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期中 2020-12-14 3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本解读就是分析,分析就是揭示问题和矛盾。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例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为人所忽视、也令人费解的细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为什么操蛇之神“惧其不已”,而帝则“感其诚”呢?也就是说,同样是神,在对愚公的态度上为何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对此,东晋玄学家张湛在《山海经》中这样注释,操蛇之神就是山海之神,他们“惧其不已”,就是怕愚公如此坚持下去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无山,山神居何处?无海,海神司何海?因此,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如此一来,单就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看,只强调“愚公精神”的观点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文本隐含着的多重信息、意义的表达。而通过张湛的阐释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还可以读出这则寓言寓含保护自身居住环境生态的意义。

利用互文性文本解读,得出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互文性意义并不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本充满了复义。因此,互文性理论,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傍,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摘选自张斗和《互文性文本解读和互文本类型》)

材料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模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遐,高树旱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服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

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摹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但严格地说,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殊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

(摘选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

材料三:大致说,由于中国人向来耻于“东施效颦”,又吃过“邯郸学步”的苦头,再加传统处于正统地位的诗文篇幅相对短小,难以容下过多的仿拟之迹。于是人们非常忌讳陈陈相因,陈词滥调,尤其对那些露形露迹的创作特别反感。正如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所言:诗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已者。”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对黄庭坚鼓吹的“互文性”写作并不买账:“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将那些“沿袭”、“点化”行为贬斥为狡猾的剽窃。尤其是在明清小说理论中能够与“互文性”理论形成对接或对话的“模仿”写作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如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说:“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回,嗣是效颦日重,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同样带着不屑口气看待后来的“互文性”效仿之作。如此这般,每当涉及文本之间“互文性”关系,其批评态度大多是贬损。

(摘选自李桂奎《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玄学家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如果不能借助互文性的解读,文本隐含的多重信息和意义就不会得到合理的阐释。
B.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根据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揭示历代诗人之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实质上就是对互文性的体认。
C.沈佺期在偷意方面对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的刻意模仿已不止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
D.自罗贯中把《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其后效颦日重,这种“模仿”写作的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贬损的对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之神怕愚公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而移走了大山,这种对《愚公移山》的解读消解了文本的中心意义,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
B.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模拟已成为经典形成以后的一种普遍风气。陆机、谢灵运、江淹、李白等诗人的创作中的拟古诗就是明证。
C.既然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那么我们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再以摹仿二字概括和贬损它。
D.中国人对那些露形露迹的作品特别反感,既因耻于“东施效颦”,吃过“邯郸学步”的苦头,也因为诗文篇幅短小而难以仿拟。
3.下列诗句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B.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四
C.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宋·张舜民《百舌》
D.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唐·王若虚《评东坡山谷四绝》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互文性”内涵的理解。
2020-12-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 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各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要多窝囊有多窝囊。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小屋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仔。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把一叠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宇,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丑兵也戴上了“脖圈”,在“我”眼里“黑不溜秋,皱皱巴巴,要多窝囊有多窝囊”,这与“我”对丑兵的嫌恶态度有关。
B.开头丑兵恼怒小豆子称呼他“老卡”,感觉受到侮辱,而结尾他却对小豆子自称“老卡”,这是因为时间长了丑兵认可了这个称呼。
C.丑兵原谅了曾经嘲笑他的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而牺牲,让人对丑兵这一人物不禁产生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D.小说写丑兵在他睡觉的小屋里,喂一头小猪崽玉米糊糊的情节,从细节上展现了丑兵尽职尽责、心地善良的美好形象。
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7.本文以“丑兵”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0-12-1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因:介词,趁机
B.召人,时白已醉             而:连词,表递进,并且
C.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其:副词,难道
D.白犹与饮徒醉             于:介词,表处所,在
9.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②白常侍帝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取,滞留在长安。
B.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但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崔宗之等人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使其受辱。他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莱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
C.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D.第四节,以动衬静,强调了死水的死寂。诗人夸赞“青蛙”的歌声充满活力,并以此有力地突出了死水毫无生机的特点。
14.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0-12-1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名篇名句默写。
(1)读书人的服饰是古诗文中相对独特的一个文化元素,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描写了儒将周瑜的装束;而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也用“____________”刻画了自身的衣着,同时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怆。
(2)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达诗人的情意。《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通过“____________”抒发了蔑视权贵的豪情,《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
(3)“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才是目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极目远眺看到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受;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于景,不仅描写了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10更新 | 4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___________,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是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___________。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___________,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____________。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1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是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
B.有时她也抓空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C.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D.“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钟扬的同事回忆到。病好以后,大家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B.不期而遇        浩如烟海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C.萍水相逢        灿若繁星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D.不期而遇        灿若繁星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C.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2020-12-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选择 | 较易(0.85)
名校
21.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家族,家族对维系乡土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费孝通指出,家族是事业性组织,下面哪一项不是该特点的体现?(     
A.家族大小以结构论而不以人数论,结构原则是单一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B.夫妇是主轴,两性感情是凝合的力量。
C.纳入了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如政治、经济、宗教等,求效率讲纪律。
D.具有长期延绵性,不同于西方家庭的临时性。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22. 在《乡土中国》中,《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这一章在阐述观点概念时引述了若干儒家言论。请将相关儒家言论与论证目的进行对应填空。(只填序号)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万章曰:“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①伦理道德的基础在血缘关系。
②团体道德的缺乏体现在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③仁是各种私人道德关系的总和。
④差序格局中的道德是由“己”向外推的,推的过程有各种路线。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诗人荷马说:劳动是人类的命运。

从先民“采采芣苢”的歌唱,到宋代江南插秧时节的全家总动员,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温饱,到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大国筑梦,无不彰显出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的真谛。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感受过劳动的艰辛、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乐趣。请结合亲身经历,以“记一次难忘的劳动”为副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脉络清晰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能综合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主题要集中、明确;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整本书阅读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名著阅读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探究内容,提出见解非连续性文本
5-70.65其他散文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13-140.4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歌
二、文言文阅读
8-120.65欧阳修(1007-1072)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其他南宋作家  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六、整本书阅读
210.85把握情节、内容  理解重要概念选择
七、名著阅读
220.4名著阅读  费孝通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八、作文
230.4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