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9 5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弹幕最早出现在弹幕视频网站,又陆续现身于各类视频网站,形成一种新的互动评论样态。如今,弹幕已成为“互联网+社交”的新样式。网友们观看视频时,发出的评论以飞行形式横穿屏幕,当出现很多评论时,就会产生如同无数子弹横飞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作“弹幕”。

事实上,不仅仅是“二次元”(动漫和游戏文化圈)领域,在剧集、综艺、电影等领域,弹幕也已成为年轻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作为一种强开放性、强包容性的动态交流媒介,弹幕备受年轻人青睐,弹幕中的热词也时常成为流行语。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哔哩哔哩视频网站(B站)的用户总共发送超14亿次弹幕,其中“AWSL”(表示激动)、“泪目”“名场面”“妙啊”等弹幕被评为年度弹幕热词。弹幕文化让网友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他们的语言、行为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同,他们进而获得社交满足。

弹幕爱好者“山居客”告诉记者:“当影视剧有槽点的时候,弹幕会特别多,有时甚至占满整个屏幕。看剧有了弹幕,就感觉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在看,通过弹幕与大家一起吐槽或分享观点,特别开心。”

(摘编自《弹幕参差不齐先审后播很有必要》)

材料二

弹幕,即观众发表在视频画面上的即时评论,是观众对视频内容表达各自态度看法、实现即时互动的重要方式。

增强互动性是弹幕最重要的功能。弹幕是视频网站适应社交媒介发展趋势,为增强互动性、提高网站用户活跃度而设计开发出来的。传统的影视评论在评论区进行,观众多在看完视频后发表评论,无法实现即时互动。相比之下,弹幕能够让观众边看视频边把即时感受、情绪和看法用文字直接在视频上发表出来,不仅能与相关视频细节构成图文对话关系,还能够与其他观看者进行实时讨论与交流。

以视频网站上线的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为例。当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响起、行军征战画面出现时,弹幕就已经铺满屏幕。有的观众赞赏经典、抒发情怀、回忆观剧童年,有的观众点赞高清画质和经典场面。随着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物从镜头中掠过,观众或援引经典,如引用“千载谁堪伯仲间”来抒发对历史和英雄的感慨,或以亲切称呼表达对某一人物的喜爱,或向其他观众普及文史知识,助其理解剧情。

在视频播放某一节点,观众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聚焦细节,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营造出虚拟会客厅的效果。这种互动方式使弹幕不同于一般针对剧情和表演进行评价的文艺评论,而显示出参与式文化的特征。视频内容成为引发话题、触发感受、产生共鸣的媒介。观众借助对视频内容的参与式对话,或展示知识储备、或寻求文化认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围。可以说,弹幕是对过去客厅式集体观剧、闲聊式社交文化的虚拟化转换,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弹幕实时互动有其真实率性的一面,也易成为情绪宣泄之地和不文明、不理性言论的滋生场所,因而需要每一个参与者自觉维护健康的弹幕文化,共同涵养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管,督促各视频平台切实履行责任,进一步加强弹幕审核力度,及时屏蔽有违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坚决戒除弹幕的“低俗之风”;同时,应当倡导和帮助弹幕用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提高弹幕内容的质量,共同创造积极健康的收视环境。

具有参与性特征的新型社交文化,有助于推动当代文化创新和融合。弹幕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文化经典的意义再生产和价值再传播。得益于参与式的社交评论文化,弹幕既向年轻世代普及历史文化,又把年轻观众熟悉的流行文化和文化经典、主流价值相对接,打开网生代通向经典作品的新入口,推动文化和价值的代际传承。

对影视生产和制作者而言,不仅弹幕评论具有大数据价值,而且他们能够即时看到观众反应。观众对人物设置、角色表演、服化道具细节以及剧情合理性的即时性讨论,可以督促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质量。此外,弹幕还经常以集体智慧的创造力,对影视内容进行二次阐释,使影视内容与当代流行文化、当下现实生活产生连接,从而孕育影视创新契机。

