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0-26 3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作品,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样式得以日益繁荣。
B.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
C.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D.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审美元素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了传统文学。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
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只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更加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很难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网络作家只要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就能创造出精品力作。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悟空传》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对故事重新架构,对人物进行重新解读,贴合时代风格,是该作品的亮点。
B.《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制造了爽点,剧情错杂,人物有血有肉,主题发人深省。
C.《巫神纪》以传说中的“巫”为对象,结合中国神话传说与史前历史虚构了一个上古世界,是一部颇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热血玄幻作品。
D.《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个人观点讲述历史,是网络化历史叙事的代表性作品。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学影响颇深,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反哺”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注](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与之虚与委蛇)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刁小三下。)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自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的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的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 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 1939 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 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 魁是其司令。
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寒暄的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查明其回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明阿庆嫂作为一个外乡人,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
C.草根出身的胡传魁,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轻轻带过自己的恩惠,且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D.题目“智斗”表明斗争的激烈:敌人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抓住漏洞;阿庆嫂则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7.下列对文本有关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B.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人物关系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C.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这个细节表现出作为本地人,刁德一对不认识的阿庆嫂产生了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一动作描写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不仅表现了她对刁德一的不满,更表明了她的机智果敢。
8.刁德一为什么怀疑自己上司的救命恩人阿庆嫂,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说明。
9.文牧等人原本为阿庆嫂设计戏文是:“摆出八仙桌,招接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张。来者是客勤招待,照应两字谈不上”,汪曾祺改为:“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你比较认可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辏。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B.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C.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D.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也指一种内含八组阴阳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B.榷酤,古代政府所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后来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C.九考,当时官员每三年一考绩,故而此处“考”代指三年之意,“九考”即为二十七年。
D.语,指《论语》,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说话并知道天的概念时,便会好奇天的上面是什么。
B.朱熹为政有正气,关心百姓民生,颇具远见,但也会招致有些官员同僚的非议。
C.朱熹安贫乐道,不因生活的窘迫改变气节,此举与孔子贤徒颜回颇有相通之处。
D.朱熹晚年被时任监察御史构陷了十个罪名,六年之后病死在狱中,享年七十一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1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朱熹在学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6.后人评价全诗无一字说“情”,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7.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2020-10-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一吹,黄陂湖的湖面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眼前。白鹭成群地飞翔,在浅滩处落下。也许是小鱼小虾还沉浸在冬眠的梦里,白鹭      觅得食物,不一会儿,它们就嬉戏起来,我啄你一下,你啄我一下;一个腾地飞起,一个紧追不舍,湖湾里一片热闹景象。野鹜躲得远远的,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偷偷地享受捕获的美餐,一有风吹草动,要么扑棱着短翅贴着水面疾驰,在菖蒲、茭白和芦苇丛中隐蔽好。要么一个猛子扎下去,在很远的地方露出头,警觉地东张西望。若没危险,就        地游弋。

岸边,除了柳树风光无限,芦苇和水草也呈现了强劲的势头。别看芦苇表面枯萎,但你往它的根部看,已经有小生命在萌动,隐约有纤纤玉指粗的芦笋      。西北的长堤上有一丛竹子,也有几株桃树,却不见桃花,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让我有些失落。但堤上的蒌蒿葱郁,得意地拔出地面,有          的味道,又让我欣喜。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黄陂湖送出了春讯,一个欣欣向荣、姹紫嫣红的春天指日可待。

18.下列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偎在枯草里”运用了比拟手法,把蒌蒿在枯草丛中东歪西倒的的样子写得如在眼前。
B.“顶破”极为形象,“顶”写出了草芽在春天到来后向上生长的态势,“破”显示结果。
C.“春风一亲吻……又长一截”四句话,句式整齐,还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读来琅琅上口。
D.借韩愈诗句的意境,生动地写出了春初大地的草色,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采。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船上的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出:“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D.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名校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自然之友国际基金会是一个积极倡导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机构。最近,该机构拍摄了“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影片(《海洋》《雨林》《刺猬》《企鹅》。


请你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超过70字。
所选对象:________
70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2.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嗅觉是什么?②当气味分子刺激我们鼻子中的感觉细胞嗅觉神经元时,③快速向大 脑发出神经脉冲,④因而使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识别气味,使我们闻到气味。⑤虽然对气 味非常敏感,仅仅几个气味分子就足以刺激一个嗅觉神经元,⑥但气味闻习惯后会消失。 ⑦当同一种气味持续刺激时,大脑会有“疲劳"感,适应这种气味,减少或停止接收这种气味 刺激所产生的重复的信息。⑧通过降低放电速率的方式,⑨嗅觉神经元来适应气味的持续 存在的刺激。

2020-01-31更新 | 586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习质量评估(期末)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国家隆重举行70年国庆大典。

2019年9月17日,国家对于敏、申纪兰、孙家栋、于漪、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王蒙、郭兰英、樊锦诗等42名获得国家励章与国家荣誉者进行表彰。

2019年12月,疫情爆发,武汉果断封城;除夕夜全国第一批十几支医疗队星夜驰援武汉之后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多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之后世界疫情爆发,中国向世界派出21支医疗队,为130个国家提供大量口罩、防护服、药品等医疗物资。

2020年3月30日,中央决战决胜最后一年脱贫攻坚会议召开,本年度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上述国家大事,与每一个青年息息相关。青年人应如何面对个人与国家选择,如何面对历史与未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请从下面四个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不少于800字。

①写一篇2019年国庆大典观后感。

②给一位受国家表彰的功勋者写一封信。

③以“走过疫情”为题,写一篇散文。

④你听说过或者感受过动人的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吗?写一则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6-90.4戏剧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语言表达
220.8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六、作文
210.4微写作微写作
230.65青年成长  奋斗 励志  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