学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古典文学的社会价值,二者相互滋养,彼此融通。

(摘编自王春《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融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都根植于华夏文化的沃土,源于生活的需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成就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部分,也是历史情缘最为深厚的两个文化体。
B.在中国传统医学还没有从原始综合文化体分离出去之前,最早的文学样式民歌、民谣就被作为医学的主要传播载体。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许多医学内容,开创了以文传医的先河。
D.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几乎涉及中医药疾病诊疗、中草药知识、针灸等各方面的知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分述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关系时层次清晰。
B.文章通过列举《三国演义》《红楼梦》中涉及的医药内容,旨在说明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涉医内容丰富。
C.文章援引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意在说明传统医学作品承载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诗经》之后的医学著作大都极富文学色彩,特别是广泛应用诗词歌赋体裁,使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B.《左传》《庄子》《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书可见到不少医药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医学思想,由此可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医学知识。
C.医儒不分家、由儒而医意味着古代的所有文人士子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对医道有精湛研究的医者。
D.受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主张的影响,白居易、苏轼、司马光、沈括等文学家虽不以医名世,他们皆有关于医学的论作。
2020-10-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随后疫魔又在世界其他地方肆虐。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民依然十分关注疫情防控,尤其关注疫苗研制,大家希望能早日接种疫苗。那么由我国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这款疫苗具有怎样的特点?Ⅲ期临床试验成功后,还要多久能够大规模上市?哪些人适宜接种?疫苗对于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有预防效果吗?目前我国的疫苗研发进展在全球处于怎样的位置?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专访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记者:由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有哪些特点?

陈薇:这款疫苗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用看别人脸色来做我们的疫苗开发。在后续疫苗投产应用时,我们也能以更低的价格让中国百姓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获得接种。这是一个技术先进的病毒载体疫苗。它的突出的特点是既可以有体液免疫(抗体和中和抗体),又可以获得细胞免疫。由于病毒是寄生虫,它自己不能生长、不能繁殖,需要到人体细胞里去繁殖,因此细胞免疫对病毒防控至关重要。我们3月16日开展全球首个I期临床试验,并于5月22日将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柳叶刀》上公布,接种的108人全部产生了抗体。《柳叶刀》主编对此的评价是“疫苗安全、耐受性好,是全球首个临床数据,单针接种就能快速引发免疫,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向全世界公布,使得其他国家的科研同行少走一些弯路,加速了疫苗的研究。

7月20日,我们向世界首次公布了I期临床的数据。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月份我们的疫苗已经开始在特定人群中接种。

Ⅲ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有效推进,由于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需要跨出国门推进Ⅲ期临床试验,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记者:Ⅲ期临床试验成功后,还要多久大规模上市?

陈薇;一般来说,一款疫苗研发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达到相关要求后再开始准备大规模生产。但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从I期临床试验时就开始进行大规模量产的准备。从目前来看,年产3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正在努力扩大产能。Ⅲ期试验结果出来之后,我们的产能也会同步跟上,做好随时向民众大规模接种的技术准备,争取无缝对接。

记者:您觉得适合优先接种疫苗的有哪些人群?

陈薇:首先是跟新冠病毒直接接触或具有密切接触可能性的群体,比如跟防疫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病毒相关研究人员、海关一线工作人员等。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还有一些自己有接种意愿的人。

关于接种群体和接种时间,我们只是提出意见建议,由相关部门统筹决定。我们主要是把高质量的疫苗准备好,国家什么时候需要,都能够及时用上,这是我们的责任。

记者:重组新冠疫苗接种后能提供多长时间的有效保护?

陈薇:新冠病毒从分离到现在才半年多时间,疫苗的有效期有多长时间,全世界的数据也不会太多,肯定都是一年以内的数据。我们的疫苗是在3月份全球最早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到现在我们也只有半年之内的数据。从目前来看,3月份的这一针还是有效的。它的保护性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仍在推进相关研究,目前只能根据以往的相似疫苗进行推测,比如埃博拉的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之后,它的免疫反应会有所下降,六个月左右再打第二针进行增强,能两年有效。这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

记者: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疫苗是否会失效?

陈薇:我们是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找到最有用那一段基因,把它做成疫苗。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我们选的这一段基因产生变化的几率非常低。截至目前,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

此外,由于我们是基因工程的疫苗,一旦产生变异、影响保护效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很快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对它进行加强免疫,就像是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在做基因工程疫苗的原因——它是新一代的技术,是我们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朝阳技术。

记者:您觉得我们国家的新冠疫苗研发进程在全球处于怎样的位置?