随着5G技术、移动设备和网络视听艺术发展,弹幕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触媒的参与式社交文化,正积极介入当代文化建设。我们要正视弹幕凝聚的集体智慧在当代文化融合和创新中的作用,加强监管和引导,提高弹幕内容的质量,发挥其在沟通文化、促进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用好弹幕优化内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飞行形式横穿屏幕的评论,产生了如同无数子弹横飞的效果,被称作“弹幕”。弹幕是一种年轻人特有的互动的新样式。
B.材料以过去一年哔哩哔哩视频网站(B站)用户发送超14亿次弹幕为例,证明弹幕是强开放性、强包容性的动态交流媒介。
C.弹幕评论可以通过观众对人物设置、角色表演、服化道具细节以及剧情合理性的即时性讨论,督促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质量。
D.当影视剧的槽点多时,因为大家一起看剧。弹幕就会特别多,有时甚至占满整个屏幕。作者认为这种观剧方式给年轻人带来了快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幕已成为年轻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动漫和游戏文化圈领域,剧集、综艺、电影等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
B.交流是否即时是传统的影视评论和弹幕的区别所在:前者无法进行即时互动,后者则与其他观看者进行实时讨论。
C.弹幕文化具有群体性、闲聊式特点。虚拟的客厅式观剧模式,满足了人们文化认同基础上相互陪伴的心理需求。
D.5G、移动设备和网络视听艺术技术普及之后,弹幕作为以视频为触媒的参与式社交文化,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论证弹幕特点论据的一项是(     
A.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B.弹幕爱好者“山居客”
C.“泪目”“名场面”“妙啊”D.“千载谁堪伯仲间”
4.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弹幕文化的优势。
5.想要用好弹幕我们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渐行渐远的忧伤

林小娴

江南。古镇。烟雨迷漫。栀子花开满了竹篮,少女笋芽般的玉手挽住花篮,在桥头站成一道风景,与花共吐芬芳。

古镇一个寻常的早晨,是在雾的幔帐中慢慢凸现的,当黑色的瓦脊现出它的厚重时,桥下已有吱吱嘎嘎的木船划过。桥上的路一直延到深深的巷里,就这么走了上千年,青石板已很老,已有无数的坑凹,使你感到无数岁月的痕迹,还有重叠的使你无法辨认的脚印,这是一份古老的凝重。和这份凝重相反的轻快,则是一路蹦跳上早学的孩子,他们是古镇鲜活的理由。

巷口的阿婆在洒扫清除,弓成九十度的身子,重复着她的劳作。清瘦的老伯用他那爬满蚯蚓般的手,一块块地卸着铺板,花花绿绿的商品露了出来,转瞬身后的铺板已卸下一摞。

赶早市的女人行走在小巷:一把鲜绿的菠菜横卧在竹篮里;几枚香菇散落着,还带着泥土的潮湿;三四棵茭白嫩如凝脂一般。菜不多,但很精致,一如这南方女人,精细而典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养育了女儿,女儿又成了阿婆,成了阿婆的女人又变做了脚下的流水,她们日夜流淌,内涵很深,柔柔的,但又波澜不惊。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写在女人们的脸上,体现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水。女儿。她们已难解难分。

热腾腾的小笼包子,引诱着我的食欲。面对着方桌前吃得忘我的食客,我于是要了一碟。那雪白的、鼓涨着的小包子,在碟子上开出了四朵花。我轻捏起一只放到嘴里,一股甜腻的汤水,使我的嘴巴僵在了半空。对面的老伯善解地笑我,碟子被我推去,老伯说了句:“吃不惯吧,姑娘!”我则尴尬地点头,转身离去。

是谁还在演绎着一份远古的美丽呢?是上了年纪的阿婆们,只有她们坐在茶楼上,一方八仙桌,几样茶点,几杯盖碗清茶,青烟袅袅。红丝线在白发间穿行,一个丝结扣住,一个荷包就在桌上开出了两朵并蒂莲。她们一定是捡拾着年轻时的梦,梦里的落花变成了手里的荷包、香袋,想那得到的人该怎样去珍惜呢!如今变成商品的荷包,游人买了去,还能掂出那份沉淀吗?女心悠悠——女红是她们练了一辈子的功夫,是用一生的爱去描绘的一幅画儿!

在这雨雾迷蒙的古镇,是该有梦的。

推开窗子,就是幽长的小巷,幽长的梦。我是来寻梦的吗?心底的梦在哪里呢?是寻戴望舒的《雨巷》。

望着这似曾相识的小巷,我便在这巷里迷失了。七十年的《雨巷》诗行如旧,小巷如旧,丁香女孩如旧,只是少了油纸伞。油纸伞挂在阿婆盛满杂物的墙上,它已被尘封成一段记忆,轻易没有人去触摸。偶尔,阿婆来到杂物间,会在不经意间瞟见它,眼神便定定的一路飘去。

来到小镇,少不了在巷里行走,雨是招手即来的。不是所有的雨都适合在巷里行走的。大雨太急,两排雨线逼仄着小巷,脚下流水如注,从容也被这雨水赶走了。雨最好不大,像雨又像雾,檐上有滴水,水就那么一下下地砸入脚下的青石板,水珠儿飞溅。石墙上有片片薄绿,那是青苔的作品。这时的小巷幽长而寂寞。

诗人走来了,一袭青布长衫,一双圆口布鞋,鞋有点潮湿,潮湿的还有诗人的眼睛。他一定是被某种东西牵引着,来到这里。诗人眼里的雨巷是美的,但有点惆怅,他要小巷更美,他要给这静止的美,添上一道移动的风景。于是,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女孩走来了,给诗人带来一阵香风,如梦如幻地从诗人身旁飘过,消失在这雨巷的尽头。这稍纵即逝的美,诗人抓住了,留下了一曲经典,还有如花的梦!

