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2-12 6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可声誉如此卓著的卢梭其实和拿破仑一样,并不能算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他一生当中,通常用以下的方式签名“让-雅克·卢梭,日内瓦[注]公民”,卢梭祖上在1549年来到日内瓦,他自己又于1712年出生于此,所以,确切地说,

30岁那年,卢梭来到巴黎,此后,。当时的巴黎人才荟萃,卢梭结识了狄德罗等著名思想家、学者。他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内容,自己还创作了七部歌剧;他在狄德罗的鼓励下,以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参加第戎学院征文,获得名次,在法国名声大振。1753年,第戎学院再次征文,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应征,虽未入选,但确立了他的名声;他隐居巴黎近郊,1756年至1762年间,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作品;他捍卫自己的信仰,屡遭迫害,像浮萍一样,一会儿流亡瑞士,一会儿逃奔英国,和伏尔泰、休谟等人吵得不可开交,这么能折腾又信仰坚定的卢梭,一生争议不断。1794年,在去世十六年后,卢梭被以国家英雄的身份葬在巴黎先贤祠。


[注]日内瓦:瑞士第二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引用、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夸张D.引用、借代、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参加第戎学院征文并获得名次,使他在法国名声大振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是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写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12-08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4. 压缩下面的语段,不超过50个字。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有的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的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与隋末唐军裴寂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成功发明了月饼有关。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在古代宫廷文人中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节在历史沿革中,出现了“烧斗香”“走月亮”“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2020-12-08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

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

2020-12-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格言式或语录体的随笔小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它多数不设标题,没有叙事和起承转合,篇幅短小精致,风格清雅俊秀,少到十余字,多也仅数十字,结合了诗歌的意境和散文的气势,骈散相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是作者即时闪现的心灵火花和深思熟虑的片段感悟以及对人生省察的忠实记录。


①生活化和艺术性兼具   ②言简意赅但意蕴绵长   ③清新流畅如行云流水
④韵律既和谐又变化灵活   ⑤平淡浅显而优美雅致   ⑥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和比喻、对比
A.④③①⑤②⑥B.⑥④②⑤①③C.③①⑥④②⑤D.⑥②①⑤④③
2020-12-0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语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比如说,有个小孩很灵敏,很好玩,我很喜欢他。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者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说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可以说“这个小孩真聪明”,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真不笨”,这又有所选择。“他心灵手巧,样样都行”,这句话很整齐;“他干什么都很出色,真行”,这句话不像上一句四个字四个字的,不整齐,但是也可以,也不错。我们可以很平实地说出对一个孩子的印象,“他举止动作活泼灵敏”,也可以打个比方,“这小孩真麻利,活像个小猴子”。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从用词到说一句话、一段话,这里边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很多。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上面举的是日常生活中无关重要的话。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意见,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要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很重要,应该具有这种能力。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创造性地运用是可以的。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选择运用之中有独到之处。

(摘编自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选文是如何向读者介绍“修辞”的?在主题上,它与课文《修辞立其诚》有何不同?
2020-12-0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却很难被压抑,更不可能被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也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将它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一些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制定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到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克制自己,就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比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却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一、要长时间严格地约束自己。

二、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收效也很不错。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最好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

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可以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过分相信可以完全克服一种天性。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偷偷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看到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扑上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有意识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人在独处时要谨慎。只有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人的真性才最容易显露出来。因为那时他不必掩饰。在激动的情况下,也易于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另外在脱离了所习惯的环境而处于一种不适应的新境遇时,人的真性也可能显露出来。

(摘编自培根《论天性》)


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看法。
2020-12-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三、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9.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观点与卢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段议论性文字,300字左右。
2020-12-1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人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B.“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等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的场合。
C.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
D.《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在一起,使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文章在论证语言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时,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
D.文章第2—5段论述了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但“三寸舌胜过百万兵”等则夸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B.中国文化注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却向来不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
C.拥有共同语言身份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
D.语言越丰富,生活就越精彩,但语言也只能记录社会生活、概念推理或人的喜怒哀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小阅读
2
作文
1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4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50.65一般词语  简明  连贯  得体语言表达
6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二、小阅读
70.65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课外
80.65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外
三、作文
90.65微写作微写作
四、现代文阅读
10-12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