陈薇;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处在整个世界新冠疫苗研发的第一方阵。目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当中,我们占了一半以上。这个数据已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摘编自《对话陈薇:重组新冠疫苗能有效覆盖病毒变异》,《新华社》)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拥有重组新冠疫苗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后续疫苗投产应用时,我们能以更低的价格让中国百姓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获得接种。
B.我国在疫苗研制过程中,把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向全世界公布,使得其他国家的科研同行直接走了捷径,加速了疫苗的研究。
C.陈薇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需要跨出国门推进Ⅲ期临床试验,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D.关于优先接种人群,陈薇认为首先是跟新冠病毒直接接触或具有密切接触可能性的群体,另外,也要重点关注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者从当下人民关心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情况人手,针对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的特点、效果等与陈薇进行了深入对话。
B.埃博拉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左右后再打第二针,可以增强免疫反应,能两年有效。所以与之相似的新冠肺炎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左右后再打第二针,就能两年有效。
C.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是基因工程的疫苗,一旦产生变异、影响保护效果,可以像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D.目前全球公布的已经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中,我国占了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6.由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证人

津子围

华子正在吃早饭,母亲拎着熨好的衣服过来,看见桌子上的及第粥原封未动,不满地数落起来:“你怎么还没吃粥?”华子说:“我又不是参加考试,吃这个干什么?”母亲说:“当年你参加高考,不是一考就中了?今天去法庭,图个吉利!”华子看了看漂着油星的大碗里盛的肉丸、大肠和猪肝,没吃就已经作呕了。

母亲坐在华子对面,看来她要紧盯着华子,监督他吃下去。

母亲嘟哝道:“你爸都烧了七七了,法庭总算有了消息。如果法庭没动静,外人还不知道怎么看咱家呢!杀父之仇,换了西塘吴家老二,早拎着斧头去砍人了……妈不是鼓动你胡来,可你也太软脚了,当了几年小学教师,一年比一年文,一年比一年弱。”

华子尝试着吃了一只肉丸,不想,腻在食管中间就不肯往下走了。母亲很不高兴,用筷子猛地敲打着桌子。

华子说:“妈,我今天是去战斗的,我爸说过,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您尽管放心吧!”母亲眼里汪出泪来,说:“魏强那个天杀的,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十里八乡谁不晓得他是个赖头!政府都拿他没办法,咱小百姓还不任由他欺负?这回你爸死在他手里,只能你出头给死不瞑目的老头子讨个公道了!”

华子说:“我知道。”

在县法院门口,郝律师从轿车里移出了胖墩墩的身子,主动和华子打招呼。华子气喘吁吁地问郝律师:“我没来晚吧?”郝律师说:“没晚,开庭还要等一会儿,趁这工夫,我再和你说一说赔偿的事儿。”华子问:“数额有变化吗?”郝律师说:“有变化,增加了8万。”见华子用疑虑的目光瞅他,郝律师说:“原来精神损失费是2万,现在10万,我们按上限提……不瞒你说,魏强那边托人找过我,他们的意思,刑期短点儿,钱可以多赔。”华子瞪大眼睛说:“想用钱来买刑期啊?门儿都没有!”郝律师说:“华子你放心,他们是收买不了我的。你也知道,我对魏强也是恨之入骨,这十来年,我参与了跟他有关的不少官司,窝心上火十来年了。我提高精神损失费跟刑期没关系,该判刑判刑,该拿钱拿钱,一点儿都不能便宜他。”

“这样,赔偿费就40多万了吧?”华子问。郝律师说:“41.5万。你看一下……”郝律师拿出笔记本,指点着对华子说:“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这是合计……”华子思忖着问:“刑期能判多少年呢?我看法律规定最高三年。”郝律师说:“不、不,魏强是全部责任,醉酒,逃逸,情节严重,法律规定是3至7年。”

华子叹了口气说:“如果我爸有过错,那会怎么样呢?”郝律师愣了一下,说:“你爸有啥过错?一个老人大雨天过马路,他是弱者,他没有过错。”华子说:“假设,假设他也有过错呢?”郝律师看了看华子,低下头说:“那就要大打折扣了。”“刑期吗?”华子问。郝律师说:“不光刑期,赔偿金也大打折扣了。”

华子沉默了。郝律师摁了摁华子单薄的肩膀,说:“一会儿你要出庭作证,万万不可意志松懈、心猿意马……华子,你是受害人,不要怕他,好人不要怕坏人!我们要用法律的武器惩罚犯罪,讨回公道。”