诗人是真诚而裸露的。

那晚,听着屋檐滴水,好似时间的钟摆,抚我入梦。我梦见自己在巷中行走,我故意穿了一双高跟鞋,显得更加挺拔,打着一把太阳伞,绿底黄花。高跟鞋敲在古老的石板上,发出嘎嘎的脆响,我希望唤醒那遥远的记忆,和诗人梦幻般的情感。与诗人相遇,是我的渴求,但他始终背对我,如烟的雾在他的头上环绕,看不见他的表情,只有修长的身影,这使我心存怅然,但转念一想就释然了,毕竟相遇了,隔着七十年的路相遇在雨巷。

梦醒后,心还在恍惚与现实中摇荡,一股湿漉漉的柔风送来,南窗未关,手在空中划过,攥在手里的是一撮温凉。

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在巷里行走,特别是飘雨的日子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古镇如画如诗的景致,把人带进文字描述的世界,激发了人们对江南的向往之情。
B.文章以古镇早晨为切入点,描写了古镇人们的日常生活,赞美了古镇的淳朴、恬淡却又精致美好的现实生活。
C.实际的古镇街道上没有油纸伞,油纸伞被阿婆挂在了墙上,文章为了美化古镇的风景,植入了《雨巷》中的内容。
D.文章结尾通过梦来突出作者对古镇的迷恋之情,在体悟诗歌描绘的意境中,作者感受着古镇的风雨的潮湿和温凉。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笔触细腻,比喻精彩。用“笋芽”来比喻少女的手,写出了少女的稚嫩;又将女子比作水,凸显江南女子的柔美,她们富有内涵和独特韵味。
B.文章细节描写动人。“弓成九十度的身子”“爬满蚯蚓般的手”,极具画面感地表现了巷口阿婆和清瘦老伯的样貌,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勤劳。
C.文章语言优美,将古镇的自然风光、世俗风情和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凸显了江南独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D.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抒情的文字再现了诗歌《雨巷》中的内容,突出了古镇浓厚的文化色彩。雨巷漫步,使作者和诗人有了相似的经历。
8.“在这雨雾迷蒙的古镇,是该有梦的”一句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9.文章描绘了江南古镇的美好,这和题目“渐行渐远的忧伤”一致吗?请对此加以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胄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术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追授并州长史,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上书,请立碑颂德。武定六年,侯景叛,除东南道行台尚书。与高岳等破侯景,禽萧明,迁东徐州刺史,为淮南经略使。齐天保元年,文宣①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术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邢邵闻之,遗术书曰:“昔钟离意云:孔子忍渴于盗泉,便以珠玑委地②。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寻征为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迁吏部尚书。迁邺以后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以器循名责实新旧参举管库必擢门阀不遗考之前后铨衡,在术最为折衷,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尝令术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术清俭寡嗜欲,勤于所职,未尝暂懈,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勤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赀物,一毫无犯,唯大收典籍,多是宋、齐、梁时佳本,纠集万余卷,并顾、陆之徒名画,二王已下法书,数亦不少。俱不上王府,唯入私门。及还朝,颇以馈遗贵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皇建二年,赠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青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辛术传》)