开庭了,法庭里的人并不多,没有魏强那边壮声势和闹事儿的人,这出乎郝律师和华子的预料。天阴起来,尽管大厅里的灯都开着,整个法庭还是显得晦暗。双方律师开始陈述,华子瞥了一眼窗外,精神开始溜号。

出事那天下午父亲出现在小学教室窗前,他穿着修补过的黑色雨衣。华子从教室里出来,问他:“爸,你怎么来了?有事吗?”父亲说:“没事儿,就是想来看看你。”华子愣了一下,说:“我天天回家,又不是不见……”父亲没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华子看,仿佛一眼没看住华子就消失了一样。华子说:“爸,没什么事我还要回去上课。还有,你回去时小心一点儿,下雨路滑。”父亲点了点头,见华子转身,又补充说:“华子,爸跟你说两句话。你爸没本事,你没借爸的光,你妈也没跟我享福。你知道,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如果爸走了,你要照顾好你妈!”

华子下班回家,父亲还没回来,他打伞外出去找父亲,找到晚上十点半也没找到,再后来听到的就是噩……那个雨夜,魏强从经常出没的酒店出来,酒后驾车,快速拐过有监控的路口时,迎面撞到一个黑色的物体,车冲上人行道才停住。魏强冒雨下车,大概发现人已经死了,见四下无人,慌乱中驾车逃逸了。

除了事实,华子的脑子里还拼出了另一个画面——确诊癌症晚期之后,父亲就开始精心谋划这起事故了。这个事故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一、他之所以选择车祸的方式,是因为这个方式可以获得物质补偿,以致他离世之后还可以给妻儿留下一笔财富。二是明确的嫁祸对象。父亲是个好人,他不会有意去害人的,魏强恰巧是他的仇人。当年老房子动迁,乡政府动迁补偿协议是9万元,魏强找上门来,要给12万,强行让父亲签字画押转给他。他耍赖打横,从政府那里赖了20万,答应给父亲的12万却迟迟不兑现,拖了两年才给了8万元。父亲窝囊了一辈子,一口气憋在心里出不来,他用尽生命最后的能量复了仇,完成一次人生的壮举。三是魏强天天在酒店歌厅厮混,时常酒后驾车,横冲直撞。于是,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在雨夜里发生了,华子家将作为受害者得到几十万的补偿,而魏强也将受到法律的审判,还得蹲监狱。问题是,这个案子也有瑕疵,比如父亲的主观意图,被撞和故意被撞的性质是不同的,父亲那天下午去学校看他,说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样看来,瑕疵掌握在华子一个人手里。

轮到华子作证了,他凝视国微好一会儿,说:“在此我要向法庭陈述另外一些事实,事故当天下午,我父亲去学校找过我……”法庭一片哗然。郝律师焦急地站起来,不顾程序地向华子提醒道:“华子,你要维护法律的公正啊!”华子冷静地说:“我就是在维护法律的公正……”华子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说:“我是一名教师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做了及第粥并要求华子吃完,是希望华子到法院能为死去的父亲讨回公道,肇事者能得到应有惩罚。
B.华子吃了一只肉丸时,肉丸腻在食管中间就难以下咽,是因为大碗里漂着油星,还盛着大肠和猪肝,味道不好。
C.文章中魏强虽未出面,但通过母亲的话语、喝酒肇事逃逸以及骗取动迁款可以看出魏强的无赖、贪婪。
D.文章结尾处“我是一名教师啊!”在升华主旨的同时,也表明华子的正直、诚实。
8.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小说以“证人”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①,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第以居之。

思邀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②,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失则燕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邀: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全方》。②荣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B.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C.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D.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即国子学,后也称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教育对象乃属于高级统治者之子弟。
B.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
C.永淳,年号,中国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前文中的太宗、显庆、上元也是年号。
D.明器,指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他七岁人学,每天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成年后,擅长谈论老子、庄周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被独孤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深受赏识。隋文帝在位时,想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时,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议大夫。
C.孙思邈学问渊博。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
D.孙思邈节俭而不奢侈。他曾遗嘱埋葬时要简单,不要随葬器物,祭祀时不用牛羊等牲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第以居之。
(2)经有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2020-10-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柳柳州:指柳宗元。②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③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④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⑤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交代了诗人与友人柳宗元被贬远地十载,始得奉召还朝,却再次贬放远地,友人又分别在即的人生境况。
B.诗歌颔联中的“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C.诗歌颈联中“归目并随回雁尽”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D.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
15.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