【注】①文宣: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庙号。②以珠玑委地:据《后汉书·钟离意》记载,朝廷将交趾太守张恢的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珠玑后,却将其扔在地上不接受赏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邺以后/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以器/循名责实/新旧参举/管库必擢/门阀不遗/
B.迁邺以后/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以器/循名责实/新旧参举管库/必擢门阀不遗/
C.迁邺以后/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以器/循名责实/新旧参举管库/必擢门阀不遗/
D.迁邺以后/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以器/循名责实/新旧参举/管库必擢/门阀不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始任官职。后来也可指进士及第后授以官职。
B.遭父忧,指遭遇父亲丧事,又称丁外忧。古时官员丁忧均必须离职回籍守孝。
C.大辟,是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死刑的通称,在五刑中是最重的一种。
D.法书,是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作为书法典范的字,也用以称赞别人的书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术才能杰出,为官政绩卓著。营造邺都宫室时,他发挥构思设计的聪明才智,处理好各种繁杂事务;在地方官任上,又有很好的名声,受到百姓的爱戴。
B.辛术取舍不苟,拒绝非分之财。睢州刺史与部下郡守犯法后,朝廷将他们的百名奴婢和财物赏赐给辛术,他坚决推辞。邢邵认为他此举可与钟离意媲美。
C.辛术慧眼识珠,长于为国选才。天保末年他奉命选官,采用命题考试的办法,十分公平,参选的士子无人诽谤怨恨,他所表彰提拔的人后来也都官位显达。
D.辛术并非完人,也有道德瑕疵。从一生行事来看,辛术可谓大节无亏、功勋显著,但他也曾以非法所得的名画、法书等物趋奉权贵。细行不检,令人遗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上书,请立碑颂德。
(2)术清俭寡嗜欲,勤于所职,未尝暂懈,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
14.“考之前后铨衡,在术最为折衷,甚为当时所称举”,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手法赞美辛术的考核、选拔人才之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杜甫 〔唐代〕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诗人赶来为友人饯行,泛舟水上,面对涪江无边春色,倍加感伤。
B.颔联直抒胸臆,写诗人飘零为客时间已久,年老体衰,对友人的归还表示羡慕。
C.尾联感慨友人离去后,故人日渐稀少,两鬓的白发愈来愈多,不言情而情自现。
D.本诗语言清新,诗味醇永,送别友人,而暗寓自身的失意之感,情感沉挚动人。
16.请赏析本诗的颈联。
2020-12-2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做了对比,肯定了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从师求学的态度。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首往事,犹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在佛狸祠下,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州多湖,湖内多鳖,屡捉不尽,便造就出一批捉鳖能手。刘二就是远近闻名的捉鳖大王。

世间凡事称王者,必有绝技。刘二捉鳖,一是眼真,二是手准。他先把自己变成了一只“鳖”,知其行,懂其道,手到擒来,可谓神奇之极。

鳖,食居有规律。夏天浅水滩,冬天暖水窝。夏天头仰起,秋季头朝里。刘二能按照不同的季节寻出那仅露一点儿的鳖头或鳖鼻——冬春二季寻鳖鼻,夏秋之际找鳖头。有人说他能闻出鳖味儿来,此说有所失真,但无论冬夏春秋,鳖都逃不脱他的火眼金睛,这一点儿无疑。鳖还有向阳向绿之脾性,更有“两不卧”之习——不卧污泥窝,不卧石头窝,一般爱卧在清水浅沙处和多螺蛳的绿色水草下。一旦看准,刘二就蹑手蹑脚,出手如箭,一举之劳,鳖便成了瓮中之鳖。

刘二能日捉几十只,自然称得起“王”。

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第二段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就这么一丁点本事,还“学有专长”呢,实在叫人佩服不起来。
B.那时衣襟上最常见的是打粥时落下的粥痕,大家把它戏称为“安大校徽”。
C.我的不远千里,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鳖,食居有规律。夏天浅水滩、头仰起,秋季头朝里,冬天暖水窝。”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2-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这届高校毕业生是特别的一代——①面对疫情的深入影响,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③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④面对就业压力大的严酷现实,⑤挑战是艰巨的;⑥他们又是谁都不能不忽视的一代——⑦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他们收获成长、经受磨炼。⑧他们年轻,因而视野开阔,充满活力,⑨转折和变化促使他们更深刻地思考,⑩化机遇为挑战,在更广阔的天地实现自身价值。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成都东华门遗址的发掘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在成都文旅集团对成都体育中心南侧进行地下停车场建设前,成都市考古队对该区域进行勘探发掘时发现了东华门遗址。 2016年,在成都文旅集团对成都体育中心内场进行改造时,成都市考古队又在内场发现有丰富的古代遗存。两次的考古发掘出土重要文物上万件,时代从汉代至明清时期,有展现成都古代城市市井生活面貌的水井、道路、河道、建筑、沟渠等的遗迹,也有证实该区域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成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汉代蜀郡官署、隋唐至宋代摩诃池、五代宣华苑、明代蜀王府、清代贡院等重要历史遗址。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俞敏洪在他参加的一场以“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为主题的直播中,谈到如何填报志愿、选择大学时,他的观点是:如果说同类大学进行选择,我一般比较建议高中生离开自己的家乡,尽量去大城市,而且我觉得离开得越远越好。理由是:在大城市可以认识更多的人,让你见多识广,让你的眼界不知不觉更加开阔,也能够让你有寻找更好的工作的机会。


对俞敏洪的观点,你怎样看待?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散文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杜甫(712-770)  诗  赠友送别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22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